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

搜索文档
阅文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增68.5%,短剧爆款率超60%
搜狐财经· 2025-08-12 1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1.9亿元 归母净利润8.5亿元 同比增长68.5% [1][2] - 在线业务收入19.9亿元 同比增长2.3% 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12.1亿元 [2] - 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920万 同比增长4.5% [4][6] 在线业务生态 - 在线阅读平台新增20万名作家和41万本小说 新增字数约200亿 [3] - 新签约作家中均订过万作家数量同比增长45% 2025年新增白金大神中90后作家占比近80% [3][4] - 新签约作品收入超100万元数量同比增长63% 多部作品均订突破十万大关 [3] - 月票过万作品数同比增长20% 月票过百万作品数同比增长200% [4][6] IP影视与动漫表现 - 《九重紫》《大奉打更人》等七部IP改编影视作品连续引爆市场 [1][7] - 自制剧《扫毒风暴》豆瓣分数最高达8.0分 获暑期国产剧最高分 [7] - 动漫续作《斗破苍穹》登顶腾讯视频付费榜第一 《道诡异仙》漫画上线次月跻身平台付费畅销榜Top20 [7] 短剧业务突破 - 短剧爆款率显著提升 超级爆款《好孕甜妻》流水突破8000万 全网播放量超30亿 [9][11] - 云合数据短剧霸屏榜前十中有2部出自阅文 开放2000余部网文IP用于短剧共创 [9][11] - 单作品最高流水突破3000万 上半年爆款率超60% [9] IP衍生品增长 - IP衍生品业务GMV达4.8亿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2][11] - 新品推出速度达去年3-4倍 与近万家线上线下渠道商合作 [11][13] - 天猫旗舰店618期间登顶淘宝神店新奇谷子店铺黑马榜榜首 已与230家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11] AI技术应用与出海进展 - AI网文知识库"妙笔通鉴"上线 作者与AI互动频率提升40% 作家助手日活用户同比增长超40% [20] - WebNovel平台AI翻译作品收入同比增长38% 占平台小说总收入比例超35% [20] - 平台提供超10000部中文翻译作品 其中AI翻译作品达7200部 占比70% 当地原创作品约77万部 [20] 内容储备与行业地位 - 新丽传媒储备《庆余年3》《哑舍》等十余部电视剧及《神探》等电影项目 [19] - 腾讯视频动漫片单中40余部改编自阅文IP 包括《斗破苍穹年番4》《一人之下6》等 [19] - 多家券商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下半年更多内容发行 IP衍生品和短剧业务将贡献利润 [19]
柠萌影视(09857.HK):《子夜归》计划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格隆汇· 2025-08-12 16:42
公司新剧发布 - 柠萌影视与旗下青柠萌及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纯爱奇谭《子夜归》[1] - 该剧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1] - 主演阵容包括许凯和田曦薇领衔[1] 制作团队信息 - 编剧为柳樾和孙临[1] - 导演为侣皓吉吉[1] - 总制片人为齐帅 制片人为吴若妍[1]
柠萌影视:《子夜归》计划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智通财经· 2025-08-12 16:41
公司动态 - 柠萌影视(09857)宣布与旗下青柠萌及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纯爱奇谭《子夜归》将于2025年8月18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1] - 该剧由柳樾和孙临担任编剧 侣皓吉吉担任导演 齐帅担任总制片人 吴若妍担任制片人 [1] - 主演阵容包括许凯和田曦薇 [1] 行业动态 - 腾讯视频将作为《子夜归》的独家播出平台 [1]
柠萌影视(09857):《子夜归》计划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16:36
公司新剧发布计划 - 柠萌影视与旗下青柠萌及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纯爱奇谭《子夜归》[1] - 该剧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1] - 主演阵容包括许凯和田曦薇 导演为侣皓吉吉 总制片人为齐帅[1]
柠萌影视(09857) - 自愿公告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2025-08-12 16:3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子夜归》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起登陆腾讯视频全网独播[3] - 《子夜归》由柠萌影视及旗下青柠萌、腾讯视频出品[3] 公司架构 - 公司执行董事为苏晓先生、陈菲女士及徐晓鸥女士[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王娟女士及张嵘先生[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蒋昌建先生、唐松莲女士及梁宁女士[4]
郑州缘何成“竖店”
人民日报· 2025-08-12 15:49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超过外卖用户5.92亿人和网约车用户5.39亿人 [1] - 微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 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 [1] - 每天超100部短剧开机 产能约占全国近四成 [1] 地理与基础设施优势 - 形成1小时覆盖省辖市 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 3小时通达长三角 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 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 [2] - 交通便利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 推动产业圈繁荣 [2]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 深厚历史赋予城市文化底蕴 包括古代聚落 都城遗址 特色街区和名人故居 [2] - 传承与发展流变 传统与现代碰撞 文化与经济交融构成取之不竭的影视富矿 [2] 生产模式与运营效率 - 7天可产出10部短剧 相比横店3个月产出1部长剧具有显著效率优势 [3] - 团队已迭代300个爆款套路 采用"早上写剧本 下午拍摄 晚上剪辑 第二天上线"的高效流程 [3] - 优化闲置资源如建材商铺和瓷砖展厅改造为拍摄场景 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定位 - 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 [3] -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3] - 通过产业升级 就业岗位创造和文旅融合放大行业红利 [3]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面临同质化 荒诞化争议 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且企业各自为战 [4] - 产业链集中在生产制作环节 在剧本原创等高价值领域优势不明显 [4] - 通过"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剧本征集活动打造"少林功夫 天下黄河 黄帝故里 漫步商都 幻乐之城"城市特色 [4] - 推动从"短剧工厂"向"短剧之都"的产业升级 [4]
现言难爆,创作被现实甩了两条街
虎嗅· 2025-08-12 13:56
现言,即现代言情剧,以现代人的爱情为核心表现主题的剧,第一主角通常为现代女性,概念上大于现偶。 你有多久没看现言剧了? 热门现偶剧的豆瓣打分人数,直观显示了现言剧吸引力的断崖式下降。 | | | 近年豆瓣打分人数最多的现言剧 | | | | --- | --- | --- | --- | --- | | स्टेसि | 剧名 | 豆瓣打分人数 | 豆瓣评分 | 主演 | | 2025年 | 《滤镜》 | 19.1万 | 7. 3 | 檀健次、李兰迪 | | 2024年 | 《玫瑰的故事》 | 27.6万 | 7.4 | 刘亦菲 | | 2023年 | 《去有风的地方》 | 40. 8万 | 8. 8 | 刘亦菲、李现 | | 2022年 | 《余生,请多指教》 | 43.1万 | 6. 0 | 杨紫、肖战 | | 2021年 | 《你是我的荣耀》 | 53.2万 | 6.9 | 杨洋、迪丽热巴 | | 2019年 | 《亲爱的,热爱的》 | 52. 5万 | 6.7 | 杨紫、李现 | | | 制图: | 《影视独舌》 | | | 2019年最受欢迎的现言《亲爱的,热爱的》打分人数是52.5万人,2021年 ...
利润薄回款难 剧集公司爆款频出却难赚钱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行业整体表现 - 剧集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下滑 A股和港股主要企业中多数利润下降超50% 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1][2] - 电影行业受益市场回暖 制作及放映企业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与剧集公司形成鲜明对比 [1] - 仅少数剧集公司如慈文传媒 力天影业实现收入增长 但行业整体增长乏力 [2] 企业具体财务数据 - 稻草熊娱乐上半年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0.3%)净利润从7330万元降至390万元(降幅94.7%)[2] - 百纳千成上半年收入1.15亿元(同比下降28.34%)亏损扩大至3605万元 经营现金流由正转负 [2] - 定制剧收益率仅8%-10% 扣除宣发及超支损耗后收益可能低于银行理财 [2] 商业模式变革 - 视频平台成为内容生产主导方 定制剧占比持续提升 利润空间被压缩至10%-20% [3] - 剧集公司从版权剧转向承制方角色 失去二轮播映 IP授权 衍生品开发等后续收益渠道 [4] - 爱奇艺2022年内容成本165亿元(同比下降20%)显示平台采购预算持续收缩 [4] 资金周转压力 - 视频平台回款周期延长 项目播出后仅能收回50%款项 造成剧集公司资金链紧张 [1][4] - 版权剧投资动力减弱 因单部投资常超亿元 且面临政策 市场 资金多重风险 [5] 行业竞争格局 - 定制剧过会门槛提高 平台优先选择有合作历史的企业 新进入者面临更高壁垒 [6] - 稻草熊娱乐定制剧收入从2021年5.4亿元降至2022年4.96亿元 显示业务增长见顶 [6] 转型探索举措 - 剧集公司通过数字化制片体系 强化预售管理 精细化制片等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8] -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推动"南海平台"建设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点播付费透明化 [8][9] - 新平台计划第四季度上线 已有14部首发剧集 采用初期付费+后期免费广告模式 [9] 内容生产困境 - 平台集中资源押注少数爆款 内容投入持续压缩 导致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10] - 行业生存关键取决于内容质量突破 需通过超越同行的制作水平获取生存空间 [9][10]
2300个短剧剧组涌入横店,演员“供不应求”
证券时报· 2025-08-12 13:06
微短剧行业增长态势 - 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505亿元 首次超过电影票房[7]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超2300个 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1190个剧组[1][2] - 单部微短剧投入成本从早期30万元提升至80万元左右 部分精品剧投入达120-150万元[7] 横店影视城核心地位 - 横店目前是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 2024年接待523个长剧剧组和1190个微短剧剧组[2] - 专门成立竖屏剧运营中心 每日需对接200-300个剧组 单日同时存在70个在拍剧组和90个筹备剧组[3] - 全面开放大小拍摄场景 包括改造华夏文化园专用于微短剧拍摄 办公楼也被改造为航站楼等场景[2][3] 产业链人才供需状况 - 演员出现严重供不应求 头部演员档期按天计算 部分顶流档期已排至10月份[6] - 群演成为最紧缺工种 演员公会需通过岗前培训新增近百人 并增加办证频次保障供给[4][5] - 选角公司持续为剧组输送人才 二十余名管理员需实时进行跨剧组人员调配[5] 行业提质升级趋势 - 微短剧制作标准向专业化发展 已采用专业灯光/马匹/车辆等设备 完全按大剧组模式运作[7] - 主管部门出台多项举措 将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同一标准管理[8] - 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发展 形成"微而不弱 短而不浅 剧有品质"的精品导向[8]
微短剧剧组数量激增,横店影视城“横竖皆有戏”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43
行业需求与供给动态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数量超过2300个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1] - 微短剧行业出现导演 演员 群演全面供不应求的局面[1] - 剧组大量涌入叠加制作要求持续提升加剧人才短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