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硬件
搜索文档
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15:33
融资情况 - 公司于10月13日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 [1] - 这是公司年内第三次获得市场投资,此前在1月和4月连续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1]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持续丰富AI办公硬件产品矩阵、加速海外自主品牌viaim的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大对AIAgent等前沿技术的探索与投入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AI办公硬件的研发与场景创新 [1] - 核心产品为讯飞AI会议耳机iFLYBUDS系列,通过自研的viaim AI大脑提供录音转写、摘要总结、待办提取、AI问答、同传听译等实用功能 [1] - 公司战略聚焦办公场景,目标是构建'Agentic AI办公助理',并计划从AI场景需求出发深度重构硬件本身 [1][2] - 2024年是公司的产品大年,将发布一款面向高频记录场景的划时代办公产品,明年用户将看到更多非耳机类产品以丰富AI办公硬件矩阵 [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自2024年起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为试点开启出海探索 [1] - 今年1月借CES之机推出全新品牌"viaim",首阶段重点开拓北美与亚太市场,产品于7月登陆中东,9月宣布下半年择机进军欧洲 [2] - 海外市场成效显著,今年1月至7月,viaim品牌AI耳机在北美市场的绝对销量增长7.2倍,亚太区整体销量相较于去年下半年增长1.28倍,并在7月实现月环比高达673.1%的爆发式增长,中东市场首月销量亦表现亮眼 [2] - 海外市场一旦打开,有机会迎来几倍于国内市场的新增长 [2]
AI硬件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新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0:38
AI硬件市场热度与竞争格局 - 钉钉推出AI硬件"DingTalk A1",AI硬件创业公司Plaud于9月下旬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出门问问、360等大厂也已推出类似产品,AI录音硬件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1] - 2025年初的美国CES展上涌现众多AI玩具、AI宠物,奥飞娱乐、实丰文化、火火兔、一刻馆等玩具企业均已布局AI玩具领域,同时诞生了FoloToy、亿家亿伴等专门聚焦AI玩具的企业 [6] - OpenAI宣布以650亿美元收购苹果前设计总监创办的AI硬件公司,计划推出眼镜、数字录音笔、可穿戴胸针等一系列AI硬件产品,首批设备有望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 [7] 硬件出海战略与市场表现 - 硬件出海已成为重要趋势,企业凭借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工程师红利,在四足机器人、割草机、泳池机器人、全景相机等领域已斩获不俗业绩 [1] - 办公家具企业圣奥科技的外贸业务营收在2020至2024年间年均复合增速达25%,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在墨西哥建立首个海外工厂以获取增量市场 [6] - 上海一家AI玩具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除了国内市场,也开始尝试在海外B端渠道销售AI玩具 [1] 端侧AI应用的技术进展与市场空间 - 当虹科技的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支持实现了对1700公里外四足机器人的超低延时视频实时传输与实时操控,AI加持让超远距离控制得以实现 [2] -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8亿美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且在不断扩展,中国厂商宇树科技和云深处在全球市场份额分别占32.4%和18.9% [2] - 业内认为AI的下一场"战争"发生在口袋、桌面与日常生活中,端侧AI硬件正成为AI产业链的"新入口",其应用速度正快速增长 [3] AI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 - 传统办公家具企业圣奥科技将AI语音交互能力融入智能升降桌等产品,其智能办公家具产品率先接入底层通用大模型,并与钉钉合作打造搭载协同办公软件的商用家具 [4] - 圣奥科技集团董事长倪正良指出,数智赋能(特别是AI应用)和全球布局是公司的两个重要方向 [1] -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霍嘉表示,AI应用的一大场景就是AI硬件,除了汽车等大硬件,AI也开始在小硬件上实现创新应用 [3]
AI硬件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新故事|AI观察系列策划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0:33
AI硬件行业概览与市场热度 - AI硬件赛道热度持续升温,钉钉、Plaud、出门问问、360等公司近期纷纷推出AI硬件产品 [1] - AI硬件被视为AI产业链的"新入口",业内认为AI的下一场竞争将发生在口袋、桌面与日常生活中 [3] - AI硬件不仅包括机器人、AI眼镜等前沿产品,也涵盖智能办公家具、玩具等日常用品 [4] - OpenAI等知名AI科技公司也在布局硬件,计划推出眼镜、数字录音笔等产品,首批设备有望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 [6] 中国AI硬件公司的出海战略 - 中国硬件制造商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工程师红利,将四足机器人、割草机等产品瞄准海外市场并已斩获业绩 [1] - 上海一家AI玩具企业除国内市场外,也开始尝试在海外B端渠道销售AI玩具 [1][5] - 办公家具企业圣奥科技将数智赋能和全球布局作为重要方向,其外贸业务在2020-2024年间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25% [1][5] -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圣奥科技加速全球化布局,在墨西哥建立首个海外工厂以从海外获取增量 [5] 机器人领域的AI应用与市场 - AI加持实现了四足机器人的超远距离控制,例如云深处公司的机器狗可在1700公里外进行巡检 [1][2] -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8亿美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且在不断扩展 [2] - 中国厂商宇树科技和云深处在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分别占到32.4%和18.9%,逐步实现市场引领 [2] - 机器人作为端侧AI应用代表潜在增量空间大,但当前量产和技术成熟度仍处于初期阶段 [2] 具体AI硬件产品与应用案例 - 圣奥科技推出搭载AI语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升降桌等智能办公家具,并率先接入底层通用大模型 [3] - 基于办公商用场景,圣奥科技与钉钉合作打造了搭载协同办公软件的商用家具产品形态 [3] - 当虹科技的多模态空间大模型支持机器人的超远距离控制系统,实现了超低延时视频实时传输与实时操控 [1][2] - 2025年初美国CES展上涌现众多AI玩具、AI宠物,奥飞娱乐、实丰文化等玩具企业及FoloToy等初创公司均已布局AI玩具领域 [5] 技术发展与行业前景 - 当前空间智能发展的一大瓶颈在于三维可交互数据的稀缺 [2] - 行业认为当前正处于空间计算大爆发前夜,未来采用"AI多模态+空间视频"技术的智能媒介将实现理解世界并与世界交互 [2] - AI在硬件端侧的应用速度正快速增长,AI硬件被视为AI落地端侧的绝佳场景之一 [2][3] - AI硬件的"iPhone时刻"正呼啸而来,中国制造出海的新故事或将在AI硬件公司中诞生 [7]
投资人,正在大疆门口“蹲”项目
虎嗅· 2025-10-10 15:59
说起来,这跟前些年产业投资风靡,强调精品FA的路数很不一样。背后的原因是,AI相关赛道,还是 有大厂光环的人好融资。FA的策略变得更直接,就是盯大厂出来的人。 FA重点盯的人,就是资本的流向。不成文的规则是软件盯字节,硬件盯大疆。FA甚至把办公室设在大 疆边上,动员大家结识大疆的员工,盯紧人员的最新动态。也有FA给员工定下KPI,一周至少要见一到 两个字节和大疆的管理层。 当然了,如果仔细捋一捋最近披露的融资情况,会发现大疆只是源头之一,追觅、小米以及其他硬件厂 商或在互联网大厂里做过硬件的高管都成为投资人追逐的对象。光最近一个月,披露融资消息的AI硬 件公司就有以下这些: 主打AI陪伴的珞博智能(Robopoet)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老股东 金沙江创投、零一创投跟投。创始人孙兆治曾是小鹏机器人公司任产品设计负责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刘燕秋,原文标题:《FA把办公室搬到 大疆旁边了》,题图来自:AI生成 Nothing宣布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其目标是打造一个软硬件结合的AI原生平台,创始人是 前一加联合创始人裴宇。这轮融资由老虎环 ...
搞懂就赢!2025年A股牛市本质是 “科技牛”,脱离主线全是瞎折腾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17
市场行情性质 - 2025年年初以来A股迎来罕见牛市行情,其本质是科技主导的结构性牛市,并非普涨行情 [1][5] - 认清科技主线是投资者在市场中找到方向的关键 [3][4] - 脱离科技主线选股容易踏错节奏 [5] 指数表现对比 - 从2025年年初至9月22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约15%,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约15% [5] - 同期科创50指数累计涨幅达到42%,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达47% [5] - 科技股表现远远跑赢传统周期股和大盘蓝筹,科创50指数比上证指数多涨27个百分点,创业板指数比沪深300指数领先32个百分点 [5][6] 估值水平分析 - 截至9月19日,上证指数TTM市盈率处于最近十年95%的估值百分位,接近十年高位 [7] - 沪深300指数估值处于最近十年82%的百分位,进入偏贵区间 [7] - 创业板指数估值仅处于最近十年50%的百分位,估值处于中等水平,相比其他指数有明显优势 [7] 未来行业催化 - 机器人、AI人工智能硬件、半导体、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智能驾驶等高科技领域将有许多重大事件落地 [7] - 这些事件会持续为科技板块提供动力,进一步巩固科技牛的主线地位 [7][8] - 科技股兼具领涨地位、估值性价比和未来事件催化优势 [8][9]
汤姆猫上半年业绩双降、利润转亏 AI创新布局谋求转型破局
新浪证券· 2025-09-30 17:02
核心观点 - 公司凭借“会说话的汤姆猫”IP,正从线上游戏业务向AI情感陪伴机器人等AI硬件新赛道进行战略转型,以应对核心游戏业务调整带来的业绩挑战 [1][3] 主营业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净利润同比也有所下降,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业绩调整态势 [1] - 作为营收主要来源的游戏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调整 [1][2] - 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期间费用增长拖累了净利润表现 [2] - 截至今年中期末,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末有所减少,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 [2] -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出现下降,反映出业务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压力 [2] AI创新战略布局 - 公司将AI陪伴机器人视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积极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战略方向为“AI+IP+Agent” [1][3] - 公司正全力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产品已覆盖抖音、京东、天猫、微信、拼多多、小红书等主流平台 [3] - 公司将尽快推出不同汤姆猫家族IP形象的AI情感陪伴机器人,以满足用户对不同IP形象的喜好 [3] - 公司计划从首代产品出发,推出便携式、不同形态、搭载摄像头与运动功能的产品,应用场景从桌面扩展至户外、出行、家庭大空间等多元场景 [3] - 公司积极探索存算一体的AI端侧模型解决方案,布局数据安全、低延迟的端侧AI应用终端,以强化长远竞争力 [3]
张一鸣和奥特曼都得学小扎
36氪· 2025-09-29 18:23
AI硬件行业布局 - OpenAI正将硬件业务提上日程,与立讯精密签订合同并与歌尔股份接洽组件供应,计划推出无屏幕智能音箱形态的AI设备,首批产品目标于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发布[5][6] - 字节跳动计划推出自研AI智能眼镜并接入豆包模型功能,已接近推出原型机,同时公司在机器人赛道持续发力,量产超1000台轮式物流机器人并招聘下一代通用机器人岗位[6] - Meta的Ray-Ban系列AI眼镜已售出超200万副,目标到2026年底年产量达1000万副,新一代Ray-Ban Display配备彩色镜片内显与肌电腕带,售价为799美元[6][7][22][25] OpenAI硬件战略细节 - 公司收购苹果传奇设计师Jony Ive的io Products团队,由LoveFrom接管所有设计工作,计划打造具备情境感知能力且无屏幕的设备家族,首款产品排除眼镜形态[9][12] - OpenAI与美泰公司合作开发AI玩具与游戏产品,首款AI产品预计今年推出,同时组建内部硬件团队并由前苹果高管Tang Tan牵头,招募苹果硬件骨干成员[11] - 分析师披露原型机配备摄像头和麦克风,预计2027年量产,但无屏幕设计引发行业质疑,认为其限制了ChatGPT多模态内容呈现能力[13] 字节跳动硬件业务演进 - 公司通过收购Oladance推出AI耳机OlaFriend但市场反响平平,近期调整硬件策略,凭借PICO的VR/MR技术积累研发轻型XR眼镜,对标Meta产品[16][19] - PICO因VR游戏生态水土不服及销量不及预期,团队从1600人裁撤至200人,虽稳居国内VR出货量第一但难以摆脱小众产品标签[18] - 字节跳动AI眼镜方案采用恒玄2800+研极微ISP芯片,侧重语音交互和拍摄,后续转向研发护目镜形态的混合现实设备[19] Meta硬件成功方法论 - Meta选择与眼镜厂商EssilorLuxottica合作,优先保持产品时尚感而非科技感,通过隐蔽的摄像头、麦克风与AI语音助手实现智能化改造[22][26] - 新一代Ray-Ban Display新增彩色HUD镜片内显和Neural Band腕带,支持手势微动输入,克服了语音交互在公共场景的局限性[22] - 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EssilorLuxottica的3%股份,后者财报显示营收达162.5亿美元,Ray-Ban Meta销量突破200万副[25]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AI硬件面临线下渠道短板,可穿戴设备依赖试戴体验,Meta通过Ray-Ban现有零售网络解决该问题,而OpenAI与字节跳动需补足此环节[20] - 传统硬件巨头如苹果、小米、华为纷纷布局AI硬件,在多端交互场景具备优势,Meta因入场早且产品成熟已形成品牌效应[26] - 行业分析师指出无屏幕设备如"造无窗汽车",可能限制用户体验,而Meta的轻量化策略仅提供够用功能,反而成就市场成功[13][20]
珞博智能完成红杉中国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26 12:05
融资信息 - 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 [1] - 老股东金沙江创投和零一创投跟投 [1] 资金用途与公司战略 - 融资将用于强化公司AI核心能力 [1] - 资金将用于持续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1] - 公司计划构建"Fuzozo芙崽"的品牌认知及IP世界观 [1]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与全球顶级IP合作 [1] - 合作将推出联名款限定新品 [1]
以对话重塑智能边界:Plaud揭示背后的“三高”哲学与产品信仰
环球网资讯· 2025-09-25 12:31
公司市场进入与产品发布 - 全球原生科技公司Plaud于9月23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同步发售三款核心产品Plaud Note Pro、Plaud Note及可穿戴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Pin 其中升级版Plaud NotePin S为国内首发 [2] - 公司自2023年产品上市以来已在全球170个国家售出百万台设备 目标用户为高对话依赖、高知识密度、高决策杠杆的"三高"人群 包括企业高管、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等 [4] 产品定位与技术策略 - 公司坚持全球统一产品形态与核心体验 在中文语言转写方面采用国内优化模型 但在信息整合与推理能力方面与海外版存在3-6个月时间差 通过整合多个顶级模型确保输出质量 [5] - 产品采用非Type-C接口系因追求极致轻薄设计 Plaud Note Pro厚度仅2.99毫米 重量30克 Type-C接口物理空间难以容纳 团队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6][7] - 已实现多模态能力 支持一边录音一边拍照 APP可捕捉音频、文本、图片并通过"一键标记"获取上下文 Plaud Intelligence整合多模型 支持112种语言转写和3000+行业模板 [9] 定价策略与价值主张 - 国内AI纪要产品市场存在799元、999元竞品 Plaud Note Pro定价约1100-1200元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竞争 坚持使用顶级麦克风、最优材料和最强AI模型构成价值基础 [8] - 拒绝提供纯软件服务 坚持软硬结合路径 认为单纯做软件需分散精力维护多平台 重点在于提供稳定智能跟进 [8] 技术发展方向 - 明确不会自研模型或进行SFT微调 坚持使用最强通用智能 未来方向是强化Memory与Context构建 注重长期记忆积累和上下文关联 [10] - 产品设计哲学强调稳定性与真实可用性 而非炫技 通过"一键标记"功能实现实时关键信息标记 保证100次稳定输出可信结果 [7][9]
深度|“长眼睛”的奇多多AI学伴,凭什么能爆卖10000台?
Z Potentials· 2025-09-25 11:05
产品核心定位与市场表现 - 奇多多AI学伴机是国内首款基于“端到端实时多模态互动模型”的AI互动机器人,于2025外滩大会首次亮相 [1] - 产品在京东预售仅一周,销量便突破10,000台 [1] - 产品功能体验有三大突破:具备视觉能力、实现低延迟反馈、拥有能成长的个性化陪伴感 [1] 团队背景与技术壁垒 - 创始人曾晓东博士师从国际计算机科学院士,是国内较早的机器翻译研究者,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R35榜单,并在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累计任职十年,担任过阿里机器翻译系统核心引擎负责人 [3] - 联创兼CPO小乔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是国际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得主,拥有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产品及设计经验 [4] - 公司自研的EVA实时多模态互动模型是核心竞争优势,该模型在业界没有现成开源方案的情况下,于去年8月推出国内SOTA的端到端多模态模型 [22] 行业痛点与产品差异化 - 早教产品行业退货率高达30%-70%,其中AI类产品退货率尤其高,显示现有产品未能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 [5] - 传统AI语音产品存在按压式交互、反馈延迟超过6秒、缺乏视觉理解等问题,无法满足儿童边看边问边学的核心交互习惯 [6][13] - 通用AI模型在儿童早教场景存在四重失效:儿童语音识别错误率高达52%、对任意书籍识别准确率不足35%、对常见物品误识率超40%、复杂概念解释远超认知水平 [8] - 产品定位打破“每个功能都需单买一个早教产品”的行业局面,通过一个设备覆盖0-10岁儿童分龄段的早教刚需,实现“质价比”优势 [16][19] 核心技术优势 - 视觉能力实现突破:EVA模型的“书籍全域识别引擎”支持所有类别书籍甚至手写本,识别准确率达96%;实物识别在复杂环境下保持93%以上准确率;儿童手写和涂鸦识别准确率达94% [24] - 交互延迟优化显著:语音交互延迟≤250ms,视频交互延迟≤400ms,书籍/实物识别延迟≤300ms,即使受硬件限制也可控制在秒级响应,远优于行业6秒以上的延迟 [11] - 个性化记忆引擎结合认知记忆、情感记忆、交互记忆三大模块,通过存储型记忆与参数化记忆技术为儿童打造专属AI伙伴,有效提升使用时长和活跃度 [27][28] - 采用PrivateLoRA技术加强隐私保护,将涉及用户隐私的计算任务本地化,无需原始数据上传至云端,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30] 开放生态与商业模式 - EVA OS将核心的“眼睛”和“大脑”做成标准化、可插拔的软硬件一体能力包,开放多模态交互API、知识与视觉接口、硬件适配SDK等四类能力,赋能合作伙伴 [31] - 首批合作伙伴已取得成效:某儿童出版社接入EVA后用户阅读时长提升3.5倍;户外玩具厂商通过实物识别API使产品销量增长52% [33] - 公司作为模型厂商,自研模型不仅提升体验,还将成本降低95%,未来不向用户收取AI会员费,提供终身免费AI权益 [19] 分龄段教育功能设计 - 针对0-3岁幼童:提供百万熏听资源,支持APP联动百度网盘下载和AI故事生成,满足大脑神经元突触迅猛发展期的需求 [14] - 针对3-6岁小童:聚焦语言爆发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通过48种情绪计算体系和100+种眼神表情互动进行性格养成与社会情商培养 [11][14] - 针对6-10岁大童:强调兴趣探索,结合学校课本内容进行学习互动,抓住10岁前语言中枢逐渐关闭的关键期做好语言阅读与表达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