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箱
icon
搜索文档
养鲜黑科技加持 海信家电旗下容声冰箱半年狂揽6席TOP10
齐鲁晚报· 2025-07-31 17:27
市场表现 - 1-6月期间公司共有6款产品跻身行业销售TOP10榜单 [1] - 容声506大方糖冰箱、容声560WILL养鲜冰箱、容声518双净pro冰箱三款产品进入行业TOP5 [1] - 容声506大方糖冰箱在上市一周内迅速冲顶销售TOP1 [1] 技术创新优势 - WILL自然养鲜技术整合光、水和离子三大生命要素构建食材养护系统 [3] - 技术使果蔬存储期间继续生长达7天 维C含量提升28.1% 叶绿素保有率增加81.2% 还原糖保有率增加40% [3] - IDP双净2.0技术释放3000万/cm³高浓度负离子 实现双空间99.9999%除菌率与99.999%除毒率 [3] 行业趋势洞察 - 消费升级推动冰箱需求从基础保鲜向健康养鲜、智能便捷、大容量存储多维度拓展 [3] - 公司成功引领行业从"被动保鲜"向"主动养鲜"的生活品质变革 [4] - 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品质生活消费焕新注入强劲动力 [4]
真空保鲜“卷”出新高度,海信家电旗下海信冰箱闪耀海外12国
环球网· 2025-07-31 13:51
海外市场表现 - 海信系冰箱在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取得销售佳绩 在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实现销售量或销售额第一 [1] - 5月单月在加拿大 法国 西班牙获得销售量占有率冠军 英国获得销售额占有率冠军 捷克与南非市场实现量额双第一 德国市场销售量占有率领先 [3] - 1-5月累计在加拿大 法国 墨西哥稳居销售量榜首 捷克 南非保持量额双冠 东欧地区包括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匈牙利等市场量额占有率均位居首位 [3] 国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海信系冰箱国内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9.5% 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1.64个百分点 稳居行业前三名 [3] 技术创新优势 - 公司深耕真空保鲜领域 技术已迭代至"真空4.0"阶段的真空磁场保鲜技术 [5] - 打造璀璨真空头等舱U系列等旗舰产品矩阵 提供多元化储鲜场景 实现7天如初的新鲜体验 [5] - 结合Hi-Star星海AI智能模型与海量食材数据库 智能匹配最佳真空度 温湿度及氧气浓度环境 [5] 战略定位 - 公司以用户"极致新鲜"需求为核心 通过持续迭代的真空保鲜技术重新定义全球家庭食物储存方式 [1][5] - 从真空保鲜技术到AI赋能的智慧场景落地 以科技实力重新书写全球冰箱行业创新版图 [5]
海信璀璨U6系列真空冰箱来袭,“鲜” 与 “冰” 奇妙碰撞
格隆汇· 2025-07-29 19:41
产品发布 - 海信冰箱于7月26日推出璀璨U6系列真空冰箱 主打"真空真保鲜"概念 [2] - 璀璨501U6型号配备全球领先的"真空磁场保鲜技术"和自动制冰系统 [2] 技术创新 - 真空磁场保鲜技术通过独立密封真空空间和精准磁场调控实现双重锁鲜 [2] - 外部真空环境抑制肉类氧化和果蔬呼吸代谢 内部磁场促进水分子有序排列并降低酶活性 [2] - 经测试食材存储7天后TVB-N值低至7.57 mg/100g 较国家一级鲜肉标准(≤15 mg/100g)领先约50% [3] - 自动制冰系统实现60分钟智能制冰 日制冰量达1.18公斤 [3] - 制冰效率较传统提升约47% 储冰空间最大达2.49公斤 [3] 健康安全特性 - 冷藏水盒与冷冻储冰盒采用纳米银锌抗菌材质 抗菌率超过99.99% [4] - 支持手机APP一键启动2分钟自动冲洗程序 制冰模块可拆卸便于清洁 [4] 应用场景 - 技术支持高端食材储存 实现"7天一级鲜"保鲜效果 [3] - 满足健康简餐制备 饮品冰镇 外出食材分储等多元生活场景 [3] - 适用于冰镇海鲜刺身 夏日饮品 冰美式调制及医疗冰敷需求 [4] 行业意义 - 产品标志冰箱从"冷储工具"向"智慧健康生活中心"演进 [4] - 真空保鲜技术突破传统温湿度控制框架 从物理环境和生物活性双重维度创新 [4] - 获得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权威认证 巩固公司在高端冰箱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6]
从一骑红尘到冰箱藏鲜,容声W60冰箱给荔枝穿了件“养鲜铠甲”
格隆汇· 2025-07-23 03:35
电影《长安的荔枝》与容声冰箱合作 - 电影《长安的荔枝》全球首映后票房迅速突破两亿 [2] - 容声冰箱作为冰箱行业独家合作伙伴携W60系列亮相首映现场 [2] - 电影围绕"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典故展开,与容声冰箱的保鲜理念相契合 [2] 容声W60系列冰箱的WILL养鲜技术 - WILL养鲜技术包含水润鲜、离子净和光养鲜三大功能,解决荔枝保鲜难题 [2] - SUPL四季多频光照养鲜系统模拟自然光照,保持荔枝果皮鲜亮一周以上 [3] - 智慧动态水雾保湿系统防止荔枝失水,保持果皮饱满和口感鲜甜 [4] - AI负离子高能除菌杀毒系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延长荔枝保鲜期 [4] 首映活动中的技术展示 - 首映现场对比实验显示,容声W60冰箱中的荔枝保持鲜红饱满,而普通冰箱中的荔枝褐变干瘪 [6] - 容声冰箱通过技术续写荔枝保鲜传奇,体现"科技守护生活本味"的品牌理念 [6]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养鲜技术,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体验 [6]
携“养鲜”魔法赴中卫,容声冰箱让石头缝里的鲜甜走得更远
格隆汇· 2025-07-23 03:35
公司动态 - 容声冰箱在中卫启动"寻鲜之旅"公益助农活动 通过"养鲜"技术与硒砂瓜 枸杞等地标农产品联动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保鲜链路 [2] - 公司展示515WILL养鲜冰箱 搭载SUPL四季多频光照养鲜 智慧水雾动态保湿 AI负离子高能除菌三大核心技术 为农产品保鲜提供解决方案 [2] - W60系列冰箱通过多频光照模拟自然光谱 动态水雾系统维持70%黄金湿度 3000万/立方厘米负离子群实现高效除菌除农残 [3] 技术应用 - 光照养鲜技术使枸杞多糖持续留存 硒砂瓜糖分转化延缓 叶黄素保有率提升70.3% 维生素C留存增加36.3% [3] - 保湿系统锁住硒砂瓜90%以上水分 失重率较普通冰箱降低50% 切开存放多日仍保持沙甜多汁 [3] 产品特性 - 容声冰箱模拟果蔬生长最佳环境 实现"光养鲜 水润养 离子净"效果 促进营养物质持续生成 [2] - 产品技术覆盖从昌平草莓 云南陆良蔬菜到中卫双鲜等地域特色农产品 形成完整保鲜技术链 [5] 行业影响 - 活动体现企业ESG担当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农户收益与家庭餐桌价值 实现土地资源与社会效益联动 [2][5] - 中卫枸杞形成干果 原浆 赛鲜三大品类 其中赛鲜品类成为新增长点 硒砂瓜凭借富硒特性成为特色农产品 [2]
TCL,扫雷
新浪财经· 2025-07-15 18:00
公司控制权纠纷 - TCL智家起诉控股子公司奥马冰箱要求判定其公司章程部分条款无效 核心争议为章程第三十九条第五款第(1)(2)项内容规定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时选举和更换董事需通过特别决议方式通过 TCL认为该条款限制控股股东合法权利 [1][3] - 争议条款是2020-2023年TCL收购奥马过渡期由原奥马电器一派设立 旨在抵御新股东干预并为日后恢复控股权埋下伏笔 即便TCL未来股权变动 原管理层仍可通过联合中小股东阻挠新任董事进入 [5] - TCL目前持有奥马冰箱51%股权 中山金奥与创始人团队分别持股10%和39% 未100%控股因考虑控制权已足够 且中山金奥具国资背景 同时避免对"现金牛"业务造成剧烈动荡 [8] 收购历程与博弈 - TCL家电自2021年1月起持续增持奥马电器股份 至3月22日持股达20%成为大股东 3月31日进一步增持至24.05% 远超原实控人赵国栋11.03%的持股比例 [7] - 通过增补非独立董事 TCL系高管在奥马电器董事会席位从5人增至9人 其中TCL系占4席 并成功获取董事长职位 标志控制权争夺从外部转入董事会内部 [7][8] - 收购背景为奥马电器因P2P暴雷陷入困境 2018年巨亏19亿(相当于前十年利润总和) TCL看中其占中国对欧冰箱出口38%的渠道及严苛品控体系 通过司法拍卖取得控制权后实施债务清理(3亿偿还担保债务)及业务重整 [16][17]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奥马冰箱是TCL智家核心"现金牛" 2024年冰箱冷柜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19%) 占公司总营收84.49% 销量1654万台(同比+17%) 第16年蝉联中国冰箱出口总量冠军 [9][10] - 公司2024年营收183.6亿元(同比+20.96%) 其中境外收入占比73.5%(同比+31.82%) 归母净利润10.19亿元(同比+29.58%) 总资产148.9亿元(同比+18.45%) [10][22] - 奥马冰箱采用专业ODM模式 2024年高端风冷冰箱产能提升 中高端产品占比从35%升至60% 凭借规模效应将压缩机采购价压至市场价九折 净利率超行业平均2个百分点 [19][21] 战略意图与诉讼前景 - TCL诉讼旨在扫清控制障碍 为未来资本运作(引资或拆分上市)铺路 消除治理权"程序瑕疵"以保障企业估值 独立董事已表态支持修正章程 [23][25][27] - 诉讼胜诉概率较高 因限制性条款与《公司法》对股东权利保护存在冲突 若条款废除将完成TCL对奥马从股权、人事到治理权的全链条掌控 [27][28][30] - 奥马冰箱已完成战略转型 从专注贴牌代工发展为内外销并举 依托TCL渠道进入国内3万家门店 同时保持欧洲市场优势(每三台出口欧盟冰箱就有一台出自奥马) [19][21]
见证世俱杯捧杯时刻 海信冰箱蓄势决胜“真空保鲜”赛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5 09:51
公司赞助与品牌曝光 - 海信冰箱在2025世俱杯决赛中以"MVP OF FRESHNESS"围挡形式获得显著品牌曝光,与切尔西夺冠的荣耀时刻同步呈现 [1] - 公司自2016年欧洲杯起持续赞助国际顶级足球赛事(包括欧洲杯、世界杯、世俱杯),通过体育营销传递真空保鲜核心技术 [3] - 从赛事边缘位置逐步走向聚光灯中心,品牌在全球顶级体育赛事中的曝光度持续提升 [3] 技术发展路径 - 真空保鲜技术完成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4.0阶段引入磁场技术实现分子级锁鲜突破 [3] - 技术演进路径从"低温保鲜"发展为"真空保鲜",持续突破保鲜边界 [3] - 真空磁场技术实现食材"黄金72小时"极致新鲜度,成为技术新里程碑 [3] 全球化市场进展 - 通过九年时间从欧洲市场初露锋芒到逐步占据欧美主流市场心智高地 [3] - 成功改变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低端口碑认知,实现品牌形象升级 [3] - 从全球冰箱市场自有品牌艰难破局到成为迈入强队行列的革新者 [4] 品牌战略定位 - 将"中国保鲜科技"名片刻进世界消费电子版图,确立技术领先地位 [3] - 技术创新基于对用户体验的不懈追求和挑战自身极限的品牌誓言 [3] - 在冰箱保鲜技术全球赛场中从追逐者转型为革新者角色 [4]
从欧洲杯倒钩到世俱杯之巅:海信冰箱的“保鲜传奇”
环球网· 2025-07-14 20:56
公司发展历程 - 海信冰箱自2016年首次赞助欧洲杯起,通过连续赞助世界杯、欧洲杯、世俱杯等国际顶级足球赛事,逐步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3] - 公司技术路线从"低温保鲜"迭代至"真空保鲜",目前真空4.0阶段引入磁场技术实现分子级锁鲜,完成1.0到4.0的技术跨越[3] - 经过9年发展,从欧洲市场初入到占据欧美主流市场心智,成功将中国保鲜科技植入全球消费电子版图[3] 品牌营销策略 - 采用"体育营销+技术展示"双轮驱动模式,在本届世俱杯通过"MVP OF FRESHNESS"营销概念强化真空冰箱产品定位[3] - 借助顶级赛事曝光场景,持续传递"真空保鲜"核心技术价值,形成品牌记忆点与产品技术强关联[3] 技术创新突破 - 真空磁场技术实现食材"黄金72小时"极致保鲜,成为当前技术里程碑[5] - 技术演进聚焦用户体验提升,从基础保鲜功能升级至分子级锁鲜的尖端技术层级[3][5] 市场竞争地位 - 从早期海外市场的中国制造低端形象,发展为全球保鲜技术领域的革新者[4][6] - 当前已进入全球冰箱技术强队行列,具备冲击技术领奖台的竞争实力[6] 未来发展方向 - 明确技术创新是持续进程,将继续挑战保鲜技术极限[5] - 面对全球市场更严苛要求,准备应对未来技术领域的巅峰竞争[5][6]
这个山东品牌获央视点赞
齐鲁晚报· 2025-07-11 16:00
产品技术 - 海信璀璨505U6冰箱搭载真空磁场保鲜技术,可显著延长食材保鲜期,荔枝、车厘子等水果存储7天失重率仅为普通保鲜的1/6 [1] - 真空磁场保鲜技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低氧、磁场等要素,实现食材外部防氧化、内部抑酶活的分子级锁鲜效果 [3][4] - 该技术使鲜肉储存7天后TVB-N值仍优于一级鲜肉国标标准,保持色香味形及营养 [4] 市场表现 - 2024年海信冰箱在中国真空保鲜领域销量排名第一 [4] - 产品荣获德国IF设计奖、艾普兰产品奖及"中国冰箱行业真空冰箱领导品牌"称号 [4] 品牌曝光 - 央视财经《超级生产线》节目实地展示海信真空冰箱保鲜效果,存放7天的牛肉和水果仍呈现新鲜状态 [1][3] - 技术演示中冰箱内鲜花和食材的鲜活度获得央视体验官高度评价 [1]
长虹美菱(000521):双轮驱动,效率优化
长江证券· 2025-07-06 10: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长虹美菱“买入”评级,首次评级 [10][12][1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规模上行业结构性机会涌现,内销消费谨慎、电商红利和冰箱结构升级以及外销新兴市场白电渗透率较低,使公司空调业务借助电商和性价比提升市场份额,冰箱通过结构升级提升均价和质价比打开利润弹性,外销通过早期布局和深耕新兴市场提升份额;盈利上公司通过管理和运营改善持续降费提效 [3][10][1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底蕴深厚积累,多元发展创新 - 公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家电企业,1983 年转产电冰箱,四十多年发展成多元化家电企业 [22] - 第一阶段(1983 - 2008)美菱电器时期,2005 年与长虹重组后快速发展,营收从 2005 年 20.22 亿元增到 2008 年 48.1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33.53%,归母净利润从 2005 年 666 万元涨到 2008 年 2738 万元,复合年增长率 60.20% [24] - 第二阶段(2009 至今)长虹美菱时期,2009 年收购长虹空调和中山长虹,空调成主要增长动力,2015 年收购长虹日电拓展业务,营收从 2009 年 63.24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 286.0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10.58%,归母净利润从 2009 年 3.01 亿元到 2024 年 6.9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5.78% [28] - 2024 年公司小家电及厨卫收入占比 5.22%,冰箱 33.43%,空调 53.87%,近五年内销收入占比保持 60%以上,海外业务占比从 2016 年 23%提升到 2024 年 36% [2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有控股企业 [31] 内销:顺应需求趋势,挖潜结构机会 空调:消费理性推动市场变革,电商崛起助力公司发展 - 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低位,消费理性延续,家电行业受影响,空调线上线下中低端价位品牌销售额份额上升,2024 年线上渠道小米、TCL 和华凌品牌销售额份额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10.50、1.27 和 6.49 个百分点 [36] - 长虹空调线上线下份额处于第三梯队,但 2020 年来市占率稳中有升 [43] 电商下沉渠道扩张,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 - 电商渠道减少线下投入,长虹美菱借助与京东合作,2019 年签署 GSKA 战略合作协议,2024 年与京东五星电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目标未来三年销售规模倍增 [49] - 线上增加 2100 元以下低端空调投放,线下以 2100 - 3500 元中端空调为主力,覆盖不同消费层次和区域 [50] - 长虹空调性价比高,以京东 1.5 匹空调为例,国补后到手价 1699 元,性能参数与其他品牌相当 [64] 深度绑定小米代工,空调收入稳步增长 - 长虹美菱是小米主要空调代工企业,小米空调线上销量端份额从 2020 年 1.4%到 2024 年 13.8%,为公司空调业务提供稳定收入支持 [65] 冰箱:行业整体结构升级,性价比品牌机会涌现 - 冰箱行业结构升级,线下市场高端冰箱占比增加,十字四门冰箱销售量占比从 2021 年 23.4%提升到 2024 年 37.6%,均价从 7266 元提升至 8405 元 [67] - 美菱冰箱高端占比增加,2022 - 2024 年十字四门冰箱线下、线上销量占比分别提升 13.83 和 8.63 个百分点,2022 年来冰箱均价提升幅度高于行业整体 [73] 核心技术赋能,提升盈利空间 - 美菱冰箱技术优势明显,2024 年推出第三代“M 鲜生系列”冰箱,抗菌率 99.99%,可实现 0.1 度精确控温,采用置顶恒温鲜冻技术 [79] - “M 鲜生”系列冰箱为爆款产品,获世界纪录协会权威认证,2024 年冰箱产品均价上升,美菱品牌十字四门冰箱均价低于行业整体 [79][80] 外销:深耕新兴市场,拓展自牌增量 出口增速提升,聚焦新兴市场 - 近年来中国白电外销增速优秀,2024 年拉美、大洋洲、亚洲其他和东南亚地区美元口径空调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46%、34%、15%、和 31%,冰箱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51%、8%、14%和 7% [87] - 海外新兴市场空调和冰箱渗透率低,预计未来冰箱渗透率有望提升,外销量将快速增长 [87] - 中国白电凭借产品质量、性价比、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地位重要 [93] - 长虹美菱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新兴市场和增量市场,产品外销份额不断提升,2024 年空调外销量份额为 4.5%,冰箱外销量份额为 6.6% [110][111] 借助电商快速出海,塑造自主品牌形象 - 长虹在海外电商供应链与物流本土化、定制化电商专供、多平台布局上有优势,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提高市场接受度,扩大全球市场触达率 [112][115][117] - 长虹通过跨境电商建立并提升海外品牌形象,CHiQ 品牌覆盖全球 40 多个国家,进驻 30 多个电商平台,取得畅销成绩,未来长虹美菱海外毛利率提升空间大 [122] 内生效率改善:深化整改,降费增效 公司双管齐下,提升整体效率 - 长虹集团 2014 年起改革取得阶段性成绩,长虹美菱通过管理端和运营端整改,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126] 管理端:激励员工,提升人效 - 管理端以“KPI 管工资”为原则,使管理层薪酬、利润分享和职位提升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绩效管理,长虹美菱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明显提升 [128][130] 运营端:平台改革,降低费用 - 长虹母公司平台化转型,营销端整合营销团队,建立智慧交易平台,美菱与智易家关联金额上升,销售费用率下降 [135] - 物流端长虹民生平台改革,长虹美菱存货周转率提升 [139] - 采购端推进采购供应链体系变革,长虹美菱市场支持费和管理费率下降 [142] 投资建议: 优化促成长,前景更可期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6、9.18 和 10.53 亿元,对应公司 PE 分别为 9.21、8.09 和 7.05 倍,给予“买入”评级 [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