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中介
icon
搜索文档
白鸽在线招股书解读:收入增长63.1%,净亏损率升至4.0%
新浪财经· 2025-08-30 08:26
主营业务与商业模式 - 公司主要为场景合作伙伴及保险公司提供科技赋能的保险中介服务,业务模式包括保险交易服务、精准营销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TPA服务 [2] - 业务覆盖出行、泛人力资源、普惠金融等九大生态系统,场景合作伙伴涵盖金融机构、企业、政府等 [2] - 在保险交易服务中,既提供标准化产品,也提供定制化设计 [2] 财务表现 - 公司总营收增长显著,从2022年的404,524千元增至2024年的914,181千元,2023年同比增长63.1%,2024年同比增长38.5% [7]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为466,89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55,710千元增长31.3% [7] - 保险交易服务是核心收入来源,其占比从2022年的77.0%上升至2024年的90.3%,2025年前五个月占比为73.5% [4][6][7] - 公司持续净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5,075千元、17,180千元、27,712千元,2025年前五个月净亏损18,679千元 [8] - 净利率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2%、-2.6%、-3.0%,2025年前五个月为-4.0% [5][8] - 整体毛利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3%、7.9%、9.1%,2025年前五个月为9.2% [8] - 保险交易服务毛利率相对较高且稳中有升,2023年至2024年分别为9.1%、9.8%,2025年前五个月达11.9% [8] 市场地位与竞争 - 按2024年总保费计,公司在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中位列第十一,在中国场景互联网保险中介中位列第五,在中国第三方场景互联网保险中介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为3.4% [10]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来自传统保险公司、线上线下保险中介的竞争 [15]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客户集中度高,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月,五大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55.3%、69.0%、77.2%及59.3%,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38.3% [14] - 供应商集中度相对稳定,往绩记录期间,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45.7%、40.6%、34.0%及34.9% [1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最终控制人涂先生通过相关实体拥有约55.58%的投票权,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11] - 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成员在保险、金融、投资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15]
5家亏损,2家净利下滑!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00:41
行业业绩表现 - 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5家亏损且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1] - 保险中介市场存在主体数量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模式粗放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 [1] - 行业面临盈利压力主要由于竞争白热化、车险综合改革导致佣金费率承压下滑以及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和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攀升 [4] 公司营收情况 - 民太安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且同比增长1.82% [3] - 诚安达营业收入3.1亿元且同比增长23.11%增速居首 [3] - 中衡保险、ST创悦、一正保险营业收入均低于1亿元分别为0.94亿元(同比增长15.75%)、0.85亿元(同比增长19.68%)和0.24亿元(同比增长17.25%) [3] - 润华保险和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分别下滑2.75%至0.4亿元和下滑44.97%至0.09亿元 [3] - 昌宏股份营业收入为0且去年同期也为0因公司于2024年6月业务转型至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设计和销售 [3] 公司盈利状况 - 诚安达净亏损298.39万元由盈转亏且亏损额居高位 [4] - 润生保险和一正保险分别亏损137.85万元和78.99万元且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扩大 [4] - ST创悦和昌宏股份分别亏损35.66万元和11.85万元但亏损额较2024年上半年115.37万元和25.79万元明显收窄 [4] - 润华保险净利润353.6万元但同比下滑25% [4] - 中衡股份净利润81.44万元但同比下滑55.44%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数量从高峰时期超过30家减少至目前8家加华凯保险共9家且华凯保险存在被终止挂牌风险 [7] - 挂牌数量减少主要由于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和融资功能受限以及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出清 [8] - 保险中介机构需加强产品创新、发展多元化业务模式如综合金融和健康管理并加强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1][8] - 专业化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和聚焦细分市场 [9] - 数字化转型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平台 [9] - 服务创新需拓展至健康管理、理赔协助和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专属产品和服务方案 [9]
新三板保险中介有点难:业绩集体告负,退局者频现
北京商报· 2025-08-25 20:22
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5日,已有五家新三板保险中介披露中报,净利润全部为负值 [1][3] -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从高峰期的30余家降至个位数 [1][4] - 部分公司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如诚安达上半年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23.11%,ST创悦营收8522.97万元,同比增长19.68%,一正保险营收2436.53万元,同比增长17.25% [3] - 润生保险上半年营业收入919.68万元,同比减少44.97%,昌宏股份营业收入为0 [3] 公司盈利状况 - 五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诚安达亏损298.39万元,润生保险亏损137.85万元 [4] - 一正保险、ST创悦和昌宏股份分别亏损78.99万元、35.66万元和11.85万元 [4] - 诚安达指出,市场竞争因外资保险进入和互联网巨头进军而加剧 [3] 行业挑战与压力 - 行业面临大型中介公司主导市场、运营成本高企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4] - 保险中介行业经历“去中介化”趋势,车险业务依赖度高的小型代理机构被淘汰 [5] - 行业处于严监管环境下,“清虚提质”政策推动市场优胜劣汰 [5] 转型方向与建议 - 建议加大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5] - 建议加强与大型保险公司合作以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5] - 建议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细分,切入宠物医疗险、户外运动险等碎片化场景 [5] - 建议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成本控制,并考虑主动终止挂牌以节省费用投入数字化和市场拓展 [5]
2025年保险专业中介品牌推荐
头豹研究院· 2025-08-22 20: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核心观点 - 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正经历结构优化和监管驱动的集中度提升 机构数量连续6年下滑至2539家 头部企业凭借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5][8][10][11][15] - 行业向"全周期风险管理"模式转型 通过技术整合和生态闭环实现差异化竞争 从产品销售转向风险管理伙伴 [26][27]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承保保费从2019年5401.65亿元增至2023年8503.8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9年达15500.6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 [9] - "报行合一"改革压缩佣金空间约30% 加速低效机构退出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1][28] 市场背景 - 保险中介作为连接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桥梁 通过专业服务获取佣金 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 [6] - 行业经历四大发展阶段 当前处于规范深化与高质量发展期 强监管导致机构数量连续6年下滑 [7][8] - 人身险因养老健康需求保持高增长 2024年增速13.3% 财产险受车险饱和影响增速放缓 [13] 市场现状 - 保险密度持续提升 2023年达3635元/人 较2013年增长187% 2024年预计增至4045元/人 保险深度2023年4.1% 2024年回升至4.2% [12][13] - 监管开展"清虚规范提质行动" 清理违规机构 整治市场乱象 支持合规高效经营主体 [10][11] - 行业乱象包括虚报财务数据 虚构业务信息 为关联方输送利益等违规行为 [10] 市场竞争 - 市场集中度较高 前20名企业收入合计442.90亿元 占市场总收入33.8% 前100名中占比超56% 净利润合计39.75亿元 占市场总净利润65.7% [15] - 头部企业包括蚂蚁保 平安创展 明亚保险经纪等 凭借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优势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14][15] - 科技为中小企业提供降本增效和场景创新路径 [15] 十大品牌推荐 - 蚂蚁保利用阿里巴巴技术背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智能保险选购体验 [16] - 平安创展依托中国平安金融背景提供全面保险解决方案 [17] - 明亚保险经纪专注于风险管理和保险咨询 以客户利益为核心 [18] - 大童保险销售以服务质量和产品线著称 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19] - 车车保险销售专注于汽车保险领域 提供在线快速购买体验 [20] - 永达理保险经纪以高端市场为目标 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 [21] - 华夏保险经纪依靠全国布局提供多样化保险选择 [22] - 中升保险销售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 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 [23] - 保通保险代理以灵活产品组合和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效率 [24] - 方德保险代理专注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 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25] 发展趋势 - 服务模式向全周期风险管理升级 整合技术生态构建覆盖风险识别 预防 干预 理赔的闭环体系 [26][27] - 差异化竞争体现在垂直领域深耕 风险管理师团队专业化和技术驱动精准服务 [26] - 强监管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佣金压缩30% 中小机构因利润收窄和合规成本上升陷入困境 [28] - 头部机构通过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抢占市场份额 [28]
上市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路径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02
发展路径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价值 通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增强客户黏性 并探索绿色保险和普惠金融等社会责任领域构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1] - 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优化业务流程 例如元保集团使用AI驱动核保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保单存证 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数据透明度 [2] - 头部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 针对银发经济开发长期护理险和健康险产品 联合医疗机构提供保险+健康管理服务 在文旅复苏背景下推出高保障旅游险 通过场景化设计增强客户粘性 [2] - 上市企业通过并购区域性机构或垂直领域服务商扩大市场份额 例如收购健康管理平台或养老社区资源打造保险+医养生态圈 与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跨界合作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 - 企业可通过增发股票和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补充流动性 借助资本市场背书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项目切入新兴市场 或利用自贸区政策布局跨境保险服务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 [2] 行业挑战 - 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保险中介渠道平均佣金率下降约30% 直接影响企业短期收入 例如手回集团长期寿险产品首年佣金率从2023年31.7%降至2024年21.5% 导致业务收入下滑 [2] - 多数企业依赖销售端收入 保险业务占比超85% 缺乏多元化利润来源 抗风险能力较弱 [2] - 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和股东资质及资金流动提出更高要求 全国性保险经纪机构注册资本需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需定期披露财务数据与业务动态 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合规体系 [2] - 资本与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下 中小保险中介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2024年以来多家机构因盈利困难注销牌照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例如江泰保险经纪股权多次挂牌转让未果 [2] - 技术投入短期内难以直接转化为收益 AI模型训练和数据平台搭建需持续投入资金 客户转化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效果滞后 导致部分企业陷入重投入轻产出困境 [2] 市场动态 - 线上平台搭建包括移动端投保和智能理赔 使企业能够精准触达年轻用户群体 提升市场渗透率 [2] - 差异化策略拓宽收入来源 降低对单一佣金模式的依赖 [2] - 行业面临监管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者需求升级等多重挑战 [1] 企业案例 - 元保集团通过AI驱动核保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保单存证 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数据透明度 [2] - 手回集团长期寿险产品首年佣金率从2023年31.7%降至2024年21.5% [2] - 江泰保险经纪股权多次挂牌转让未果 反映市场对中小机构信心不足 [2] - 51买牌网作为保险中介牌照交易服务中心 已成交42张保险中介牌照 提供从尽调到过户的全流程服务 [1]
停业、罚款!监管部门出手治乱象
经济网· 2025-08-20 10:27
处罚事件概述 - 北京金融监管局于8月15日对两家保险中介公司及其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1][2] - 中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因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被罚款35万元并被停止在北京地区接受商业车险经纪新业务3个月 相关责任人张朋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1] - 康盛(北京)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因批准并参与分公司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以及费用支出不真实被罚款合计100万元 相关责任人陈金柱被警告并罚款20万元 李静被警告并罚款16万元 [2] 对涉事公司的具体影响 - 商业车险经纪业务是保险经纪公司的重要板块 中富保险经纪第一分公司未来3个月该领域业务拓展将完全停滞 [2] - 业务中断将直接影响公司短期营收增长 并可能导致客户资源流失 重新挽回客户需付出更高成本 [2] - 处罚会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客户信任度可能下降 进而影响其他业务开展 [2] 行业背景与普遍问题 - 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在“规模为王”的惯性下陷入“重扩张、轻合规”的恶性循环 为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利益在数据和费用上造假 [3] - 监管部门持续规范违规行为 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部分中小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3] - 截至2024年12月末 全国共有2539家保险中介机构 较2023年末减少27家 [3]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业内专家认为保险中介机构不应一味追求规模扩张 而应建立“合规优先”的治理结构 [3] - 机构应通过精细化运营和专业化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 [3] - 借助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客户体验是重要发展方向 [3]
年内四家保险中介机构被停新 合规路线缘何偏离
北京商报· 2025-08-18 21:59
其中,河南丰泰保险代理、永安保险销售(陕西)宁波分公司被罚的原因均包括财务数据不真实。两家 公司分别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一年和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两年。 山东万恒保险代理则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止接受济南地区机动车辆保险代理 新业务12个月。 责任追究机制也得到严格执行。上述处罚案例中,监管部门均实施了"双罚",既处罚机构,也处罚责任 人。如相关保险中介机构责任人分别被警告或处以数万元的个人罚款。 2025年以来,被停止接受新业务的保险机构已有四家,且均为保险中介机构。8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 了解到,中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富保险经纪第一分公司")因存在编制或提供 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的违法违规行为收到监管开出的罚单,该公司在北京地区被停止接受商业车险 经纪新业务3个月。此外,山东万恒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万恒保险代理")等在内的3家保 险中介机构年内也面临不同期限的停止接受新业务处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单纯罚款相比,停止接受新业务的直接成本更高,也更能倒逼机构正视治理与合规 缺陷。上述案件中,监管普遍采取"双罚",同时处罚机构与责任人,旨在强化个人责任、 ...
年内四家保险中介机构被停新,合规路线缘何偏离
北京商报· 2025-08-18 21:59
监管处罚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四家保险中介机构被停止接受新业务[1] - 被罚机构包括中富保险经纪第一分公司、山东万恒保险代理、河南丰泰保险代理、永安保险销售(陕西)宁波分公司[1][3] - 监管普遍采取“双罚”机制,同时处罚机构与相关责任人[1][3] 具体处罚案例 - 中富保险经纪第一分公司因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等行为被处以35万元罚款,并在北京地区被停止接受商业车险经纪新业务3个月[3] - 河南丰泰保险代理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一年[3] - 永安保险销售(陕西)宁波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两年[3] - 山东万恒保险代理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行为被责令停止济南地区车险代理新业务12个月[3] 处罚影响分析 - 停止接受新业务直接冲击公司主营业务,导致业务停滞和经营难以持续[4] - 该处罚比单纯罚款更具威慑力,使违规机构感受到“切肤之痛”[4] - 对以新业务拉动收入的中介机构而言,直接切断新增业务端,短期内削弱营收增长与现金流[4] - 主打财险业务的中介公司受影响更严重,因财险业务普遍是短期业务[4] - 对外会给公司声誉带来巨大不利影响[4] 行业问题根源 - 暴露出保险中介机构在公司治理、内部经营、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4] - 部分中介机构公司治理薄弱,缺乏有效制约监督机制[4] - 内部经营管理粗放,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问题突出[4] - 存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问题说明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合规意识淡薄[6] 合规发展路径 - 保险中介机构需建立真实、透明的业务财务体系[5] - 应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和监督[6] - 需要将合规内嵌进公司治理、业务流程与企业文化[6] - 中小机构需识别自身边界,及时收缩高风险业务或寻求与大型机构合作[6] - 可借助专业律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短期“体检”,补齐治理与内控漏洞[6] - 长远应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监督机制[7]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连续6年下滑 科技化或成“破局”方向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7
行业整体趋势 - 截至2024年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数量为2539家,较2023年底减少27家 [1] -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已连续第6年下滑,从2019年的2642家降至2024年的2539家 [1][2] - 2024年以来,已有1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另有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业务许可证被注销 [2] 机构退出市场原因 - 行业竞争加剧,保险公司大力发展线上直销业务,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 [3] - 保险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3] - 保险行业步入转型期,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增加了销售难度,机构经营压力加大 [3] - 监管趋严,对机构注册资本金、高管任职资格、经营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提高,抬高了经营门槛 [3] - “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费用恶性竞争,但导致行业平均佣金水平降低,对中小机构冲击较大 [3][4] 行业转型与发展方向 - 市场涌现出一批加大科技和互联网转型力度的保险中介机构,发展速度较快 [5] - 手回集团有限公司、白鸽在线、轻松健康集团等新型保险中介机构正寻求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进一步发展 [5] - 新型机构通过科技赋能、风险管理服务、中高净值客户资源等优势应对市场变化 [6] - 未来保险中介机构将向更专业化、科技化、平台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6] - 传统机构需充分利用科技红利,优化业务模式以强化自身竞争力 [6]
竞相上市与黯然退场并现 保险中介行业含金量几许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5
保险中介机构上市动态 - 手回集团于5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价较发行价8.08港元下跌超18%至6.61港元 截至6月16日进一步下跌至5.33港元 较发行价下跌超34% [2] - 元保集团2025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一季度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增长43.8% 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122.1% [3] - 轻松健康集团和白鸽在线拟赴港上市 恒光控股和青民数科拟赴美上市 众淼控股、有家保险等机构已完成上市 [1][3] 行业融资与资本运作 - 手回集团2015-2024年完成多轮融资 引入极地信天、红杉信德等投资者 A/B/C轮投资者享有撤资权条款 若上市申请失败可恢复行使权利 [4] - 保险中介机构加速上市主要因资本退出压力 2015年前后成立机构与投资者签订5-7年对赌协议 推动上市进程 [3] 行业经营数据表现 - 手回集团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6亿元、16.34亿元和13.87亿元 净利润从1.31亿元转为亏损3.56亿元和1.36亿元 [2]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佣金率下降 手回集团长期寿险首年佣金率从2023年31.7%降至2024年21.5% [7] 市场结构变化 - 保险中介机构数量持续减少 2024年末全国2539家较2023年末减少27家 2025年超20家机构注销 [5] - 保险中介牌照转让价格下降 全国性牌照价值千万元以上 区域性牌照100-500万元 整体价格低于往年 [5][6]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头部机构市场份额提升 中小机构面临生存压力且获客成本上升 [6] 行业转型发展方向 - 保险中介需通过服务升级、技术赋能和生态协同形成差异化优势 [1][8] - 需提升长期服务能力 拓展理赔陪诊等增值服务 强化团队专业能力 整合健康管理/养老/汽车服务资源 [8][10] - 应深耕细分客户群与区域市场 提供专属保险方案和本地化服务 实现错位竞争 [9] - 科技赋能成为重点 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互联网销售模式转变增强大众接受度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