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
搜索文档
财政部:餐饮住宿、托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贴息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9:00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1]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1] - 单户经营主体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为1万元 [1] 支持范围与领域 - 政策支持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 [1] - 相关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实施期限与条件 - 贷款合同需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 [1] - 贴息资金发放以相关贷款资金已发放至经营主体为前提 并按照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1]
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5
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经办银行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5]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并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并反馈结果至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结算并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 贴息资金清算工作需在2027年2月15日前完成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8]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9] 行业支持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旅馆服务等细分行业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相关产业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全产业链 [12]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等居民服务业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包含新闻出版、旅游景区管理等文体娱乐产业 [13]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竞赛组织、健身休闲活动等体育服务产业 [13]
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文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17:27
关于贴息标准,《实施方案》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 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 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 款。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 实际利率水平。 本报讯 (记者韩昱) 财政部8月12日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助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 效需求,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 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已 ...
事关这些贷款!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
金融时报· 2025-08-12 17:13
政策内容 - 财政部门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1]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 - 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和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1]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财政贴息的需扣除已有贴息部分 [1] - 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1] 适用对象 - 贷款需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 [2] - 贷款合同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政策执行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4] - 经办银行需严格审核贴息资金使用,防止套取贴息资金 [4]
九部门:8类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新华网· 2025-08-12 16:58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申铖)记者12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 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 息。 根据实施方案,同时符合相关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相关条件包括,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 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在《提振消费专项 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 至经营主体;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等。 贴息标准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 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 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根据实施方案,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符合条件的服务 业经营主体可向所在地相关经办银行提出贷款 ...
九部门: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央视新闻· 2025-08-12 15:39
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并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共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2] - 贷款合同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且资金已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支持对象为符合规定的营利性经营主体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同等享受 [2] 贴息标准与分配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和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3] 经办银行与贷款流程 - 中央财政贴息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主要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 [4]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发放 [5]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与资金用途要求 [5] 审核与监督机制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结果 反馈给省级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 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 财政部门保障贴息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跟踪贷款使用情况 确保资金合规有效 [8] 贴息资金流程 - 政策到期后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5]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 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资金使用规范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 投资 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经营主体须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 [9] - 严禁虚报 冒领 套取 截留 挤占 挪用贷款和贴息资金 [9] 行业细分领域 - 餐饮住宿领域支持提升服务品质 强化食品安全和特色文化培育 [10] - 健康领域支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和流通等相关能力 [10] - 养老领域支持照护服务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及相关产品制造等 [11]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支持丰富活动供给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12] - 体育领域支持增加消费场所 举办赛事活动及加强品牌建设 [12]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8-12 15:2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政策内容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具体行业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等标准 [2]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单户贷款贴息规模上限100万元 [3]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签订合同,明确贴息条件及资金用途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审核结果按季反馈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政策到期后经办银行省行汇总贴息需求,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拨付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后,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向银行拨付,银行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需建立月度台账并公开资金流向,2027年1月15日前完成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行业管理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保障的"自审自贴"模式,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并强化贷后管理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银行和经营主体不得套取贴息资金 [8] - 违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将追究责任 [9] 支持行业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包括正餐、快餐、民宿等细分行业,重点提升服务品质和设施升级 [10] - 健康领域涵盖医疗卫生、健康产品制造等,养老领域包括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0][11]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及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旅游领域覆盖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1][12] - 体育领域支持赛事组织、场地设施管理等,旨在增加消费场所和普及运动 [12]
日本企业“破产潮”影响广泛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9
日本企业破产潮现状 - 2025年上半年负债超1000万日元的破产企业达4990家,同比增长1.19%,创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1] - 装修和涂装行业破产119起,达20年来上半年最高纪录,超过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水平[1] - 托育机构破产22家同比增长70%,54.3%运营商预测利润下降[2] - 居家护理机构破产45起连续两年创新高,同比增长12.5%[2] - 按摩针灸接骨行业破产55件同比增长17%[2] - 医院诊所破产21家同比增长16.6%,连续5年超上年同期[3] 主要破产原因分析 - 材料与人工成本高涨导致施工企业"价格转嫁难",资金链断裂[1] - 托育行业受少子化影响竞争加剧,保育员短缺且招聘困难[2] - 居家护理行业因护理费调整、服务对象减少、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结构失衡[2] - 医疗行业因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医疗费用增长不同步[3] - "物价高"因素导致343起破产,餐饮业43件达去年同期1.6倍[3] - "人手不足"相关破产172件创新高,含招聘困难68件、员工离职54件、人工成本上涨50件[4] 系统性风险因素 - 日元贬值相关破产33件总负债889亿日元,达去年同期8倍[4] - 税金滞纳导致破产77件,为2016年以来第二高[4] - 美国利率政策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汇率风险[4] - 政局动荡导致物价调控措施落地存疑[5] - 偿债高峰与汇率风险交织形成系统性困境[5] 行业影响深度 - 装修行业受材料成本高涨和"验货销售"信誉危机双重打击[1] - 托育机构面临午餐食材和设施水电费成本上涨压力[2] - 医疗行业设施维护成本上升与医疗服务收费失衡[3] - 餐饮行业受物价高涨冲击最为突出[3] - 小微企业因缺乏涨薪资源陷入人员流失恶性循环[4]
金融“国补”来袭!居民信贷、服务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5:40
核心观点 - 国务院部署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和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1]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促进服务消费 推动物价循环上行 [2] - 贴息政策体现财政"精准滴灌"与金融"活水养鱼"协同 精准激活消费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释放内需潜力 [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7月31日国常会部署两项贴息政策 前一天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和促进融资成本下行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和提升市场活力 [1]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1] 政策机制与特点 - 财政贴息是政府向贷款方提供利息补贴的方式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特定领域或项目 [3] - 贴息政策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成本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 政策兼顾财政"精准滴灌"和货币政策非对称降息功效 财政贴息放大信贷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实现结构性宽松 [5] 微观层面影响 - 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信贷门槛 直接释放消费潜力 [4] - 缓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提供设备更新和服务升级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4] 中观层面影响 - 选择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作为重点 针对当前经济"生产强、需求弱"结构性失衡进行纠偏 [4] - 有助于修复疫情以来受损较严重的消费和服务业的现金流及其资产负债表 [4] 宏观层面影响 - 财政贴息以杠杆方式放大信贷乘数效应 货币政策在总量稳定前提下实现结构性宽松 [5] - 财政资金效益显著放大 有利于缓解实体信贷需求不足问题 [5] 实施与监管要求 - 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 简化办理手续 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2] - 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2] - 高效协同与手续精简是政策快速落地关键 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与效益评估 严防套利与浪费 [5] 银行业落实建议 - 针对个人消费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 设计匹配贴息贷款产品 简化申请流程 [7] -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聚焦餐饮、家政、托育等行业中小微企业 主动摸排融资需求 提供定向贷款支持 [7] - 加强风险管控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严格审核贷款用途 通过贷后跟踪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领域 [7] - 配合财政和监管部门做好贴息资金核查 建立全流程信息台账 保障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7] 政策协同与历史沿革 - 建议强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 [6] - 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6] - 海南、广东、江苏等地已发布提振消费方案 明确提到两项贴息政策 [6]
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国家发改委公布扩消费措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1 14:14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 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二季度贡献率52.3%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1] 商品消费表现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商品销售额超1.7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24.1%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 [1] 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 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服务消费成为培育重点 [2] - 养老医疗托育等生活服务业获政策支持 [2] - 地方将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措施 [2] 消费供给优化措施 - 积极培育国货"潮品"与"人工智能+"消费业态 [2] - 完善充电桩及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 [2] - 通过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2] 消费能力提升政策 - 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 [2] - 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