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搜索文档
上海试点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 探索“以房养老”新模式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20
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落地 - 上海试点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并成功落地两单业务 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运用场景拓展至家庭财富定向传承和银发老人特殊需求等普惠金融领域 [1][2] - 试点工作由上海市委金融办等6部门联合推动 上海信托和爱建信托率先响应并完成案例落地 [1] 信托机制优势 - 信托在财产隔离、财富传承、养老保障、子女照护等方面相较其他金融工具更具有效性 [1][2] - 通过资产隔离和他益分配功能 可同时实现养老品质提升、不动产定向传承和婚前财产独立等综合需求 [2] 典型案例分析 - 上海信托案例:中年白领女性以"商办房屋+现金"混合财产设立信托 租金补充母亲养老金 房产定向传承给子女 为全国首单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 [2] - 爱建信托案例:独居老人以唯一住房设立信托 租金补充退休金 身后房产定向传承给照料者侄子 为上海首单不动产特殊需求服务信托 [2] 试点意义与行业影响 - 案例覆盖中青年与高龄老人群体 涉及商办物业与居住房屋 体现信托机制适应多年龄层和多场景需求的灵活性 [3] - 信托目的拓展至独居养老、房产传承、财产隔离等多维度 凸显不动产信托服务民生需求的潜力 [3] - 上海信托已形成养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特色社会服务模式 浦发银行表示将深化协同支持创新业务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上海将持续深化试点 丰富运用场景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非资金类资产信托财产登记扩围增效 [4] - 目标为更好发挥信托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配置和保障财富传承中的作用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
又见“击穿”案:家族信托财产安全性的边界何在
经济观察报· 2025-07-22 20:38
家族信托法律争议 - 江苏南通法院直接强制执行崔亦某名下4143万元家族信托资产,未通过诉讼程序认定信托无效或可撤销[2][6] - 山东聊城法院类似案例中,法院以"价值追缴"为由强制执行路某某家族信托1533万元违法所得,未区分合法与非法财产[10][11] - 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被突破,法院执行时将其混同为存款或委托人个人财产[7][12] 家族信托功能与法律属性 - 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具有风险隔离功能,可防范债务波及和后代管理风险[15][16][17] - 家族信托最低门槛1000万元,提供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定制化服务[31][32] - 合法信托需满足财产来源合法,否则可被追溯宣告无效[21][23] 司法程序问题 - 法院执行程序存在瑕疵,未通过实体审判即改变信托法律关系[9][12][29] - 直接扣划信托财产可能损害金融机构受信义务,影响行业公信力[30][31] - 程序正义缺失可能导致高净值客户转向海外资产配置[32] 恶意避债识别标准 - 信托设立时间与债务形成时间关联性可作为逃债动机判断依据[24] - 委托人实际控制信托账户可能成为"击穿"关键证据[25] - 英美法系"污点赠予"概念可借鉴用于追踪违法资金[22]
又见“击穿”案:家族信托财产安全性的边界何在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9:27
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案例 - 江苏南通崇川区法院直接强制执行崔亦某名下4143万元家族信托资产 未通过诉讼程序认定信托无效或可撤销 [2] - 法院将家族信托基金列为"存款"类资产进行扣划 发还给受害人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3] - 类似案例在山东聊城发生 法院直接从路宗军家族信托中执行1533万元违法所得 [6] 信托财产法律属性争议 - 信托财产在法律上属于独立财产形态 不属于委托人或原始出资方 [4] - 法院执行程序存在不规范 混淆"存款"与"基金"法律关系 使用"第三方保理"等不专业表述 [6] - 刑事判决不应直接改变民商事权属 需通过实体判决流程否定信托效力 [8] 家族信托功能与优势 - 信托财产具有强独立性 独立于委托人财产 可隔离委托人债务风险 [9] - 专业机构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防范继承人管理能力不足风险 [10] - 最低设立门槛1000万元 提供财富保护、传承等定制化服务 [19] 恶意信托的司法认定标准 - 以非法财产设立的信托自始无效 需通过诉讼程序宣告 [12] - 委托人损害债权人利益设立信托 债权人可申请撤销 [14] - 新加坡案例显示 信托设立时间与控制权是判断逃债动机的关键 [15] 行业影响与程序正义问题 - 直接强制执行损害信托"风险隔离"核心功能 影响行业公信力 [19] - 程序瑕疵可能导致资产外流 国内司法机构对海外资产更难管辖 [20] - 武汉案例显示 冻结信托财产需通过不当得利等配套诉讼程序 [17]
中信信托深圳龙岗项目打折兑付计划陷风波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5:58
公司动态 - 中信信托向投资人发送通知,计划召开受益人大会讨论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收地化险方案 [2] - 会议核心内容涉及政府土地收储和抵债资产过户等关键事项,将于7月29日至7月31日进行投票表决 [4] 土地收储方案 - 深圳龙岗区计划收回世茂集团2017年竞得的12宗土地,原拿地成本约239亿元,收储补偿定价仅68亿元,相当于原成本的三折 [4] - 收储价格由深圳市龙岗区土地整备事务中心和龙城街道办事处确定为68亿元 [4] 投资者兑付方案 - 若方案通过,投资者将获得累计约85%本金的兑付,但兑付周期将延续至2027年1月左右 [6] - 该信托计划总规模87亿元,年化利率6 8%至7 9%,原定最短期限15个月,最长期限24个月,但世茂集团于2022年2月违约 [6] 信托计划背景 - 信托计划成立于2020年7月17日,融资主要用于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建设 [6] - 世茂违约后,中信信托通过司法程序取得11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物,但未完成过户手续 [6][7] 风险化解进展 - 中信信托尝试债务重组、司法拍卖、市场化转让等方式化解风险,但均未成功 [7] - 深港综合体项目14宗地块中仅2宗开发销售,剩余12宗中11宗抵债给中信信托 [7] 后续关注 - 受益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将影响投资者利益,后续发展需持续关注 [8]
A股信托概念短线走低,五矿资本跌超2%,浙江东方、浦发银行、建元信托、爱建集团、宏达股份跟跌。
快讯· 2025-07-22 09:54
A股信托概念短线走低,五矿资本跌超2%,浙江东方、浦发银行、建元信托、爱建集团、宏达股份跟 跌。 ...
8万亿网贷“金主”变局摸底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15:51
国有大行退出网贷业务 - 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助贷新规,要求银行对合作平台实施名单制管理,10月生效后国有大行官网公示栏仍为空,被视为退出信号 [1][2] - 2023年起国有大行已主动收缩网贷业务,工行缩减高风险平台合作,分支行申请合作被总行和监管口头拒绝 [6][7][4] - 严监管叠加内部审批趋严,网贷在国有大行近乎绝迹,但因其资金占比已大幅降低(近三年非主要资金源),退出对市场影响有限 [3][8] 中小银行与网贷业务 - 中小银行积极布局网贷,广州银行、承德银行、徽商银行等已公示合作名单,涵盖蚂蚁、京东、抖音等平台 [9] - 中小银行净息差降幅显著(农商行2020-2025Q1降91基点),业务单一使其依赖高收益网贷产品维持利润 [9] - 中小银行资金报价约7.5%,扣除2.2%存款成本后收益5%,但头部平台议价权强势,获客成本件均可达千元 [11][15] 非银金融机构机会 - 消金公司2024年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16.66%),融资成本创新低(金融债利率普遍低于2.2%,ABS利率降至2%) [17][18] - 信托公司通过集合资金计划参与网贷,如爱建信托与信也科技合作,山西信托与嘉银金科合作,部分ABS化后或扩大资金供给 [19][20] 网贷市场结构性变化 - 头部平台依托流量和小贷牌照主导市场,筛选优质客户定价24%,次级客户转介下沉平台并收取流量费 [13][14] - 助贷新规或加速尾部平台淘汰,头部集中份额,但中小银行能否联合抵制流量成本内卷仍存疑 [15] - 网贷利率与LPR脱钩,五年期LPR由5%降至3.5%,但网贷利率仍维持24%法定上限 [10]
7.21犀牛财经早报:50余家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 八大类资金盘套路曝光
犀牛财经· 2025-07-21 10:04
资金搬家与债基赎回 - 7月以来A股持续上涨,沪指站稳3500点,债券基金频现大额赎回,7月18日四只基金齐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公告,7月以来已有超过25只债券基金公告提高份额净值精度 [1] - 股市赚钱效应凸显,投资者为获取更高收益将资金从债券基金撤出转向权益类投资,同时机构资金进入下半年后重新布局,选择适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的产品 [1]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 截至7月18日,A股15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674家预喜,预喜比例43.77%,其中略增57家,扭亏193家,续盈6家,预增418家 [1] - 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较为分化,不少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后受到机构扎堆调研,机构关注点集中在改善盈利情况、未来业绩增长点、产品涨价等方面 [1] 信托公司业绩分化 - 截至7月18日,52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英大信托以17.90亿元利润总额位列第一,中信信托、江苏信托、华鑫信托分别以16.82亿元、15.16亿元、12.08亿元分列二至四位 [2] - 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4家公司出现亏损 [2] AI智能体应用发展 - AI智能体应用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应用场景包括会议预订、咖啡购买、工业生产调度等 [2] - 智能体需突破技术和数据瓶颈、打通垂直领域壁垒、激活场景创新潜能,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实现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2] 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 - 7月以来广东、云南、湖南、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警示以"虚拟币"为名的非法集资风险和新型网络诈骗风险 [4] - 新型网络诈骗呈现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收益率畸高、"拉人头"机制等共性特征,法学界称之为"传销式集资诈骗" [4] 具身智能领域投资 - 京东近期接连投资具身智能公司,包括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以及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融资 [5] - 美团5月和7月分别投资自变量、星海图两家具身智能公司 [5] 外卖平台竞争监管 - 7月19日洛阳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山东省烹饪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非理性补贴,过去一周已有超10个省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类似倡议 [6][7] -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7] 企业动态 - 靓家居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宣布停业,官网已关闭,创始人疑似坠亡 [5][6] - 路易威登香港发生客户资料外泄事件,近42万名香港客户受影响,外泄资料包括姓名、护照号码、出生日期、地址等 [6] - 极氪回应"0公里二手车"争议,称展车折扣销售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不存在"0公里二手车" [8] - 天瑞水泥公告控股股东天瑞集团100%股份被法院冻结,冻结期3年 [9] - 广州轻工集团就良品铺子股权转让纠纷起诉宁波汉意,称其恶意违约 [9] - 东岳硅材公告合成三期B床发生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损失金额尚在评估中 [10] - 金智科技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于7月21日起临时停牌 [11] 美股市场 - 上周五美股涨跌不一,标普500跌0.01%报6296.79点,道指跌0.32%报44342.19点,纳指涨0.05%报20895.66点 [12][13] - 科技股表现优异支撑纳指微涨,奈飞财报后跌超5% [13] -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7月降息,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约4基点 [14] - 特朗普签署稳定币法案,以太坊日内一度站上3600美元,比特币高位回落 [14] - 黄金涨0.22%,原油倒V反转一度涨约2%后抹去涨幅 [15]
离岸家族信托为何频频“翻车”?
第一财经· 2025-07-20 23:04
离岸家族信托的核心风险与案例 - 离岸家族信托近年频发"翻车"案例,多位富豪因结构设计、控制权安排和法律合规问题导致信托被击穿或资产损失 [1] - 信托不等于绝对安全,控制权保留、税务合规疏漏、资产来源不清、设置时机错误及条款不专业是主要雷区 [9] -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案例显示:委托人对信托资产保留实质控制权(如担任控股公司董事)将导致信托被法院击穿 [10] 现金信托与股权信托的差异 - 现金信托资产直接由受托人(如汇丰等外资银行)管理,资金流动需受托人同意,隔离性与合规性较强 [2] - 股权信托资产为离岸公司股权,若SPV公司董事由委托人或家族成员担任,可能导致资金被非授权支取 [3] - 股权信托存在"名为信托,实为自持"风险,易在诉讼或税务审查中被穿透 [4] 离岸信托设立地的选择与演变 - 中国香港因早期信托法限制(如80年存续期)并非热门地,更多富豪选择BVI等避税天堂 [4] - 香港2013年修订信托法,取消存续期限并加强受益人保障,以提升竞争力 [4] 税务规划的关键风险与应对 - 美国税务居民使用离岸信托需特别设计,否则触发回溯规则或CFC规则,导致有效税率达50%~70% [6] - 外国授予人信托(FGT)在委托人去世后转为非授予人信托(FNGT),未及时调整结构将导致高额税负 [7] - 需把握"时间窗口期"调整信托结构,避免累积收益分配时触发回溯征税 [7] 信托架构设计与执行要点 - 信托成功落地仅10%依赖设计,90%取决于执行(如控制权分离、管理合规) [9] - 英美法系要求委托人必须放弃信托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中国企业家常因认知偏差导致失败 [9] - 最佳实践为"内外分离":境内资产由境内信托控制,境外资产由境外信托管理,红筹企业除外 [11] 行业趋势与建议 - 中国50后、60后企业家需系统性设计传承架构,避免碎片化决策导致信托失效 [11] - 科学看待家族信托与家族办公室,强调公益向善的财富管理理念 [11]
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41
数字经济与AI发展趋势 -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 [1] - 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数据正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1] - 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 [2] 金融业AI应用现状 -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1][6] - 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等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3] - 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 [5] 金融业AI应用场景 - 银行领域:已实现从观望到重点投入,从国有行、股份行延伸至头部城农商行,深入前、中、后台业务 [3] - 证券领域:头部试水效果初显,向中小券商下沉,从内部运营向投顾、投研、投行、合规延伸 [3] - 基金领域:部分机构正在投研、风控、合规、营销等领域进行局部探索,中小机构以观望为主 [4] - 保险资管领域:头部谨慎务实,优选投研、合规、运营等场景推进降本增效 [4] - 信托领域:少数公司开始尝试,落地场景少,主要是运营、运维、知识库、文本撰写等 [4]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需要长期投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8] - 金融机构应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如有助于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 [8] - 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 [9] - 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12] AI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 AI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7] - 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 [7] - DeepSeek的技术架构与金融行业数据驱动强、合规要求严、安全标准高、实时性敏感等特性形成深度耦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