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流动科技馆(万宁站)巡展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9-17 09:48
活动概述 - 2025年万宁市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6日启动 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活动为期一个月 [1] - 中国流动科技馆(万宁站)巡展同步启动 地址在万宁市文化体育广场体育馆1馆2楼 巡展为期三个月 [1] 活动内容 - 活动包含科技互动环节 如机器人互动区域有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表演 无人机进行空中编队飞行 [1] - 系列科普活动内容包括科学研学体验 农业科技科普联合行动 “走基层健康行”等 [1] 主办单位 - 活动由海南省科技服务中心和万宁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万宁市教育局协办 [2]
【人民网】怀柔科学城院所高校领衔多元力量为市民送上“科普月卡”
人民网· 2025-09-15 11:37
活动概况 - 2025年怀柔区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3日开幕 采取1个主场加五大板块加N个分会场的模式 覆盖9月至10月期间[2] - 60余家科研院所 高校 科技企业及科普基地等多元科普力量参与 计划举办百余场主题科普活动[2][5] - 主场活动包含60余个展棚 7项特色科普活动和4个主题展[3] 科技资源展示 - 国科天花板板块汇聚10余家在怀科研院所 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 高能物理研究所等 展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光学原理 激光加速肿瘤治疗装置等前沿科技[3] - 科技前沿板块展出机器人 机器狗 磁悬浮超导浮子双模型 光电关联成像系统等创新展品 同时展示怀柔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作品[4] - 行业科普板块聚焦科技加文化 防灾减灾 应急安全 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模拟演示和互动体验开展实用科普[5] 科普内容拓展 - 科普阅读及文化市集板块联合中信书店 新华书店等机构 提供科技科普书籍及浸烙葫芦技艺 非遗制香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4] -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板块展示土壤改良检测技术 水培蔬菜 太空育种等农业科技应用 并为灾后重建村琉璃庙镇梁根村搭建黑木耳种植技术展示平台[4] - 怀柔科技馆联盟新增7家成员单位 包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 目前联盟成员总数达66家[5]
首届“全国科普月”暨第八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5 16:01
活动概况 -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 广东省首届全国科普月暨第八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启动仪式于9月4日在广州正佳广场举行 主会场活动持续至9月7日 [1] - 整个9月 预计全省将开展超过3000场次科普活动 活动贯穿整个9月 由省科协 省科技厅 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 [1][4] - 活动采用1+1+5+N的创新模式 1代表在广州正佳广场举行的启动仪式现场服务活动 另一个1是9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的科普月成果汇展活动 5个分会场在广州 深圳 东莞 惠州和湛江同期举办活动 在全省N个区域和领域开展一系列活动 [4] 行业参与与展示内容 - 活动全方位展示十四五时期广东省重要科技创新成果 集中展现前沿科技的生活化应用场景 [4][5] - 为期4天的主会场活动聚焦人工智能 卫生健康 食品安全 防灾避险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设置低碳新世界 无界新世界 健康新世界 数智新世界 创想新世界等功能区 [5] - 有多个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院所 科技企业 三甲医院参与布展 在主会场数智新世界功能区 市民可化身未来城市设计师用AI规划城市 还能在电路迷宫学习芯片知识 [4][5] 行业倡议与专家参与 - 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与来自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中小学校 科普组织的志愿者代表共同向全社会发起新质生产力科普倡议 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实践 广泛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宣讲 [2] - 科学普及被定义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举措和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活动旨在推动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提供支撑 [2] - 科普专家围绕中微子研究领域和通信技术领域作科普报告 将高深科研知识转化为公众易懂的科普内容 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例如将食品级3D打印机带入课堂进行演示 [3]
【中国新闻网】打造科普工作“国家队” 中国科学院重点开展两项计划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41
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体系 - 明确提出做科普工作"国家队" 重点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2] - 科普工作体系涵盖组建队伍 建设阵地 开展科普创作 组织科普活动 建设传播平台五大方面[2][3][4] - 不断完善全院科普工作体系 打通科技创新工作与公众连接通道[5] 科普队伍建设 - 组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28年累计开展4.6万场科普讲座 面对面听众超1560万人次[2] - 实施"研究生科普学分制" 仅中国科学院大学就组织900多人研究生科普队伍[2] - 2023年发起"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 已开展超8000场科普报告[4] 科普阵地建设 - 建立16个国家科研科普基地 发挥野外台站 植物园 标本馆 天文台和大科学装置作用[3] - 出版《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博物》等科普期刊 多部科普图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科普活动开展 - 每年5月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 今年第21届有135个院属单位开展400余场活动 现场参观50万人次 网上观看3500万人次[3] - 每年10月底组织"中国科学院科学节"[3] - 与教育部组织"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和"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 培训3000余名一线骨干科学教师[4] 科普传播平台 - 中国科普博览网站1999年至今原创科普视频超8000个 累计传播量超百亿人次[4] - "科学大院"公众号2016年上线 发布近4000篇科普文章 累计传播量超2亿人次[4] - 打造七季"科学公开课" 产出161节网络科学课程 累积200余门精品科学教师培训课程[4]
中国科技馆9月公益展映8部科学大片和6部红色经典电影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07:25
中国科技馆9月公益展映活动 活动内容 - 2025年"光影科学梦"电影公益展映活动于9月2日至9月30日举行 公众可预约免费观赏8部科学大片和6部红色经典电影 [1] - 8部科学电影包括《钱学森》《袁隆平》《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诗与真》《星河一叶》《我是医生》《与象同行》《华南虎——绝地重生》 展现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之路和科学发现历史瞬间 [2] - 6部红色经典影片包括《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斯本丸沉没》《横空出世》《万里归途》以及高清修复版《小兵张嘎》《地道战》 让观众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家国情怀 [2] 活动背景与规模 - 活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4] - 2025年"光影科学梦"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 已在全国137家科普场馆落地开展 覆盖从首都北京到澳门特别行政区、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的地区 [7] - 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和电影资源惠及更多地区 实现"科学传播无死角 文化惠民全覆盖"的目标 [7] 配套活动 - 红色电影展映期间将举办《从抗日战场迈向现代化战场——看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主题讲座 由"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吕晓戈研究员主讲 [4] - 多家科普场馆推出科学影迷亲子沙龙和红色电影大讲堂等互动活动 亲子沙龙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做实验学习科学 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影片历史故事 [7]
江苏省全面启动“全国科普月”活动 共筑科技强国基础
扬子晚报网· 2025-09-02 20:18
活动背景与定位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 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1] - 江苏省五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科普月活动 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1] - 科普工作被定位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五大重点工程推进科普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2] 活动规模与框架 - 全省组织超万场科普活动 形成"日常有活动 周周有重点"的推进模式 [2] - 采用"聚点 连线 扩面"总体思路 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实现全领域 全地域 全媒体 全民参与 [2] - 省主场活动于9月6日在南京科技馆举办 包含科学家精神宣讲 展览及数字科普地图发布等环节 [2] 地域特色活动 - 13个设区市推出创新形式:南京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 无锡推出沉浸式科学剧 徐州举办老科学家校园巡讲 [3] - 常州打造航空航天科技展 淮安启动"专精特新"企创融通汇 连云港组织自然奥秘研学之旅 [3] - 苏州举办致敬高士其科普展 宿迁开展百名专家服务基层等特色活动 [3] 部门协同行动 - 省委组织部将科普法纳入党校教学 工信厅举办"工信大讲堂" 自然资源厅开展青少年版图规划大赛 [3] - 农业农村厅开通"科学号列车" 体育局举办青少年控体重科普嘉年华 [3] - 省级学会 高校及企业科协组织"医师登台科普秀" "心理健康嘉年华"等专业领域活动 [3] 专项行动内容 - 八大专项包括全国联动 前沿报告 阵地开放 IP创作 基层深耕 联合行动 云上科普 阅读推广 [4] - 省科协同步推出八大品牌活动:推选科技传播专家 开发数字科普地图 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 [4] - 开展青少年"诗词里的科学"挑战赛 银龄科普专项行动 新质生产力科普报告及科技产品展 [4] 产业与创新聚焦 - 新质生产力科普报告聚焦"10+X"未来产业 编撰《未来产业科普丛书》推动产业科普化 [4] - 通过科技产品展展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 推动高校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线向公众开放 [4] - 活动全方位展示江苏在产业科技创新及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成果 [4] 传播与影响 - 采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联动 策划"科技强省·科普先行"等宣传主题 [4] - 推出纪录片 短视频等精品内容 弘扬科技工作者奉献精神 [4] - 活动以规模化 品牌化 创新化为特色 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 追求创新的氛围 [4]
电子织物、仿生手臂……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等你打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13:36
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 - 首个全国科普月于9月启动 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单位共同部署 [1] - 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和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 各地将举办特色科普活动推动科学氛围 [1][8] 前沿科技成果展示 - 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展集中展示30余个科研团队成果 包括首台套创新展品 [5] - 4D打印磁性响应机器人夹爪可实现柔性夹取 智能仿生手臂帮助残障人士精准控制动作 [3] - 电子织物技术将发电 发光 储能 传感等功能集成于柔性纤维 使普通衣物变为智能电子产品 [5][6][8] 抗战科学家专题展览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举办抗战科学家专题展 分为服务战场 保障民生 学脉传承三部分 [10][11] - 科学家沈鸿带10架机器和7名工人赴延安 其工业母机生产134套设备支撑兵工事业 [11] - 冶金专家叶渚沛创办冶炼厂 年产精铜500吨为子弹炮弹制造提供材料基础 [13] - 心理学家周先庚建立军事心理学实验室 为选拔飞行员和战士提供心理学支持 [15] - 延长油田1939-1946年间产出3100多吨原油 保障边区军民用油需求 [17]
共49家,北京新一批科普基地来了
新京报· 2025-09-02 11:35
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情况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度北京市科普基地申报工作 经形式审查 专家评审 现场踏勘和社会公示等程序 最终命名49家单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 命名周期为2024-2026年[1] 科技场馆类基地分布 - 科技场馆类基地共38家 覆盖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海淀区等14个行政区 其中海淀区集中度最高 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型科普教育体验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科普基地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量子信息科技科普基地等11家基地[2][3][4][5] - 其他区域分布包括西城区4家(中国消防博物馆 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北京海洋馆 中国联通科普基地) 丰台区3家(首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食品科技科普基地 东方倍力健康研究院科普基地) 昌平区3家(北京化工大学美丽化工科普基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科普基地)[2][3][4][5][6] - 郊区基地覆盖顺义区(鲜花港花蝶生态科普基地) 延庆区(延庆地质博物馆科普基地 杰翻飞行无人机科普基地) 房山区(牛口峪科普基地) 门头沟区(个体防护科普基地)等[4][5] 科技传播类基地构成 - 科技传播类基地共9家 包括医疗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普基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科普基地) 文化传媒机构(咪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基地 北京出版集团科普基地 卓众融媒科普基地)以及企业基地(中国联通科普基地 东方倍力健康研究院科普基地 临空数智科普基地 北京泽桥医疗健康科普基地)[5][6] - 地域分布覆盖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昌平区 顺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5][6] 科普研发类基地特色 - 科普研发类基地共3家 全部为企业机构 包括科大讯飞北京人工智能体验中心(海淀区) 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与交叉前沿科学科普工程创新中心(海淀区) 北京金玉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大兴区)[6] - 涉及人工智能 基础科学交叉研究 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6] 参与单位类型分析 - 高等院校参与度较高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院校[2][3][4][5] - 企业基地占比显著 涵盖网络安全(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 人工智能(科大讯飞) 通信(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生物医药(北京细胞治疗集团 泓信干细胞生物) 农业(极星农业 第五季生态农业)等行业领域[2][3][4][5][6] - 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1][3][4]
海南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9月开启
海南日报· 2025-08-31 00:35
活动规模与结构 - 海南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将于9月开启 共举办765场次活动覆盖全省 [2] - 活动构建"1+N"体系 主场活动于9月5日至7日在儋州市体育馆举办 包含启动仪式、成果展示及互动课堂等内容 [2] - 主场活动设置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展 组织近100家单位展示超1000件展品 [2] 活动内容与形式 - 省科协开展20项主题活动 包括自贸港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万名大学生基层科普行及科创咖啡时间等 [3] - 市县推出特色科普活动 如三亚北斗定位闯关乐跑亲子赛、文昌航天科普进校园及万宁咖啡科普研学 [3] - 116家省级科技社团、120个科普教育基地及107个企业科协将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 [3] - 创新跨界融合模式 包括科普+艺术、灯光秀、Citywalk及短视频 如主题灯光秀和环岛科普之旅主题探访 [3] 承办单位角色 -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承办单位 凭借大型会展策展经验对主场活动进行全流程策划 [4] - 通过全媒体传播优势 采用场内+场外、新闻报道+专题策划及云游直播形式扩大活动辐射范围 [4]
北京市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9月举行,开展近3000场活动
新京报· 2025-08-21 14:29
活动规模与范围 - 北京市将于9月开展近3000场科普活动 覆盖全市16个区及经开区 [1][2] - 活动联动科研院所 高校 学协会 科普场馆 科技型企业 社区等各类主体 [1] - 近百所高校院所科协 200多个市级学会 1000余家企业及园区科协参与活动 [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新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 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 - 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推动科普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2] - 聚焦青少年 农民 产业工人 老年人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 [2] - 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程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2] 资源开放与特色活动 - 推动一批高校 企业园区实验室 生产线和展馆展厅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4] - 联动120家出版机构 图书馆 书店参与科普阅读推广活动 [4] - 在北京科学中心新设"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 包含互动版块和特色课程 [5] - 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动区域:焕新"生存"常设展区 国际交流合作展区及户外展示区 [5] 重点活动安排 - 举办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 开展1000余场实践活动 [5] - 在国际种业会展中心举办农业科普活动 在红领巾公园举办国防科普展览 [4] - 首次在地坛书市举办"探秘科学 悦读未来"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活动 [4] - "科学圆环"展示区于9月12日至21日开放 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参与 [5] 科学素质基础 -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 [2][3] - 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团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