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

搜索文档
中国助力科特迪瓦农业提质升级(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8
中企在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的贡献 - 中国企业帮助科特迪瓦维奥索村通电并计划铺设网络,橡胶包销模式带动种植规模扩大,加工厂成为当地就业热点 [1] - 美兰集团2019年在科特迪瓦设立橡胶加工厂,带动附近村民收入增长,其控股的第三橡胶加工厂年产能达10万吨 [2] - 1996-2024年科特迪瓦橡胶出口量从1.6万吨增至135万吨,2019年起中国成为其最大橡胶出口国,年出口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2]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橡胶出口国,预计2024年底中企对当地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50% [2] - 美兰集团、海南农垦、海胶集团等中企建立了从种植到出口的全产业链供销体系 [2] 中科农业合作成果 - 中国援非农业专家近30年帮助格格杜垦区水稻产量从2.5吨/公顷提升至4吨/公顷,种植户年均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 [4] - 格格杜垦区选育出10多个水稻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生产并建立完整的大米加工销售系统 [5]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企业推出"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深加工产品,展示农产品加工潜力 [5] - 中国承建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配套6.7万平方米仓储基地,为非洲最大可可豆仓储中心 [5][6] - 该可可加工厂使科特迪瓦首次拥有自有大型加工厂,增强全球可可市场话语权 [6] 产业升级与就业带动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创造大量就业 [3] - 美兰集团董事长表示中企让胶农增收并为年轻人提供学技术机会,培养出行业能手 [3] - 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当地员工收入比之前增长一倍,学习到先进技术 [5] - 格格杜垦区培训科方人员超2000人,涉及水稻生产、农机操作等多个领域 [4]
贵州以“绿色”为纽带深化与国际友城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09:57
国际合作与绿色发展 - 贵州省与利比里亚蒙罗维亚市签署建立友好省市关系协议书 [1] - 贵州省与莫桑比克加扎省、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签署建立友好省关系意向书 [1] - 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老中友好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1] - 贵阳市、黔西南州兴义市分别与老挝、莫桑比克有关地区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或意向书 [1] 产业合作与资源互补 - 莫桑比克加扎省省长提到与贵州在水稻种植、畜牧业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潜力 [1] -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省长提出特色农产品贸易、可持续渔业管理、生态文化旅游等合作清单 [2] - 米尔恩湾省计划在贵阳设立省级办事处以推动合作项目高效落地 [2] 教育与商贸合作 - 贵州省国际友城"留学贵州"项目启动,旨在吸引国际友城青年学子来黔学习深造 [2] - 贵州省"友城乐购·乐游"跨境电商项目发布,拟打通贵州与友城间的特色商品流通渠道 [2] 全球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 - 贵州通过友城网络深化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地方合作方案 [2]
水稻品种田间“竞技”、24小时“哨兵”站岗 多维度解锁智慧“三夏”
央视网· 2025-06-20 15:53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山东鱼台县30万亩水稻夏种机械化作业率达99%以上 [4] - 机械插秧效率达1亩/15分钟,单台机器日作业量达几十亩,种植密度提升至10万棵/亩 [6] - 合作社采用"中央厨房"式育秧服务,自动化生产线10秒完成一个育秧盘制作 [13] - 机械化育秧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1亩秧苗可种植100亩稻田,节省90%育秧土地 [17] - 贵州松桃县土地整治将2166块小田整合为220块高标准农田,配套机耕道和灌溉设施 [25] 特色种植模式与增收 - 鱼台县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亩产小龙虾100公斤,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20] - 江西吉水县118万亩早稻进入扬花期,预计亩产达1000斤 [27][30] - 试验田种植15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测试不同密度以筛选高产品种 [26] - 3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具有抗高温、抗倒伏等特性的良种 [35]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 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达200亩/天,节省30%肥料用量 [43] - 黑龙江庆安县投用2000多台农用机械和500多台无人机,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7% [48] - 虎林市采用孢子捕捉仪和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实现病虫害预警与防治无缝衔接 [50] - 江苏淮阴区气象局推出"分时分区"预报模式,引入湿度遥感监测技术加强极端天气预警 [52] - 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酸碱度等数据,农户可通过小程序远程查看"体检报告" [39] 区域种植进展 - 浙江武义县单季稻预计10月收获,无人机防治服务覆盖5.2万亩稻田 [41][45] - 江西吉水县早稻预计7月初至中旬进入"双抢"时段(收割早稻+抢种晚稻) [30] - 贵州松桃县水稻进入分蘖期,飞防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 [24]
智能化育秧技术助推水稻高产高效
镇江日报· 2025-06-13 08:11
农业技术创新 - 镇江经开区采用"硬盘微喷"新技术,将传统秧苗水育改为旱育,有效解决壮秧培育难题 [1] - "硬盘微喷"技术结合硬盘育秧和微喷灌溉,通过精准水肥管理、自动化控制和环境优化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 [1] - 微喷系统可根据秧苗生长阶段和天气调节水量,雾化水流均匀喷洒,减少水分流失并避免过度灌溉 [2] - 硬质塑料秧盘保证秧苗生长整齐均匀,便于后期机械栽插 [2] 技术应用效果 - 使用"硬盘微喷"技术的秧苗高度在12~18厘米,茎基部有弹性无病斑,叶片短宽厚颜色深绿有光泽,白根多且盘根好 [1] - 硬盘育秧比传统育秧增产5%至10%,节省人工50%以上,每亩可增收约100~200元 [2] - 目前镇江经开区有5家规模种植主体使用该技术 [1] - 技术通过"政策+示范+培训+市场"组合策略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2] 农业现代化发展 - 镇江经开区水稻种植面积达6.62万亩,正推动"硬盘微喷"技术规模化应用 [2] - 水田卫星平地机示范推广工作同步进行,通过田间观摩活动让种植户了解新设备 [3] - 新技术新设备帮助农户降本增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 现代化种植理念让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迈向更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3]
稻浪千重:一位中国农业专家的非洲守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16:18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推广成果 - 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迎来新一季丰收,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 - 2007年启动的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已运营18年,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抗旱、耐淹、抗倒伏稻种 [1] - 杂交稻产量是本地稻的两到三倍,被当地农民称为"擦拉贝"(意为"最好的东西") [1] 技术推广与本土化进程 - 通过对比种植示范打消农民疑虑,采用田间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推广技术 [1][3] -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达9万公顷,成为非洲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 - 胡月舫团队在马希齐镇农业专业培训中心每月开展理论教学,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3]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 中国专家已举办数百场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间接传授技术给数万农民 [3] -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门认可中国技术对实现水稻自给和粮食安全的贡献 [3] - 本土化制种项目正在推进,目标包括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完成种子本地化生产 [4] 长期战略与行业意义 - 项目坚持18年,克服气候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实现从育种到推广的全链条技术输出 [1][4] - 技术推广直接提升农民收入,部分农户从温饱不足到有余粮销售并扩大生产 [2] - 项目承载"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愿景,持续推动非洲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4]
上千人彻夜排队,有人凌晨1点蹲守!日本传统米店惊现倒闭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3:06
日本米荒危机现状 - 日本多地出现千人排队抢购政府储备米现象,北海道札幌市1000袋5公斤装储备米(售价2150日元/袋)在数小时内售罄[3][5] - 政府储备米售价仅为市场零售价一半(5公斤装2150日元 vs 市场价4000日元以上),引发消费者彻夜排队[5][12] - 日本政府自3月以来已投放第四批储备米,覆盖北海道、鹿儿岛、福冈等地[6] 传统米店行业困境 - 2024年度日本累计88家米店倒闭/停业,创5年新高,25.2%米店收益减少,22.4%陷入赤字[8] - 传统米店面临三重冲击:大型超市/便利店挤压(占比超70%流通渠道)、大米消费量减半(从90年代1400万吨降至700万吨)、继承人短缺[9] - 米荒危机暴露供应链短板,小型米店因"无米可卖"和进货成本上涨加速倒闭[9][10] 大米价格机制问题 - 政府投放30万吨储备米(60公斤装11556日元),但零售价仍达5公斤4000日元以上[12] - 农户实际收入与零售价严重倒挂:60公斤大米农户仅获2万日元(折合5公斤1700日元),不足零售价一半[13] - 农协垄断收购体系导致价格传导滞后,利润被中间环节吸收[13][16] 行业结构性矛盾 - 日本农协将秋季稻米预付款大幅提高(新潟县越光米+35%至60公斤2.3万日元,秋田县+42%)[16] - 流通体系积弊包括:储备释放不及时、农协反应迟缓、进口保护过度[16] - 行业预测2025财年米店破产数量将继续增加,5公斤装大米价格或维持在3000-3800日元区间[17]
双抢季节,新技术体系助力水稻增产10%以上
新京报· 2025-06-09 18:08
记者了解到,在示范前期,水稻所还组织专家到全国5大水稻主产区30多个县开展实地调研,梳理了影 响制约大面积提产增效的关键性瓶颈问题,按照"一县一策""一地一案"的总思路,确定12个"整县制推 进"先行县,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技术和重难点问题攻关,为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打下坚实基础。而广德 市的大面积提产增效,即其中之一。 在北方进入麦收高峰期时,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和丘陵上,中稻也进入了插秧的季节。日前,中国农 科院中国水稻所在安徽省广德市举行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全生育期技术集成与创新现场示范观摩活动。 据介绍,集成和实施了多项新技术的新技术体系,在当地大面积示范中,预计增产在10%以上。 从育秧到收获,新技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6月7日,广德市一处育秧基地中,自动水稻育秧机正在全力开动,该机器具有精量条播育秧的功能,比 传统的育秧更加高效,可以精准控制种子用量、出苗率等,在生产中,可以为种植者节省不少成本。 广德市地处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交界,地域特征鲜明,当地水稻种植广泛,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0 万亩,平均单产472公斤。 广德位于红黄壤区域,区域内中低产田较多。近年来,水稻所会同全国农技中心等单位在广德市开展水 ...
星空相册|“星禾”有约,初夏“黑土粮仓”铺展稻田星光画卷
环球时报· 2025-05-30 15:45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情况 - 黑龙江省水稻插秧基本结束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黑土地已披上绿色 [1] - 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镇 伊春市嘉荫农场 桦川县 牡丹江市宁安市 大庆市杜尔伯特县 五常市民乐乡 双鸭山市二九一农场 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及长安镇 友谊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地稻田呈现星空与禾苗相映成趣的景象 [3][5][8][10][12][14][16][17][19][21][23][25][27][29] 农业摄影活动 - 摄影爱好者在伊春市嘉荫农场 五常市民乐乡 富锦市长安镇等稻田星空下拍摄创作 [5][17][25] - 多地点采用堆栈合成或拼接技术拍摄银河 北斗七星与稻田结合的特色画面 [5][6][16][19][21][23][27][29] 地理分布 - 拍摄区域覆盖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伊春市 牡丹江市 大庆市 五常市 双鸭山市 富锦市 友谊县等主要水稻产区 [3][5][8][10][12][14][16][17][19][21][23][25][27][29]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一粒“米”的新“稻”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10:28
农业科技与创新 - 幸福田园农业种植基地采用北斗卫星技术定位插竿、牵线、画轮廓,在相应位置种植不同品种水稻以制作"稻田画" [3][6] - 基地引入稻花香2号新品种,每穴插3株至5株苗,预计5月底完成插秧工作 [3] - 机械插秧效率比人工高很多,一天能完成10亩地 [3] 农旅融合发展 - 基地采用"幸福农法6.0"种植方法(零农药、零化肥、零转基因、零激素、零除草剂、零重金属),打造超有机安全健康"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6] - 预计一个月后稻田里将呈现"哪吒"造型巨大画作,观赏期长达5个月,有望成为襄垣县"魅力乡村游"线路上的网红打卡点 [6] - 后期将推行稻蟹、稻鱼、稻鸭共生模式,开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农事体验活动 [6] 产业规模与布局 - 基地共种植彩色水稻200亩 [6] - 基地紧邻宝峰湖,208国道、太焦铁路纵横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禀赋 [6][8] 区域发展战略 - 襄垣县抢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深耕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范式 [8] - 当地将传统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与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8] -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展现美丽、富饶、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8]
日本大米危机之下 民众信任“土崩瓦解”
金投网· 2025-05-23 14:27
大米价格飙升 - 日本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212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翻倍 [1] - 国家战略大米储备首次动用 仍出现暂时性短缺 [2] - 消费者减少米饭消费 转向面条面包等替代主粮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日本长期实行减少水稻种植政策以支撑价格 限制外国大米进口 [2] - 农业大臣因不当言论卸任 反映政策与民众需求脱节 [1] - 约25%农业人口依赖汽车行业 该行业现面临危机 [2] 经济与社会效应 - 日本连续36个月通胀率超央行2%目标 实际工资下降 [1] - 物价上涨对长期通缩环境下的社会冲击加剧 [1] - 政策未能解决生产力不足问题 与人口危机形成恶性循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