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电商,“重”者为王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6-28 18:03
减重药物电商竞争格局 - 电商平台将减重药物视为重要突破口,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和美团等积极争取诺和诺德、礼来、信达生物等药企合作 [1] - 京东健康减重药物年销售额飙升,美团单月销售额已超过京东,阿里健康相对保守 [1] - 美团已建立空运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满足GLP-1等注射剂配送需求 [4] - 京东健康和美团在合作融洽度和匹配度上领先,预计将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头部平台 [4] 减重药物市场现状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达293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销售额164亿美元 [2]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于6月27日获批减重适应症,先为达已完成三期临床并提交审评 [2] - 京东健康GLP-1类药物销售增速超30%,主要来自诺和诺德产品 [3] - 预计到2030年GLP-1减重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互联网渠道占比或超50% [3] 用户画像与消费行为 - 电商平台减重药物购买者中女性占比达75%,远高于男性 [8] - 典型用户为25-40岁女性白领,多居住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 [9] - 线上渠道已成为用户了解体重管理的首选渠道,占比达80% [9] - 60%以上用药者会每周使用减重药物 [9] 药企战略调整 - 诺和诺德将肥胖症业务并入糖尿病事业部,调整医院优先策略 [6] - 诺和诺德与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改变此前排斥电商的态度 [7] - 信达生物、先为达等本土企业加速布局减重药物研发 [2] 市场潜力 - 中国潜在减重药物消费人群约6000万,市场天花板尚远 [9] - 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启动"体重管理年",推动科学减重 [3] - 减重药物市场被认为类似新能源汽车早期发展阶段,增长空间巨大 [9]
1药网(YI.US)一季度营收35亿元 加码AI创新和数字化应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6:2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实现Non-GAAP运营盈利430万元,GAAP层面也保持运营盈利 [1] - 经营性现金流为正1.1亿元 [1] - Non-GAAP总营业费用占净收入比例从5.7%降至5.4%,下降30个基点 [1][2] AI与数字化应用 - 通过OCR、知识图谱及大模型技术重构医药资质审核流程,审核效率提升超100% [2] - AI算法优化B端/C端销售预测,推动共享库存升级,部分指标如订单满足率、复购率提升超50% [2] - 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加盟仓管理从"人治"到"数治"转型,履约能力提升数倍 [2] 供应链与产业合作 - 虚拟药房网络覆盖全国约58万家药房,与500多家制药公司建立直采合作 [3] - 全国已设立18个履单中心,新增南京履单中心投入运营,2025年计划再增至少14个 [3] - 物流网络"鲲鹏"为上下游提供专业配送服务,数字科技赋能上游数百家药企及数千家分销商 [3] - 举办"1号峰会"吸引500余位行业领袖,探讨医药零售创新与政策风向 [3] 战略方向 - 将AI降本增效智能体搭建列为公司战略首位,成效显著 [4] - 持续加大AI与数字化投入,以数字科技能力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4]
调整蓄力不改向上趋势 药师帮回购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06-18 08:31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弱 恒生指数跌0.34% 恒生国企指数跌0.4% 恒生科技指数跌0.15% [1] - 医药股普遍回调 创新药方向跌幅居前 药师帮股价下挫6.31%至10.4港元 [1] 公司股价稳定措施 - 药师帮6月17日回购10万股股份 总代价103万港元 平均每股10.31港元 [1] - 自5月7日启动亿元回购计划以来 累计回购553万股 总金额超4334.6万港元 [1] - 执行董事陈飞6月17日增持10万股 连续增持累计超90万股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转正 经调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增20.1% [1] - 2024年1-4月厂牌首推业务成交规模达7.17亿元 同比增长108.1% [1] - 2024年1-4月自有品牌业务规模达5.6亿元 同比增长532.3% [1] 业务拓展与创新 - 近期入局医药机器人及AI大模型领域 与越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2] - 以医药协作机器人 AI大模型 药品物联网三大技术切入新零售场景 [2] 行业观点 - 医药板块下跌与产业政策 重大基本面变化无直接关联 属资金获利后的技术性调整 [2] - 药师帮基本面稳健 行业长期趋势向好 短期承压无碍长期韧性 [2]
海通国际:予阿里健康(00241)“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5.4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09:33
评级与目标价 - 海通国际予阿里健康"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5.42港元 [1] 收入与利润预测 - 预测FY26-FY27收入分别为334.2亿元(+9.2%)、361.4亿元(+8.1%) 较前值328.0亿元小幅上调 [1] - 预测FY26-FY27经调整净利润为23.2亿元(+18.8%)、26.4亿元(+13.7%) 前值FY26为19.8亿元 [1] 业绩表现 - FY3/25收入306.0亿元(+13.2%) 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35.6%) 净利率提升至6.4%(+1.1pp) [2]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亿元(+10.0%)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35.9亿元(+54.0%)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收入8.9亿元 [2] - H2收入163.2亿元(+16.0%) 医药自营业务H2同比增长13.9%(H1为5.9%) [3] 业务驱动因素 - 线上渗透率提升 线上个账医保逐步接通 处方外流推动业务规模增长 [1] - 慢病相关原研药 国补医疗器械推动H2增长提速 [3] - SKU增长91%至1.33亿 平台能力稳步提升 [1] 运营效率与费用 - 财年毛利率24.3%(+2.5pp) 履约费率8.4% 销售费率7.4% 管理费率1.3% 研发费率2.4% [4] - 履约优化成效显著 销售费用投入加大以推动增长 [4] - 广告收入增量用于商家运营和消费者体验提升 [4] 未来关注点 - 海外保健品与药品类目策略进展 [1] - 医疗大模型应用侧布局 AI对经营成本的节降 [1] - 扩品类与加强自营成效显著 [1]
阿里健康:FY3、25财年收入略超市场预期,并表广告业务增厚利润-20250607
海通国际· 2025-06-07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5.42港币/股,现价4.50港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Y3/25财年收入略超市场预期,利润因并表广告业务增厚,看好公司自营和平台业务同步发力,建议关注海外保健品和药品类目策略、医疗大模型应用侧布局及AI对成本的节降 [1][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FY3/25公司收入306.0亿元(+13.2%),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35.6%),净利率提升至6.4%(+1.1pp) [3] - 分业务看,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亿元(+10.0%),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35.9亿元(+54.0%),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8.9亿元(-7.6%) [3] - 半年维度,H2收入163.2亿元(+16.0%),主要得益于医药自营业务发力,同比增长13.9%(H1同比增长5.9%) [4] 运营情况 - 财年毛利率24.3%(+2.5pp),履约费率、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8.4%( -0.5pp )、7.4%(+0.8pp)、1.3%(持平)、2.4%(-0.3pp),整体运营费率19.5%(持平) [4] - 公司将部分广告收入增量投入商家运营和消费者体验,提高平台竞争力,并通过品类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4] 业务展望 - 受益于线上渗透率提升、线上个账医保接通、处方外流等因素,预测FY26 - FY27收入334.2亿元、36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8.1% [6] - 预测FY26 - FY27经调整净利润为23.2亿元、2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8%、13.7% [6] 估值分析 - 根据DCF估值法,预测公司1年后股权价值为871.2亿港币,对应股价5.42港币/股,保持目标价不变,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9]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收入、净利润、毛利率、ROE等指标呈增长趋势,预计FY26 - FY27继续保持增长 [2][12] -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稳定增长,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有一定波动 [12] ESG评价 - 环境方面,公司通过提供在线平台致力于改善气候变化和节约自然资源 [24] - 社会方面,公司通过提供更好的管理系统和丰富产品类别,致力于改善人力资源和产品责任 [25] - 治理方面,公司拥有综合的治理系统 [26]
阿里健康(00241):FY3、25财年收入略超市场预期,并表广告业务增厚利润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6 21: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5.42港币/股,现价4.50港币/股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健康FY3/25财年收入略超市场预期,利润因并表广告业务增厚,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建议关注降本增效和药品类目发力节奏对利润的影响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FY3/25公司收入306.0亿元(+13.2%),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35.6%),净利率提升至6.4%(+1.1pp) [3][15]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亿元(+10.0%);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35.9亿元(+54.0%);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8.9亿元(-7.6%) [3][15][16] - H2收入163.2亿元(+16.0%),医药自营业务H2同比增长13.9%(H1同比增长5.9%) [4][17] 财务指标 - 财年毛利率24.3%(+2.5pp),履约费率8.4%( -0.5pp )、销售费率7.4%( +0.8pp )、管理费率1.3%(持平)、研发费率2.4%(-0.3pp),整体运营费率19.5%(持平) [4][18] - 预测FY26-FY27收入334.2亿元、36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8.1%;经调整净利润为23.2亿元、2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8%、13.7% [6][20] 业务展望 - 线上平台购买原研药优势受认可,将推动线上药品零售渗透率提升 [4][17] - 公司将部分广告收入增量投入商家运营和消费者体验,通过品类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4][18] - 建议关注海外保健品、药品类目策略进展,医疗大模型应用侧布局及AI对经营成本的节降 [5][19] 估值分析 - 通过DCF模型(WACC 8.3%,永续增长率3.5%)估计公司1年后股权价值为871.2亿港币,对应股价5.42港币/股,保持目标价不变 [9][10][21]
【网经社月报】5月数字健康动态回顾:医谱 健康界 熊猫医疗违规被通报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45
财报发布 - 京东健康2025Q1营收166.45亿元 同比增长25.5% 经营盈利9.34亿元 同比增长43.4%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17.7亿元 [7] - 阿里健康2025财年营收305.98亿元 同比增长13.2%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4亿元 同比增长10% SKU同比增长33.6%至123万 [8] - 新氧集团一季度营收2.97亿元 同比下降6.6% 轻医美连锁业务营收9880万元 同比增长551% 核销项目92900个 同比增长989% 核销付费用户45500人次 同比增长874% [9] 医药电商 - 京东健康联合中国生物制药发布两款新药 合作涵盖疾病知识普及、创新药首发、医疗资源下沉 [10] - 雍禾医疗与美团医药健康深化合作 聚焦线上产品升级、医生内容生态建设及服务标准化 [11] - 百年雷允上携手美团医药健康打通"线上挂号-线下初诊-线上复诊-送药到家-到店理疗"服务闭环 [12] - 叮当快药发布A-LL双轮驱动增长模型 升级智慧药房解决方案 [13] 互联网医疗 - 轻松健康集团AIcare技术栈获"年度卓越企业"奖 与腾讯健康、圆心科技并列 [15] - 阿里达摩院与美年健康合作推动多癌筛查AI进体检 基于"一扫多查"医疗AI技术 [16] - 平安健康与乐心医疗达成智慧医疗合作 构建"预防-监测-干预"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 [17] - 海淀法院判决互联网医疗平台数据搬运案 赔偿230万元 系全国首例 [18] 政策动态 - 海南发布国内首个数字疗法支付政策 明确医保支付方向 6月1日实施 [20]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10月1日施行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从2018年8717家增至36万余家 [21] - 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推动AI与医药产业链融合 [22] 行业监管 - 52款APP/SDK因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 含医谱、健康界、熊猫医疗等互联网医疗应用 [19] 行业图谱 - 数字健康涵盖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运动健身等业态 主流平台包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丁香园、微医、新氧、叮当快药等 [25][27]
药易购实控人方拟询价转让 2021年上市申万宏源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15:34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海南合森和成都合齐拟转让股份总数为2,469,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58% [1] - 海南合森拟转让2,040,000股,占总股本2.13%,占其持股比例30% [2] - 成都合齐拟转让429,000股,占总股本0.45%,占其持股比例30% [2] - 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和改善股东结构 [2] - 本次询价转让为非公开转让,受让方为机构投资者,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2] 转让相关安排 - 中金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本次询价转让 [3] - 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 [3] - 出让方海南合森和成都合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 [3] - 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通过海南合森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3] 公司上市及财务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2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数量2391.6671万股,发行价格12.25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2.93亿元,净额2.49亿元,较原计划少1.96亿元 [4] - 2024年营业收入43.81亿元,同比减少1.12%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635.82万元,同比减少72.52% [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236.97万元,同比减少77.10% [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8亿元,同比增长210.58% [4]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523
国海证券· 2025-05-23 09:05
报告核心观点 - 阿里健康营收利润稳健增长,收购高利润率广告业务后有望释放业务协同潜力 [4][6] - 盛弘股份深耕电力电子技术,多业务协同优势显著,AIDC 业务前景广阔 [7][12] - 广信股份业绩受农药价格下滑影响,待农药需求复苏,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 [13][16] - 孟山都存破产可能,国内草甘膦和草铵膦企业有望受益,农药行业盈利有望持续修复 [18][22] - 桐昆股份 2025Q1 盈利改善,涤纶长丝行业效益有望提升,印尼项目支撑未来成长 [25][30] - 欧洲天然气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中国需借鉴经验筑牢能源安全防线 [32][36] - 新能源全面入市,功率预测需求空间有望大幅提升,电力设备细分市场需求或增长 [37][39] 各公司及行业报告总结 阿里健康/医药商业点评报告 - 2025 财年实现收入 306 亿元,同比增长 13%;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增长 62%;经调整净利润 19.5 亿元,同比增长 36% [3]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4%至 36 亿元,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至 261 亿元,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8%至 8.9 亿元 [4][5] - 预计 2026 - 2028 财年收入分别为 335/366/396 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26/29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盛弘股份公司深度报告 - 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电力设备提供商,近十八年深耕电力电子技术,2021 - 2024 年业绩延续高增 [7] - AIDC 业务前景广阔,全球数据中心低压电能治理设备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4 年的 44.2 亿元提升至 2030 年的 143.1 亿元 [8] - 充电桩业务国内基本盘稳固,“搭船出海”加速贡献增量;储能业务有望稳健增长 [10][11] - 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业收入 38.91/52.06/64.8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9/7.67/9.49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 广信股份公司动态研究 - 2024 年业绩同比 - 45.9%,主要因农药及中间体价格下滑;2025Q1 农药销量下滑,静待终端需求复苏 [13][14]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2026/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8、58、6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6、9.93、11.62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6] 孟山都相关行业动态研究 - 拜耳若和解“农达”诉讼失败,可能让子公司孟山都破产,国内草甘膦、草铵膦、精草铵膦企业或受益 [17][18] - 草甘膦行业拐点出现,未来供给格局有望改善;草铵膦和精草铵膦性价比提升,关注需求增长机会 [19][20] - 维持农药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江山股份、兴发集团等个股 [22][23] 桐昆股份公司动态研究 - 2024 年涤纶长丝销量同比增长、浙石化投资收益提升;2025Q1 涤纶长丝价差修复,盈利同比改善 [25][28] - 多个新项目顺利推进,支撑公司未来成长 [30] - 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13、1053、111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3、31.29、39.73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0] 欧洲天然气行业深度研究 - 欧洲天然气价格历经低 - 中 - 高波动周期,定价机制从成本加成到挂钩油价,再到气 - 气竞争模式演变 [32] - 中国需拓展海外气源,加强能源转型政策协同与技术研发,加强工业用气成本监测与调控 [35][36] 电力 AI 行业 PPT 报告 - 新能源全面入市,功率预测需求乐观场景有望从 2024 年 8.1 亿元扩充到 2030 年 78.4 亿元 [37] - 分散主体聚合交易关注渠道效率,核心公司有朗新集团、国能日新等 [38] - 维持电力设备行业“推荐”评级,推荐国能日新、朗新集团、安科瑞 [39]
阿里健康(00241.HK):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关注后续利润端产出兑现
格隆汇· 2025-05-22 19:08
2025FY业绩表现 - 公司2025FY收入305.98亿元(+13.2% YoY),归母净利润14.32亿元(+62.1% YoY),non-GAAP净利润19.50亿元(+35.6% YoY),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261.24亿元(+10.0% YoY),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35.88亿元(+54.0% YoY),医疗健康和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8.85亿元(-7.6% YoY) [1] 业务板块分析 - 医药自营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海内外医疗保健相关大类及药品大类表现良好 [1]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因首次完整并表广告营销业务 [1] - 医疗健康和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下降因部分创新业务动态调整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FY毛利率24.3%(+2.5pct YoY),主要因规模效应摊薄采购成本、侧重利润品类经营及高毛利广告营销业务并表 [2] - non-GAAP净利率6.4%(+1pct YoY),2H25FY利润率环比降低与常态化费用投入节奏有关 [2] 经营策略 - 公司整合优化药品物流网络布局,提升物流效率 [2] - 收购广告业务后实现业务协同整合,提升医药电商平台板块发展质量 [2] - 自营板块侧重利润品类运营,盈利产出为当前经营侧重点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6FY归母净利润8.2%至19.34亿元,首次引入2027FY归母净利润21.78亿元 [2] - 上调目标价17%至5.5港币(基于SOTP估值),有12%上行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