滋补品

搜索文档
从硬菜到即食 千亿海参市场焕发“第二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4:58
其中,中式滋补凭借深厚的养生文化底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选择。以中国传统三大滋补品之一海 参为例,它正打破传统消费边界,从父辈餐桌上的宴席硬菜,到如今年轻人手边的日常滋补品。 9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大连海参品牌上品堂共同发布的《2025海参滋补趋势洞察报告》(以下 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海参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28亿元,并以超过7%的增速持续扩张,有望于2026 年突破1600亿元。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左宇坤)"保温杯里泡枸杞"从网络段子变成生活日常,"五禽戏"从长辈晨练 变为全民潮流,海参、燕窝、虫草从昂贵礼品变身即食补给……当下,全民健康养护已从"精准治疗"转 变为"前置养生",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习惯。 这一趋势无疑将倒逼行业告别低价竞争、以次充好乱象,转向以透明化和硬品质构建信任基础的品质升 级新阶段。 刘旭升提到,中国传统的滋补市场里虫草、海参和燕窝这三大类中,虫草和燕窝的产品研发很快,因为 行业里都诞生了头部企业、头部品牌。但海参产业还处于产品研发的初级阶段,也存在不少企业打"价 格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曾经被认为"老气"的海参,凭什么能征服愈发挑 ...
燕之屋(01497.HK):1H25收入表现略有承压 得益于费用控制 利润表现超预期
格隆汇· 2025-09-02 19:59
业绩表现 - 1H25总营收10.15亿元同比减少4.22% 归母净利润7526.1万元同比增长29.58% 收入符合预期 利润超预期主因去年同期利润基数偏低及费用控制 [1] - 1H25毛利率稳中略升3.5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主因去年同期新签双代言人及宣传活动推高基数 今年相关活动减少 [1] - 1H25税率从23.0%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至29.6% 主因利润增长及销售费用抵税因素扰动 [1] 渠道表现 - 1H25线上渠道收入6.32亿元同比减少1.3% 占比持续提升 得益于产品性价比及线上渗透率提升 [1] - 1H25线下渠道收入3.82亿元同比减少8.8% 门店数同比减少3.8% 单店营收同比减少5.2% 受宏观消费力疲软及线下人流不足冲击 [1] 产品表现 - 1H25纯燕窝产品收入8.97亿元同比减少3.2% 燕窝+及+燕窝产品收入1.11亿元同比减少11% [1] - 核心大单品燕窝粥1H25销售额4382万元同比增长6.3% 新品表现较为稳健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3.0%至1.68亿元 下调2026年盈利预测7.8%至1.92亿元 主因宏观消费疲软带来收入承压 [2] - 维持目标价7.7港币 对应2025年19.5倍市盈率及2026年16.8倍市盈率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19.7倍市盈率及2026年17.0倍市盈率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基本持平 [2]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因公司业务核心优势不变且具备稀缺性 [2]
五维度推进“增长·突破”主题,东阿阿胶营收、净利再现双位数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8-27 15:14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公司围绕"增长·突破"年度管理主题 制定"1238"战略 以汇聚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 深度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1] - 公司从深耕阿胶主业 夯实法人治理 集聚创新动能 精准信息披露和以投资者为中心五大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建设全流程优化法人治理基础架构 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嘉奖 并探索常态化巡回式业绩说明会模式 [2][9][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51亿元 同比增长11.02% 净利润8.18亿元 同比增长10.74% 扣非净利润7.88亿元 同比增长12.58% [3] - 2023年营收47.15亿元(增16.66%) 净利润11.51亿元(增47.55%) 2024年营收59.21亿元(增25.57%) 净利润15.57亿元(增35.29%) 连续两年半保持双位数增长 [4] -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66.29亿元 资产负债率19.1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65亿元 财务结构稳健 [4][5] 品牌与产品创新 - 阿胶及系列产品营收28.45亿元(增11.50%) 其他药品及保健品营收1.42亿元(增7.06%) [6] - 研发费用7992.26万元 同比增长23.29% 增速远超经营业绩增幅 [7] - 推出"壮本"品牌布局男士滋补领域 "燕真卿"阿胶燕窝开创协同增效新品类 第16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价值497亿元(增11%) [8] 投资者回报 - 2025年半年度每10股派现12.700919元 现金分红总额8.17亿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9.94% [12] - 自1999年以来累计分红92.87亿元 加上本次分红将超100亿元 [12] - 公司追求与经营业绩相匹配的市值最大化 构建"价值与共"的市值管理特色运营主题 [12]
把传统炖盅塞进通勤包,花胶攻占内地市场的百亿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2:1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6年中国花胶市场规模预计达505亿元 2030年将增至806亿元 [1] - 行业正从区域性滋补品进化为国民健康基建设施 形成千亿级赛道 [3][11] 消费场景与人群演变 - 超六成女性消费者将花胶纳入日常滋补计划 经期后调理为高频场景 [4] - 内地孕妇花胶食用率不足四成 但创新场景涌现:备孕期营养补充/健身人群蛋白搭配/上班族下午茶替代 [8] - 香港孕妇花胶渗透率超80% 每10位孕妇中8人食用 [6] - 全国高端月子中心中90%将花胶纳入月子餐体系 上海顶级会所将其作为万元套餐标配 [6] 产品形态与技术突破 - 即食技术将食用时间从三小时炖煮缩短至三秒开盖 [3] - 鲜炖花胶/花胶粥羹等新品类以"轻滋补"理念重塑消费习惯 [9] - 行业攻克腥味难除/高温失活/炖煮复杂三大痛点 通过现代食品工程实现突破 [10] - 2024年《鲜炖花胶》团体标准规定胶原蛋白含量需≥90% 菌落总数控制在1000CFU/g以内 [10] 区域市场差异化 - 香港市场将花胶作为饮食文化核心元素 拥有高端品鉴体系与供应链资源 [6][11] - 内地市场通过即食技术创新 将炖煮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10分钟 [11] - 两地形成互补:香港经验通过电商辐射内地新中产 内地技术反哺香港市场 [11] 产业升级与标准化 - 功能性研发使花胶从模糊的"滋阴补气"进化为精准胶原蛋白补充方案 [3] - 官栈等企业通过自建实验室验证数据 结合氨基酸分析与用户体感反馈形成价值闭环 [10] - 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标准化生产 解决劣质干货冒充即食产品问题 [10]
方家铺子3城4店同开:百年品牌加速全国扩张,引领滋补新潮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16:53
公司扩张与战略 - 公司在南京 临汾 钦州三地同步开设四家新门店 覆盖华东 华北 西南等重点区域市场[2] - 公司线下门店总数已突破500家 累计服务超过2000万家庭 获得超500万条用户好评[4] - 公司推进"十百千万亿"战略 计划未来10年建设100个基地工厂 覆盖1000个城市 布局10000家门店 服务1亿家庭[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新门店部署AI中医智能终端 集成面诊 舌诊 问诊功能 提供个性化滋补方案[2] - 公司自研"AI养生问问"系统 打通线上小程序 电商平台与线下门店三大端口[4] - 构建全品类产品体系 涵盖药食同源 贵细滋补 养生炖品 有机食品 南北干货等品类[3] 供应链与质量保障 - 公司依托全球29大原产地供应链体系 建成108亩药食同源产业园[3] - 配备国家级CNAS认证现代化实验室 实现从源头种植到质量检测的全流程把控[3] 营销与用户运营 - 开业期间推出集赞送银耳饮 会员尊享价 滋补试吃体验 满额抽豪礼等多重促销活动[2] - 连续七年蝉联京东南北干货类目销量第一[4]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司引领中式滋补行业向智能化 连锁化方向发展[1] - 行业在健康消费升级背景下加速走向大众家庭[5] - 推动中式滋补迈入更科学 更精准 更贴近消费者的新阶段[5]
一根东阳光鲜虫草,撑起夏天的底气
中国食品网· 2025-06-18 14:14
夏季养生市场趋势 - 夏季养生需求被低估 传统观念更重视冬季进补 但夏季高温易导致人体虚症 科学进补同样重要 [1] - 冬虫夏草因性质平和 适合夏季"平补"节奏 不会引发上火或燥热问题 成为夏季养生新选择 [1] - 夏季养生核心在于"稳状态" 而非大补 需缓解心悸 倦怠 口干等心气不足症状 [1][5] 冬虫夏草产品特性 - 冬虫夏草需科学食用 强调正确使用方法 [2] - 东阳光鲜虫草采用FD宇航冻干技术 采挖后12小时内锁鲜 保留SOD活性及蛋白质 [5] - 产品经过12道洁净工艺 零添加 开盖即食 支持泡水 炖汤等多种食用方式 [5] - 密封包装提升储存便携性 适配现代快节奏生活场景 [5] 东阳光公司布局 - 公司自2007年研究冬虫夏草 在湖北宜都建立40万平方米生态繁育基地 模拟高原生长环境 [5] - 产品定位为"温和持续"的养生方案 通过每日坚持实现身体状态改善 [6] - 东阳光鲜虫草通过技术革新降低食用门槛 推动冬虫夏草从传统滋补品向现代养生方案转型 [4][5]
东盟燕窝丝路再扩容,燕安居领航千亿滋补赛道
中国食品网· 2025-06-17 13:15
东盟农产品贸易 - 东盟连续8年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1] - 越南、柬埔寨毛燕和食用燕窝获准进口中国 [1] - 公司作为海关总署指定进口毛燕加工企业,链接更多东盟燕窝产出国 [1] 供应链扩展 - 公司覆盖东盟的供应链网络已布局十余年 [4] - 2025年越南、柬埔寨毛燕准入,原料版图扩展至整个东盟 [4] - 此前90%消费市场被印尼、马来西亚燕窝占据,现新增越南、柬埔寨风味 [4] RCEP政策红利 - 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燕窝贸易关税降为零 [6] - 毛燕运输成本降低,通关效率提升 [6]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将燕窝产品送入全国30个省市,推动行业普惠化 [6] 产能与产业生态 - 公司毛燕年处理能力从2019年250吨跃升至650吨 [8] - 厦门口岸进口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8] - 燕窝产业园聚集近百家产业链企业,实现统一品控与规模化加工 [9] 行业转型 - 燕窝从传统滋补品转变为大众日常健康选择 [6] - 公司推动"源头直供、品质可控、价格亲民"的燕窝消费模式 [6][9] - 行业生态从两国供应扩展到四国供应,提升消费多样性 [4][9]
小仙炖:从1到N撬动多元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5-25 23:51
行业转型与市场机遇 - 燕窝从高价滋补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 公司通过鲜炖模式解决传统干燕窝处理繁琐的问题 使产品更易触达大众 [1] - 传统燕窝市场存在原料鉴别难 炖煮工艺复杂 营养留存率低等痛点 阻碍了品类普及 [1][2] - 健康消费趋势推动下 中式滋补行业迎来升级机遇 鲜炖模式契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捷与品质的双重需求 [1][4] 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首创"下单鲜炖+每周冷鲜配送"模式 通过工厂直供确保燕窝新鲜度与营养留存 [1] - 采用马来西亚 印尼可溯源燕窝原料 实现"一瓶一码"全程追溯 提升产品透明度 [2] - 创新灌装后炖煮工艺 模拟手工旋转技巧 优化口感与营养保留 [2] 渠道与场景拓展 - 线下布局沉浸式体验店 全国16城开设27家门店 融合产品销售 文化体验与社交功能 [2] - 跨界合作餐饮企业 开发燕窝特色菜品 拓展餐饮消费场景 [3] - 参与政府消费季活动 借助朝阳区资源对接高端品牌 扩大市场影响力 [3] 供应链与标准建设 - 牵头发起《燕窝产地等级》标准 签署专属燕屋协议 保障原料品质稳定性 [2] - 政府支持协助解决办公场地 提供异业资源对接 助力供应链优化 [3] 用户价值主张 - 核心战略围绕健康与高品质需求 持续进行产品价值创新 [4] - 通过便捷性提升与场景多元化 推动中式滋补生活方式主流化 [3][4]
燕窝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36氪· 2025-05-21 12:03
行业概况 - 燕窝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7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23亿元,增长近8倍,预计2025年突破1000亿元 [8][17] - 行业通过即食化、平价化(如50元/罐产品)推动大众普及,但高端市场(如528元/碗)面临消费疲软 [1][8][18] - 传统干燕窝需复杂泡发炖煮流程,即食燕窝(如碗燕、鲜炖燕窝)降低食用门槛,成为增长主力 [8][11][17] 头部企业分析 燕之屋 - 1997年创立,从干燕窝专营转向即食化(2002年现炖服务、2012年碗燕),2023年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45亿港元 [11][15][18] - 2024年营收20.50亿元(同比+4.37%),利润1.6亿元(同比-24.53%),市值跌至29.79亿港元 [18][19] - 营销费用高企:2024年销售开支6.7亿元(同比+19.08%),签约巩俐、王一博、王石等多代言人 [21][23] 小仙炖 - 2014年成立,专注鲜炖燕窝C2M模式,销售额从2018年2亿元增至2021年10亿元,逼近燕之屋 [15][17] - 面临原产地质疑及财务造假争议(2019年虚报盈利3293.9万元),2024年裁员并缩减业绩目标 [19] - 通过明星代言(张雨绮、章子怡)及线下旗舰店(北京SKP对面)强化高端形象 [15][21] 消费趋势变化 - 高端市场遇冷:燕之屋"总裁燕窝"天猫销量仅67盒,女性消费者对高价燕窝积极性下降 [6][8][18] - 消费祛魅:燕窝蛋白质含量(2g干燕窝≈1g蛋白质)及唾液酸功效遭专家质疑,对比鸡蛋性价比低 [23][24] - 下沉策略显现:燕之屋推出30元/碗燕窝粥,2024年销量增长;小仙炖强调"每日小金额"消费模式 [25] 产品与营销策略 - 传统高端叙事:强调稀缺性(野生燕窝采集难、加工繁琐)及身份象征(刘嘉玲、张柏芝等代言) [12][15][17] - 即食化创新:碗燕、鲜炖燕窝解决食用痛点,但保质期争议(如阿纯质疑1个月保质期含添加剂) [9][11][17] - 渠道依赖:过度依赖电商及主播渠道,利润被吞噬,模式门槛低导致竞争同质化 [21][23] 历史与文化背景 - 燕窝自明代作为贡品,清代鼎盛(《红楼梦》提及),当代从药材转向日常保健品 [11][12] - 行业通过独立品类定位(区别于其他滋补品)及工艺改良完成商品经济转型 [17]
东阿阿胶(00042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2025-05-16 08:28
公司战略规划 - 以“1238”战略为指引,推进胶类产业链“三产融合”,做强阿胶主业,拓展潜力产品,深化研发创新体系建设 [1] - 投资并购是“1238”战略重要一环,坚持“双轮驱动”策略,关注滋补健康领域药品和健康消费品投资目标 [1][2] 原料供应举措 - 重视驴皮持续性保供,布局海外驴皮供应,建立供应网络,推动政策引导,加强技术转化;优化国内毛驴资源涵养工程 [3] 新品规划 - “壮本”品牌:布局上游获原料优势,创新精制产品,搭建矩阵,渗透高频场景 [4] - 阿胶枣:深化品牌认知,焕新品牌,拓展市场,与院校合作研发产品 [4] - 阿胶燕窝:创新细分品类,重塑品牌,优化渠道,强化功效验证 [4] 利润与分红规划 - 结合实际情况,保障业务资金使用前提下,做好资本市场回馈,提升投资者回报 [5] - 1996 年上市以来总计分红 26 次,分红金额 84.69 亿元,平均分红比例 65.75%;2024 年年中分红 7.37 亿元,年度拟分红 8.18 亿元,分红比例 99.87%;未来保持稳定积极分红政策 [6] 产品营收占比 - 2024 年,东阿阿胶块占总体营收比例约 45%,复方阿胶浆占总体营收比例近 35% [6] 品牌规划 - 皇家围场 1619:男士健康领域品牌,2025 年围绕“四大战役”开展工作 [7] - 桃花姬阿胶糕:健康消费品领域战略品牌,2025 年深入品牌化运作,定位气血养颜,拉新焕新,布局养颜赛道 [7] 财务状况原因 - 2025 年一季度实施阶段性授信清零策略,额度内使用授信发货致应收账款增加;部分银行承兑汇票未到期,加大战略物资储备使采购资金支出增加,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水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