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

搜索文档
开奶茶店、咖啡店、火锅店,家电巨头 “不务正业”?
36氪· 2025-06-17 12:18
追觅科技跨界餐饮布局 - 智能家电巨头追觅科技通过新增34家企业加速跨界餐饮布局,其中多家直接关联旗下茶饮品牌"山也觅茶"[1] - 公司2025年新增9家全资控股的餐饮管理企业,覆盖深圳、上海、成都等8个城市,持股比例均为100%,主要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 - 山也觅茶项目已获得过亿元融资,资金将用于国内外市场拓展,2025年公司餐饮业务或将迎来重大变革[3] 山也觅茶品牌发展现状 - 该品牌主打15-18元中端价位国风轻乳茶,产品包括鲜奶茶、果茶等,首批3家门店(苏州1家、南京2家)日均营业额达5万元,单店日出杯量超2000杯[4] - 开业一个月后迅速扩张至6家门店(新增南昌1家、杭州2家),同步启动东南亚海外布局,计划年底实现全球数百家门店规模[4] - 品牌联合创始人透露已获得超1亿元资金支持,重点投向市场拓展[3] 多赛道餐饮跨界布局 - 除茶饮外,公司还布局火锅和咖啡赛道:旗下"沸点计划火锅"定位132元人均的中高端山野风火锅,已开3家店(杭州2家、上海1家),2025年目标50家门店[9] - 咖啡业务方面,追觅咖啡DREAME CAFE已开出7家上海门店(人均27元),包含PRO店和Young系列,计划年内实现"千店目标"并进军海外[9] - 企查查显示公司100%控股6家咖啡相关企业(如乐喝咖啡、胖际咖啡等),主要分布在上海[8] 行业跨界餐饮现象 - 近年多个行业巨头跨界餐饮:中国邮政推出邮氧的茶(现存不足50家门店)、完达山开设"乳此新鲜"奶茶(现存约50家)、猿辅导孵化Grid Coffee(超50家门店)[10][12] - 其他案例包括贵人鸟涉足预制米饭、阿玛尼开设意式餐厅、三只松鼠孵化"第2大脑咖啡"等[12] - 2024年餐饮行业新注册企业达357.4万家但倒闭近300万家,火锅、茶饮、咖啡赛道关店数分别超30万、19万和4.5万家[17] 跨界餐饮扩张挑战 - 邮局咖啡从巅峰120家缩减至不足50家,完达山"乳此新鲜"北京首店闭店,全国门店远低于2000家目标[13][15] - 行业存在单店模型未经验证即扩张的问题,餐饮赛道呈现高开店率(357.4万家)与高闭店率(300万家)并存的"红海厮杀"局面[17]
博时基金王诗瑶:解析LABUBU爆火背后的新消费投资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6-17 09:37
新消费定义与特征 - 新消费指基于新技术、新业态形成的消费行为,包括智能家电、潮流玩具、美妆护肤、宠物经济、即时零售、茶饮等 [1] - 核心特征为数字化、绿色化、情绪价值导向 [1] 新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及AI、大数据技术应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 - 消费升级需求:Z世代追求个性化、悦己体验,推动潮玩、宠物经济、玄学消费等情绪价值赛道爆发 [2]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高性价比国货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化覆盖低线城市,部分行业和公司实现高增长 [2]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差异 - 驱动逻辑:新消费以"情绪价值"和"供给创造需求"为核心,满足Z世代悦己、社交需求;传统消费依赖物质需求与人口红利 [3] - 估值方法:新消费高成长性支撑高估值;传统消费锚定稳定现金流与股息率 [4] - 风险特征:新消费高波动易受市场情绪影响;传统消费防御性强但需求增长乏力 [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在宏观环境下新消费的高成长性较为稀缺,可能出现局部泡沫 [4]
雅诗兰黛名誉董事长逝世;网红欢牛蛋糕深夜发文“告别” 丨 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9:10
雅诗兰黛名誉董事长逝世 - 雅诗兰黛名誉董事长莱纳德·兰黛逝世,享年92岁,其1958年加入公司并任职超60年,历任总裁、CEO及董事长等职 [1] - 莱纳德推动公司从单一品牌转型为多品牌化妆品集团,主导品牌推出与收购战略,对公司发展起关键作用 [1] - 事件或引发市场对公司历史成就的回顾,但短期内对股价直接影响有限,投资者更关注当前业绩与业务进展 [1] 柠檬价格暴涨 - 安岳黄柠檬价格从3~4元/斤飙升至7.5~10元/斤,单箱价格达200元/箱,涨幅近三倍 [2] - 价格上涨主因气候干旱导致源头减产,果树结果率低,单棵树产量仅十几个果 [2] - 成本压力传导至茶饮行业,中小品牌或面临供应链策略调整与定价能力挑战 [2] 欢牛蛋糕宣布退出市场 - 欢牛蛋糕因成本激增、市场竞争及管理失误宣布停业,将处理储值余额问题 [3] - 该品牌为2013年创立的杭州烘焙连锁,核心产品包括甜品、手工面包及节庆饮品 [3] - 事件凸显烘焙行业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或影响新兴消费品牌估值预期 [3] 三只松鼠终止收购 - 三只松鼠全资子公司原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收购湖南爱零食科技控制权,因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终止交易 [4] - 事件或延缓公司拓展量贩零食赛道的节奏,影响行业整合预期 [4] - 投资者或重新评估零食行业并购的复杂性与中长期投资价值 [4]
国泰海通 · 晨报0617|金工、美护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16 22:53
金工:短期利空因素影响有限 - A股自4月中旬处于反弹趋势,6月13日因地缘利空出现单日放量下跌,万得微盘股指数和北证50跌幅较大 [1] - 当前融资余额未显著上涨,风险指数显示A股主要指数隐含风险未处高位,短期调整幅度有限 [1] - 截至2025-6-13,医药、银行板块赚钱效应最好,食品饮料、房地产较弱 有色金属、银行、医药抛压较小,家电、建材抛压较大 [1] - 小盘股修复明显,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风格分化处于过去两年中枢水平,暂无显著均值回归机会 [1] - 股指期货基差高位主因5-6月上市公司分红季节性影响及投资者对冲需求增加 IM期货年化基差率达16% [1] - 中证红利指数2021年来呈现季节性规律,3-4月超额收益明显,5-6月分红实施阶段超额收益衰退,当前不建议追高 [2] 美护:新消费时代化妆品行业跟踪 - 新消费核心在于产品焕新营造情绪价值,区别于2016-2021流量红利驱动 美妆领域重组胶原成分迭代,日化功能升级(如香氛洗衣液、医研牙膏),零食健康低卡品类受捧 [3] - 渠道媒介加速产品焕新 抖音内容电商测试新品,山姆等渠道协助供应商打造爆款,社交媒体传播助力放量 [4] - 传统产业产品焕新成重点方向 日化、个护、保健品、美妆、零食等领域通过大单品突围(如绽家洗衣液、斐萃麦角硫因成分、毛戈平文化溢价) [5] 其他行业动态 - 机械:华为开发者大会受关注,工程机械板块周期性回升 [10] - 石化:地缘冲突升级推动油价大幅上涨 [10]
柠檬价格飙涨似黄金,茶饮店老板做不起柠檬水了
观察者网· 2025-06-16 21:38
柠檬价格上涨对茶饮行业的影响 - 安岳黄柠檬价格从3-4元/斤涨至7.5-10元/斤,涨幅近三倍[1] - 茶饮加盟商成本压力显著增加,一杯4元的柠檬水仅能使用一个柠檬制作两杯[1] - 大型连锁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柠季因自有柠檬生产基地受影响较小[1] - 中小品牌和自主品牌直接承受成本上涨压力,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1] 奶茶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全国奶茶相关企业数量达40万家,市场规模超3500亿元[2] - 95后、00后贡献60%市场份额,20-30岁人群占比59%[2] - 深圳以13804家奶茶店位居全国第一,广州、重庆、成都、杭州紧随其后[2] - 羽衣甘蓝成为热门配料,价格从0.8元/斤最高涨至9元/斤,涨幅10倍[2] 雀巢与东航战略合作动态 - 双方联合推出云南单一产地挂耳咖啡,配合上海-日内瓦新航线开通[3] - 这是雀巢首次推出联名包装挂耳咖啡产品[3] - 雀巢在云南拥有20万亩咖啡种植基地,覆盖4.6万咖农[3] - 合作体现中瑞企业文化交流与贸易互通[3] 椰子水品牌if母公司上市进展 - IFBH Limited通过港交所聆讯,距递交招股书仅2个月[4] - if品牌在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连续五年第一,2024年市占率34%[5] - 2024年收入1.58亿美元,净利润3331.6万美元,同比显著增长[5]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仅46名全职员工[5] 现制茶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古茗在大众价格带市场GMV份额达17.7%,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8%[6] - 通过区域加密策略和加盟体系拓展下沉市场[6] - 自建供应链支持97%门店实现两日一配冷链配送[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23.6/27.2亿元[6]
迁徙:微信鸿蒙版的长征 | 「钛度号」作品月榜第127期
钛媒体APP· 2025-06-16 21:28
国产系统生态 - 微信与鸿蒙合力为国产业系统生态开辟新版图 其难度与意义堪称互联网史上的一次长征 [1] - 国产系统生态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比亚迪通过价格战维持销量快速增长 形成高负债支撑高研发投入与市场份额的循环 [1] - 中国电池厂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LG新能源面对中国厂商缺乏应对能力 [4] - 吉利加速中台化变革 将组织效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是未来汽车行业决胜关键 [5] 消费电子与半导体 - 小米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开始大规模量产 标志其芯片自研能力突破 [2] - 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已演变为华人主导的"内战" 涵盖集成电路与新兴科技领域 [7] 新茶饮与咖啡市场 - 蜜雪冰城等中国茶饮品牌本土登顶后加速海外扩张 本土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需求 [3] - 星巴克面临中国茶咖品牌的全球竞争压力 [3] 能源与科技产业 - 核电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清洁能源 中国核电企业有望复制光伏行业增长路径 [8] - 阿里通过治理"大公司病"进行价值观重塑 面临组织效率挑战 [9] - 苹果在关税战中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 但印度和越南短期内难以取代中国核心地位 [10]
被奶茶做局!播放破亿的古茗之歌要把Z世代变成Good世代?
新消费智库· 2025-06-16 19:05
品牌营销策略 - 古茗通过洗脑主题曲《Goodme》在抖音爆火,与蜜雪冰城成为唯二拥有主题曲的茶饮品牌,瞄准年轻消费者并擅长玩梗[7][9] - 品牌通过店员手势舞、达人共创(如音乐博主田一名变装演唱)及素人UGC内容(如小学生编舞、广场舞更新歌单)实现裂变传播,点赞量最高达千万级[13][16][20] - 公司从"畏手畏脚"转向主动制造话题,模仿迪士尼和泡泡玛特成为"情绪捕手",强化品牌鲜活感和社交货币属性[23][26] 产品与运营创新 - 推出"5A鲜活标准"强调食材、工艺等五大维度,并发布三款极致性价比产品:1元冰水、2.5元柠檬水、7.9元鲜牛奶,带动堂食消费并冲击便利店价格带[25][33] - 计划开设"鲜活主题店"强化品牌形象,同时控制扩张节奏,专注单店经营质量而非盲目追求万店规模(当前门店数9920家)[30][31] - 供应链管理能力被视作核心优势,使其成为中端市场(10-20元价格带)唯一能与蜜雪冰城比拼性价比的品牌[28][30]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呈现两级分化,古茗定位中端市场,目标超越蜜雪冰城成为第一,但需先稳固第二位置并突破3万家门店规模[28][30] - 创始人王云安提出奶茶是"喝水习惯的消费升级",类比元气森林,计划通过品牌力拓展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34][36] - 公司采用"线上造势-线下体验"闭环策略,将UGC内容系统化纳入品牌叙事,实现从声量到销量的转化[26][27]
消费还是得靠00后
36氪· 2025-06-16 11:52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销售额突破30.4亿元,同比暴涨726.6%,收入首次超过MOLLY成为公司最赚钱的IP [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毛利率达到63.9%,远超传统玩具行业水平,限量款盲盒价格被炒至上万元 [15] - 活跃用户中Z世代占比超过70%,该群体贡献了全国40%的消费力 [5] Z世代消费特征 - 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501元,高于全国人均2682元,独生子女背景使其实际购买力更强 [5] - 消费诉求排序为品质需求>社交需求>精神需求>实用需求,"实用性"已退居次要位置 [9] - 呈现"又抠又壕"特征:生活必需品追求性价比(拼多多/反季购物),精神消费愿支付高溢价(盲盒/电竞/宠物) [9] 圈层消费模式 - 通过兴趣消费(盲盒/谷子/JK制服等)作为进入圈层的"门票",单次消费门槛低至十几元但能快速绑定社群身份 [11][13] - 消费动机从传统"向上认同"转变为"横向连接",寻求群体归属感而非个人炫耀 [10] - 社交媒体放大效应显著,LABUBU的爆火源于国外明星/王室在社交平台的助推 [1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黄金/宠物/量贩零食等赛道爆发,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十倍 [1] - 两类成功模式:高性价比满足物质需求(蜜雪冰城/拼多多),高溢价满足精神需求(泡泡玛特/医美) [15] - 对比钟薛高纯依赖炫耀型消费,泡泡玛特具备圈层文化支撑使其更具可持续性 [17] IP商业化潜力 - 盲盒产品具备金融属性,二手市场价格过万的现象显示其收藏价值被市场认可 [19] - 行业脆弱性在于过度跟风可能导致原圈层用户流失,引发价格雪崩 [20] - 情绪价值权重超越物质追求,00后为"心价比"支付的意愿支撑行业高毛利 [9][15]
全员都谈Labubu的时候,泡泡玛特该害怕了
虎嗅· 2025-06-15 20:55
Labubu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 Labubu作为泡泡玛特旗下IP,2024年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产品线,其成功源于明星带货效应(泰国女星Lisa等国际明星社交媒体曝光)、高端渠道布局(核心商圈LV旁门店选址)及TikTok开箱视频传播的三重驱动[15][16][17] - 该IP通过限量发售、隐藏款极低概率设计强化稀缺性,99元官方售价耳机包二手市场飙升至1089元,溢价率达1000%[2][35] - 泡泡玛特通过签约全球艺术家独家IP资源构建竞争壁垒,门店入驻顶级商场需通过LV等奢侈品牌双重认证[57] 盲盒经济底层逻辑 - 不确定性奖励机制刺激多巴胺分泌,配合蔡格尼克效应(对收集缺憾的执念)构成用户成瘾性基础,水浒卡与Labubu案例显示该模式跨越代际仍有效[24][25][29] - 潮玩溢价核心在于社交价值赋能,稀缺卡牌或限量款可提升圈层话语权,小浣熊水浒卡1元售价(1999年)相当于当时日均零食消费10倍,但形成校园社交货币[32][33] - 产品设计需注重落地细节,东方树叶"开盖兑奖"因瓶盖功能冲突导致活动失败,对比易拉罐拉环设计存在显著执行缺陷[7][8][12][13] 潮玩金融化风险 - Labubu二手交易市场出现金融化特征,持有者惜售推高价格,但历史案例显示君子兰1984年引发127起刑事犯罪,投机属性可能反噬品牌[38][44][49] - 泡泡玛特股东近期出现清仓式减持,反映市场对单一IP可持续性担忧,公司面临孵化"第二个Labubu"的挑战[20][37] - 创始人王宁在2016年融资受挫期展现战略定力,强调顶级渠道和独家IP资源构筑门槛,当前公司股价较2024年低点上涨10倍,市值达1467亿元[55][57] 行业营销方法论 - 明星带货需匹配产品调性(Lisa叛逆形象契合Labubu),并通过东南亚验证后向欧美中东复制,形成"出口转内销"传播路径[15][16][17] - TikTok短视频天然适配盲盒开箱内容,刺激性玩法结合高人气IP产生病毒传播效应[17] - 对比水浒卡案例,当代潮玩需叠加限量发售、渠道管控、隐藏款概率等多重玩法增强稀缺性[35]
「四大金刚」,挤满商场一楼
36氪· 2025-06-15 10:02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商场一楼传统化妆品专柜正被"四大金刚"(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取代 韩国美妆品牌悦诗风吟800平方米旗舰店被泡泡玛特替代 后者在小红书相关笔记超80万篇 [6][8] - 北京国贸商城成为业态标杆 聚集始祖鸟、Lululemon等户外品牌及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 路特斯等高端汽车品牌也入驻 [10] - 2022年一线城市商场空置率达14% 为"四大金刚"提供抄底机会 2023年一季度上海商场一楼租金止跌 新增需求来自运动户外及新能源汽车 [11] 化妆品专柜衰退与高端品牌坚守 - 全国化妆品专柜数量从2020年15415个缩减至2022年11365个 低端品牌专柜数量腰斩 因标准品线上化及女性消费转向健身等自然美方式 [11] - 香奈儿等高端化妆品仍稳居商场C位 品牌调性成为招商核心标准 某中端商场引入首个高端化妆品品牌被视为集团级突破 [14] - 香奈儿彩妆门店引发"次C位竞价" 相邻铺位租金溢价显著 其存在被视为商场高端化的象征 [14] 新能源汽车与茶饮品牌更迭 - 特斯拉2013年首创商场直营模式 国产新势力跟进争夺一二线核心商场铺位 部分品牌曾以5倍租金抢铺 [18][19] -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导致撤店潮 宁波万象城门店从10家减至5家 特斯拉中国首店(北京芳草地)于2022年关闭 [19][22] - 茶饮品牌快速迭代 南京德基广场先后更替喜茶、老虎堂、奈雪 现由阿嬷手作入驻 其60%门店位于商场一楼瞄准高端市场 [22][23] - 霸王茶姬2024年新增近3000家门店 70%商场门店位于一楼 显示茶饮赛道仍在扩张 [24] 品牌战略与商场选择 - 始祖鸟实施"鸟巢计划" 关闭年销低于千万门店 聚焦30个核心商圈 上海南京西路门店年销达1.45亿元 [29][30] - 泡泡玛特采取"核心国家/地区/城市"策略 创始人王宁强调不计较财务账 重点布局目标人群集中地 [31] - Lululemon2016年入驻上海嘉里中心成为成功案例 带动后续海外运动品牌选址 其亚太最大门店仍选址该商场 [26][29] 线下渠道差异化竞争 - 毛戈平通过线下服务突围 全国372个自营专柜行业第二 门店配置7-8名导购 会员消费1800元可获8次美容服务 [32][35] -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潮玩杂货店反映年轻人回归线下趋势 "四大金刚"品类依赖实体体验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