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元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伊戈尔(002922):2025Q1盈利能力承压 看好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5-06 10:50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在车载领域,车载电感、车载电源等产品凭借 其技术优势和性能特点,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并实现规模化出货,带动相关品类收入增长。海外产能布局 方面,2024 年公司位于安徽淮南、马来西亚二期、泰国一期的生产基地已陆续建成投产,为海外市场 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美国、墨西哥基地的建设也在按计划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全球产能 布局。 持续强化全球化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33/68.65/76.77 亿元,同比分别 +25.75%/+17.68%/+11.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4.98/6.1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3.24%/27.82%/24.10%,三年CAGR 为28.33%。EPS 分别为0.99/1.27/1.57元,对应PE 分别为 15.5/12.1/9.8 倍。公司海外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回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海外贸易政策变化风险;海外建厂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发布2025 年一季报,2025 年Q1 实现营收10.84 ...
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跑出转型“加速度”
齐鲁晚报网· 2025-04-30 18:50
行业数字化转型 - 电子信息行业面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管理难题,AI大模型技术通过"生产排程智能优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双轮驱动实现突破性进展 [1] - 离散型生产模式带来订单响应滞后、设备运维被动、质量追溯困难三大管理挑战 [3] - 项目团队基于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能力,创新构建"AI+APS+SCM"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与生产排程数字化融合 [5] 技术应用成效 - 排产准确率突破80%,单次排产效率提升12倍 [1] - 传统需6小时的人工排产压缩至30分钟,不良率降低20% [5] - 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17%,降低单位产值能耗10% [7] 企业运营优化 - 月均处理5000个订单、管理上万种物料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实现智能化蜕变 [3] - 通过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动态监控,实现产线负荷和物料分配自动平衡 [5] - 构建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7] 区域产业影响 - 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 [1] - 推动威海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和新质生产力的锻造 [7] - 项目体现央企责任担当,强化需求引领创造,提升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 [7]
三环集团(300408):持续上行 景气复苏叠加高端产品突破 业绩有望持续上行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4
事件概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2%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增长17.24%,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3.02%,扣非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18.71% [1] 业绩驱动因素 - MLCC产品技术和市场突破带动销售显著增长,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 [2] - 插芯及相关产品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销售同比大幅增长 [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为42.98%,同比提升3.15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1.01%,同比提升0.87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行业需求提升和稼动率改善 [3] - 2024年期间费率为12.20%,同比下降3.3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22、1.94、1.62个百分点 [3] - 2024年研发费用为5.83亿元,同比增长6.83%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形成以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陶瓷燃料电池部件为主的多元化产品结构 [4] - MLCC产品矩阵不断完善,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系列,高容量系列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扩产项目有序推进 [4] - 插芯及相关产品技术持续突破,MT插芯、MT短纤系列、陶瓷封装管壳等新产品吸引全球客户关注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3.85、119.21、144.75亿元,同比增长27.2%、27.0%、21.4%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1、38.59、48.78亿元,同比增长30.6%、34.9%、26.4% [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9、2.01、2.55元,对应PE分别为23.69、17.56、13.89倍 [5]
不让国巨收购芝浦?日本公司发起竞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0 09:17
收购战概况 - 日本美蓓亚三美计划对芝浦电子发起要约收购,挑战台湾国巨的主动收购要约 [1] - 美蓓亚三美报价预计超过国巨2月提出的每股4300日元(29美元)报价 [1] - 芝浦电子股价周三收于4190日元,国巨报价暗示收购价超650亿日元,美蓓亚三美出价约700亿日元 [2] 收购方战略意图 - 美蓓亚三美旨在扩大电子元件业务并将芝浦电子的尖端传感器技术留在日本 [1] - 美蓓亚三美将传感器业务视为关键战略领域,认为合并可使芝浦电子利用其汽车行业客户网络扩大销售额 [2] - 部分原因是希望阻止日本关键技术外流,芝浦电子曾开发全球首款能测1000℃的热敏电阻 [3] 目标公司情况 - 芝浦电子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领域全球领先,产品用于EV、工业机器人和风电等 [2] - 2024财年占据全球13.5%份额,销售额达324亿日元 [2] - 公司支持美蓓亚三美收购要约,等于拒绝国巨提议 [3] 收购进程 - 两家公司预计最早4月10日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1] - 美蓓亚三美寻求全面控制,为芝浦电子退市铺路 [1] - 国巨表示即使没有董事会支持也计划5月7日启动收购要约 [2] 行业背景 - 日本公司在跨境收购战中扮演白衣骑士角色非常不寻常 [1] - 美蓓亚三美由美蓓亚与三美电机2017年合并成立,通过收购实现快速增长 [2] - 国巨通过收购同行实现扩张,此前与芝浦电子主要通过书面形式沟通 [3]
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08 03:09
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8年3月2日公开发行6,910,000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0元/张,募集资金总额691,000,000元人民币 [2] - 扣除发行费用13,930,283.02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77,069,716.98元 [2] - 募集资金于2018年3月8日全部到位,并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2] 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了《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及监督 [3] - 公司及子公司新疆荣泽铝箔制造有限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并在多家银行设立专户 [4] - 公司与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及多家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4] 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情况 - 公司于2025年3月审议通过终止"叠层片式固态铝电解电容器生产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 [5] - 截至2025年4月3日,剩余募集资金97,693,623.92元(含利息等收入)已全部划转至公司普通账户 [6] - 公司已完成募集资金专户注销手续,相关三方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6]
华丰科技:华丰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6-05 19:4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6,914.89万股,占发行后股本比例的15%,发行后总股本为46,099.28万股[11][43]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6月14日,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期为2023年6月6日[11] - 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11]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11]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2,294.55万元、83,133.09万元和98,398.5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 1,104.84万元、7,325.83万元和9,656.94万元[36][94][140] - 2020 - 2022年发行人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54%、31.25%和29.89%,通讯类业务毛利率分别为0.46%、0.41%和12.85%[38][98]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17,830.01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0.11%[74]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预计46,000 - 51,0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变动 - 5.12% - 5.19%[78] - 2023年1 - 6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3,350 - 3,800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7.59% - 6.52%[78] 客户与市场 - 2020 - 2022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59.93%、57.15%和61.41%,存在客户集中风险[31][90] - 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华为直接销售金额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4.35%、20.36%和26.57%,华为占通讯类业务比重超60%,依赖程度高[33][92] -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中航光电2022年营业收入158亿元,航天电器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31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50亿元[28][106] 财务指标 - 2020 -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等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38,770.26万元、46,917.19万元和64,257.83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3.63%、56.44%和65.30%[39][99] - 2020 - 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5,858.73万元、15,756.76万元和22,267.5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912.47万元、1,533.00万元和1,979.29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分别为10.76%、8.87%和8.16%[41][100]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91,700.5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5,582.26万元,资产负债率50.77%[67] - 2023年3月31日资产合计186,974.50万元,较上年末下降2.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86,785.36万元,增长1.41%[69] 研发情况 - 2020 - 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24,073.64万元,累计营业收入253,826.21万元,研发投入占比9.48%[65] - 2022年末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4.42%,主营业务发明专利63项[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409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85][86][95] 公司架构与股权 - 公司注册资本为39,184.3907万元,申万创新投和申万长虹基金合计持有发行人11,345,760股,占比4.63%[42]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长虹集团直接持有公司37.19%的股份,间接控制11.83%的股份,合计控制49.01%的股份[104][200] - 公司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子公司[181] 风险提示 - 公司连接产品在防务、通讯和工业领域竞争力与龙头企业有差距,面临竞争力下滑风险[29] - 通讯业务受下游客户业务变动和产品需求调整影响,业务可能下滑[32] - 防务业务占比大且销售规模上升,但受政策影响大,业务可能受冲击[35] - 公司盈利规模小,盈利情况可能波动或亏损[36] 其他要点 - 保荐费为283.02万元,募集资金总额≤5亿元部分承销费比例为7.30%,>5亿元部分为6.50%[44] - 审计及验资费用为1,249.35万元,律师费用为528.30万元,信息披露费为482.08万元,其他费用为22.69万元[44] - 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数量不超6,914,892股,不超本次公开发行规模的10.00%,认购规模上限6,310万元[44] - 申万创新投参与战略配售初始跟投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5.00%,即3,457,446股[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