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塑强“体育+”优势,山东体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5-06-07 09:03
体育赛事规划与规模 - 2025年计划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0场 全年举办5000人以上马拉松50场 千人以上大型赛事500场 推出马拉松城市联赛22站 冰雪运动系列赛5站 "四沿"特色赛事25站 [2] - 2024年共举办13站马拉松城市联赛 吸引近20万名跑者参与 [2] - 2024年举办21项"四沿"引领性赛事 吸引超19万人次参赛观赛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3亿元 对GDP贡献9.59亿元 拉动服务链消费3.47亿元 [2] 体育消费与商业融合 - 2024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8万余场 体育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开展"好运山东 惠享生活"体育惠民补贴活动 山东银联计划投入1000万元 已签约商户超400家 发放补贴100多万元 [3] - 滴滴 美团计划通过"跟赛事去旅行"平台发放各类补贴9000万元 [3] - 整合130家旅游景区资源 推出"好运山东一卡通" 消费者支出239元可获得总价值12700元的景区门票权益 [3] 特色活动与展会 - 将举办"夏品美食""秋享康养""冬玩冰雪"3季"齐鲁服务消费季" 推出商文旅体健融合促消费活动 [4] - 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 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4] - 6月13日-15日在东营举办2025山东省匹克球旅游嘉年华 融合比赛 体旅宣推 非遗美食 文创展销等活动 [4] - 8月22日-24日在临沂举办第六届山东体博会 预计吸引40多个国家超200名国际采购商 [5] 品牌建设与消费场景 - 打造"好运山东"体育品牌 推动"跟着赛事游齐鲁"成为出行新风尚 [2] - 首创"赛事即景点 比赛即旅游"新型消费场景 [3] - 上线"跟赛事去旅行"小程序 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3]
世界女排联赛落地北京 多元消费场景打造“赛事主场”新体验
新华网· 2025-06-07 08:2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于6月4日至8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这是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后首次承办国际排球赛事[1] - 参赛队伍包括中国、比利时、波兰、泰国、土耳其和法国队,5天内共进行12场比赛[2] - 中国女排新奥运周期阵容中超过一半运动员为首次入选国家队[2] 赛事经济 - 赛事官方特许商品包括吉祥物"V宝"及徽章、冰箱贴等约20款产品,供应商目标销售额为100万元[7] - 特许商品供应商强调单项赛事需精准设计商品,创意为核心竞争力[7] - 组委会联合百余家商户推出票根专属福利,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首旅集团旗下全聚德、东来顺等品牌参与活动[9]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鸟巢"、"水立方"等场馆提供凭票根优惠参观及滑冰体验[9] 产业融合 - 北京市体育部门提出文体商旅融合为新趋势,将推广"票根经济"作为赛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0] - 首旅集团表示通过票根福利融入国际赛事可拓展赛事覆盖面并激发消费活力[9]
“苏超”出圈释放体育消费新动能 板块投资机遇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6-07 05:00
体育概念板块表现 - 万得体育概念指数近6个交易日上涨8.74% [1] - 金陵体育股价连续6日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22.22% [1] - 共创草坪股价自5月30日以来已实现5连板 [3] 体育赛事行业景气度 - 体育赛事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 [1] - 体育产业规模由2019年2.9万亿元增至2023年3.7万亿元 [4] - 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值由2019年309亿元增长至2024年752亿元 [4] "体育+文旅"融合效应 - "苏超"第三轮场均比赛观众为15025人,徐州、盐城主场比赛观众均超2万人 [1] - 端午赛期9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带动6个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2] - 形成"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的新模式 [2] 公司业务影响 - 金陵体育表示"苏超"联赛部分场地使用公司足球比赛器材,但对业绩影响不大 [2] - 共创草坪表示国内足球赛事对公司经营活动和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3] - 三夫户外未赞助"苏超"比赛,但为持票消费者提供购物折扣 [3] 行业发展前景 - 体育经济正从传统消费模式转型升级为新消费模式 [3]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体育消费主力为青年群体 [4] - 建议关注具备优质体育赛事IP及赛事承办能力的公司 [4]
威海市第四届威海国际周将于6月9日至15日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23:55
威海国际周活动概况 - 威海市自2022年起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周,累计组织近百场国际化活动,带动20余万人次参与,吸引2000多名国际嘉宾,达成近300个合作意向 [1] - 第四届国际周将于6月9-15日举办,包含国际经贸、科技人才、体育、文化旅游四大类20余场活动,重点打造"蓝色活力之都,全球投资沃土"城市品牌 [1] 第四届国际周活动特点 - **活动规模升级**:首次引入第三十二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吸引20多国1200名嘉宾(含外籍300人),创历届外籍参与人数之最 [2] - **科技创新突出**:同步举办中韩/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各征集不少于60个参赛项目并评选10项优秀奖,包含创新大赛和技术对接活动 [2] - **中韩合作深化**:结合中韩FTA十周年契机,举办跨境物流对接、旅游观光说明会等活动,强化威海作为中韩自贸区首个写入双边协定的城市地位 [3] 中韩合作十年成效 - **制度创新**:威海与仁川成立中韩首个地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推进100多项议题,形成"双城双馆"(互设代表处和展示馆)互动模式 [3] - **物流通道建设**:创新"四港联动"机制,试运行中韩整车运输,客货班轮航线密度全国第一,构建连接日韩与欧亚的多式联运网络 [3] - **经贸成果**:韩资企业达995家(占外资总数54.1%),2600余家企业开展对韩贸易,十年进出口增长67.8%,2024年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全国第一 [4] - **人文交流**:与韩国7城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举办七届中韩创新大赛,1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文旅体育领域举办多项联合活动 [4]
“苏超”爆火,一线品牌赞助商去哪儿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5:54
赛事热度与市场表现 - 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自2024年11月立项后于今年5月10日开赛,6月初热度持续井喷,频繁登上热搜 [1] - "苏超"具有多重冲突感:官方主导但深植民间、职业赛事观感但草根球员担纲、商业化元素但坚守竞技精神 [1] - 美团数据显示最近一周"苏超联赛"关键词搜索量环比激增16倍以上,6月3日至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3] - 体育板块指数6月5日放量上扬近3.4%创半年新高,江苏本地体育产业链企业金陵体育连续三日封板且股价刷新两年高点 [3] 相关上市公司表现 - 足球概念股集体走强:共创草坪走出4连板,金陵体育本月累计涨幅33.11%,双象股份涨7.28%,康力源涨32% [4] - 旅游板块表现突出:天目湖股价本月上涨11.75%,金陵饭店涨17.18%,南京商旅涨14.72% [4] - 赛事赞助商股价受益:维维股份本月上涨7.18%,ST联合(赛事官方供应商)涨15.71% [8] - 与"苏超"相关联的上市公司共十余家,涉及足球、旅游、饮食、赛事赞助等主题 [4] 赞助商格局与行业反馈 - 赛事TOP赞助商为国外体育品牌卡尔美和迈冠体育,累计9家合作品牌均为地域品牌 [6] - 江苏银行作为总冠名商成为核心助力者,球队队服广告包括中信特钢、维维股份、今世缘等当地企业 [8] - 国际一线运动品牌未参与赞助,认为"苏超"属地区性民间新生赛事,影响力和知名度尚在积累阶段 [8] - 资深专家指出高水平竞技才是吸引稳定观众群体和撬动大牌赞助商的核心因素 [9] 赛事运营与长期发展 - "苏超"通过官方带头玩"散装江苏"梗打破传统赛事严肃感,形成独特传播效应 [10] - 专家认为低门票门槛(经济门槛)和广泛人群基础是赛事火爆的重要原因 [10] - 德比大战的"城市对抗"造梗营销前期带来流量,但后期需防范地域偏见激化风险 [12] - 赛事长期吸引力建设需依赖运营管理能力,这是沉淀为长期赛事并获得赞助商青睐的关键 [12] 行业前景 - 根据《中国足球产业白皮书(2025)》,2030年我国足球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形成四位一体格局 [2]
以赛为媒促发展!2025年山东计划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0场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14:42
赛事引进与规划 - 山东省依托丰富的山水陆空户外运动资源,一体化规划赛事经济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1] - 以济南、青岛为龙头,布局打造赛事名城,2025年计划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0场 [1] - 已举办世界帆船锦标赛、国际台克球系列赛、世界跆拳道"主席杯"比赛、国际板式网球公开赛等国际重大赛事 [1] 自主品牌赛事培育 - 构建"市市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品牌赛事格局,提升泰山国际登山比赛、黄河口(东营)马拉松、威海铁人三项赛、青岛国际帆船周等传统赛事影响力 [2] - 做强山东省百千万三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省级群众体育赛事品牌 [2] - 全年计划举办5000人以上马拉松50场,千人以上大型赛事500场,推出马拉松城市联赛22站,冰雪运动系列赛5站,"四沿"特色赛事25站 [2]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 全口径培育登山、徒步、攀岩、山地自行车越野等户外运动赛事 [3] - 鼓励建设汽车自驾、航空、户外营地及滑雪场、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等设施 [3] - 启动"好运山东"户外运动驿站建设,采用"旗舰站+共享站"模式,构建户外运动驿站服务体系 [3] - 开发"好运山东、户外天堂"信息平台,推广"山东户外运动"微信小程序,已上线运动目录、项目地图、赛事报名等功能 [3]
今天10:00!宝安区电子消费券开抢!丨早安,宝安!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39
体育赛事活动 - 2024年深圳市"十大体育赛事活动"授牌仪式举行 宝安区3项赛事入围三项榜单 [2] 人才工作交流 - 宝安人才工作者赴东莞学习交流 重点学习人才服务和人才阵地建设经验 [2] 消费与经济刺激 - 宝安区电子消费券开放抢购 [3]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深圳汽车、家电数码产品销售额超324亿元 [4] 企业动态 - 区领导调研新安街道企业 要求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3] - 多家宝安企业携明星产品亮相国内外行业盛会 [3] 教育招生 - 2025年宝安区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网上报名6月7日开始 [4] - 宝安区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招生工作启动 [4] 职业技能培训 - 宝安工会产业工人技能促进中心2025年第三季度职业技能帮扶培训开放报名 [4] 文化活动 - 世界汉学大会首次在深圳宝安举办 [3] - 宝安图书馆1990分馆上线零基础围棋公益课 [4] 设计行业 - 第15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全球作品征集启动 [8] 宠物经济 - 深圳宠物数量超百万只 产业规模达百亿元 [8] 交通出行 - 深圳新开通3条公交线路 多条线路调整 [8] - 铁路部门6月周末加大省内短途运力投放 [8] 商业地产转型 - 深圳多个汽车站转型为网红商场或"巨型车库" [8] 生态文旅 - 广东省发布首批16条美丽广东生态文旅线路 [9]
渐入佳境的C面:赛事经济怎样培育壮大
新华社· 2025-06-06 09:18
赛事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2024年票房前两位均为体育题材影片《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1] - 赛事经济已从赛场门票扩展到消费、旅游、影视等多领域[2] - 合肥2024年举办170场赛事吸引34万人次观众,直接收益2000万元,带动综合消费26亿元[3] - 国际生态拉力赛带动安徽6市餐饮、住宿、交通等经济效益1.5亿元[4] - "皖美山水"骑行赛2024年拉动消费突破6亿元,较2023年3亿元翻倍[7] - 黄山市193场赛事吸引149万人次,带动消费18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效应38.34亿元[7] 赛事与产业融合 - 国际生态拉力赛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契合安徽万亿级汽车产业[4] - 赛事实现体育产业、汽车产业、旅游产业三重融合[4] - 安徽省通过原创赛事品牌如骑行赛、龙舟赛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7][8] - 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直接参赛人数超3万,线上关注过亿[7] 赛事推动基建升级 - 合肥体育中心为游泳锦标赛升级泳池、灯光等设施[5] - 合肥少荃体育中心新建大型甲级体育馆,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观众[6] - 马鞍山新建16万平方米现代化体育中心含标准体育场、游泳馆等[6] - 芜湖体育场改造后达到世界田联认证标准[6] - 高水平赛事倒逼安徽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拉动城市基建投资[5][6] 原创赛事品牌发展 - "皖美山水"骑行赛升级为国家级赛事,入选全国十大精品自行车案例[7] - 泾县龙舟赛规模创历届之最,融合音乐、研学等文娱活动[8] - 国际生态拉力赛结合安徽山水人文,打造特色文化活动[8] - 安徽省计划2025年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消费场景[9]
经济日报时评:体育消费拓展新空间 多地提升赛事效益
快讯· 2025-06-06 09:08
体育消费市场发展 - 体育消费成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领域 [1] - 北京、广东、浙江等地通过提升赛事效益和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1] - 体育消费涵盖运动装备、体育活动参与、赛事观赏等多种方式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路跑赛事规模达704 86万人次 [1] - 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江省体育消费环比增长210% [1] 政策与未来方向 - 政策支持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赛事供给 [1] -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1] - 未来将通过设施完善和模式创新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1]
职业球员仅3人却火遍全国,这场 "半业余" 足球赛凭啥让A股涨停?
36氪· 2025-06-05 10:54
赛事概况 - 江苏省举办城市间足球比赛"苏超",516名球员代表13个城市参赛,每队仅限3名职业运动员,其余为大学生和个体商户[1] - 赛事设计强调属地代表性,对户籍和学籍有严格限制[1] - 积分榜采用网络热梗命名,如"太湖三傻"、"环高铁之都"等,常州队因积分垫底被戏称为"丨州"[9][10] 传播机制 - 官方主动利用"散装江苏"网络梗,通过二次创作和反差萌营销吸引年轻群体[3][12] - 比赛宣传语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强化地域竞争趣味性[3] - 短视频平台成为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号通过玩梗实现流量增长[12] 市场反应 - "苏超"概念股受资本追捧,金陵体育开盘涨停成交额达3.34亿元,共创草坪等个股涨幅超5%[17][18] - 赛事门票定价10元左右,常州赛区推出9.9元门票+餐饮套餐凸显性价比[16] 行业趋势 - 体育产业获政策支持,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金融对体育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扶持[18] - 娱乐消费呈现结构性变化:逛公园/City Walk等健康活动增长超200%,传统娱乐方式如KTV下降87%[13][16] - 非职业赛事展现商业潜力,通过轻竞技模式实现参与度与传播度双提升[12][19] 文化现象 - 赛事成为江苏地域文化的具象化载体,通过体育竞技强化城市认同感[2][19] - 积分榜设计融合地域经济特征(如"苏南弃子")和历史梗(如"吊州"),形成持续话题效应[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