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到底是产业革命还是资本泡沫?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1 12:26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代表,吸引大量资本投入,部分成立不足一年的企业估值迅速突破数十亿[1] - 资本市场对新兴技术盲目追捧,2024年人形机器人概念崛起吸引大量资本,但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 - 商业化进展与规模化落地不理想,技术滞后导致市场表现远未达预期[2] 技术瓶颈与挑战 - 感知环境方面存在精度不足问题,现有算法受光照、反射等因素干扰,难以应对动态变化环境[8] - 运动控制稳定性与精准度是发展瓶颈,高自由度机器人的动态平衡与运动协调仍是难题[10] - 缺乏智能决策能力,依赖预设程序和硬编码指令,未达到自主决策和灵活适应环境的能力[11][13] 历史案例与行业问题 - 本田Asimo机器人因高昂成本和技术依赖于2018年终止,成为技术理想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典型案例[4] - 波士顿动力"BigDog"和"Atlas"等产品均未能实现长期商业化成功[4] - 资本大量流入未必促进技术进步,反而可能导致市场泡沫[2]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强化学习等新兴技术被引入机器人控制领域,通过模拟与学习优化动作控制策略[14] - 学徒学习方法通过试错过程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但需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投入[16] - 技术突破核心在于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16] 行业时间预期 - 短期乐观预计3-5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开始小批量规模化落地[20] - 技术发展需循序渐进突破感知、运动控制、智能决策等多方面挑战[20] 相关企业列举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22]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22]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0家[22]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6家[24]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1家[25]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海报征集通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1 12:26
会议介绍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将于 2025年8月1日-3日 在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举办。湖南大学作为本届盛会 承办方,诚挚邀请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相聚星城,共襄盛会。 本届年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 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 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岳麓山工业 创新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 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 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本届大会的技术指导单位。 本届年会大会主席由湖南大学 王耀南院 士 ,华中科技大学 丁汉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宏院士 ,中国科 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于海斌院士 共同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湖南大学 段献忠教授 、 湖南大学 孙炜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杰教授 、沈阳新松机器 ...
机器狗Go1存在后门安全漏洞,宇树科技回应;OpenAI重大变化!任命了一位新CEO,奥特曼让出部分职权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5-11 11:25
国内AI热点资讯 - 宇树科技回应机器狗Go1后门漏洞事件,表示黑客通过第三方云隧道服务管理密钥入侵用户设备,已关闭相关服务[5] - 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戴宗宏离职创业,其AIInfra团队曾负责提升训练效率降低训练成本,新项目获创新工场投资[6] - 英伟达RTX 5060显卡国内定价2499元,5月20日开售,笔记本版本起步价1099美元[6] - 小鹏汇天否认飞行汽车子公司IPO传闻,称目前没有具体可公布信息[8] - 联想集团推出首款搭载乐享超级智能体的机器人"联想乐享壹号",具备业务咨询和太极拳表演能力[9] - 华为智能辅助驾驶将落地宝骏全新SUV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售价15-25万元,成为最便宜的华为智驾合作车型之一[11] - Kimi发布长思考模型API,具备多模态推理和通用推理能力[11] - 阿里通义实验室应用视觉团队负责人薄列峰离职,曾任亚马逊首席科学家[12]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外观专利获授权,设计要点在于形状[12] - 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利用AI技术实现人与动物深度交流[12] - 理想、小米、蔚来、小鹏等车企将"智驾"宣传改为"辅助驾驶",调整产品话术[12] - 英伟达向中国三家企业通报正在开发符合出口管制的新AI芯片,样品预计6月交付测试[13] - 工信部表示中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14] - 国内首款AI智能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踏山"发布,采用AI步态预测与力矩自适应技术,准确率99.2%[14] 海外AI热点资讯 - OpenAI聘请Instacart CEO菲吉·西莫担任应用CEO,向山姆·奥特曼汇报[16][17] - 苹果智能眼镜芯片研发取得进展,基于Apple Watch架构改造,预计2026-2027年面市[17]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AI市场规模未来2-3年或达500亿美元,错过将是巨大损失[18] - Anthropic推出AI驱动网络搜索API,支持开发者构建实时信息应用[18] - 亚马逊推出具备触觉功能的Vulcan仓储机器人,可完成75%的仓库拣选任务[18] - OpenAI计划削减与微软的收入分成比例,预计本十年末至少下降一半[20] - 苹果考虑在Safari浏览器中添加AI搜索功能,可能挑战谷歌主导地位[20] - OpenAI计划将"星门"AI项目扩展到美国以外,投资规模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20] - 谷歌DeepMind发布Gemini 2.5 Pro "I/O"升级版,在多个AI排行榜指标上登顶[21] - 苹果AI国行版或随iOS 18.6上线,由百度阿里提供技术支持和内容审核[21] - 2025年全球XR头显屏幕出货量预计增长6%,AR眼镜增长42%远超VR设备[21] - 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东京测试期间被交警拦停,目前仍由人类司机驾驶[22] - AI「自我复制」能力曝光,RepliBench测试显示AI已具备部分自主复制能力[22] - OpenAI宣布将营利性公司转型为公益性公司(PBC),非营利组织保持控制权[24] - AI看图猜地点能力实现突破,部分场景误差仅数公里,被奥特曼称为"直升机时刻"[24] - 英伟达批评Anthropic支持AI芯片出口管制,称美国无法通过监管在AI领域取胜[26] - 优步与Momenta达成协议,2026年初在欧洲部署配备安全操作员的机器人出租车[27] - 英伟达CEO黄仁勋2025财年薪酬达4990万美元,基本工资十年来首次上涨[27] - 微软Azure平台或将托管马斯克Grok AI模型,可能影响与OpenAI的合作关系[28][29] AI投融资概况 - 本周全球AI融资事件16起,总融资规模92.75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金额8.43亿元[31] - 融资阶段分布:早期8个、成长期5个、后期1个[33] - 国内融资集中在上海、江苏、湖南、广东等地,上海2起融资0.39亿元,江苏2起融资0.3亿元[36][39] - 国内AI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8.76亿元,云圣智能完成5亿元D轮融资[41] - 海外AI领域已披露融资总额83.99亿元,AI编程工具Cursor开发商Anysphere完成9亿美元C轮融资[47]
未来产业“风向标” 从科博会看中国智造新范式
新华网· 2025-05-11 10:57
北京科博会展示未来产业创新成果 - 北京科博会通过开放式布局展示创新赛道上的蓬勃活力,成为透视未来产业的窗口 [2] - 机器人成为展区标配,包括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和即将出口东南亚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2] - "天工2 0"版本即将推出,升级后具备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能力,可跨越台阶、斜坡等障碍,实现工业级稳定作业 [2]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展示高效作业能力,机械臂协调运作,关节灵活自如 [2] 亦庄展区创新成果 - 亦庄展区20余家企业携60余件(套)展品参展,围绕"数智生产、智创医疗、多元生活、筑梦航天"四大智能场景 [2] - 展区集中展示多项国际国内"首创"产品,体现中国智造从"跟跑者"转为"定义者"的趋势 [2] - 亦庄全方位呈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力、创新承载力与研发硬实力 [3] 中国智造发展趋势 - 中国智造正从技术到标准、从产品到生态全面转型,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扮演更积极角色 [2] - 亦庄的创新成果正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刻下新坐标,推动中国智造驶向"定义未来"的新航程 [2][3]
不到百天!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要来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0 21:2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亦庄举行,涵盖论坛会议、展览展示、前沿大赛、配套活动四大板块,吸引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位嘉宾及约200家机器人企业参展[1][17] - 同期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5-17日),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综合性竞技赛事,设置竞技赛(11项)、表演赛(2项)、场景赛(6项)三类19个项目,重点测试运动能力、协调性及实用技能[3][4][5] - 场景赛聚焦工业、医院、酒店三大真实应用场景,包括物料搬运、药品分装、迎宾服务等任务,为商业化落地提供实践案例[5] 参赛要求与技术亮点 - 参赛机器人需满足双足/轮式下肢结构、自备能源、自主/遥控控制等六项条件,场景赛允许轮式设计[6] - 赛事要求机器人完成动态环境中的感知-决策-执行长程任务,推动机械结构优化与运动算法升级,体现智能化与泛化能力[7] - 首届人形机器人半马中,20支队伍有6支完赛,天工机器人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验证技术可行性[1] 重点企业及产品 - **宇树科技G1**:具备侧空翻能力,采用强化学习框架与视觉定位算法,动态环境适应性强[8] - **众擎机器人PM01**:24自由度设计,实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侧空翻,腰部320度旋转电机支持高难度动作[10] - **傅利叶N1**:开源设计,最高奔跑速度3.5m/s,单次续航超2小时,可完成单足站立等高难度动作[12] - **加速进化Booster T1**:模拟人类跑步姿态,摔倒后1秒内自主起立,支持精准踢球等动作[14] 产业生态与展会布局 - 北京亦庄聚集300余家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企业,形成核心零部件-本体-应用全产业链,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技术引领[20] -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拟展出近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成果,包括宇树、众擎、特斯拉等国内外领军企业[19] - 世界机器人大赛设置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大赛等,推动科研创新潜力释放[19]
人形机器人关节新方案:准直驱摆线关节模组技术能否打破性能天花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0 21:28
在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的构型如今开始趋同,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方案上已经趋于 收敛。然而近期,一家名为 动易科技 的企业,推出了行业罕见的准直驱一体化摆线关节系列,其中,大扭 矩款 PhyArc150 峰值扭矩超过 530N.m ,轻巧款 PhyArc102 重量仅为 1kg , 但 峰 值 扭 矩 密 度 超 200N.m/kg ,给本就火热的行业撕开了一道创新的口子。 资本或许让人形机器人存在泡沫,但技术并不存在泡沫,尤其越往产业链下游走,越是真刀真枪、没有水 分的硬核较量。 核心零部件的进化速度,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进化速度 。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硬件能力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上限,关节自由度决定了机器人运动模型的复杂 度。在关节领域,摆线方案是一些机器人公司的预研路线,但行业内并没有公司将摆线技术作为主要技术 方案。动易科技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上来就不按套路出牌,颇有些行业颠覆者的意味。 ▍ 摆线方案:独树一帜的新路线 通常来讲,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组方案以行星、谐波减速器为主,两种方案各自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不同 的应用边界。 这种 多指标的均衡与 融合,彻底打破了摆线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 ...
宇树机器人租不出去了
36氪· 2025-05-10 18:17
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现状 - 2025年央视春晚后宇树机器人成为"顶流",租赁需求爆发式增长,首批租赁商以1.5万元/天价格出租,一周回本,半月盈利超20万元,档期排至5月[3] - 3月起市场明显萎缩,新入局者徐冲的宇树G1广告仅获三四单咨询,五一假期预订单稀少,租赁需求远低于预期[4] - 4月不可二次开发的宇树G1日租价格从2月的8000-15000元降至5000-8000元,回本周期延长[14] 商业应用与引流效果 - 二次开发机型G1-U2(单价24.9万元)日租达2万元,五一档期价格翻倍,客户覆盖商场/景区/会展,引流效果显著但复购率低[8][9] - 杭州舟可行科技通过定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如跳舞/剪彩),但功能拓展需1个月以上调试周期[9] - 行业融资活跃:2025年前3月机器人赛道融资102起(同比+36%),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超20起(同比翻倍)[9] 技术瓶颈与商业化挑战 - 基础动作开发耗时漫长:春晚扭秧歌排练3-4个月,半程马拉松中机器人频繁出现失控/跌倒[22] - 功能局限导致应用场景单一,90%租赁需求集中于展会/商场站台等一次性营销活动[13][18] - 金沙江创投质疑商业化前景,指出当前主要客户为高校/竞争对手/央企展示,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24] 行业参与者态度分化 - 理想派如众擎机器人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引发工业革命,盈利是"自然附加值"[25] - 务实派创业者如张振尧将租赁视为短期现金流来源,八台设备中宇树G1 4月利用率仅2天/周[16][17] - 资本市场热度持续: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年内上涨32.3%,但技术落地速度落后于资本预期[10][25]
新华全媒+|“会”聚未来:寻找北京科博会上的未来产业
新华社· 2025-05-10 17:48
生物医药与医疗科技 - 赛诺菲展示多款创新药品 覆盖皮肤、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 正在加快推动突破性创新药物在中国落地 强化研发、生产、运营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2] - 长木谷公司全球首发"AI+数智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 其骨科手术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使手术更精准高效 缩短手术时间 [3] - 雷泰腾飞推出SuperX机器人加速器 融合放射治疗与智能机器人技术 解决运动肿瘤放射精准对位难题 [3] - 泰德制药发布多款创新药 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 [3] - 图湃医疗展示数字化全息扫频OCT显微镜 实现术中立体精准导航 [3] 人形机器人技术 - 天工机器人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 科研机构及企业可进行二次开发 满足市场需要 [6] - 优必选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通过语义程序提高空间理解能力 满足工业场景泛化需求 商业化与产业化进程将加速 [6] - 展会现场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 包括绕场小跑、迎宾、搬运超重货物、中医理疗等 深度融入智能制造、医疗护理、商业服务领域 [4][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科博会展示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 600余项首发首创展品 涵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创新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 [1] - 科技创新突破实验室边界 转化为生产生活应用场景工具 新质生产力加速裂变 影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产业 [1] - 科博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展品转化为商品 企业转变为供应商 [6][7]
老外Amazing!16万剑客群!解码广东机器人功夫图谱
南方都市报· 2025-05-10 16:52
广东机器人产业概况 - 广东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孕育了七大行业标杆企业(美的库卡、优必选、华数机器人、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巨轮智能),被业界誉为"七剑客" [2]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套),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意味着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中至少有4台"广东造" [4] - 2025年一季度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1.3%,服务机器人同比增长10.8%,服务机器人累计产量占全国74.5% [4][5] 行业标杆企业表现 - 汇川技术2024年通用自动化业务销售收入约152亿元,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营收达287亿元 [2] - 优必选、越疆科技等多家企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七剑客"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表现亮眼,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力量 [2] 产业链与区域分布 - 广东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达16.76万家,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深圳超6万家、广州超5万家,分列全国城市前两位 [9] - 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核心,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格局 [12] -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上市公司中,有11家来自广东,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其中约57%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12] 研发创新与政策支持 - 广东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的企业超890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1/5 [15] -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广数、达意隆、大疆、研祥、巨轮),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8家 [19] - 广东省发布12条政策措施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涵盖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 [19]
「华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首秀!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0 13:24
华为投资具身智能赛道 - 华为通过旗下哈勃投资完成对千寻智能Spirit AI的Pre-A轮投资,持股1.4323% [1][3] - 千寻智能Spirit AI于2025年3月31日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多家机构参投 [1] - 千寻智能成立于2024年1月16日,是国内领先的具身智能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下一代具身大模型与学习算法 [3] 千寻智能Spirit AI公司概况 - 公司创始人高阳教授是"UC Berkeley归国四子"之一,团队拥有世界级机器人软硬件团队和全栈AI工程化能力 [3][6] - 公司聚焦智能制造、物流、康养等高附加值领域,已完成80+场景调研,计划2025年交付数百台产品 [6] - 公司被称为"中国版Figure AI",采用软硬一体的全栈技术路线 [3][6] 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华为2022年开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 [11] - 2023年成立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8.7亿元增至38.9亿元,增幅达347.13% [11][19][20] - 2024年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合作推出基于盘古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具备家务劳动能力 [12][14] - 华为设立多个创新中心,包括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16][17] 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 全球具身智能赛道主要玩家包括英伟达(芯片和中间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华为(沿袭英伟达路线) [8] - 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机器人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最有价值部分,预计只有英伟达、谷歌和华为等少数企业能长期维持竞争力 [21] - 2024年四季度以来,人形机器人入局者从创业派为主转变为以汽车主机厂和科技大厂为主 [23] - 大模型的通识理解能力和多级推理能力是赋予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核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