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搜索文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新华社· 2025-06-10 17:53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路径,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2] - 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支持外商在深圳投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引进先进培训资源[3]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赋予用人单位在人事、科研、外事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协同机制[4]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深圳发起的特定领域私募股权基金[4] -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规定在深交所上市[4] 新兴产业与数据要素改革 - 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机制[5] - 支持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5] -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及收益分配机制[5][6] 开放型经济与贸易升级 - 支持深圳盐田港探索便利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贸易便利化措施[7] - 开展高附加值保税维修业务试点,扩展国际快递业务审批权限下放区域[8] - 加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8] 民生保障与土地管理 -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探索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注册[9] - 支持土地、建筑物等综合调查,创新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方式[11] - 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探索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域合理利用模式[11] 司法与商事改革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探索简易执行案件快立快执[12] - 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支持对港澳商事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12] - 推动深圳仲裁机构与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合作研究体育纠纷化解[12]
北京海关护航非洲鳉鱼首次引入我国,助力生命科学前沿研究
新京报· 2025-06-09 22:35
核心事件 - 北京海关完成首批200只非洲鳉鱼鱼卵的通关监管和隔离检疫 这是我国首次引入该新型模式生物 [1][2] 模式生物特性 - 非洲鳉鱼是实验室可饲养的寿命最短脊椎动物 平均寿命4-6个月 生长速度极快 [1] - 具备自发胚胎休眠能力 休眠时间可达4-6年而不影响后期发育及生殖能力 [1] - 在器官再生和衰老研究中具有其他模式动物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为研究操作节省大量时间及空间 [1][2] 海关监管机制 - 北京海关启动动态风险评估机制 从疫病疫情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2] -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建立科研用水生动物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标准 [2] - 对进境鱼卵实施14天严格隔离检疫 严防动物疫情传播和物种入侵风险 [1][2] 科研应用价值 - 非洲鳉鱼胚胎发育快且基因编辑便捷 为器官再生和抗衰老研究提供更有效的遗传筛选模型 [1][2] - 将助力系统性解析脊髓再生及衰老引起的再生能力衰退的分子机制 [2] - 填补我国脊椎动物新模型空白 为科研用模式生物进口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政策支持 - 北京海关今年3月推出支持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12项举措 [2] - 精准服务国家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和产业集群 为北京打造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2] - 通过精准对接科研机构需求 帮助科创主体实现减负 加速 提质 增效 [2]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9:49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 [1] - 主办单位包括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 [1] - 大会将举办"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减贫的目标与实践论坛、科技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等多场科技论坛活动 [1] - 天府新区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天府永兴实验室、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全面参与大会 [1] 天府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 - 天府新区将在大会期间签署多个跨区域科技成果协作转化合作协议 [1] - 将举行"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暨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仪式 [1] - 天府新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进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1] - 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1]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联合实验室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全球变化应对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2]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培育的"红阳"系列品种在11国推广种植3500余公顷 [2] - "一带一路"稻麦品种技术创新与转移联盟在"一带一路"国家试验示范100余个中国稻麦品种和配套技术 [2] - 累计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 [2] - 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年内链接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源,与全球30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 天府新区国际科技合作进展 - 天府新区与全球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2] - 科技合作网络持续拓展 [2] - 国际联合研发深入推进 [2] - 国际技术转移加快发展 [2] - 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硕 [2]
首次、突破、一流!上个周末,大国工程好消息不断
央视新闻· 2025-06-09 08:01
中国散裂中子源技术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通过验收 实现国际首次突破 [2] - 该设备在大科学装置、医疗及工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 - 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1号引水斜井全线贯通 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年提供10.9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5] - 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5] 海洋油气工程进展 - 垦利10-2油田群中心处理平台完成海上浮托安装 总重量突破60万吨 打破渤海区域纪录 [8] 射电望远镜建设 - 新疆奇台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土建主体工程封顶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米级射电望远镜 [11]
大国工程捷报频传 多领域实现新突破
快讯· 2025-06-09 07:32
科技创新领域突破 - 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研制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实现关键技术国际首次突破 [1] - 新疆奇台11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土建主体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最精确的百米级望远镜 [1] 能源与基建进展 - 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关键工程全线贯通,推动中国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上连续9年全球领先 [1] - 渤海垦利10-2油田群完成海上浮托安装,刷新区域油气平台纪录 [1]
地方科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会议举行
科技日报· 2025-06-05 08:56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签约 - 乌兹别克斯坦古丽斯坦大学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签约联合研发盐碱地修复技术 [1] - 同步签约项目包括"隧道结新型技术联合研发""低碳能源高值化转化技术联合研发"等3个项目 [1] - 现场新增"中国—俄罗斯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中乌植物与土壤分析海外研究中心""中国—塞尔维亚高级研究与教育中心"3个创新平台 [2] 国际科技合作机制 - 国际科学院协会主席提出通过跨学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探索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1] - 会议围绕生命科学 微电子学与人工智能 能源新材料 文化艺术等主题开展70余场学术报告交流 [2] - 中国科技部强调将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人才技术成果平台多维度贯通 [3] 会议规模与背景 - 吸引中国 俄罗斯 白俄罗斯 乌兹别克斯坦 塞尔维亚等国家100余名专家参与 [1] - 会议系国际科学院协会旗下活动 首届在白俄罗斯举办 本届选址中国山东济南 [1] - 山东已成为中国地方对外科技合作领头羊 科技开放合作形成新优势 [3] 战略意义 - 主办方指出会议是集聚创新资源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2] - 科技合作被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拓展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机遇 [2] - 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更需强化跨国科研协作 [1]
“智能海绵”让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降温 使用寿命可延长两倍以上
快讯· 2025-06-05 06:10
技术突破 -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丙烯酸酯基新型复合材料"智能海绵" [1] - 该材料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在沙漠环境中自动降温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报告》 [1] 性能提升 - "智能海绵"能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延长2倍以上 [1]
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32
行业与公司发展 - 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在1950年代实现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成为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标志性设施[1][7] - 该高炉建于1911年,曾是东亚最大炼铁高炉之一,2008年关停前持续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资源[3][7] - 金属研究所完成动车组转向架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并推动水轮机转轮铸件国产化技术规范制定[1][12] 技术创新突破 - 金属所研制出盾构机主轴承,使用1400多吨稀土轴承钢并完成30多万条焊缝,解决长期"卡脖子"问题[12] - 团队开发高压高纯热充氢装置,仅用10个月完成首批数据测试,加速抗氢压力容器用钢研发[10] - 当前聚焦ODS(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研发,目标将铀利用率从1%提升至60%-70%,抢占国际快堆技术领先地位[13] 科研团队与人才 - 金属所由杰出女科学家领导,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系列突破,获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关注[1] - 团队采用"老带新"模式,如李依依与青年院士李殿中形成"大小李院士"组合,持续推动科研攻关[14] - 研究所注重技术传承,通过每日技术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工业人才[7][10] 国产化进程 - 识别进口水轮机转轮叶片质量问题后,金属所牵头制定全套国产技术规范并实现工程应用[11][12] - 在装备制造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设备,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采购成本[10][12] - 科研机构与工业现场紧密协作,专家亲赴水利工程现场解决焊接裂纹等实际问题[10][11]
中国科学院推动学查改见实效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22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中国科学院紧扣"学精神、强作风、促攻坚"主线,推动全院党员、干部聚焦主责主业,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发展 [1] - 院党组率先举办两期学习教育读书班,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研讨 [1] - 院属单位党委举办读书班和中心组学习100多班次,采用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的方式 [1] 问题查改与实效 - 提出"三个弄清楚"要求,包括职工群众急难愁盼、基层突出问题、支撑科技制高点任务的短板弱项 [1] - 院党组面向全院征求意见建议,纳入问题清单并针对性解决 [1] -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老一辈科学家作风学风及专项工作要求,查摆问题并制定整改举措 [1] - 学习教育专班对133家院属单位的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逐一审核评估,确保实效 [1] 重点群体培训教育 - 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加强培训教育 [2] - 举办机关党组织书记联席学习研讨、新提任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培训班、院属单位纪委书记研讨班 [2] - 组织"学精神强作风促攻坚"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2] - 对领导干部提出"三带头"要求,包括查找弱项短板、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举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