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喜
搜索文档
京东副总裁祁婷:“京喜”要的是京东的增量 未来一定会赚钱
36氪· 2025-10-30 10:01
京喜自营的新模式已经跑了两年。 京东的京喜业务几经沉浮,2024年7月,36氪曾独家报道它的最新模式——"京喜自营"。即采用自营电 商的方式,瞄准产业带的源头工厂和白牌商家,京喜直接采购商品,凭借源头直采、与工厂共同梳理成 本降低路径等,实现"低价"。 对京喜而言,拿下"下沉市场"的使命确定无疑。 "从用户结构看,确实是下沉市场占比更高。"京喜事业部负责人祁婷说。而这部分用户,也是京东创造 新增量的希望所在。今年二季报的电话会上,京东管理层谈到,"用户增长和用户参与度是Q2的一项关 键成就,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超40%,既得益于自有用户群的增长,也得益于京东外卖和京喜业务的 增量贡献。" 两年过去,京喜的成绩如何?在两周年媒体沟通会上,祁婷披露,京喜在2025年实现交易额10倍增长。 目前,京喜的用户数量为3.7亿,为京东带来1.5亿新用户,链接全国260个产业带。 但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厘清。譬如,怎样避免陷入恶性内卷、京喜的"低价心智"与京东的"品 质心智"如何并存、初具规模后要如何在低价以外满足更多元的增量需求、对于业务盈亏节点的思考, 等等。 以下是京东集团副总裁、京喜事业部负责人祁婷与36氪等 ...
京东副总裁祁婷:「京喜」要的是京东的增量,未来一定会赚钱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29 16:48
京喜业务模式与战略定位 - 业务采用自营电商模式,直接向产业带源头工厂和白牌商家采购商品,通过源头直采和共同梳理成本降低路径来实现低价 [5] - 业务核心使命是拿下下沉市场,为京东创造用户新增量 [6] - 业务核心竞争力在于回归京东的成本、效率、体验理念,目标是体验优于竞争对手的同时,在成本和效率上领先 [20] - 业务希望达成的理想状态是整体体验优于竞争对手,同时成本和效率领先,但目前仍处于需要补贴和前期投入的阶段 [7] 京喜业务运营与成本控制 - 通过介入工厂生产环节优化成本,例如帮助工厂梳理包材成本、减少过度包装,并将非计划性生产转为确定性订单,从产线直发快递线,减少中间搬运储存环节,帮助工厂降低至少10%的成本 [8][9] - 营销运作基于两年积累的数据,能提前预测商品爆发系数和订单量(例如预测活动将达20万单),从而让工厂提前备货,避免爆发后加班加点导致成本和高履约低效率 [14] - 采用"D+7"账期模式,即用户收货后1-3天快递在途时间加7天账期,相比传统采购的仓储库存周转再结算,现金流更快 [15] 京喜用户与市场表现 - 目前用户数量为3.7亿,为京东带来1.5亿新用户,链接全国260个产业带 [6] - 在2025年实现交易额10倍增长 [6] - 用户结构以下沉市场占比更高,同时女性用户占比高于男性 [6][12] - 新用户主要来源于外部媒体投放渠道 [11] - 京喜吸引的新用户首单购买京喜商品后,其后续购物动线会逐渐转向京东主站,在京东消费越来越多,京喜主要承担吸引增量用户的角色 [13] 京喜产品策略与演进 - 起步第一年日用消耗品几乎全是10元以下商品,旨在探索质量可靠前提下的低价模式 [6][13] - 两个月前上线"京喜甄选"项目,将头部工厂、头部品质、满足检验标准的商品打标,以满足用户对更高质量商品的需求趋势 [13] - 明确承认京喜自营的商品质量一定比京东自营差,但认为这是服务于对性价比追求高、收入水平相对低用户群的客观结果,只要满足该用户群需求即可 [10] 京喜财务与盈利状况 - 变现模式主要依靠进销价差 [19] - 目前业务尚未盈利,前期投资主要包括用户拉新的外部流量曝光和补贴,以及京东物流送货上门的物流补贴 [19][7] - 随着销售增长,用户补贴会慢慢降低,长期物流补贴将依靠效率优化和客单价提升来覆盖,对未来盈利充满信心 [19][7] 京喜与京东内部业务关系 - 京喜被定位为零售平台,而京造是产品品牌,两者在承接类目、用户群广泛性、产品梯度建设上不同 [17] - 京喜合作的工厂范围从低到高都有,包括一些品质没那么优的工厂,以服务价格绝对敏感的低收入用户,而京造可能根据其品牌定位锚定特定用户群选择工厂 [17][18] - 京喜为京东创造增量用户和增量价值,用户留存需要举全平台之力实现 [13]
京东Q2营收增利润降,外卖成关键变量
第一财经· 2025-08-14 19:43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 同比增加22.4% [1]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 同比下滑50.8% [1] - 经营损失为9亿元 去年同期经营利润为105亿元 [1] 新业务发展状况 - 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 同比增长198.8% [1] - 新业务经营损失147.8亿元 去年同期损失6.95亿元 [1] - 营业成本144.1亿元 经营费用144.5亿元 [1] 业务战略投入 - 经营损失变化主要由于对新业务的战略投入增加导致 [1] - 外卖业务于今年2月正式推出 4月推出"百亿补贴"计划 [1] - 新业务包含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 [1]
京东Q2成绩单出炉:营收增利润降,外卖成关键变量
第一财经· 2025-08-14 19:06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收入3567亿元 同比增长22.4% [1]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 同比下滑50.8% [1] - 集团经营损失9亿元 去年同期经营利润105亿元 主要由于新业务战略投入增加 [2] 零售业务 - 京东零售收入3101亿元 同比增长20.6% [3] - 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同比增长23.4% [3] - 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6.4% [3] - 京东MALL在多城市迎来新店开业 [3] 物流业务 - 京东物流收入515.6亿元 同比增长16.6% [4] - 在全球多个国家新开海外仓 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4] - 拥有超过13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 [4] - 在沙特阿拉伯启动配送业务 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 [5] 新业务发展 - 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 同比增长198.8% [5] - 新业务经营损失147.8亿元 去年同期损失6.95亿元 [5] - 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商家超150万家 [7] - 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7] - 推出七鲜小厨 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 [7] 运营投入 - 营销开支270亿元 同比增长127.6% 主要由于新业务推广活动支出增加 [7] - 新业务营业成本144.1亿元 经营费用144.5亿元 [5] - 生态系统人员总数约90万名 [7] - 过去十二个月人力资源总支出1360亿元 [7] 战略举措 - 2月正式推出外卖业务 4月推出"百亿补贴"计划 [1][5] - 用户流量、活跃用户数和购买频次显著增长 [7] - 外卖业务继续健康发展 [7]
新一轮低价之战,京东胜算几何?
雪豹财经社· 2025-05-07 21:36
京喜自营业务战略 - 京喜自营定位下沉市场,以高性价比商品为核心,前身为京东拼购,2023年11月重启后整合白牌供应链和自营模式[2] - 公司推出"厂货百补"计划,每年投入100亿资金用于用户体验、物流升级和工厂效率提升,目标打造1000个百万单爆品和10000个十万单爆品[3] - 2025年目标通过该业务获取1.5亿新用户,并重点提升用户复购留存率[11] 出口转内销计划 - 京东推出"出口转内销2000亿计划",京喜派出数百人团队与工厂合作选品,案例显示兴业陶瓷积压的10万件盘子11小时售罄[5] - 部分商家订单量从1-2万增长至3-5万,计划2025年扶持10万家外贸工厂转内销[5] - 该计划为京喜提供了吸引产业带商家和扩大供给的机会窗口[5] 全托管运营模式 - 2024年5月推出全托管模式,商家仅负责生产,平台承担选品、运营、物流等环节[8] - 该模式降低中小工厂电商运营成本,有商家表示此前电商渠道投入占毛利润50%[8] - 平台利用消费数据帮助工厂调整产品规格和功能点,优化成本结构和定价策略[9] 用户获取与留存策略 - 截至2024年12月京东月活5.5亿,低于淘宝9.45亿和拼多多7.16亿,京喜承担用户增长重任[11] - 2025年1月"特价"升级为一级入口,京喜自营商品获得更多流量支持[11] - 平台商品转化率高于大盘平均水平,累计用户达2.6亿,包含部分京东存量用户[13] 产业带竞争格局 - 各平台自2018年起争夺产业带商家,京喜推出三项扶持计划覆盖244个产业带[16] - 双11单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预计今年规模增长5倍,合作商家超百万[16] - 对比同行,淘天提供半托管服务,拼多多推出1000亿扶持计划,抖音开设绿色通道[17] 品质与价格平衡 - 平台探索消费分级策略,通过丰富商品品项和价位段满足不同层级需求[13] - 鼓励工厂在不同规格和品质区间优化产品,在利润率不变情况下提升利润额[14] - 考虑为京东Plus会员提供专属权益以拉动核心用户复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