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商超

搜索文档
北京第12家“胖永辉”明日开业,经营满三个月的“调改店”已开始盈利
北京商报· 2025-08-25 22:17
另外,8月28日,永辉超市燕郊上上城店也将焕新开业,大兴康庄天键广场店也将在9月完成调改。 "胖改店"亏钱还是挣钱?永辉超市给出了一份解答。8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永辉超市媒体开放日上 了解到,永辉超市在京第12家"胖改店"将于明日开业。区别于其他北京永辉"胖改店",该店增加了老北 京小吃、现制卤水豆腐等。该门店恢复营业后,永辉超市全国调改店总数近170家。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表示,调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全国范围 内"爆改"会提升企业在零售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影响力。 不仅是门店,永辉自有品牌也在经历"胖改"。永辉超市北京大区调改总负责人杨子亮表示,永辉自有品 牌也根据胖东来供应链经验进行升级。永辉超市"胖改店"将商品汰换率提升至半数以上,目前商品结构 中超80%实现与胖东来对标。永辉自有品牌与反向定制商品成为"优质平价"的破局点。据悉,其中一款 售价19.8元的微胶囊香氛酵素洗衣液商品升级了除菌除螨、成分安全、持久留香等功能。 自有品牌商品也受到了消费者关注。永辉超市销售的伊利定制款鲜牛奶上线4天全国销量破百万件。 零售业的终极竞争,从来不是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资金耐力、商 ...
京东收购香港佳宝:一场关于供应链的布局
市值风云· 2025-08-17 09:10
京东收购佳宝超市的战略意义 - 京东二季度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新高[3] - 京东正式宣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拓展香港零售市场[3] - 收购时机与香港零售业面临大变局趋势相关,内地电商纷纷进入香港[3] 香港零售业市场格局 - 百佳和惠康两大连锁超市集团占据近7成市场份额,百佳市占率37.4%,惠康31.4%[5] - 华润万家市占率仅1.1%,永旺0.7%[5] - 香港零售业高度依赖内地进口,供应链存在垄断问题[6] 香港零售业痛点 - 高昂地租导致商超只能拼价格,服务和体验较差[6] - 供应链效率低下,商品流通成本高[6] - 数字化转型缓慢,2025年网上销售额占比仅为8.5%[14] 佳宝超市的竞争优势 - 在香港有90家分店、超千名员工[7] - 采用"直采"模式,约八成商品为源头直采[7] - 创始人林晓毅坚持薄利多销理念,自建物流降低成本[7]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 - 拥有"产地直采+源头直发+高效物流+全渠道销售"的供应链能力[10] - 已入驻数十款京东供应链商品到佳宝超市,如"阳光玫瑰"[10] - 计划年底引入近百款京东自有品牌商品[10] 京东与佳宝的协同效应 - 佳宝将成为京东电商业务的"智能前置仓"[16] - 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提供到店取货和送货上门服务[16] - 已在京东香港站开设佳宝食品自营旗舰店[16] 京东在香港的战略布局 - 去年9月宣布在香港投入15亿元[16] - 2025年3月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16] - 未来可能将香港供应链经验复制到其他国际市场[16]
拓展线下 京东收购香港佳宝超市
北京商报· 2025-08-15 14:11
京东收购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 京东已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 正式进军香港实体零售领域 [1] - 双方将深化合作 依托京东供应链优势推动佳宝完善全渠道业务拓展 同时促进京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鲜供应链布局 [1] - 京东集团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 委任佳宝创始人林晓毅担任负责人 [1] - 佳宝成立于1991年 目前在香港拥有逾90家门店 员工超1000名 主营急冻家禽肉类 海产 粮油杂货及新鲜蔬果等商品 [1] 京东香港市场布局 - 2023年9月京东宣布加码香港市场 初期投入15亿元用于商品价格补贴 物流补贴及服务优化 [1] - 2024年3月京东面向全港推出"买贵就赔"服务 覆盖自营全品类 并提供自营家电"30天包退 180天有坏换新"及"一件包邮"服务 [1] - 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将投入运营 提升香港消费者购物及配送体验 [1] 电商巨头香港市场竞争 - 2023年9月阿里宣布淘宝投入10亿元将香港变成包邮区 10月起香港消费者购物满99元可享包邮至自提点或自提柜服务 [2] - 淘宝将香港自提点及自提柜数量增至800个 [2] - 2024年4月拼多多在香港推出"一件包邮"政策 降低物流成本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 [2] - 2024年8月拼多多与顺丰香港合作 由顺丰提供本地集运物流服务 平台维持"一件包邮"政策 [2]
盒马继续狂奔:今年再开100家门店,用强商品力赢得消费市场
财经网· 2025-08-09 21:01
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财年内新开近100家盒马鲜生门店 新增覆盖城市超过50个 届时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 [1] - 上一财年已新开近70家门店 新增27个覆盖城市 [1] - 公司关闭了10家X会员店 占门店总数不到2% 属于探索型业务调整 [1][2] 业务聚焦 - 公司战略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 [2] - 2025财年GMV超750亿元 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盈利 [2] - 88VIP与盒马会员体系打通后 会员数翻倍增长 [3] 供应链与商品力 - 公司拥有8个供应链中心 300+直采基地 8个物流中转仓 形成全国性供应链网络 [4] - HPP果汁自有品牌占比达90% 该系列连续三年保持翻倍增长 [4][5] - 姜黄生姜柠檬汁上线不足月即成为复购率最高冷藏饮品 [4][5] 行业地位 - 公司以750亿GMV位列2024中国连锁百强超市第三 [4] - 过去四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5.5% 内需贡献率达86.4% 公司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 - 公司创下零售行业最快开店速度 10年进入连锁商超前三甲 [4] 创新方向 - 推出HPP shot系列功能性饮品 采用鲜果冷压工艺 全程冷链生产 [5] - 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路品控体系 实现产业链联动 [5] - 新零售转向"心"零售 强调服务侧用户体验升级 [2]
盒马新财年百店计划出炉,国内消费市场持续看好!
搜狐财经· 2025-08-07 22:21
扩张计划 - 计划新财年在全国开设近100家新店并拓展至50个新城市[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门店数量已突破420家[1] - 2024年以750亿GMV位列中国超市排行榜第三位[1] 市场表现 - 新店开业常引发排队热潮 如江苏泰州开业当天成为当地热门话题[1] - 春节期间高档海鲜如帝王蟹等商品供不应求[1] - 天津 菏泽 宜兴等地门店持续呈现火爆销售场景[1] 商品策略 - 提供差异化全球商品组合 包括小众精品 亲民进口三文鱼 同步上市进口水果[2] - 网红美食价格极具吸引力 带动线上线下客流[2] - 自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成为国内零售业标杆[4] 供应链建设 - 已建成8个供应链中心 300+直采基地和8个物流中转仓[4] - 形成覆盖全国及海外的供应链网络[4] - 供应链投入保障商品品质与稳定供应[4] 业态优化 - 确立盒马鲜生和盒马NB双核心业态模式[4] - 通过战略聚焦实现快速发展 上财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4] - 持续优化门店布局提升经营效率[4] 会员体系 - 与淘宝88VIP会员体系打通 提供90天免费X会员权益[4] - 会员权益包括免运费 免费领菜等增值服务[5] - 通过平台联动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4] 发展定位 - 从新零售先行者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6] - 未来将通过科技与创新持续优化商品和服务体验[6] - 保持开店扩张与服务升级双轮驱动[6]
盒马十年磨一剑:以科技为名,铸就零售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07 20:0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16年诞生以来迅速成长为中国零售业中坚力量,门店数超过420家,GMV位列国内超市第三[1][3] - 公司CEO宣布将开出近100家盒马鲜生店,新增进入城市超过50个[1] - 公司2024年以750亿GMV位列中国连锁百强榜第三[5] 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通过"科技以人为本"理念深度实践零售业态,供应链建设与自有品牌打造双轮驱动[3] - 公司差异化商品策略包括进口三文鱼价格下探、车厘子和猫山王榴莲"无时差上市"等,拉动消费升级[6] - 公司拥有8个供应链中心、超过300个直采基地、8个物流中转仓,保障商品品质和供应效率[6] 战略聚焦与业态创新 - 公司将战略聚焦于"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种业态,实现首个财年全年盈利[7][8] - 盒马鲜生通过不断开店覆盖更广泛消费者群体,盒马NB代表对新零售模式的持续创新[8] - "双业态"聚焦提升运营效率并形成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8] 科技赋能与会员体系 - 科技是公司发展核心驱动力,近期88VIP与盒马会员体系打通带来新活力[9][11] - 淘宝88VIP会员可免费领取盒马X会员权益,短期内盒马会员数翻番[11] - 会员体系融合帮助公司扩大服务人群、提升用户粘性并巩固市场领先地位[11] 行业洞察与市场前景 - 公司CEO表示坚定看好国内消费市场,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内需贡献率86.4%[12] - 公司通过开店服务更多消费者,同时以科技和创新提供更好商品和服务体验[12] - 公司发展是中国零售业变革缩影,未来将继续在内需消费市场书写新篇章[13]
盒马公布财年规划 持续看好内需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12:00
公司发展概况 - 公司用10年时间进入中国连锁商超前三甲,创下零售行业开店速度之最,截至2025年3月31日门店数超过420家 [1] - 公司以750亿GMV位列2024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国内超市第三 [1] - 公司在上个财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5] 市场表现与消费者认可 - 公司门店开业时出现排队盛况,如江苏泰州开业成为当地新闻话题,吴江盛泽鲜生店春节前夕一天卖出500多只帝王蟹 [2] - 公司商品和服务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小众好货、平易近人的进口三文鱼、无时差上市的进口车厘子和猫山王榴莲等 [2] - 公司与88VIP会员体系打通后,会员数翻了一番,消费者认可度提升 [6] 供应链与自有品牌 - 公司已建成8个供应链中心、超过300个直采基地、8个物流中转仓,供应链网络遍布全国并延伸至海外 [2] - 公司是国内最擅长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的零售企业 [2] 业态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探索多种业态后聚焦于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种核心模式,并主动调整和关闭了一些门店 [4] - 公司战略聚焦使其发展更快速和稳健 [5] - 公司已从新零售的弄潮儿转变为中国零售的中坚力量 [6] 行业背景 - 过去四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1] - 以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零售企业高速发展,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增长引擎 [1]
家家悦超市屡曝食品安全问题 供货来源现“幽灵”供应商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4:27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 公司旗下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多次登上监管部门"黑榜",涉及添加剂超标和"幽灵"供应商问题 [1][4][6] - 威海市门店销售的五黑锅巴苋菜红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被没收违法所得62.17元并罚款1万元 [4][5] - 莱州市门店销售的菜豆和辣椒检出噻虫胺残留超标,实测值分别为0.016mg/kg和0.14mg/kg,远超标准指标 [6] 供应链管理漏洞 - 公司宣称有多道检测环节,但实际进货查验流程形同虚设,甚至存在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 [7] - 莱州市门店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无法说明辣椒的真实进货来源,导致农残超标蔬菜售罄 [6] - 现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存在明显监管漏洞,涉事门店在未核实供货商资质的情况下采购问题产品 [8] 消费者投诉与监管处罚 - 2024年山东省内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处罚十余次,农残问题尤为突出 [8] - 2025年以来关联门店新增数百起投诉,涉及生鲜变质、包装食品霉变等问题 [8]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投诉涉及售卖过期食品、变质水果上架销售等问题,投诉量持续累积 [8] 公司背景与行业挑战 - 公司成立于1981年,2016年上市,目前拥有上千家门店,覆盖多个省份 [10] - 零售网络规模化扩张至千店级别后,物流配送、终端质检等环节标准统一成为管理挑战 [10] - 频繁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连锁零售行业需要正视的规范命题 [10]
多家昔日知名上市企业面临退市的启示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3:07
退市企业案例 - 人人乐因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深交所拟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1] - 人人乐曾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历史高峰时期营收超百亿元,但2024年营收已跌至14.3亿元,较历史高峰萎缩近90% [1] - 鹏博士上市时间超过30年,曾连续9年蝉联"互联网百强企业"榜单,但当前市值仅剩约10亿元,较峰值缩水超过98% [2][3] - *ST美讯(国美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广汇汽车等昔日知名企业也最终走向退市 [3] 退市原因分析 - 人人乐传统卖场模式难以抵御电商大潮冲击,且未找到有效的新增长点和创新点应对变化 [3] - 鹏博士的宽带业务在基础服务商降费与行业价格战背景下难以招架,部分运营商的免费使用策略对其形成"降维打击" [3] - 企业未能适应社会经济与时代变革大潮,在产品和服务上未能跟上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变化 [3] 行业启示 - 企业需持续巩固和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需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甚至引领潮流 [4] - 企业产品应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为核心,决策需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 [4] - 投资者需根据最新情况动态评估企业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不可盲目迷信知名企业 [4]
长江商学院陈歆磊: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并非替代品牌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14:34
核心观点 - 零售商提升自营品占比的根本动力是追逐更高利润,但行业集体效仿可能导致品牌商面临"至暗时刻"[1][3] - 零售商自有品牌需保证基本品质且足够便宜,低价能放大其在自有生态中的优势[2] - 中国零售业市场分散导致零售商品牌价值不足,前100名零售商市场份额不足9%,而美国前20名占比达60%[6] 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线下零售渠道自营品占比快速提升:苏宁易购2024年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永辉计划将自营品营收占比提升至40%[5] - 欧美市场自有品牌占比显著更高:英国2000年左右超过40%,而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仅为5%[5] - 德国ALDI自营品占比高达90%,但属于特例,其成本控制能力极强(员工工资是沃尔玛1.5倍但工作量达3倍)[10] 品牌商应对策略 - 品牌商需考虑三大因素:自身产能是否过剩、代工会否削弱品牌价值、是否与零售商自营品直接竞争[9] - 部分品牌商接受零售商定制订单以消化过剩产能,部分则担忧沦为代工厂[8] - 零售商自营品更多作为与品牌商谈判的砝码,而非完全替代品牌商[9] 行业生态影响 - 行业集体提高自营品占比可能引发"内卷",低价产品挤压高质量品牌空间并提高顾客价格敏感度[11] - 零售商降低坑位费反映选品能力提升,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吸引优质品牌商[13] - SKU管理是保证自营品与品牌产品公平竞争的关键,市场选择决定最终产品组合[14] 零售商品牌价值 - 自有品牌是渠道品牌的延展,任何有品牌影响力的渠道都可能向产品端延伸[15] - 产品分层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即创造价值,如全食超市高价有机食品与ALDI低价商品形成差异化[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