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

搜索文档
两轮猪周期“淬炼”三代养猪人:亏损的压力对谁都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21:55
行业周期波动 - 养猪行业经历从"超级猪周期"顶峰(2019年4月-2020年10月)每头猪盈利3000元,到2021年6月进入下行周期后单月最大亏损达559元/头的极端波动[4][5] - 本轮周期累计亏损时长21个月(截至2023年11月),远超2013-2015年周期的15个月,创统计以来最长亏损记录[5] - 新希望2021年亏损96亿元,2022年亏损15亿元,2024年才走出低谷[4] 企业代际传承 - 牧原股份组建年轻化管理团队,40岁以下高管占比超40%,包括1994年出生的CFO高曈和1995年出生的屠宰业务负责人秦牧原[9] - 温氏股份37岁的温蛟龙进入实际控制人行列,强调传承前辈精神并推动品牌升级,与《舌尖上的中国》合作强化食品品牌[16] - 唐人神总裁陶业推动智能化设备应用,使公司生产成本持续下降[15] 经营策略转型 - 牧原股份屠宰业务从2020年2.3万吨产量提升至2023年139万吨(增长60倍),2023年12月实现盈利[13] - 新希望刘畅推动"二次创业",砍掉70%无效PPT,亲自参与智能化项目试点[8][14] - 京基智农跨界布局文创IP领域,董事长陈家荣认为中国文创IP市场已进入成熟期[18][21] 数字化与技术应用 - 牧原股份通过ERP系统全流程再造实现屠宰业务降本增效,相关团队获年度重奖[13] - 湖北年轻养殖户通过线上学习新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形成自养+经销结合的新业态[14] - 唐人神建立数字化知识管理体系,陶业称要萃取35年经验形成专业化系统[15] 行业认知进化 - 经历周期波动后,企业更注重植根中国文化的管理哲学而非西方模式[22] - 头部企业重新审视农业本质,新希望刘畅表示不再羡慕互联网行业,更坚定农牧业永续价值[22] - 温氏股份温蛟龙提出企业是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平台的理念[16]
负债1100亿,河南猪王着急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34
牧原股份港股上市背景 - 公司于2024年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至少10亿美元[1] -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但2024年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1][4] - 公司负债总额达1101亿元,资产负债率58.68%,虽较2023年的62.11%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4] 财务状况分析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128亿元,净流动性负债241.58亿元,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4][6] - 有息负债占总负债70%以上,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16亿元超过同期10.25亿元净利润[6][8]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60亿元(同比+37.26%),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300%),但债务压力持续[11] 行业竞争与经营策略 - 公司2024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球5.6%,超过第二三四名总和[4] - 采用逆周期扩张策略,2017-2024年固定资产从106亿增至1068亿(增长9倍)[6] - 成本优势被温氏股份追平,2024年4月养殖成本达6.2元/斤,高于温氏的6元/斤[11] 历史争议与解释 - 2021年曾因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商票逾期事件引发质疑[9] - 公司解释负债高源于"全自养"重资产模式,合资子公司建设期未盈利导致[9] - 此次港股上市称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提升治理水平[11] 行业周期影响 - 猪周期导致行业呈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循环特征[6] -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高位,行业供过于求局面持续[11] - 公司业绩高度依赖猪价走势,需通过上市融资应对周期波动[12]
下半年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价,这三类商品也准备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7-01 20:50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下的四类商品降价潮 - 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 将引发猪肉 小家电 汽车 楼市四类主要商品降价潮 [1] 猪肉行业 - 猪肉价格从30多元/斤跌至16-17元/斤 预计仍有下调空间 [3] - 养猪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供过于求 [3] - 健康饮食趋势使猪肉消费被鸡肉 牛肉 鱼肉等替代 [3] 小家电行业 - 电饭煲 吸尘器 消毒碗柜等小家电上半年已降价8-10% 预计下半年继续降价 [6] - 技术更新迭代快导致旧款积压 商家降价促销消化库存 [6] - 消费需求萎缩 居民更倾向维修而非购买新品 [6] 汽车行业 - 国产车降价1.5-2万元 进口豪车降价高达10万元 [8]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燃油车产能过剩 [8] - 华为 小米等科技巨头加入加剧市场竞争 [8] - 中产家庭收入减少抑制换车需求 [8] 房地产行业 - 2025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53个新建商品住宅和58个二手房价格下跌 [9] - 实体经济低迷导致居民收入下降难以支撑高房价 [9] - 年轻人更倾向租房而非买房 [9] - 炒房客抛售行为加剧房价下跌压力 [9] 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中国CPI同比下降0.1% [10] - 居民收入下降和消费需求萎缩导致通缩 [10] - 商品价格下降提高居民购买力 [10]
从22头猪起步到行业龙头 牧原股份的“猪哲学”与“养猪科技”
上海证券报· 2025-06-30 03:13
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理念 - 公司从1992年22头仔猪起步,现已发展为年出栏量超7000万头的行业领军企业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2] - 经营哲学强调"少算计,多奉献"的生命价值理念,专注养猪主业30余年 [2][8] - 公司愿景是推进全球养殖业升级,国际化战略已启动 [7][8]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养殖 - 建成六层智能化"猪公寓",实现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分区管理 [3] - 物联网系统可监测每头猪的采食量、运动步数、咳嗽频率等数据 [3] - 巡检机器人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3] - 空气净化系统实现猪舍空气质量接近医护级水平 [3][4] - 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替代豆粕,年产3万吨工厂已投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360.61亿元,归母净利润44.91亿元 [4]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2元/公斤,行业领先 [4] - 预计未来养殖成本有望进入"10元时代" [4] 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 构建"猪—肥—田"生态链,实现粪尿100%资源化利用 [5][6] - 2024年服务农田472.08万亩,减少化肥使用15.46万吨 [5][6] - 每亩地减投增收314.33元,合计助农增收13.53亿元 [5] - 近五年累计助农增收超50亿元 [5] - 实现土壤固碳144.74万吨二氧化碳 [6]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与越南BAF农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 已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国际供应链建设 [7] - 计划未来5-10年重点发展海外业务 [7] - 将以智能养殖设备和技术输出为核心路径拓展国际市场 [7]
从“破产”到“破茧”,这家养猪企业如何涅槃重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6 22:5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生猪销售164.77万头,同比增长78.58%,营收30.02亿元,同比增长108.22% [1] - 2024年全年出栏生猪414.6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恢复至27.5万头,饲料销量124万吨,同比增长94%,销售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26.86% [2] - 综合成本显著下降:断奶仔猪成本从2023年600元/头降至2024年400元/头以下,育肥成本从2023年20元/公斤降至2025年13.3元/公斤,降幅33.5% [2] 公司重整与转型 - 2021-2022年因生猪价格下跌累计亏损超320亿元,面临退市风险,后通过司法重整实现"脱星摘帽"并在9个月内扭亏为盈 [1] - 2023年12月双胞胎集团接管后投入10.4万套智能化设备,构建5G物联网智慧养猪系统,接入一体化管理平台使资产负债率降至46.42%(较年初下降7.5个百分点) [2] - 联合16家央企/国企/民企财务投资人提供产业帮扶,59个猪场和16个饲料厂复工复产 [2] 行业协同效应 - 双胞胎集团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2024年1-5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1% [3] - 通过智能化改造建立安全饲料、基因育种、生物安全等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浙江猪王”天邦食品重整引来超5亿元财务投资 董事长张邦辉:养猪板块已赚钱,食品板块也快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0:07
公司重整投资协议 - 8家财务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总投资5.25亿元,获得2.5亿股股份,价格为2.1元/股 [1][2][4] - 每股价格按照前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3.02元/股打七折定价,最终价格以法院裁定批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与2.1元/股孰高为准 [2][5] - 财务投资人需支付1.05亿元保证金,并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4] - 重整完成后公司控制权不变,预计将改善财务结构、化解债务危机并增强盈利能力 [4] 财务投资人背景 - 8家财务投资人包括央企子公司、私募基金、食品公司等 [6] - 江苏双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金额最大,达2.10亿元 [6] - 双鱼投资与公司旗下拾分味道食品集团合资成立预制菜加工企业,持股33% [7] 业务表现 - 生猪养殖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62.82亿元,毛利率25.63% [8] - 2024年1-5月销售商品猪245.18万头,销售收入34.68亿元,销售均价16.26元/公斤 [8] - 一季度育肥完全成本13.62元/公斤,剔除空栏费后为13.14元/公斤,目标2025年底降至12.8元/公斤以下 [8] - 食品加工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25%、-6.49%和-1.49% [7] 行业背景 - 受漫长猪周期影响,国内养猪龙头普遍面临债务清偿困难和流动性问题 [4] - 公司董事长表示当前猪价下滑源于行业产能过剩,但公司通过降本实现盈利 [8]
带着1100亿负债,河南首富又要IPO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21:01
核心观点 - 牧原股份2024年总负债达1101亿元,资产负债率58.7%,短期借款453亿元而现金储备仅128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1] - 公司过去四年至少三次陷入财务数据质疑,包括"大存大贷"、存货跌价计提不足等问题,引发监管关注[2] - 目前涉及司法案件248起,包括养殖户索赔700万元的种猪带病纠纷和子公司员工过劳死争议[3] - 公司正在推进港股IPO,2024年总收入1379亿元,净利润189.25亿元,净利率13.7%,生猪出栏量7160万头[5] - A股股价较2021年高峰下跌54%至40.78元/股,总市值2228亿元[6] 业务与财务表现 业务结构 - 生猪业务占总收入90%以上,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7亿、1082亿、1362亿,毛利率受猪周期影响从2023年2.9%反弹至2024年19.2%[12] - 屠宰肉食业务收入三年增长65%至243亿元,但毛利率仅1%,未能有效平缓周期波动[14] - 饲料成本占60%,每年支出超600亿,受国际粮价影响大[16] 成本结构 - 职工薪酬从2022年117亿增至131亿,人均薪资上涨28%至13.58万,员工人数缩减5%至13.36万[17] - 折旧费用三年增长27%至145亿,占成本比例升至13%[17] - 2024年利息支出29.75亿,占净利润15.7%[47] 财务质疑与债务 历史质疑事件 - 2021年3月被质疑固定资产/收入比例畸高、少数股东ROE异常、关联交易利益输送[20] - 2021年11月"商票逾期"事件涉及31家公司,逾期余额1666.88万[26] - 2024年5月深交所追问"大存大贷"、存货跌价计提不足等问题[27] 债务状况 - 2025年短期债务达602.7亿,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突破100亿[3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375亿但投资活动净流出135亿,固定资产累计达1068亿[34][42] - 2014年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124亿(直接融资442亿+间接融资682亿),分红216亿[48] 港股IPO与战略 - 募资用途包括全球扩张、研发投入和补充营运资金[53] - 已与越南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输出,但短期难解债务压力[54][55] - 当前猪价回升窗口期有利于募资置换短期借款,潜在年节省利息20多亿[56]
牧原股份港交所递表,“输血”助力出海业务;背负近600亿短期债务,货币资金有220亿
搜狐财经· 2025-05-30 17:17
牧原股份赴港上市 - 牧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募资拓展海外业务 包括加强供应链 建设产业中心和并购等用途 [4] - 公司当前市值达2209 14亿人民币 已在A股上市11年 [4] - 赴港上市意在拓宽融资渠道 形成"A+H"股布局 以应对猪周期波动 [10] 业绩与猪周期关联性 - 2024年公司营收1379 4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4 43% 归母净利润178 81亿 同比大增519 42% [7] - 业绩增长主因生猪出栏量增加 销售均价上升及养殖成本下降 [7] - 2020-2023年业绩波动剧烈 归母净利润从274 51亿降至69 04亿 2022年回升至132 66亿 2023年亏损42 63亿 [7] - 生猪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2年95 9%增至2024年98 7% [8] 猪肉价格走势 - 2019年末猪肉价格50 09元/公斤 2021年末跌至27 94元/公斤 2023年进一步降至24 32元/公斤 [5] - 2024年价格回暖带动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3] 海外扩张战略 - 已在越南设立子公司 瞄准东南亚市场对非洲猪瘟防控和养殖升级的需求 [9] - 海外团队正调研当地市场 将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10] - 国内养猪行业竞争激烈 出海成为头部企业新增长点 [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4月30日 公司短期借款490 8亿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01 78亿 货币资金220 29亿 [10] - 有息债务从2019年55 66亿增至2024年592 58亿 增长近11倍 [11] - 货币资金从2019年109 33亿增至2024年169 52亿 增幅远低于债务增速 [12] - 2024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降至59 2% [14]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在内蒙古签约金额逾5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0:04
大会概况 -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大会在巴彦淖尔市启幕,由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指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1] - 大会发布签约项目40个,签约额517亿元 [1] 民营企业参与边疆建设情况 - 民营企业通过京蒙互访、龙粤合作、湘企入疆等形式参与边疆建设,实施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项目 [1] -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自2023年发起,累计参加企业家超2500人次,促成签约项目470项,协议金额超2300亿元 [2] - 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牧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 [2] 牧原食品在内蒙古的投资与贡献 - 牧原食品2016年在内蒙古投资,养猪业务覆盖4个市、盟和9个县、旗 [1] - 总资产170亿元,员工6100人,其中大学生1883人 [1] - 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助农增收,2024年助农减投增收每亩259元,合计4843.3万元 [1] 政策导向与未来方向 - 国家民委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营企业进边疆全过程 [1] -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边境旅游提质增效计划"、"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等工作 [1]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启行,协议合作金额超500亿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22:43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成效 -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由国家民委和全国工商联于2023年联合发起,已走进吉林、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 [2] - 两年来累计超过2500人次企业家参与,促成签约项目470项,协议金额超过2300亿元 [2] - 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牧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2] - 北京与内蒙古、广西与东部地区、黑龙江与广东、湖南与新疆等地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2] - 本次内蒙古行活动促成40个项目签约,协议总金额约517.2亿元 [4]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3] - 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入"万亿俱乐部" [3] - 2024年招商引资国内到位资金5573亿元,其中京津冀地区占2480亿元,长三角地区占1233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占300多亿元 [3] - 2024年谋划超万亿投资规模,涵盖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业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 [3] - 内蒙古出台21条具体措施,优化审批效率、金融服务、清欠账款、科技支持、规范执法等方面 [3] 企业参与边疆发展案例 - 牧原食品2016年进入内蒙古,养猪业务覆盖4盟市9旗县,总资产170亿元 [4] - 牧原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和液体肥还田,帮助农户提高作物产量 [4] - 边疆地区需确保企业能持续盈利和发展,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 [4] - 本次活动聚焦内蒙古"十大产业集群",配套举办文旅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三场推介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