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
搜索文档
多维度夯实大国粮仓产能根基
人民日报· 2025-09-22 08:29
粮食领域近期的两则新闻,结合起来看,颇有启示意义。 一则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将自10月1日起施行。 另一则是,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引导科技成果到粮食主 产区示范应用和集成配套。 土生万物,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 合,去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超过八成。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精准配置模式成为保障和提 升黑土地肥力、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平衡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下半年 就提前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并加快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下一步,创新做好耕地高效 利用的大文章,单位面积上的产能潜力还会不断释放。 加快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效能如何发挥。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一两块 示范田增产不稀奇,关键在于如何将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现实产能,实现区域性的均衡增 产。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瞄准的正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的堵 点,通过集聚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 能,加速 ...
多维度夯实大国粮仓产能根基(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00
良好"丰景"离不开一环扣一环的精细田管,也进一步印证了在地、技、人等方面运用正确策略、构建合 理机制、付诸有效治理的重要性 粮食领域近期的两则新闻,结合起来看,颇有启示意义。 一则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将自10月1日起施行。 另一则是,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引导科技成果到粮食主产区 示范应用和集成配套。 土生万物,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去 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超过八成。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精准配置模式成为保障和提升黑土 地肥力、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平衡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下半年就提前 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并加快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下一步,创新做好耕地高效利用的 大文章,单位面积上的产能潜力还会不断释放。 加快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效能如何发挥。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一两块示范 田增产不稀奇,关键在于如何将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现实产能,实现区域性的均衡增产。我 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瞄准 ...
金秋好“丰”景!各地科技助力,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
搜狐财经· 2025-09-21 18:33
秋粮收获总体情况 - 秋粮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目前各地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1] - 各地通过科技助力确保秋粮收获,为丰收奠定基础 [1] 东北地区秋粮收获 - 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亿亩 [3] - 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舒兰地区通过提早育苗插秧实现提早收获,新米预计9月底上市 [5]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 - 湖南省2200万亩中稻收割进度已过半,部分地区建设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以应对秋雨保障稻谷品质 [7] - 湖北省中稻收获面积900多万亩,进度超过30%,并在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产提升行动,推广五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7] 西南地区秋粮收获 - 重庆地区水稻收获进度超过90%,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措并举,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有望实现同步增长 [9]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
央视网· 2025-09-20 22:02
东北地区秋粮收获情况 - 黑龙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 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亿亩 [2] - 佳木斯市桦南县167万亩玉米进入收获期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使亩产预计较去年提升5%以上 [2] - 吉林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 舒兰地区通过提早育苗插秧实现收获期提前 新米预计9月底提早上市 [2] 长江中下游水稻收获进展 - 湖南2200万亩中稻收割进度过半 部分地区建设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应对秋雨保障稻谷品质 [4] - 湖北中稻收获面积超900万亩 进度超过30% [4] - 湖北在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产提升行动 推广稻麦轮作等5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4] 西南地区水稻收获完成度 - 四川水稻收割进度超80% 调度4.5万台联合收割机推进收获 [6] - 达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千亩高产片和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建设 [6] - 重庆水稻收获进度超90% 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措并举 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6]
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0:53
青稞产业生产概况 - 四川省阿坝县青稞播种面积超过6.6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9000吨 [1] - 阿坝县建成面积为8000亩的四川省五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 [2]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阿坝县农机普及率已达75%,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1] - 机械化收割使成本降低40%,收割效率提升80倍 [1] - 使用数字联合收割机使收割时间从两三天缩短至半天 [1] 科技应用与产业合作 - 阿坝县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小院,完善智能数字监测站、传感器、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装备 [1] - 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青稞"种、产、供、销"标准化质量体系 [1] 产业模式与经济效益 - 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科研技术"的运行模式 [2] - 该模式有效带动周边乡镇7822户农民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户增收750至800元 [2]
致敬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召开 农行书写“金融为农”新答卷
新华财经· 2025-09-19 18:41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通过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及农民共同富裕 展示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服务粮食安全 壮大县域产业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1][9] 金融服务案例 - 贵州邦朵茶业获得3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和200万元追加贷款 实现茶叶出口非洲 [3] - 宁夏红寺堡区家庭农场通过5万元妇女创业贷 20万元富民贷 60万元电商贷发展枸杞种植和直播销售 带动百余户村民增收 [3] - 黑龙江农户累计获930万元贷款支持 种植规模从数百亩扩展至上千亩 [3] - 延安苹果种植户通过惠农e贷购置防雹网保护果园 后续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 年旅游收入超3500万元 [3] - 重庆秀山县农行提供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困难家庭开设餐馆 在当地脱贫小额信贷中占比超50% [4] 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林权抵押贷 富民贷 惠农e贷 粮农e贷等15类典型模式 [3][9] - 产品覆盖巩固脱贫攻坚 粮食安全 县域产业等8个重点领域 [9] 基层服务实践 - 福建客户经理40年扎根基层提供资金解决方案并培养新人 [5] - 内蒙古支行行长强调金融服务需融入基层需求 体现温度与责任 [5]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深化县域市场布局 推广典型模式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9]
“链”出新气象!肇庆高要五大特色产业迈向“新味来”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肇庆市高要区通过发展“虾米鸭鹅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并构建全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兴旺,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8][9][10] 高桂虾产业 - 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4.8万吨,养殖面积全国最大,产量和综合产值全国最高,占广东省70%、全国50%以上 [20][21] - 采用“茜草+冬棚”生态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后者实现亩年产罗氏沼虾300斤、丝苗米1000斤,产值约1.2万元 [23][31][32] - 预计2025年罗氏沼虾综合产值将超过70亿元,目前全产业链从业人员8万多人,养殖户年均收入超20万元 [21][22][35][36] - 线上与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合作,线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综合交易中心,平台日均交易量超10万斤,全年交易额超10亿元 [27][28][29][30] 高要大米产业 - 水稻播种面积超49.8万亩,年产量达21.9万吨,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米袋子” [38][39] - 全区水稻平均单产达441公斤,显著高于408公斤的全市平均水平 [54]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位居肇庆市首位、广东省前列,拥有初加工企业31家、深加工企业3家,粮食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超20万吨 [50][51] - 通过建设活道大米产业园等,打响了“活道大米”品牌,带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 [40][41][42] 高桂鸭产业 - 现有存栏肉鸭、蛋鸭和种鸭约270万羽,鸭苗年出栏563万羽,肉鸭年出栏超1400万羽,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45亿元 [56][57] - 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亿只高桂鸭全产业链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养殖加工肉鸭1亿只,年产值超55亿元,年创税收超5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超500人 [58][59][60][61] - 预计2025年肉鸭综合产值超32亿元,2026年超40亿元,2027年超50亿元 [65][66] 高桂鹅产业 - 肉鹅年出栏量超2752万羽,占全省出栏量的七成,一产产值超47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1.6亿元 [67][68][73][74] - 当地肉鹅养殖以本地黑鬃鹅为主,是广东省四大名鹅之一,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 [68][69][70] - 计划将蚬岗镇打造成鹅苗出栏超1.5亿羽的高桂鹅专业镇,预计2025年高桂鹅综合产值超55亿元,2027年力争超70亿元 [78][79][80] 高要肉桂产业 - 肉桂种植面积超70万亩,占全国20%,但肉桂产品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创汇达7500万美元 [81][82][83][89][90] - 可口可乐所用肉桂香料90%从高要引进,产业拥有经营主体102家 [90][91] - 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肉桂产量和质量,并创新开发“高桂”系列品牌 [91][92][93][94][95]
科学防治保丰收——秋粮主产区“虫口夺粮”观察
新华社· 2025-09-19 02:12
秋粮病虫害发生情况 - 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重于上年 受异常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 预计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 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2] - 病虫害偏重发生与冬前虫源基数高相关 全国稻区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较近五年均值有不同程度增加 部分地区局部田块残虫量极高[2] - 现代化耕作方式增加病虫害风险 机种机收有利于水稻螟虫等病虫害辗转为害 大豆种子包衣推广力度不够增加发生风险[2] 病虫害防控措施 - 实施人防+技防科学防治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农药用量 科技小分队实地指导农户进行"一喷多促"提前干预[3] - 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 广西实现集自动采集 自动识别 自动传输和分析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监测 病虫情报准确率达90%以上 覆盖100%乡镇和90%以上行政村[4][5] - 推进自动化虫情监测点建设 河南省按每县4个田间病虫监测点布局 已完成59个县 通过摄像头识别害虫并实时传输数据[6] 防控体系完善方向 -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建设自动化虫情监测点 推广智能化设备 形成"监测—预警—防治"完整链条[6] - 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创新 推广性信息素诱捕 生物农药 天敌释放等手段 新品种选育需兼顾高产与抗病性[6] - 扩大统防统治覆盖 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提升防控效果 完善村级植保员制度[6] 区域防控实践 - 河南新乡采用技术指导+绿色防控模式 发布32期病虫情报和预警 建设6.4万亩生物防治示范区 带动全市绿色防控水平升级[4] - 山东禹城针对性制定防控方案 农业农村部门下发技术意见 11支科技小分队到各镇街指导农户科学防控[3] - 广西建立智能化信息调度指挥平台 实现主要粮食作物重大趋光性害虫的自动化监测和信息处理[4][5]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饭碗端得更牢了,“十四五”这份答卷“沉甸甸”
央视新闻· 2025-09-18 20:08
去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9月16日国新办发布会上的多项数据,说明了"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很多人注意到,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更是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为何一说到农业,我们首先要谈粮食,粮食连 年增产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有限 的土地资源,更要靠科技这件"利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其中,种子又是要害之一。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 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的突破,让我们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再也不怕受制于人。 粮食连年增产的背后,离不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比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我们还大 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小农户有了"好帮手",耕种收全环节都不用愁……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 ...
粮食产量创新高 农村发展有活力
人民网· 2025-09-17 09:12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 村发展成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有 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今年秋粮长势正常偏好 "再有不到20天,北方秋粮将开始大面积收获。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 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韩俊说,要全力以赴把田间管理抓好,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抓到位,实现全年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 对安全。韩俊分析,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认真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 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特别是强化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育成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 种,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