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市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网友吵翻了!卖冰成本揭秘→
第一财经· 2025-07-08 16:37
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定价争议 - 山姆会员商店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2公斤规格售价22.8元,相当于每瓶500毫升农夫山泉瓶装水售价约5.7元 [1] - 部分消费者认为该产品省去了买水、冻冰块的麻烦,且融化速度比自制冰慢20%,适用于夏季长时间保冷场景 [1][2] - 冰块价格普遍是相同重量饮用水的1-3倍 [1] 冰块定价较高的原因 - 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慢20% [2] - 冰块融化速度受气泡含量影响,气泡少则融化慢 [2] - 人工、电费、仓储、运输等成本大幅增加,特殊制作工艺进一步推高成本 [2][3] 不同类型冰块的成本结构 - "酒吧冰"批发价10千克80元,人工成本占比超50%,需人工加工以提升饮品造型 [4] - "机器冰"批发价20千克60元,主要成本为电费和仓储 [4] - 冰块运输成本高,300kg冰块从南京运往上海需400元运费,需-20℃以下冷链环境 [4] 冰块市场发展趋势 - 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达300% [4] -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 [4]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引争议,卖冰成本高吗
第一财经· 2025-07-08 15:44
冰块行业定价分析 - 相同重量的冰块价格是饮用水的1-3倍 [2] - 2公斤规格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售价22.8元 相当于每瓶500毫升水售价约5.7元 [1] - 冰块价格包含特殊制作工艺费 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 融化速度比普通冰块降低20% [6] 冰块成本结构 - 原料饮用水成本不高 但人工、电费、仓储、运输等成本大幅增加 [8] - "酒吧冰"批发价10千克80元 人工成本占50%以上 需人工加工 [8] - "机器冰"批发价20千克60元 主要成本为电费和仓储 [8] - 300kg冰块从南京运往上海的冷链运输费用为400元 需-20℃以下环境 [8] 消费市场表现 - 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达300% [9] -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48杯 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 [9] 产品特性比较 - 特殊工艺冰块融化速度比自制冰慢 更适合夏季长时间保冷 [6] - 冰块融化速度受内部气泡含量影响 无气泡冰块融化更慢 [7] - 部分消费者认为预制冰省去自制麻烦 愿意支付溢价 [1]
永辉超市高调发布“反腐令”,向供应链腐败宣战
观察者网· 2025-07-08 14:35
供应链反腐措施 - 公司发布《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强调贪腐行为会转嫁为供应链成本 [1][4] - 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公布廉政举报通道,鼓励供应商与社会监督 [4][11] - 严格惩处涉事人员,追究法律责任并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承诺保护举报人信息 [4][11] - 供应商入驻拒绝"走后门",所有申请需通过官网或指定二维码提交,禁止员工私自推荐 [4][11] - 合作申请24小时内对接,注册、洽谈、合同签订全程线上化 [4][11] - 财务结算承诺准时付款,设立专线提供即时在线支付,24小时内响应需求 [7][11] 战略转型与调改进展 - 公司明确将"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作为战略方向,供应链变革为核心经营计划 [13] - 截至7月7日已完成128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销售业绩同比显著增长 [12] - 计划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调改,聚焦员工培训与商品结构优化 [14] - 调改后门店销售额提升显著,公司重心为完成现有门店调改及尾部门店优化 [13] -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执行战略转型,组长为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 [13] - 成立浙江辉联供应链公司,深耕自有品牌商品开发与营销 [13]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26% [12]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滑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 [12] - 收入下滑主因行业竞争激烈及门店调改关闭232家尾部门店,调改空窗期影响毛利率 [1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供应链腐败为零售行业顽疾,采购人员利用商品引进权索取回扣,供应商依赖人情关系 [16] - 腐败推高商品成本,挤压优质供应商空间,最终损害消费者信任与企业生存 [16] - 行业案例包括人人乐因采购腐败导致退市,家乐福中国区高管受贿等 [16] - 专家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流程,如SRM系统、电子竞标与AI风控实现高效管理 [16]
三次IPO折戟,麦德龙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09:46
麦德龙供应链IPO失败核心原因 - 公司五年内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均告失败,最新招股书于2025年6月30日失效[2][14] - 资本市场质疑其商业模式确定性,核心问题为过度依赖物美集团(2021-2023年收入占比超61%)及关联交易密集[16] - 盈利能力波动剧烈:2021年净利润3.32亿元,2022年亏损4.71亿元,2023年回升至2.53亿元,2024年1-7月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63%至5880万元[17] 业务发展历程与转型困境 - 公司前身为德国麦德龙中国业务,1996年以B2B会员制模式进入中国,2008年销售额达126亿元(单店年均3.3亿元)[4][7] - 2010年后受B2B电商冲击,尝试向C端转型但成效有限,2019年被物美以19亿欧元(148亿元人民币)收购80%股权[9] - 当前业务结构:物美系门店配送占主导(服务728家门店),福利礼品业务贡献14%收入(2024年1-7月22.82亿元),食品配送/商品批发分别占比14.2%/7.8%[16][21][23] 行业竞争与财务挑战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以上降至2023年约10%,净利率长期1%左右[17] - 第三方拓展乏力:2024年7月独立客户收入仅230万元(占比0.2%),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19] - 行业趋势不利:2024年线上零售占比达31.8%,山姆/Costco等会员店年销超5亿美元门店增加,物美集团2024年关闭41家门店[19] 未来突围方向 - 重点发展福利礼品业务:2023年客户年采购频次达11.4次(2021年为6.5次),预计2028年中国市场规模2469亿元[21] - 数字化进展缓慢:线上到家服务占比仅5%,自有品牌渗透率低[23] - 财务结构待改善: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超100%,需优化现金流与资本结构[25]
人人乐退市、家乐福资产遭甩卖:传统零售业洗牌潮要来了?|乐言商业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50
人人乐退市事件 - 公司股票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7月4日摘牌 曾被誉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1] - 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2023年财报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4] - 2024年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49.86% 归母净利润亏损0.17亿元 [4] - 2024年末仅存32家直营门店 当年新开1家/关闭45家/转让15家 [5] - 总市值从巅峰136.68亿元(2010年)缩水至摘牌前1.58亿元 [3][5] 传统零售行业困境 - 电商崛起导致实体店价格竞争力下降 租金水电人工成本高企 [3]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5亿元同比降1.4% [6] - 永辉超市2025Q1营收174.79亿元同比降19.32% 净利润降79.96% [6] - 中国中免2025Q1营收167.46亿元同比降10.96% 净利润降15.98% [6] - 家乐福中国以1元对价出售4家子公司股权 [6] 新业态竞争格局 - 会员店/折扣店业态崛起 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转型会员制 [7] - 奥乐齐以低租金成本+高性价比商品切入市场 [7] - 即时零售加速发展 美团/阿里开启补贴大战 配送时效进入30分钟竞争阶段 [8] - 前置仓模式分流传统大卖场客流 年轻消费者转向线上即时消费 [8] 行业转型方向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失控 部分区域门店密度过高引发内耗 [3] - 供应链成为核心竞争力 需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 [7] - 潜在转型路径包括学习胖东来服务/借鉴电商配送/引入AI经营等 [8] - 业界预计2025年将出现更多传统零售商关店或转型案例 [1][8]
永辉超市:禁止任何员工私自推荐供应商
第一财经· 2025-07-07 21:11
反腐倡廉措施 - 公司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禁止员工私自推荐供应商,强调廉洁是合作底线[1] - 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鼓励供应商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2] - 严格惩处涉事人员,追究法律责任并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3] - 保护举报人信息,严禁打击报复[4] - 拒绝供应商"走后门"和"潜规则"[5] 供应商管理优化 - 统一供应商合作入口,禁止员工私自推荐,确保公平竞争[6] - 合作申请24小时内对接,全流程线上化杜绝人为干预[6] - 构建品质生态体系,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全链路管控[6] - 财务结算承诺准时付款,严格按照合同账期执行[7] - 设立财务结算专线,工作日提供即时在线支付,24小时内响应需求[8] 经营业绩与调改进展 - 2024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净亏损14.65亿元同比扩大10.26%[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滑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8] - 已完成128家门店胖东来模式调改,调改后门店销售额显著提升[8] - 计划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店调改目标[9] - 调改聚焦员工培训与商品结构,目标达到胖东来80%商品结构基础[9] 发展战略调整 - 当前工作重心是完成现有门店调改和尾部门店优化[8] - 待公司进入健康经营状态后再开拓新店,更关注门店质量而非数量[8] - 加强自有品牌爆品打造,冲击亿元级大单品[9]
永辉超市:禁止任何员工私自推荐供应商
新华网财经· 2025-07-07 16:02
廉洁合作与供应链改革 - 公司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强调贪腐行为会转嫁为供应链成本,损害双方利益和消费者信任 [2] - 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包括举报电话400-8875-733、举报邮箱lianzheng@yonghui.cn和举报微信17759078757 [5][6] - 对查实的贪腐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并终止与涉事供应商合作,同时严格保护举报人 [5] - 供应商入驻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所有申请必须通过官网或指定二维码提交,禁止员工私自推荐 [5] - 合作申请24小时内响应,注册、洽谈、合同签订全程线上化以杜绝人为干预 [7] 财务结算与供应链效能 - 财务结算承诺不拖、不卡、不刁难,严格按照合同账期准时付款 [8] - 设立供应商财务结算专线,工作日提供即时在线支付,24小时内响应需求 [8] - 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强调诚信、透明、共赢的合作关系以提升竞争力 [4] - 与供应商共建品质质量体系,实现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链路管控 [7] 门店调改进展与业绩 - 截至2024年7月已完成128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销售业绩同比显著增长 [13] - 调改后门店销售额相比调改前提升显著,增幅达到公司预期 [14] - 计划在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的调改目标 [14] - 调改聚焦员工技能培训与收入待遇提升,以及商品结构优化 [14] - 2024年全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26%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滑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 [13] 未来发展战略 - 当前工作重心是完成现有门店调改和尾部门店优化,暂不开拓新店 [14] - 未来新店拓展将根据公司整体改革进度决定,更关注门店质量而非数量 [14] - 商品策略包括达到胖东来80%的商品结构基础,加强自有品牌爆品打造冲击亿元级大单品 [14]
永辉超市发布致供应商的一封信:称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确保付款及时准确
新浪科技· 2025-07-07 10:3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启动胖东来模式调改,截至2024年6月已完成128家门店改造,销售业绩同比显著增长,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1] 供应链廉洁建设 - 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鼓励供应商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公布多种廉政举报渠道 [1][5] - 严格惩处腐败行为,查实后追究法律责任并终止合作 [1][5] - 保护举报人信息,严禁打击报复 [1][5] - 举报渠道包括电话400-8875-733、邮箱lianzheng@yonghui.cn和微信17759078757 [5] 供应商管理 - 拒绝"走后门"和"潜规则",所有供应商必须通过官网或指定二维码申请 [1][5] - 合作申请24小时内对接,注册、洽谈、合同签订全程线上化 [1][5] - 构建品质生态体系,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实现全链路管控 [1][6] 财务结算 - 承诺准时付款,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账期执行 [2][7] - 设立财务结算专线(工作日9:00-18:00),提供即时在线支付 [7] - 24小时内响应供应商需求,复杂问题建立快速协调机制 [2][7]
山姆推“无标签”饮用水:环保新招还是营销噱头?
环球网· 2025-07-07 09:17
产品发布 - 山姆会员商店推出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首款无标签PET瓶包装饮用天然水 规格为1.5L大瓶装 12瓶/提 售价30.8元/提 约2.57元/瓶 [1] - 产品采用可回收PET材质 去掉塑料标签 仅保留LOGO 商品名称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1] 合规性分析 - 根据国家标准GB 7718 食品必须有标签 但山姆这款瓶装水因整箱售卖 外包装已包含完整标签信息 因此瓶身无标签并不违规 [2] - "无标签"设计主要针对整箱售卖产品 无法拆零售卖 因此对于一般的商超和便利店模式很难推广 [3] 环保效益 - "无标签"设计直接好处在于减塑和环保 生产环节减少塑料和油墨使用 [2] - 预计全年可减塑超过34吨 相当于减少约2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 - "无标签"是一种回收便利化设计 可以减少回收工序和成本 实现高效回收和高值再利用 [2] 行业现状 - "无标签"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 初衷是为了减塑和方便回收 [3] - 国际上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饮料 尤其是各种饮用水 国内类似产品也不是孤例 但总体仍然很小众 [3] - 中国的PET饮料瓶回收后绝大部分"降级"使用 少部分通过精加工转化为食品级再生PET(rPET) 但只能用于出口 [3] - 国内饮料瓶回收率已经高达95%左右 不会采用欧美的押金制和闭环回收模式 [3]
因出借资质,中百集团子公司收全军采购禁令
齐鲁晚报· 2025-07-07 08:57
公司违规处理 - 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被列入军队采购暂停名单 处理部门为空军后勤部采购和资产管理局 [1] - 公司因涉嫌在项目编号2023-JKGEGS-F1009采购活动中存在违规失信行为而被暂停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资格 [4] - 暂停处理公告显示具体违规事由为"出借资质" 处理编号ZT2025116338 处罚状态为处罚期限内 [4] - 暂停生效时间为2025年7月3日 组织形式为集中采购 影响范围为全军 [4] 公司基本情况 - 中百仓储超市是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成立于1994年 注册资本70300万元人民币 [6] - 公司已形成连锁经营为基础的全渠道消费融合格局 拥有200余家仓储超市和670余家社区超市网点 [6] - 公司连续5年销售规模突破200亿元 业务覆盖湖北和重庆地区 [6] - 母公司中百控股集团成立于1990年 注册资本66997.1694万元人民币 [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 中百集团(000759 SZ)股价报7 59元 当日跌幅0 7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