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方机
icon
搜索文档
晚点独家丨AI 硬件公司灵宇宙半年融资近 2 亿元,未来要给孩子造 “哆啦 A 梦”
晚点LatePost· 2025-11-18 21:38
公司近期发展 - 公司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完成3轮融资,总金额近2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4] - 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6轮融资[4] - 新产品“小方机”于6月上市后登顶国内电商平台玩具销售榜,最低售价1300多元[4] 产品定位与功能 - “小方机”定位为“新一代的步步高”,解决家长希望孩子接触AI又担心被短视频引导的痛点,是一个没有游戏和短视频的专属AI智能终端[6] - 产品具备小天才手表的电话和定位功能,可通过前后摄像头与内置角色打“视频电话”并实时解答现实问题[7] - 可将日常照片(如玩偶)用AI生成为3D智能体角色,也能拍摄作业由AI给出解题思路,并内置类似“朋友圈”的社交功能[7] - 产品灵感来自科幻电影《Her》,核心是机器内运行的AI操作系统,当前阶段被类比为2007年第一代iPhone[9] - 产品迭代节奏为每月一到两个软件版本升级,每年一代硬件升级,未来将让AI智能体更主动交互[9] 技术基础与数据积累 - 公司创始人上一款产品Luka绘本阅读机器人累计销量近千万台,积累了250亿条孩子与绘本的真实交互数据[10] - 这些数据包括图文、手指点读、语音对话等结构化标注数据,帮助训练了前期意图小模型,使小方机能通过前几个字推理整句意图[10] - Luka积累的绘本、教培知识库构建了搜索增强(RAG)知识库,减少教育内容幻觉[10] - 小方机通过摄像头收集“第一视角”与物理世界交互数据,旨在解决具身智能发展的数据瓶颈[11] - 数据收集理念受特斯拉供应商Mobileye创始人和DeepMind论文启发,认为第一视角数据是训练“哆啦A梦”式机器人的关键[11] 商业模式与战略愿景 - 小方机被定位为落地AI硬件产品和现金流业务,同时是通往家庭陪伴机器人的数据收集工具[9] - 商业路径类比电动车与Robotaxi关系,先完成商业闭环和数据积累,再迈向高级机器人阶段[12] - 创始人将产品目标设定为影响下一代使用习惯的AI时代智能终端,类似iPhone对成人的意义[9] 创始人背景与管理变革 - 创始人顾嘉唯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为微软和百度人机交互方向明星研究员,经历上一轮创业股东暴雷、账户冻结等挫折后重新创业[6] - 新公司灵宇宙成立于2023年8月,团队规模控制在40人,招聘标准为“AI Native”和“勤奋”[17] - 管理风格转为亲力亲为,践行“1/10/100”法则,要求团队“下地干活”[17] - 融资策略转向倾向有战略价值的长期资金,确保公司资金充裕[18]
对话灵宇宙顾嘉唯:终点不是小方机,是下一代AI交互系统|AI Founder 请回答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11-18 17:29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致力于构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终端和操作系统,而非单一产品,其愿景是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使AI成为用户探索世界和学习成长的伙伴[5][8] - 公司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物理世界AI交互系统公司,目标是在3-5年内使其LingOS操作系统成为下一代AI终端的底层基础设施[18] - 商业模式构建围绕"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模型,通过持续投入LingOS操作系统与多模态AI交互技术来优化体验并拓展产品矩阵[3] 核心产品与技术 - 首款随身AI终端产品"小方机"定位为3-12岁儿童的随身AI伙伴,主打户外探索、即时问答和跨学科启蒙,解决"行万里路"的需求[8][9] - 另一成熟产品线Luka卢卡专注0-8岁儿童的桌面AI阅读伙伴,解决"读万卷书"的需求,已在全球18个国家销售[8][17] - LingOS被设计为4D时空交互智能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包括空间建模(3D环境理解)、时间序列(成长记忆沉淀)、行为预测(主动交互触发)和情感共鸣(关系算法驱动)[12][13] - 产品交互理念强调"无设备感",通过"点物赋灵"技术让物理世界本身成为可交互的界面,实现"世界即课堂,世界即教材"[14] 市场表现与融资情况 - 小方机上市后在618期间登顶AI玩具及玩具总榜双榜第一,双十一购物节在京东和天猫等多个平台斩获销售冠军,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3] - 公司在短短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线性资本、耀途资本、清华SEE Fund、银杏谷、商汤科技、三七互娱、学大教育等机构和产业方[3] - 近期获得近2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3] 数据资产与竞争壁垒 - 公司核心战略是通过硬件终端采集人类在真实场景中的第一视角数据,构建稀缺的"物理世界语料库",并将其视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数据资产[6][7] - 竞争差异化关键在于构建可持续的数据闭环和体验壁垒,而非简单的大模型"套壳",重点在于实现主动式、启发式、场景化的交互以及贯穿用户成长轨迹的连续数据沉淀[9][10] - 得益于Luka在全球近千万台的数据积累,为公司构建下一代"物理世界AI模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源泉[6] 用户画像与产品价值主张 - 核心用户画像为80后、90后高知家长,他们重视素质教育,是互联网和科技产品重度用户,对AI有高接受度,愿意为激发孩子内驱力的高质量产品付费[16] - 产品价值主张不是充当"解题工具",而是成为"成长伙伴",核心价值在于成功"唤醒"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而非单纯"灌输"知识点[10][15] - 家长可通过LingOS系统记录的"过程数据"(如提问类型、回答准确率、使用时长)和观察孩子的"结果表现"(如好奇心激发、表达能力提升)来评估产品伴学效果[14][15] 未来发展规划 - 产品矩阵将围绕"随身Personal AI"和"环境Ambient AI"两条主线持续扩展,未来计划自然延伸到青少年、成人乃至银发群体的陪伴与服务场景[17] - 海外拓展采用"全球化产品,本地化运营"策略,基于LingOS能力针对不同市场的文化和教育特点进行深度适配[17] - 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支持长期发展,Luka作为成熟产品线贡献稳定基本盘,小方机作为新增长曲线势头良好[17]
灵宇宙宣布完成2亿元PreA轮融资,创始人顾嘉唯:“关系算法”是未来核心
新浪科技· 2025-11-18 16:12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2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七互娱、学大教育、商汤科技、清华SEE Fund、银杏谷资本等知名机构[2] - 公司成立半年快速完成三轮融资,近期再获2亿元PreA轮融资,由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参与,老股东超额追投[3] - 此轮融资汇聚了国资背景机构、头部券商、互联网战略投资方及产业资本,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商业化路线与技术布局的深度认同[4] 产品表现与市场定位 - 公司推出的随身AI设备“小方机”在近期双十一期间位列多平台AI玩具品类销售额榜首,并获京东“品牌累计榜”与“SKU累计榜”双第一[2][3] - “小方机”销售额较今年618增长超230%[3] - 公司定位为满足家长不愿过早给孩子手机,又希望其享受AI学习的市场需求,为青少年AI终端创造市场空间[3] - 公司已形成双终端矩阵:Luka卢卡聚焦阅读场景,“小方机”主打户外探索,旨在平衡家长焦虑与孩子兴趣[3] 技术战略与核心能力 - 公司本质是交互操作系统公司,目标成为下一代人与世界连接的Physical AI-OS,聚焦AI原生终端的垂直场景,以软件定义硬件,数据驱动交互[5] - 公司技术架构为“4D时空交互智能操作系统LingOS”,涵盖空间建模、时间序列、行为预测与情感共鸣四个维度,集成了环境感知、情感智能、长短期记忆、意图理解等能力[5] - 通过硬件落地快速积累真实交互数据,持续反哺LingOS系统迭代,由此构建的“数据飞轮”效应,将形成显著的指数级增长壁垒[4] - 核心发展理念是“关系算法”,旨在推动内容走向极致个性化,实现“千人万面”的实时生成界面,通过Agent交互智能体实现交互载体的去平台化[2][6] 产品体验与应用场景 - “小方机”典型使用场景包括孩子可与AI角色实时互动,如与“李白”视频通话,由其即景吟诗,或通过“点物赋灵”技术在植物园与“达尔文”相遇,在博物馆激活文物讲解[5] - 通过LingOS系统,让真实世界中物理实体本身成为智能载体,用户无需通过手机等中介设备,即可与环境直接交互,实现无设备感的交互体验[5] - AI被定位为探索世界的伙伴,而非替代真人教师,公司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理解自己、有灵性的AI成长陪伴[7] 未来发展与合作规划 - 随着AGI演进,公司将持续推出各类AI Native智能终端,形态可能涵盖人形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或视网膜投屏等[5] - 公司发展分为三阶段:通过硬件切入市场,构建LingOS与开发生态,最终成为人机交互定义者[6] - 今年8月,公司与润建股份合资成立润灵智能,共同探索AI教育场景创新,从消费级向产业级延伸,为构建操作系统生态奠定基础[6] - LingOS系统未来可扩展至养老、成人陪伴等场景[6]
AI+消费机器人公司灵宇宙融资2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8 08:41
融资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1月17日完成2亿元人民币PreA轮系列融资 [1] - 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老股东超额追投 [1] - 公司产品“小方机”在“双11”期间位列京东AI玩具“品牌累计榜单”和“SKU累计榜单”双榜第一 [1] 产品与技术核心 - 产品“小方机”是一款约成年人半个手掌大小的AI消费机器人,用户可通过拍照、语音或视频实时与AI交互以获取物理世界知识 [1] - 核心技术为多模态AI空间交互技术,使智能体能以第一视角与真实世界互动 [1] - 公司自主研发了LingOS交互操作系统,旨在成为物理世界底层的物理AI-OS操作系统 [2] - 技术团队研发了“关系算法”,能根据使用者的探索轨迹、兴趣偏好、记忆序列与成长数据打造个性化AI学伴 [1]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以及海内外市场拓展 [2] - 资金将用于持续优化产品体验,完善开发者平台与内容生态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型 [2] 创始人背景与行业趋势 - 创始人顾嘉唯是连续创业者,曾担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人机交互负责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2] - 创始人曾主导BaiduEye智能眼镜、DuBike智能自行车、HoloLens等前沿项目的研发设计,并于2016年入选MIT TR35全球科技创新家 [2] - 随着以GPT为代表的技术拐点到来,昔日被认为过于前瞻的探索正逐步转化为可规模化落地的现实应用 [2]
Z Potentials|顾嘉唯,从百度技术少帅到两次创业,AI硬件的黄金时机不是技术顶峰,而是商业静默期
Z Potentials· 2025-11-17 22:38
文章核心观点 - 灵宇宙创始人顾嘉唯基于其从微软、百度科学家到连续创业者的经历,提出AI硬件的颠覆是“温和的渗透”而非剧烈替代,其核心战略是通过解决细分垂直问题积累厚度,最终实现“世界即界面”的愿景 [2][5] - 公司认为AI原生产品的标准是通过“抽离测试”且具备“关系算法”,终极护城河是数据,通过终端设备收集真实世界数据为下一代具身智能模型提供燃料 [5][18][20] - 公司近期完成由滴滴、国方创新等机构参投的2亿元PreA轮融资,其产品小方机定义为承载LingOS操作系统的、为Alpha世代打造的首台AI New Computer,策略是“离手机远一点”,服务尚无智能终端的人群 [2][15][36] 个人历程 —— 远见与淬炼 - 创始人经历分为技术探索期与商业经营期,在微软、百度研究院十年深度参与Kinect、Hololens、BaiduEye等项目,积累了技术成熟度、数据与用户需求匹配的试错经验,明确了“何时该做什么产品”的逻辑 [5][6] - 首次创业物灵科技的产品Luka卢卡机器人进入18个国家上千万家庭,但2019年遭遇股东问题导致公司危机,通过抵押房产、MBO重组走出困境,此经历使其从产品技术者转变为企业掌舵者,需平衡理想与现实 [7] - 创业前后身份转变的核心在于目标从技术探索变为用户价值创造、责任从技术团队管理变为全局经营、价值衡量从技术影响力变为真实用户改变,但坚持不沉迷技术酷炫而扎根用户真实需求的初心不变 [8][9] 行业与产品 —— AI硬件的本质与未来 - 灵宇宙正在构建LingOS操作系统,愿景是未来用户不再搜索和找APP,而是找“人”做事,将第三方应用和服务变为鲜活“角色”,小方机是承载此系统的首款产品,定义为“长在技术延长线上的容器属性AI终端” [15] - AI原生产品需通过“抽离测试”,即拿掉AI后产品失去核心价值,并具备“关系算法”形成成长性与独特羁绊,最终体验应像水电煤一样无感但不可或缺 [18] - 产品演进路径需从便携设备逐步过渡到无感佩戴,将宏大范式革命拆解为用户可感的微创新,内部比喻为“海盗肩上的鹦鹉”,通过快拆环、磁吸环等设计实现三步走策略 [5][14] 壁垒与护城河 —— 在拥挤的赛道中,如何脱颖而出 - 公司核心优势包括老用户数据先发优势、多模态绘本数据资产、第一视角物理空间数据,通过Luka积累上千万用户家庭真实互动数据及全球最大有声绘本平台的结构化数据,为构建下一代具身智能模型提供燃料 [20] - 策略是做操作系统而非单纯硬件,通过软硬结合构筑壁垒,终极护城河是数据,当前AI公司核心竞争力是跑得快,但长期需依靠数据积累实现网络效应 [19][20] - 创业方法论是“走窄门”,在硬件领域解决非常细分、窄的垂直问题,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逐渐积累厚度,避免跟风大方向,最终做大做强 [5][24] 快问快答 - AI时代人类最需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强烈好奇心及与AI协作能力,未来思考是人与AI共创,人类需保留创意、共情等代表人性的部分 [23] - 对AI硬件创业者的建议是“走窄门”,硬件创业需深厚积累,不适合无经验年轻人,应聚焦细分垂直问题解决而非追逐宽泛热点 [24] - 个人思想体系深受电影《Her》影响,该片探讨人与AI共生关系,从微软、百度至今的实践一直在探索其描绘的未来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