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服务

搜索文档
国家数据局:通过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开展基础制度试验探索
证券日报网· 2025-04-28 18:42
四是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方面,推动《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 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支持数据流 通安全技术应用创新,依法依规培育数据流通安全服务市场。 国家数据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单位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发挥数据基础制度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 化配置改革中的保障作用,推动解决"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卡点堵点问题,充分激活数 据要素潜能。 二是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方面,完善数据市场规则体系,制定数据流 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促进数据交易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鼓励各类主体扩大数据需求、加强数 据供给,支持培育多类型数据市场主体,完善数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方面,推进数据市场化价值化、建立健全公共数 据价格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本报讯(记者郭冀川)国家数据局4月28日公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各项任务落实, 国家数据局 ...
一季度江苏生物医药、数据服务、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增速明显——从电力数据看“更高、更新、更绿”
新华日报· 2025-04-28 07:19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江苏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1992.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1] - 生物医药行业用电同比增长23%,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加41.4%,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激增52.5% [1] 高端智造产业升级 - 船舶制造业用电量增幅超9%,龙头企业聚焦LNG运输船、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应用数字孪生建模、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2] - 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叠加,带动用电量同比增长23%,创新药企呈集群式发展态势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攀升23.6%,集聚航空企业超400家,形成完整产业体系 [2] 数字新基建发展 - 江苏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加41.4%,高于全国增速,互联网相关服务用电量中数据服务业占比达84%,增量贡献高达95.8% [3] - 2025年一季度数据服务业用电新装申请容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2.9倍,智能算力产业链用电需求急速攀升 [3] - 南京与苏州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达70%,凸显长三角算力枢纽地位 [3] 绿色能源转型 - 江苏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9484万千瓦,成为发电装机第一大电源 [6] - 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激增52.5%,海上风电测试平台等新型用电单元密集投产 [6] - 全社会用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30%,部分企业绿电消费占比达100% [7] 外贸与绿电结合 - 机电类设备制造相关大型外贸生产型企业用电量同比增加7.8%,占出口贸易额度"半壁江山" [7] - 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500余家重点企业入驻,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8]
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落地杭州
杭州日报· 2025-04-27 11:14
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 - 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完成 交易金额14116572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万元)涉及7项电池添加剂健康环保数据等化工新材料核心数据 [1] - 首创"确权—备案—交付—结算"全流程合规机制 数据经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确权并颁发证书 通过浙江省网信办安全评估实现"可用不可见"流通 [1] - 交易验证跨境数据流通可行性 探索安全与效率创新路径 为数据跨境流通提供可复制的"浙江标准"和"中国方案" [3] 数据服务公司业务模式 - 杭州合律曼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专注化工新材料企业研发安全评价和跨境贸易认证 已帮助多家企业获得目的国官方数据集认可 [1] - 本次交易聚焦韩国市场准入认证所需安全性实验数据 交易资金由银行全程监管结算 [1] 数据流通政策与市场前景 - 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数据流通交易立法城市 《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分别于2025年1月1日和3月1日生效 [2] - 麦肯锡预测2025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GDP贡献达11万亿美元 化工新材料数据知识产权开发及跨境交易潜力巨大 [2] 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浙江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364万件 发证169万件 服务企业1941家 3案例入选全国十大案例 [2] - 登记主体通过交易许可、增信融资、证券化等方式实现运用金额6568亿元 [2]
海天瑞声:2024年报净利润0.11亿 同比增长136.67%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3:0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5元增至2024年的0.19元,同比增长138% [1] - 每股净资产从2023年的12.97元降至2024年的12.32元,同比下降5.01% [1] - 每股公积金从2023年的8.43元微降至2024年的8.42元,降幅0.12%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从2023年的3.19元增至2024年的3.36元,增长5.33% [1] - 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1.7亿元增至2024年的2.37亿元,同比增长39.41% [1] - 净利润从2023年的-0.3亿元扭亏为盈至2024年的0.11亿元,同比增长136.67% [1]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3年的-3.77%提升至2024年的1.49%,增长139.52个百分点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3187.0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52.83%,较上期减少66.67万股 [1] - 贺琳为第一大股东,持有1213.76万股,占总股本20.12%,持股未变 [2] - 北京中瑞安投资中心为第二大股东,持有693.58万股,占总股本11.5%,持股未变 [2] - 中移投资控股为第三大股东,持有479.79万股,占总股本7.95%,持股未变 [2] - 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四组合减持30万股,苏州博瑞鑫稳减持49.3万股 [2] - 银岳(上海)投资旗下两只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分别持有28万股和21.7万股 [2] - 王亚妹和高盛公司退出前十大股东,上期分别持有19.1万股和17.97万股 [2]
北京最新发布!探索数据入股、数据资产证券化→
证券时报· 2025-04-08 19:29
数据要素资产化 - 北京市提出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基础设施"双轮驱动体系,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向资本市场深度释放 [1] - 探索数据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数据资产流通模式,鼓励发展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等多类型数据流通交易 [1][3] - 支持数据企业上市,加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动,鼓励设立数据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据资源开发 [2][3]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升级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将被打造成为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枢纽,强化规则引领、夯实技术支撑、提升定价能力、构建交易生态 [4] - 提升数据产品、数据资产评估定价能力,引导建立公允的数据市场价格体系,支持与其他数据交易机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互认互通 [4] 数据收益分配机制 - 组织落地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鼓励数据复用融合、创新创造及有序流转,创新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完善场内场外结合的交易规则体系 [6] - 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核定运营机构最高准许收入,制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上限收费标准,引导形成"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 [6] 数据基础设施部署 - 超前部署数据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打造可信数据传输通道、受控式数据开发空间和安全透明的协作环境 [6] - 实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五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鼓励围绕数据质量评价、价值评估等建设一批数据服务平台 [6] 数据跨境流动 - 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数据跨境负面清单落地,持续扩展负面清单覆盖领域,构建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体系,提升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数据出境"绿色通道"服务能级 [8] - 引导有跨境合作需求的数据平台的对等开放,促进数据跨境双向流动,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国际数据口岸,支持数据领域企业出海 [8] 多场景数据资源应用 - 深入开展"数据要素X"行动,围绕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医疗健康、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场景示范 [8] - 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和应用基地建设,支持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应用,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 [9]
解锁客户资源,发现无限商机
Wind万得· 2025-04-08 06:24
万得全球企业库核心功能 - 依托亿级企业数据库和智能分析工具,帮助企业高效挖掘商业机会并优化决策流程[1] - 支持多维度筛选(行业/地区/规模/股东信息等),快速生成精准客户名单,使半导体公司案例中签约率提升40%[3] - 银行案例显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和"融资轮次"标签筛选,可提前完成贷款业绩目标[4] 数据驱动商机挖掘 - 招投标分析模块实时追踪全国招标项目,建筑公司案例显示通过分析区域需求可使中标率提升30%[7] - 提供行业百强/专精特新/独角兽等10万+优质企业资源,光伏企业案例显示3周内签约5家年采购超千万客户[8][10] 企业数据覆盖范围 - 覆盖全球3.5亿+企业,包含工商信息/股权架构/投融资记录等全维度画像[10] - 典型案例:金融助贷公司可直接获取高新技术企业全名单进行精准筛选[9]
利好来了!中办、国办,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2 17:27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总体方向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6][20] - 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8][20] - 系统部署四大机制:市场价格形成、重点领域价格引导、物价调控、市场监管[1][8][20] 能源与资源领域价格改革 - 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快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2][21] -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推动电能量/容量/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健全跨省跨区送电价格机制[21] - 建设油气/煤炭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2][21] 农业与民生领域价格政策 - 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3][23] - 稳定生猪保险供给,探索蔬菜保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3][23] - 对民办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监管[4][24] 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价格机制 - 建立天然气发电/储能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23] - 完善工业阶梯电价制度,探索碳减排价格支持政策,健全碳定价机制[23] - 制定公共数据价格政策,按用途分类实行有条件无偿/有偿使用[25] 市场监管与基础能力建设 - 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价格政策,防止自然垄断企业向竞争环节延伸[2][22] - 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交通/旅游/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4][27] -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覆盖国内外/期现货市场,加强成本监审信息化建设[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