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09:20
项目启动背景与意义 - "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汇聚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及非遗传承领域代表,推动传统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1] - 项目定位为系统性工程,通过全媒体矩阵和数字化技术挖掘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实现非遗"真实性记录、本源性再现和跨时空重生"[1] - 景德镇被称作"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项目落地被视为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赋能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探索[1] 技术应用与成果 - 采用"学术+艺术+技术"三维传播体系,结合高校学术资源与现代科技推动非遗技艺向产业创新升级[1] - 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已用时域光学孪生技术将一万余件陶瓷器转化为数字资产,并复现明代甜白釉等失传技艺[1] - 数字技术使瓷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数字使者",凸显技术对非遗活化的关键作用[1] 项目运营框架 - 构建"数字化记录+新媒体传播+沉浸式体验"三位一体生态,包括建立非遗数据库、采集口述历史资料[2] - 开展新媒体直播运营,通过多元平台展示非遗并推广销售景德镇特色产品[2] - 线下设立"数字陶瓷研究基地",开发非遗展览和艺术品数字化业务[2] 行业协同与展望 - 项目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参与,展现景德镇创新活力[2] - 未来计划从景德镇辐射全国非遗品类,通过政产学研媒协同推动数字化传承[2]
“绣”出美好新生活(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4 05:17
彝绣产业发展现状 - 楚雄彝绣有近1800年历史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 传统彝绣以黑青为底色 搭配红黄绿等高饱和色彩 运用平绣堆绣锁绣等技法 纹样包括花鸟鱼虫太阳月亮火焰等 [11] - 2024年楚雄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 带动数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13] 公司经营情况 - 金瑞瑞创办的公司带动牟定县周边千余名绣娘增收 [13] - 公司产品包括挂件摆件丝巾耳环笔记本等生活用品 并参与设计时尚服装登上纽约巴黎米兰时装周 [12] - 公司创新改变传统配色 采用金色蓝色渐变色等清淡素雅颜色 改进传统纹样绣法增强设计感和立体感 [12] 行业政策支持 - 楚雄州政府出台《彝族服饰保护条例》 推出专门举措助力彝绣创业者 [13] - 政府提供广阔展示平台和多元政策支持 使彝绣产业成为带动妇女致富的"美丽产业" [13] 传承与创新 - 金瑞瑞作为鲁氏彝绣第八代传人 返乡传承彝绣技艺 拜访老绣娘学习更多针法技艺 [11][12] - 创新思路将彝绣与现代生活融合 从手提包开始拓展产品线 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现代生活 [12]
全国首例!南京有了非遗产业园,首批十余个项目已入驻
扬子晚报网· 2025-04-23 20:50
扬子晚报网4月23日讯(记者 范晓林)"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构建一个新的 南京城市综合性体、打卡地。"今天下午,"新工·印记非遗产业园推介会暨金箔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会"在 宁召开。据悉,同日亮相的非遗产业园项目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展现了非遗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真金线制作技艺的时代生命力,更为传统文化与 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该产业园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助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提升园区经营效益与招商能力,共同谱写非遗传承与产业创新的精彩篇章。 会上,一批非遗项目的落地进园,众所周知的如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南京剪纸、金陵竹刻、南京瓷刻、 南京泥人、南京仿古木雕、南京仿古牙雕以及扬州漆器等非遗;还有钟山手表、天王手表、艺术共创空 间等传承文化精髓、融合发展的典范项目。同时,轻纺集团还与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 学等高校展开各类共建项目,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成果,形成系统性转化。 "南京金箔非遗进校园"成果汇报集中展示了金箔非遗的新成果;《南京金箔口述档案》通过记录金箔匠 人的口述历史,系统梳理了南京金箔发展脉络,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