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社· 2025-09-05 08:54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与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模式[1][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7] 特色农业与渔业 - 云南双柏县发展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增收[5]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9]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迎来收获 产品销往新疆市场及海外[13] 科技助力农业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全县方竹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10][12] 产业经济影响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15]
新华视点丨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网· 2025-09-04 13:30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游玩模式 [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的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 [8]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 [10] 农业技术创新 - 云南双柏县推广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作业 [6]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丰收 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12]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 [15] 乡村经济振兴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17]
来,看看咱村的艺术范儿
人民日报· 2025-09-03 11:20
图为艺术家在"898艺术村"创作墙绘。孙士杰摄 2022年底,随着权拥东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村迎来新的机遇。2023年,艺术村被纳入省、市 两级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2024年,灵山镇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探讨"898艺术村"旅游路线及推介 工作,艺术村获评海南省三椰级乡村旅游点。楚风木石博物馆、省演艺集团舞美中心……一批新的文艺 场馆到来,为艺术村注入发展新活力。 在权拥东村,艺术已经融入烟火日常。村里办起长桌宴,邀请游客共享三色饭、共跳竹竿舞;艺术 家们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开设公益艺术课;村民们也自发组建了合唱队、办起联欢晚会。 艺术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村庄的样貌,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小原校长张华,退休后在自家房子 经营快递站,为街坊邻居和艺术家提供便利。村里建起旅琼文艺家创作中心、海口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教育基地等,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聊起艺术村的未来,王凯的话匣子怎么也关不上,"我们想把艺术村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艺 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让这个古老的村庄,讲述更多动人的新故事!" 因为海南的电话区号是"0898",这里被命名为"898艺术村"。村子的爆红,让王凯一度既兴奋又焦 虑:"突然到来的流 ...
枣庄市市中区深入探索片区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20:09
规划引领 - 按照一轴两区三方共建总体规划 以悠然南山凤凰绿道为轴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功能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 - 聚焦健康养生 特色农产品 乡村旅游三大优势业态 融合生态绿芯 农耕民俗 非遗传承三类多元文化[2] - 推行区级领导+部门+国企包联制度 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 由区属国企完成整体施工建设[2] 产业发展 - 构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 支持12家特色采摘园区优化基础设施和经营规模[3] - 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链 推动晟达菲尔 燊坤食品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档 实现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增值[3] - 高标准推进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 板泉山居等重点项目 打造豆钱书屋 南山写生基地等特色文旅节点[3] 生态建设 - 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100% 完成5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 新改建农村道路26公里 污水治理率100%[4] - 打造凤凰绿道20公里精品环线 栽植优质石榴品种2.3万棵 核桃桃枣树20余万株[4] - 实施水库综合利用项目 实现六库联通 建设沿库景观节点6处 游客体验区3处[4] 运营机制 - 通过永汇享共富公司打破行政壁垒 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5] - 汇泉城建集团 中兴文旅集团2家区属国企全方位参与片区设计 资金赋能 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5] - 盘活传统村落闲置院落100余套 培育民宿文创新业态 带动150余人就业 人均年增收2万元[6]
“村咖”香动山水间
新华社· 2025-09-02 16:38
行业规模与产量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120万亩 占全国总面积98%以上 [1] - 2024年咖啡产量超14万吨 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长13% [1] - 2025年上半年咖啡及制品出口货值6.5亿元 同比增长8.4% [2] 产业生态与业态创新 - 形成"咖啡+乡村旅游/影视/研学"等多元融合业态 [2] - 开发咖啡豆项链/咖啡纱线织锦/咖啡薄脆饼干/咖啡牙膏等特色农产品 [3] - 构建从种植采摘加工到品鉴的全产业链沉浸式体验 [2] 就业与乡村振兴 - 推行"一户一业态"经营模式 培训咖农转型为民宿管家/咖啡师/体验导师 [2] - 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及外来专业人员驻村就业创业 [2] - 产业融合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销售等关联行业发展 [2]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咖啡产品出口覆盖荷兰德国越南等34个国家和地区 [2] - 自媒体渠道助力咖啡销售实现可观收益 [2] - 特色农产品擦亮云南咖啡"金名片"形成品牌效应 [3]
湖南零陵打造“和美乡村” 做强产业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9:08
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 零陵区通过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及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包括改厕、改水、污水管网、道路硬化和绿化等措施 [3][5] - 全区已建成85个和美乡村 3个乡镇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 6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7]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李子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包括300亩阳光玫瑰葡萄(年销售额超300万元)和600亩油茶种植示范园(年产值360万元) [3] - 特色产业带动就业超100人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 [3] - 香零山村发展蔬菜水果养殖及乡村旅游 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130万元 人均收入超3万元 [5] 文旅产业创新模式 - 集贤堂文创园通过旅游、餐饮、住宿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经营 提供山林音乐会、露天电影、茶会等活动 [4] - 文创园节假日民宿爆满 通过房屋租赁、食材供应和务工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 [4] 环境提升与景观建设 - 实施道路两侧绿化带统一规划 升级沟渠为景观花池 选用桂树、樟树等树种搭配花卉 增设休闲廊亭和文化墙 [5] - 实现开门见花 开窗揽绿的道路景观和村村有产业的整体风貌 [5]
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农房改造16100余幢
杭州日报· 2025-09-01 10:01
农房改造规模与进展 - 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房改造16100余幢 [3] - 彰坞村累计拆除老旧房屋7万余平方米并平整出百余亩建设用地 [3] - 贤茂区块拆除70余户老旧房屋并平整22亩安置用地 建成42幢新式江南特色住宅 [3] 改造模式与政策支持 - 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多重工作统筹推进 [3] - 采用政府主导与企业扶持相结合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4] - 通过改建空心村房屋打造乡村旅舍 酒店等业态实现资源盘活 [4]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 - 建德市培育675位持证传统建筑工匠队伍 通过培训比武活动提升专业技能 [5] - 新叶村百年宗祠改造为昆曲文化体验馆 单日活动吸引12万名游客并带动消费60万元 [6] - 深澳村打造百匠艺术街区引入80余家业态 2024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 [6] 经济效益与乡村发展 - 深澳村集体经济增收214万元且同比增长25% [6] - 改造项目同步推进道路 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3] - 实现文化传承与宜居功能统一 推动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 [5]
湖北恩施:深山村落抱团发展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31 22:42
核心观点 - 恩施市通过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形成生态康养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1] - 鹿院坪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1.2万人次 民宿联盟实现满房运营 [3] - 建立民宿+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 带动农产品溢价销售30%和户均增收3000元 [3] 行业发展 - 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形成生态+康养+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1] - 民宿集群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 [3] - 抱团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共富路径 [3] 运营数据 - 鹿院坪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1.2万人次 [3] - 68家民宿联盟成员单位几乎每天满房 [3] - 全村80%农产品实现内部消化 [3] - 联盟带动农产品溢价销售30% [3] - 户均增收3000元 [3] 业务模式 - 建立民宿+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 [3] - 周边3个村主动申请加入供应链体系 [3] - 通过民宿联盟将散落民宿资源整合发展 [3]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忘不了的“乡愁”,如何成乡村振兴“流量担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15:41
行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共13183个 吸引游客2.93亿人次[1] - 传统村落旅游带动消费342.13亿元[1] - 保护名录涵盖55.6万栋传统建筑及近6000项非遗项目[3] 保护与开发模式 - 贵州郎德上寨实施民宿改建风格审批机制 保留500多年苗寨风貌[3] - 福建培田古村采用"拆建修传绿"组合策略打造耕读小镇品牌[3] - 安徽宏村建立古建筑电子档案系统[3] - 安徽黄山市首创古民居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4] - 福建推出全国首部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法规 允许古厝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4] - 山西通过村集体统一回收产权后租赁筹资[4] 创新运营案例 - 陕西袁家村打造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 客流量比肩西安兵马俑[6] - 江西流坑通过村跑赛事推广千年古村及古樟林群落[6] - 浙江松阳平田村改造闲置老屋为"云上平田"民宿 举办写生摄影农耕沙龙活动[6] 发展理念与趋势 - 保护优先与创新活化相结合 赋予农耕文明新时代内涵[3] - 采用政府投入 市场运作 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融资机制[4] - 传统村落从文化载体转型为兼具经济效益的富矿资源[6]
甘肃成县:激活文旅康养新业态
中国发展网· 2025-08-29 13:3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建设南山旅游环线 整合区域内自然与人文资源 推动农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景区与乡村联动格局 [1] 交通基础设施 - 2024年赵山和南山旅游公路通车 惠及5个旅游重点村 近期又推进全长近5公里的南山至杜甫草堂旅游公路 打通景区与乡村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2] - 交通改善使自驾赏田园和徒步寻诗韵成为周边省市游客的新选择 [2] 产业发展与资源整合 - 公司突破传统旅游思路 以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杜甫草堂为双名片 通过旅游环线将分散的民宿集群 农林园区和文化点位有机串联 [1] - 依托年均11.9℃宜人气候和1700小时充足日照 发展苦参中药材基地 核桃林采摘和特色农家乐 串起产业发展链条 [2] - 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涌入 通过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政策为民宿提升注入资金 推动特色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30% [3] 产品与服务升级 - 特色民宿如锦绣云轩 半山雅社和南山小院从单纯住宿空间升级为融合农业体验 文化感知和康养休闲的综合载体 [3] - 民宿特色化发展 例如聚焦艺术创作成为院校写生研学基地 推动乡村旅游从一日游迈向多日游 [3] - 公司加速推进夜间亮化工程和南山动物园招商引资项目 旨在打造白天游田园 夜晚赏夜景 四季可康养的旅游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