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搜索文档
为何把脑类器官芯片“送上天”(趣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脑类器官芯片技术 - 脑类器官芯片是以人多能干细胞为来源,在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构建3D微型脑模型,包含脑微血管网络、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能模拟近似大脑的部分结构和功能 [3] - 该技术可模拟脑器官生理和病理响应,为脑疾病建模、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新工具,相比传统静态细胞培养更贴近人体真实环境 [3] - 科研人员已能在芯片上构建多种器官模型,包括脑、肝、肾等,拓展了体外仿生研究的应用范围 [3] 太空实验目的与意义 - 国际首次将脑类器官芯片送入空间站,旨在研究太空微重力、辐射环境对人脑健康的影响,揭示航天员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机制 [4] - 太空环境可加速机体衰老或功能衰退,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地面脑疾病研究提供"加速窗口",缩短病理研究周期 [5] - 实验成果有望实现"空—地转移"应用,推动脑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评估方法的创新 [5] 与脑机接口的差异 - 脑类器官芯片侧重体外仿生人脑结构与功能,用于脑发育、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等基础研究 [6] - 脑机接口是脑电信号采集与交互技术,直接实现人脑对机械或计算机的控制,如意念操控假肢等功能扩展 [6] - 两者目标不同:前者为"脑器官模拟",后者为"人机交互",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存在本质区别 [6]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因存在围标串标行为被暂定全军采购资格
齐鲁晚报· 2025-07-24 12:42
公司违规事件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参与全军集中采购项目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的严重违规行为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吴一戎及授权代表夏昊对违规行为负有相应责任 [1] - 网络空间部队后勤部采购和资产管理处决定自2025年7月24日起暂停公司参加全军所有单位组织的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资格 [1] 公司背景 - 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简称,是光电工程、航天航空和应用科技等领域的研究单位 [1] - 公司始建于1956年的电子学研究所,经过多次合并重组,于2019年4月整合组建 [3] - 截至2022年8月,公司有21个国家级/院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 [3] - 公司拥有4个科研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3] - 公司职工3955人,在读研究生1800余人 [3]
书记谈丨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政治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4 07:43
科技创新政治监督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学技术部纪检监察组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国之大者",通过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提高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水平,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2] - 政治监督需紧扣科技部中心业务,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现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解决重大项目动态管理不及时、国家实验室监管责任不明晰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5] - 专项监督推动专项整治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根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问题,并拓展至工程院院士增选、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等领域 [8] 监督机制与执行 -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作为组务会首要学习内容,结合纪法培训、实战轮训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 [4] - 以办案为引领开展政治监督,集中起底遗留问题线索,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并通过警示教育片实现"一案一警示"效果 [6][7] - 贯通"室组地"联动机制,与教育部、卫健委、中科院纪检监察组协同监督,并与审计署科技审计局建立双向协作机制强化反腐合力 [9] 科技领域治理重点 - 监督推动科技部健全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联合惩戒学术不端行为,公开通报处理结果以净化创新环境 [8] - 针对科技界"打招呼""跑找要"、造假用假等顽疾,优化评审监督流程和信访举报快速处理机制,强化作风学风建设 [8] - 通过调研发现并推动解决基金委项目申请向民营企业不开放等政策落地障碍,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5]
在四川天府新区把向往变成现实——从这场大会看公园城市美好生活新图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09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部署了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1] - 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会议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1]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发展 - 四川天府新区举行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500余位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区在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高品质生活融合之路上的最新实践与愿景 [3] - 天府新区已发展成为蓝绿交织、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5] - 新区围绕"生态、生活、生产"三大维度,系统推进公园城市品质提升,新建成391处基本公服设施、6所医院、28个社区综合体,新开办学校100余所,新增学位10.6万个 [5]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 -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投运4年来累计服务患者近300万人次,门诊与住院患者满意度超99% [7] - 天府新区118个"15分钟生活圈"已建成,138公里铁路、1200公里公路及600公里市政道路让交通更加顺畅 [7] - 《四川天府新区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提出住有优居、提升"三生"环境、完善商业配套等十大任务 [8] - 新区计划到2028年社区商业服务1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轨交50米接驳率达99%以上,常住人口增长至120万人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天府新区环兴隆湖区域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重点科创基地纷纷落户 [13] - 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400家,近5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50%,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30% [13] - 本次大会签约29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80亿元,涉及社会公共服务、创业孵化、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13] - 根据《四川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区将锚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九大产业方向发力,目标到202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 [13]
中科院团队研发新型闪烁屏 突破快中子成像分辨率瓶颈
快讯· 2025-07-23 13:22
快中子射线具有超高能量和极强穿透能力,在检测大型和高密度设备,例如飞机发动机的内部缺陷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快中子照相技术的分辨率难以提升,是阻碍快中子成像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瓶 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特种影像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孙承华团队,近期通过一步无溶剂熔融淬 火方法,开发了一种混合金属卤化物高透明玻璃态闪烁屏。该闪烁屏的透过率超过70%,光输出是同等 厚度商用闪烁屏的三倍,可将快中子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大幅提升。科研团队使用的制备策略有利于制备 大面积闪烁屏,且形状可控、韧性良好,为替代传统快中子闪烁屏提供了基础。这项研究工作显著提高 了快中子成像的适用性,并将进一步推进快中子成像在大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关研究成 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央视新闻) ...
新型玻璃材料显著提升快中子成像清晰度
快讯· 2025-07-23 06:08
智通财经7月23日电,给快中子射线戴上"高清眼镜",让它看得更清楚。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透明玻璃材料。该材料能显著提升快中子成像的清 晰度,使其达到当前报道的世界最高水平,从而为大型设备"体检"技术带来革命性提升。相关研究成果 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新型玻璃材料显著提升快中子成像清晰度 ...
最新动向!暂停对杜邦中国反垄断调查
券商中国· 2025-07-22 21:41
公开资料显示,杜邦公司(DuPont)是一家美国公司,成立于1802年,最初是火药制造商,后来转型为全球性科研企 业,业务覆盖农业、电子、能源等多个领域。 与中国市场的情缘最早可追溯至1863年。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杜邦 公司于1984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于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最早开展对华投资的世界 500强企业之一。 今年4月份,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 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7月22日,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股价方面,陶氏杜邦美股盘前股价突然拉升,截至北京时间21:15,股价涨超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来源: 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公开资料 百万用户都在看 集体拉升!重磅"大单",突然来袭! 刚刚,集体涨停!一则传闻引爆! 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突然!美股,传出重大变革! 责编:汪云鹏 校对:吕久彪 ...
我国研发经费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7-21 19:4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中国"十四五"研发投入强度达2.68%,接近OECD国家2.73%的平均水平 [1] - 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1]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 [1] - 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为2212亿元,占R&D经费支出比重6.65% [2] - 中国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2023年高校院所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054.4亿元,同比增长超10% [3] - 企业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为77.7%,对R&D经费增长贡献率达79.4% [6] - 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有不足,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贡献率分别达60.2%和31.6% [6] - 国家将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6]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第11位 [7] - 2023年建立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统筹安排使用机制,部署启动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 - 科技部将扩大"包干制"范围,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新方式 [9] 国际科研表现 - 中国作者2022年在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超过美国 [2] - 在扩展后的自然指数数据库中,中国仍位居第一 [2]
能做塑料能发电,真菌拥有真本领(创新汇)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真菌生物电池技术 -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首次将酵母真菌和白腐真菌结合,成功制造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为酵母真菌可在代谢糖类过程中释放电子,阴极为白腐真菌可产生漆酶捕获并导出电子[5] - 真菌电池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以纳米纤维素水凝胶为基质,与碳颗粒结合提供导电性,并包含真菌细胞及营养物质,制备过程需保持细胞存活并避免过高剪切力[6] - 目前该电池在实验室环境下可稳定输出0.3伏电压,持续供电达120小时,已成功驱动物联网传感器工作,未来有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和医疗植入设备等领域[6] 真菌基环保材料 - 研究所开发出由裂褶菌菌丝构成的"塑料薄膜",菌丝形成致密三维网状结构,通过液体培养和机械解纤技术制备活体菌丝纤维,保留代谢活性[7] - 该材料在不添加营养情况下可依赖储存能量继续生长扩展网络结构,具有自修复功能,材料相分离速度仅为传统材料的27%,抗拉强度增加2.5倍[7] - 真菌薄膜若投入产业应用将极大缓解塑料污染,瑞士消耗的塑料中约75%为一次性包装[8] 真菌应用前景 - 真菌学研究边界不断延展,应用领域从传统食品、医药扩展到环保材料,如纳米纤维膜、菌丝体皮革及可3D打印生物基建筑材料等[8] - 真菌代谢产物多糖和菌丝体具有天然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性,可用于开发功能性材料,也可用于微塑料降解和重金属吸附等污染治理领域[8] - 发掘真菌资源和利用其代谢多样性开展研发工作具有巨大潜力[8]
《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 按照科研规律激发源头创新动力活力
四川日报· 2025-07-14 15:25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等 [1] - 在基础研究方面采用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自由探索类、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1] - 在技术攻关方面支持聚焦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进行重大集成式协同攻关 [1] - 支持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包括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示范推广以及技术转移、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技术服务 [2] -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能力提升以及省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 [2] - 支持引育国内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 [2] 预算绩效管理与验收评价 - 验收评价为"优秀"和"合格"的项目,结余资金留归项目单位使用,可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优先考虑原项目团队科研需求 [1][2] - 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资金使用进度 [1][2] - 验收评价为"不合格"的项目和终止项目,需将资金原渠道退回财政 [1][2] 政策调整与创新亮点 - 相较2019年版本,新《管理办法》采用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础研究 [3] - 适当延长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周期,更符合科研活动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的规律 [3] - 直接费用由原来的11项简化为3项,预算编制更加简单化 [3] - 间接费用向创新绩效突出的攻关团队和个人倾斜,突出激励导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