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托育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7:53
行业需求与市场背景 -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 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存在托育需求[2] - 双职工家庭普遍存在婴幼儿照料难题 家中老人无法提供帮助且专职带娃影响家庭经济与个人职业发展[1] - 家长普遍期盼价格实惠、就近入托、服务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2] 人才供给现状 - 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足10%[2] - 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婴幼儿发展评估与家庭养育指导的系统知识和实操技能[2] - 行业整体薪资偏低 人才流失率较高 存在招人难留人难问题[2] 政策支持与专业建设 -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首次纳入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1] - 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院校 2024年9月招收首批本科生[1] -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2021年职业教育目录增设托育相关专业[2] 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 人才培养以会照护、精评估、能指导、懂管理、可发展为核心目标[6] - 核心课程涵盖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保育学、营养喂养、疾病预防与急救等[6] - 专业涉及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5] 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 毕业生可从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托班、早教中心等机构保育教育及经营管理工作[7] - 行业迎来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从业人员专业价值将提升且收入水平稳步增长[7] - 可覆盖从基础照护到行业标准制定的全产业链需求 包括社区嵌入式机构等新兴业态[7] 从业人员特质要求 - 需具备发自内心对婴幼儿的喜爱 否则难以在行业持久发展[8] - 要求性格温柔且有足够耐心 能理解婴幼儿弱表达能力与高重复性行为[8] - 需具备观察回应个体差异的能力 提供个性化照护支持而非依赖天赋[8]
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育见·新专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7:02
行业需求背景 -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 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存在托育需求[5] - 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婴幼儿照料难题 家中老人未必能提供帮助 辞职带娃会影响家庭经济与个人职业发展[4] - 家长普遍期盼托育服务具备价格实惠 就近入托 服务质量有保障等特点[5] 行业人才现状 - 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足10%[5] - 现有人才存在专业能力短板 缺乏婴幼儿发展评估和家庭养育指导等系统知识[6] - 行业面临人才结构性矛盾 存在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薪资偏低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5][6] 政策支持与专业设立 -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行业发展方向[6] - 2025年教育部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本科目录 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首批获批院校[4] - 该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 涉及医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心理学等多个学科[8] 人才培养体系 - 专业核心目标为会照护 精评估 能指导 懂管理 可发展五大能力[8] - 课程体系包含婴幼儿生理学 心理学 保育学 营养喂养 疾病预防与急救等核心课程[8] - 采用实践与理论并重模式 联合托育机构 社区服务中心与家庭建立实践基地网络[9] 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 毕业生可从事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 科研及经营管理等工作[10] - 重点面向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嵌入式机构等新兴业态[11] - 行业迎来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从业人员专业价值将更受认可 收入水平稳步提升[11] 人才选拔标准 - 要求从业者真心喜欢孩子并具有足够耐心[12] - 需要具备观察和回应个体差异的能力 能提供个性化支持[12] - 不追求天赋异禀 更看重系统化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接受度[12]
共享家长团、一日小馆长……行之有效“实招儿”打造特色托育新样板
央视网· 2025-08-24 14:19
暑期托育模式创新 - 多地探索有效做法破解暑期托育难题 [2] - 浙江湖州长兴县招募退休老人组成共享家长团 开设书法绘画故事会课程并负责接送照护 老人可通过服务时长兑换未来养老服务 [3] - 浙江吴兴区公益商户提供免费专业舞蹈教学 社区工作人员指导手工活动 [5] - 北京丰台区图书馆招募近百名孩子担任一日小馆长 承担秩序维护 咨询解答 图书整理 设备引导等任务 [7] 医育融合托育服务 - 四川眉山市作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通过医疗+托育模式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9] - 眉山市第一托育园集预防保健 照护服务 人才培训 科研于一体 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建设 内部设置儿童保健科门诊 [10] - 多学科专家团队提供0-3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在托体检 保育指导 中医健康管理 特殊儿童照护支持 家长培训等 [12] - 医院儿保科医生定期提供健康体检和推拿服务 全市已成功开设5家医育结合公办托育机构 [15] - 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实现设施科学化 照护专业化 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17]
孩子入托更省心!我国普惠育幼服务再提升
新华社· 2025-08-24 09:55
行业政策支持体系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健全婴幼儿照护政策支持体系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2025年6月印发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提出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6] - 1300多个县(市、区)已出台托育机构建设补贴 运营补贴和消费券等支持措施 [3] 行业发展规模数据 - 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126% [2] - 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20% 县级覆盖率达98.5% [2] - 各地创新开发普惠托位 如杭州上城区新增5650个托位 [2] 服务模式创新 - 科技赋能智慧托育 广泛应用线上预约 远程监控和智能签到技术 [3] - 推广医育学一体化新模式 如武汉江夏区将儿童保健与托育服务结合 [3] - 发展托育+医疗 托育+早教 托育+社区等融合模式 [3] 机构运营实践 - 公建民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如北京朝阳区机构月收费3100元含餐费50元/天 [2] - 南京通过改造社区闲置用房运营托育机构 收费低于市场价 [5] - 深圳在企业园区嵌入托育点 西安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开设托班 [2][5] 供需现状与目标 - 2030年目标建立基本普惠托育体系 有效降低家庭托育成本 [6] - 当前存在大城市托位紧张与农村资源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4] - 长沙建立托育服务电子地图提升信息透明度 成都社区提供临时托管服务 [2][5]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孩子入托更省心!我国普惠育幼服务再提升
新华社· 2025-08-24 08:35
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现状 - 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126% [2] - 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 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20% [2] - 各地创新服务模式 包括杭州开发5650个普惠托位 成都提供临时托管 深圳企业园区嵌入托育点 [2] 服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 - 推行医育学一体化模式 如武汉江夏妇幼知音托育园结合儿童保健与托育服务 [3] - 广泛应用线上预约 远程监控 智能签到等技术提升服务便捷性 [3] - 发展"托育+医疗" "托育+早教" "托育+社区"等融合模式 [3] 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化 - 1300多个县市区出台建设补贴 运营补贴 消费券等支持措施 [3] - 对托育机构实行水电气热民用价格优惠及相关税费减免 [3] - 南京通过公建民营模式改造社区闲置用房 西安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 长沙建立托育电子地图 [5] 体系建设规划目标 - 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的"1+N"托育服务体系 [6] - 目标2030年基本建立普惠托育体系 有效降低家庭托育成本 [6] - 通过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降低机构运营成本与服务价格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孩子入托更省心!我国普惠育幼服务再提升
新华社· 2025-08-23 17:43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126% [2] - 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 连续3年增长率超20% [2] - 2025年将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2030年基本建立普惠体系 [6] 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技应用 - 形成医育学一体化 托育+医疗/早教/社区等融合模式 [3] - 应用线上预约 远程监控 智能签到等技术提升服务便捷性 [3] - 试点"喘息服务"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免费临时托管 [3] 地方实践与政策支持 - 1300多个县区出台建设补贴 运营补贴 消费券等支持措施 [3] - 公建民营模式(如北京朝阳机构月费3100元)降低运营成本 [2][5] - 开发社区嵌入式托育 如杭州建5650个普惠托位 成都设社区育儿站 [2][5] 行业发展挑战 - 大城市存在托位紧张"一位难求"现象 [4] - 农村地区托育资源不足 服务可及性待提升 [4]
部分托育机构降价一半以上,“带娃难”能否顺利破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08:37
政府补贴政策 - 北京市级和区级财政对普惠托育机构发放每月每生1000元补助并提供每天每平方米5元租金补助 [1] - 山西省对独立托育机构按每婴幼儿每月500元标准发放补贴 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按每婴幼儿每月300元标准发放补贴 [1] - 补贴政策使北京朝阳区普惠托育价格从试点前8000元/月降至平均3130元/生/月 降幅达61% [2] 托育机构运营现状 - 太原市小店区已出现100多家托育机构 行业竞争激烈 [4] - 三四线城市及区县托育发展较慢且面临招生难问题 [4] - 专业托育机构要求教师持有育婴员/保育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 [2] 家庭需求与顾虑 - 部分家庭因雇佣育儿嫂需每月支付1万元左右 经济压力较大 [2] - 家长重点关注机构口碑 专业性 语言环境及安全保障 [3] - 有家长明确表示在孩子3-4岁前不会考虑送托 主要担忧机构资质和人员专业能力 [4] 行业发展挑战 -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和需求差异导致服务供给不均衡 [5] - 家长存在成本与信任双重顾虑 更看重机构专业性和安全性而非低价 [4] - 部分托育机构缺乏规范运营或专业支持 影响家长选择意愿 [4] 行业改进方向 - 需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完善机构设施配备 人员资质和管理服务流程 [5] - 应增强服务透明度 通过设立开放日 发放体验券等方式提升家长信任感 [5] - 建议推行托幼一体服务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及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服务模式 [5]
有托育机构降价一半以上,“带娃难”能否顺利破解?
新华网· 2025-08-23 07:31
政府补贴政策 - 北京市对普惠托育机构发放每月每生1000元补助并提供每天每平方米5元租金补助 [1] - 山西省对独立托育机构按每婴幼儿每月500元标准发放补贴 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按每婴幼儿每月300元标准发放补贴 [1] - 北京朝阳区普惠托育价格从试点前8000元/月降至平均3130元/生/月 降幅达61% [2] 托育机构运营现状 - 托育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仅太原市小店区就有100多家机构 行业竞争激烈 [4] - 三四线城市及区县托育发展较慢 面临招生困难问题 [4] - 存在家长想送托不敢送与机构想招生难招生的双重矛盾 [2][4] 家庭需求与顾虑 - 北京家庭原先每月花费约1万元雇育儿嫂 托育降价显著减轻经济压力 [2] - 家长重点关注机构口碑 专业性 语言环境培养及安全保障 [3] - 部分家长因对机构资质和专业能力不放心 选择在孩子3-4岁前不送托 [3] 行业发展建议 - 需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完善机构设施配备 人员资质和管理服务流程 [5] - 应增强服务透明度 通过设立开放日 发放体验券等方式提升家长信任 [5] - 托育机构布局需与家庭分布和需求相匹配 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5]
陕西三部门发文规范普惠托育服务收费管理
陕西日报· 2025-08-18 08:14
定价管理范围 - 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包括公办托育服务机构 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 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开设的托班[1] - 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需接受场地费用减免或建设运营补贴等政府支持[1] 收费结构 - 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分为基本服务费和其他服务费[1] - 基本服务费包含保育费和寄宿制住宿费 其他服务费包括自愿选择的伙食费与材料费[1] 定价机制 - 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基本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允许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20%[1] - 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基本服务费由市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参考区间[1] -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托班基本服务费执行政府指导价 其他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2] - 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收费全面实行市场调节价[2] 退费规定 - 市场调节价机构退费按合同约定执行[2] - 政府指导价机构因不可抗力或机构原因需全额退还未入托工作日费用[2] - 因家长或幼儿自身原因退费时 可按比例退还保育费和住宿费[2]
“大学生德华”开启付费模式,中产父母育儿外包有了升级版?
36氪· 2025-08-14 19:32
图片来源:《父母爱情》剧照 许多中产家庭的家长们也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蜂拥而至:"坐标北京海淀,求能教编程的'德华'!""上海浦东需要一位带娃+遛狗的男大学生,会打篮球优 先。" 最近,暑期时期大量的大学生纷纷开始求职,一种新型职业闯入了中产家庭的的视野——高学历的大学生化身"付费版德华",替家长带娃、辅导作业、甚 至陪玩陪学,按小时收费。 这场育儿焦虑下催生的"新蓝海",使得这样的高性价比的兼职活动流行起来。 他们的需求五花八门,但核心却高度一致——想用大学生的"高性价比"智力劳动,来填补自己因工作忙碌去解决缺失的育儿时间。 但当"亲情陪伴"被明码标价,看似是双方互赢的局面,事实上却是当代中产家庭的缩影。 他们既渴望用金钱购买效率,又无法回避一个疑问:这场育儿方式的本质,到底是"外包服务"的满足,还是父母亲手传递的温暖? 德华有着自己的育儿效率学 艾媒网数据显示,中产父母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较高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居住地附件缺乏合适的玩伴或者教育环境的需求较高。 这就使得双职工父母们疲于应对"暑假孩子没人管"的经典难题,老一辈带娃又力不从心,专业机构的收费价格已经可以达到上万。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在暑假求职时发现,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