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搜索文档
平安好医生造血能力扎心?高管高薪酬VS业绩扑街真相
凤凰网财经· 2025-04-26 21:1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48.08亿元 同比增长2.9% [1] - 全年盈利8832.2万元 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1] - 累计亏损71.33亿元 较2023年亏损减少8142.8万元 [2][3] - 储备从2023年的20.50亿元降至2024年的10.72亿元 [3] 高管薪酬 - 董事长李斗总薪酬1457.7万元(工资550万元+现金酬金907.7万元) [3] - 总裁吴军总薪酬809.1万元(工资177万元+现金酬金632.1万元) [3] - 执行董事绩效奖金明细:李斗130.1万元 吴军324.2万元 [4] 客户结构 - 企业客户总数2049家 同比增长35.9% [4] - 86%企业客户依赖平安集团渠道 自主拓展仅占14% [4] - 业务独立性受市场质疑 客户集中度风险凸显 [4] 公司背景 - 2014年成立 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 [4] - 2018年港交所上市 2020年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4]
京东健康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 以合规、创新驱动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4-25 22:37
合规体系构建 - 公司构建"三道防线"和"五大维度"合规体系,覆盖药品经营、互联网医院运营及医疗服务全环节[3] - 新增ISO13485国际标准认证,实现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经营等全业务领域合规认证[3] - 累计发布265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16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提升线上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3] 医疗服务创新 - 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咨询量超49万,形成"医+检+诊+药"服务闭环[4] - "京东到家快检"覆盖12个城市,提供149款居家检测产品[4] - "京东护士到家"上线近40种居家护理项目,包括采血、伤口换药等专业服务[4] - "京东买药秒送"接入18城超3000家医保定点药房,服务覆盖人口超1亿[6] 数字技术应用 - 规模化落地大模型技术,推出智能健康助手"康康"、AI心理陪伴师等产品[7] - "智能医生助手"实现临床辅助决策等功能,成为医生使用率最高的智能工具[7] - 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智慧医院产品,优化院内就诊流程[7] 社会责任实践 - "罕见病关爱计划"援助患者637人次,拨付资金及物资624万元[8] - "医心驿站"项目服务2.3万人次患者,改善罕见病就医体验[8] - 乡村振兴领域开展22次捐赠活动,覆盖153万件健康物资[10] - "过期药回收"项目覆盖315城,回收销毁11吨过期药品[10]
平安好医生独立造血能力待考 高管薪酬与业绩是否匹配
中国经济网· 2025-04-25 16:55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48.08亿元,同比增长2.9% [1] - 全年盈利8832.2万元,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亏损71.33亿元 [2] - 储备从2023年的20,497,766下降至2024年的10,722,077 [3] - 累计亏损从2023年的7,214,170减少至2024年的7,132,742 [3] 高管薪酬 - 董事长李斗工资及薪金550万元,现金支付酬金合计907.7万元 [3] - 总裁吴军工资及薪金177万元,现金支付酬金合计632.1万元 [3] - 董事长李斗绩效奖金130.1万元,其他社保成本等128.3万元 [4] - 总裁吴军绩效奖金324.2万元,其他社保成本等89.1万元 [4] 客户结构 - 2024年末累计服务企业客户2049家,同比增长35.9% [5] - 86%客户来自平安集团渠道,14%来自自主拓展渠道 [5] - 企业客户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特征 [4]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4年,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 [5] - 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上市 [5] - 2020年7月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5]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09:16
公司经营概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06.94万元,同比下降1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209.97万元,同比下降761.14%,主要因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6,648.16万元[5] - 若不考虑商誉减值因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38.19万元,同比下降29.79%[5] - 董事会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337,941,40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4]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 - 线下实体贵阳六医(39互联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2024年门诊及入院人次同比增长超15%,实现收入21,996.01万元(+8.45%),亏损收窄至1,158.47万元(减亏1,533.81万元)[16] - 39互联网医院注册用户超100万,累计完成60余万例次医疗服务,签约合作医院1,300余家,专家2,000余名,2024年收入2,117.58万元(同比持平),亏损168.55万元(减亏37.15万元)[17] - "39AI医生"已开发疾病诊断、病例分析等功能模块,并在医院全面应用[16] 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 39健康网受百度搜索政策调整影响,自营流量下降,2024年收入6,376.94万元(-38.77%),净利润2,004.26万元(-63.78%)[22] - 业务模式包括平台广告分成(与百度/搜狗等合作)和自营广告(直接客户付费)[21] 智能穿戴设备 - 血糖仪业务受市场竞争影响,2024年收入129.34万元(-45.88%),拥有两条生产线及两个型号产品[27] 医药流通业务 - 参股子公司医药电商2024年收入236,719.56万元(-4.77%),净利润8,689.77万元(+9.99%),通过拓展院边药房及全业务配送提升盈利能力[28] 电信及增值电信业务 - 移动转售业务获三网通牌照,但受政策管控影响,2024年收入8,369.50万元(-39.67%),净利润2,600.59万元(-37.94%)[34] - 增值电信业务(电话对对碰+IPTV)合计收入897.51万元,IPTV因计费规则变化收入下滑[37][38] 战略与技术发展 - "39AI全科医生"大模型通过备案,应用于医学问答、健康咨询及临床辅助诊断,已向B/C端推广[43] - 公司及子公司朗玛通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15%所得税优惠[41]
方舟云康谢方敏:以人工智能为新动力,构建数智化互联网医疗生态圈
江南时报· 2025-04-22 14:42
行业情况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大应用时代,各行业正被AI改造,医疗领域也掀起变革风暴,AI在流行病监测、药物研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与会专家认为AI作为沟通宏观与微观、基础与临床的有力工具,有望为医学发展带来新突破,如内科领域AI能从影像中挖掘大量信息,基于影像28个特征可重建近80%肝癌的全基因变化 [1] 公司情况 - 方舟云康深耕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运用AI等新兴科技赋能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 [1] - 公司创始人谢方敏带领公司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业务,打造H2H智慧医疗业务生态体系,借助前沿科技手段在H2H服务平台上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开启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模式 [2] - 公司愿景是成为值得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在慢病管理领域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谢方敏希望公司携手从业者和合作伙伴,以社交化、多元化服务方式提供优质科普内容,为国民健康做贡献 [2] - 未来公司将在谢方敏带领下继续探索优质高效的“互联网 + 医疗”服务,提升互联网慢病管理水平,构建数智化互联网医疗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 [3]
看完AI开的药方,老中医笑了
36氪· 2025-04-20 20:23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Pro ,作者海若镜 36氪Pro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替代中医的不是AI, 而是会用AI的中医。 文 | 海若镜 来源| 36氪Pro(ID:krkrpro) 封面来源 | AI生成 AI可以替中医看病了么?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博士,后师承火神派名医,现一位患者前来问诊,自述症状: 男,30岁,近半年情绪低落、心脏间歇性疼痛、 面部爆痘、工作压力大。 请你为他辩证并开出参考药方。" 输入简单的提示词,一分钟后,DeepSeek就给出了参考药方。 我把药方和开方思路 拿给一位行医30多年的执业中医师,问"靠谱么,什么水平?" 老中医回答: "AI级,对症下药。能治病因、疗效明显的病。" 自互联网医疗时期,"智能医生"的概念就一直存在, 市场期待:AI从医生的玩具、进化成必不可少的工具,再到医生的数字分身、智能增强伙伴。 在大 模型这个"超级大脑"的加持下,技术似乎到了奇点来临时刻。 具体到"中医"这个传承千年的赛道,AI正在发挥怎样的能力?未来AI可能是替代中医的"屠龙刀"吗? 访谈过程中,在医疗行业浸润多年的从业者多数不提"造 ...
微医探路AI医疗
中国经营报· 2025-04-15 22:53
文章核心观点 微医控股依托天津数字健共体探索AI医疗模式成效显著,AI医疗成最大收入源,公司计划多地复制天津模式 [1][6][7] AI赋能医疗改革 - 2020年天津加快数字健共体建设,微医依托天津互联网医院建人工智能总医院,同年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首张处方笺 [2] - 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认为人工智能是诊疗好帮手,可提供医学指导、防漏诊误诊,辅助健康管理师合理系统管理患者 [3] - 该中心在数字健共体模式下,诊疗前健康管理师筛查检查,诊疗中医生获AI辅助,诊疗后管理服务更智能个性,药品供应足、医保风控科学 [4] 天津模式成效 - 数字健共体成员单位从266个基层医疗机构扩至278个含部分二、三级医院,微医人工智能总医院赋能各业务环节,实现四大目标 [5] - 2024年上半年AI医生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达99.97%,AI药师截至2024年6月30日审核供应超820万张处方,2024年上半年医保拒付率从2021年同期0.52%降至约0.04% [5] - 已为约100万会员提供服务,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管糖尿病会员多项健康指标显著改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23% - 50%,糖尿病患者人均医保额度盈余率超25% [6] 公司业务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约79.21%,2021 - 2023年AI医疗服务收入逐年递增,2024年上半年达14.4亿元 [1][6] - 公司计划多地复制天津模式,已与贵阳、银川订立协议,预计2025年与上海若干区政府签约,还将与部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洽谈合作 [7]
东软集团-AI影像辅诊领军,AI医疗业务深度交流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东软集团及其旗下东软医疗、西康、望海等子公司,上海思睿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变革与战略 - 2024年公司进入新战略部署和变革元年,目标是提升发展速度、改善财务金融指标和市值 [2] - 加强管理干部考核轮岗和退岗机制,约三分之一干部退岗、三分之一轮岗、三分之一留任 [3] - 提出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战略,进行新一轮股权激励并发布业绩承诺,2024 - 2026年主营业务净利润分别达4.2亿、5亿、6亿,年增速约20% [4] 医疗业务布局 - 医疗信息化:以医院前台诊疗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和医保信息化处于领先地位,医保赛道市场占有率第一,是排名第二友商的一倍;核心诊疗系统按IDC报告为市场第二 [7][8] -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东软医疗拥有核磁共振、数字X线等设备,其MEDIS业务覆盖16000多个客户,多数年份三位数增长 [9] - 互联网 + 护理:西康通过与卫健委合作,实现线上有十几万医生和护士,打通医保直接到户付费,采用分层运营模型 [10] - 医院经济化运营:望海面向医疗机构经济化运营,掌控医院后台成本和人力数据,在复旦百强医院中覆盖68 - 69家 [11][12] 业务增长情况 - 2022 - 2023年医疗健康和社会保障板块收入增速近30%,2022年为28.5%,2023年为29.7%,原因是满足医院创新业务和科研需求 [13] - 2023年集团及旗下四大板块在医疗健康领域营收达65.3亿 [14] AI + 医疗业务 - 技术对接:已与DeepSeek、文心一言等底层大模型对接,拥有垂直应用框架并在多行业应用,医疗领域最深入 [16] - 智能体落地:在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应用,已在多家医院落地,包括在云南、天津、武汉等地实现DeepSeq模型应用,进入优化医院诊疗流程阶段,可提升医院收入规模和诊疗量 [17][18][20] - 专业产品与科研合作 - 飞镖4.0医学影像标注平台:是临床专家共识唯一推荐的商业化工具,累计标定影像数据达5500万张,应用于几十家大型医疗机构,有多种收费模式,并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 [21][22][23] -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有面向新冠的快速诊断产品,慢性肺炎临床应用病例达两万多个,还开展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研究 [24][26][29] - 脑缺血辅助诊断:与习近平院士团队合作,脑缺血辅助诊断软件获国家三类证,算法90秒诊断准确度达95%以上,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效果 [26][27][28] - 其他产品:泛血管智能评估和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近10个子产品,已在多家医院落地;膝骨关节智能评估软件可提升基层诊断质量 [30][31][32] 行业趋势与公司机遇 - DeepSeek开源赋予有稀缺数据的公司AI技术底座,利于开展AI应用,公司有望开启高速成长曲线 [39] - 国家医保局对影像胶片不再付费,以及患者拥有影像电子数据,为AI + 医疗落地带来新场景和商业模型放大机会 [36][37][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与华为在医疗领域有合作,春节后发布基于DeepSeek的一体机 [41] - 公司现金收购上海思睿57%股权,估值较2022年下降约21%,思锐核心大客户包括字节跳动、京东数科等,主打AI方向 [41]
平安好医生20250313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战略进展与经营成果** - 2024年公司战略深化落地,首次全面盈利上岸,在核心能力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果显著[2] - 深化与平安集团金融业务协同,从医疗险向储蓄险延伸,服务不同层级保费规模用户,打造医疗理赔协同模式,服务209万理赔客户[3][4] - 协同平安集团发展中国平安企业健康保障计划,企业客户和收入快速增长,累计服务企业客户数达2049家,同比增长35.9%,启康收入环比增长69.7%,在B端收入中占比提升至92%[5] 2. **核心能力建设** - 加强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能力建设,升级为四道服务网络(到线、到店、到家、到企)[3][7] - 平安嘉医家庭医生团队能力提升,全医会员覆盖超1400万,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较3年末提升35.1%[6] - 养老管家持续赋能获客,养老权益贡献39%的受险性业务价值,探索向低端非受险企业用户场景延伸[7] 3. **AI能力建设** - 自主研发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基于全球领先的5大医疗数据库和14.4亿次线上问诊数据,在多个场景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8][9] - AI医疗模型特点为精准专业、灵活适配,可打造保险加健康的数据闭环,赋能医生全程管理[19][20] 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48.11亿元,同比增长约3%,下半年收入环比提升6.2亿,增长近30%[10] - 毛利率稳定,费用总额同比下降6.23亿元,费用率35.2%,同比大幅下降14.4个百分点,全年调整后净利润达1.58亿元[11] - 健康服务收入23.6亿元,下半年环比增长40%;养老服务收入超四倍增长,毛利率提升到29.1%[12] 5. **未来展望** - 与平安集团深度赋能,拓展协同场景,提升在体康赛道市场份额,驱动金融加医疗协同发展[25][26] - 养老板块是增长引擎,围绕老人和家庭拓展服务边界,借助科技和资源优势匹配客户需求[27][29] - 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包括投资并购、医疗和AI投入、创新业务和增量业务投入[33][34][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特殊派息考量**:2024年11月决定特殊派息,目的是基于公司业绩向好、资金充足,考虑股东回报和市场对高股息公司的偏好[31] 2. **医疗理赔协同模式**:通过嘉医为平安集团医疗险客户提供全里程主动式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前置报案、线上咨询问诊、线下就医协助、康复和健康管理等[36] 3. **F端付费用户情况**:2024年F端付费用户数波动是因付费模式改变,实际收入和up pool增长,权益覆盖用户数明显增长[37] 4. **下半年盈利率波动原因**:2024年下半年在AI领域投入2500多万元,重点业务发展领域投入近9000万,导致研发和管理费用率小幅波动,但带来经营效率大幅提升[38][39] 5. **B端收入情况**:2024年下半年B端收入放缓,主要因集中发展中国平安企业健康保障计划,体康业务环比增长70%,未来B端重点聚焦体康业务[40]
大模型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卓医”将落地民航总医院
证券日报· 2025-04-11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京东健康与民航总医院合作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深化“互联网 + 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3] 合作领域及内容 智慧医疗 - 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患者服务体系,依托京东卓医为民航总医院提供智能化分诊、诊前挂号预约等全场景解决方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2] 患者服务 - 全面深化“互联网 + 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推广线下线上结合新模式,京东健康提供线上平台等支持,与京东护士到家合作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患者可通过医院公众号和小程序预约,实现延续性护理 [2] 供应链服务 - 依托京东物流供应链能力,提供全面医药物流服务,打造送药到家全流程服务,优化院内、院外物流工作效率 [3] - 发挥京东健康供应链优势,为医院健康营养、物资采购等业务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推进医院互联网诊疗全流程管理 [3] 合作意义及展望 - 实现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社会化共享,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服务闭环,是“互联网 + 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3] - 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和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