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三季度“出分”,湖北暂时“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3:40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10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据当 地媒体报道,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保持了好于同期、高于全国、大省领先、中部领 跑的竞进态势。 眼下,各地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15.9亿元,同比增长5.6%;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 同比增长5.5%;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67.57亿元,同比增长5.6%;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40.56亿元,同比增长5.4%;江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680.2亿元,同比增长5.4%。 解读:在目前已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省份中,湖北经济增速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中部经济大省,湖北动力何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 —— 前三季度,湖北社消零总额19533.95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出口4351.0亿元,增长30.8%。对比全国"平均线",分别高出0. ...
南极旅游价格大跳水!5万元游南极掀热议,多家旅行社回应
齐鲁晚报· 2025-10-22 23:18
转自:潇湘晨报 蓝冰、雪山、企鹅、海豹......纯净的美景,极致的体验让南极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目的地,然而,动辄十几二十万的费用让不少游客望而却 步。近日,"南极旅游从20万跌至5万"的相关话题登上多平台热搜,潇湘晨报记者采访到湖南多家旅行社及旅行平台,还原南极旅游真实 价格与市场情况。 5万玩南极不现实!多为船票"裸价" 5万元玩转南极?如果通过旅行社以一价全包的方式前往,恐怕并不现实。 10万元游南极靠谱!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 △游客打卡南极。 "疫情前去南极旅游普遍在20万左右,或者大十几万,现在市场上有很多10万元左右的起步价。"王锟向记者表示,对比前两年,南极旅 游的价格确实出现了大幅降价,主要原因包括南极旅游产品变多,有些产品可能只前往南极圈较边缘的区域;国际机票和签证费用下 调;产品开发时间长,透明度提升等。 "5万元可能只是船票的价格,没有包含其他的费用。"华天国旅导服部经理王锟表示,南极旅游是一个整体打包的产品,包括机票、签 证、保险和住宿等费用,如果有平台报价5万元,可能会二次收费。 王锟表示,目前南极旅游产品的咨询量明显上升,客群呈年轻化趋势。据介绍,南极游受众主体正从中老年群体转变为90 ...
银发旅游专列启程 414名中老年游客开启慢游之旅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9:48
银发旅游专列启程 414名中老年游客开启慢游之旅 专列精准对接中老年群体出行需求,行程设计采用"夕发朝至"模式,既节省时间又不耽误日间游览,实 现"慢游不赶场"。针对中老年游客安全保障需求,专列升级多项适老化服务,全程配备旅游管家和专业 随车医护人员以及急救药箱,车厢内还增设了防滑扶手等安全设施。 此外,专列车厢还精选了粤式茶点、港澳风味餐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在赏景之余品味舌尖上的南国风 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中新网银川10月22日电 (记者 杨迪)10月21日23时36分,由兰铁国旅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开行 的"畅游港澳珠"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从银川站鸣笛启程,满载414名中老年游客奔赴南国秘境,开启 为期13天的舒适慢游之旅。 中老年游客开启慢游之旅。王卫东 摄 作为响应"银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品,"畅游港澳珠"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以"适老、省心、多元"为核 心,串联起湖北武当山、香港金紫荆广场、浅水湾、港珠澳大桥、澳门大三巴牌坊等沿途多处景点。每 一处景点都预留充足的游览时间,让游客在"车随人走、景随车移"中尽享惬意旅途。 银发旅游专列启程。王卫东 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 ...
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出去旅游了
第一财经· 2025-10-22 18:12
2025.10. 22 本文字数:132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靖 近年来,农村居民出游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数据显示,根据国内居民出游抽样调查统计结 果,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同比增长18.0%。其 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7.89亿,同比增长15.9%;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2.09亿,同比增长 25.0%。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1元,比上年同 期名义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比上年同 期名义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 镇居民1.3和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6降至2.43。 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力增强,为他们出游创造了基础。农村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升级。实际 ...
(走进中国乡村)辽宁盘锦稻香蟹肥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7:07
中新社辽宁盘锦10月22日电 题:辽宁盘锦稻香蟹肥迎丰收 作者 姜月恒 王翕瞳 金秋时节,辽宁盘锦正值水稻收割之际。在大洼区王家街道的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区,6台联合收割机 穿梭于金灿灿的稻田中。"今年是个丰收年,亩产量比往年会增加不少。"盘锦中尧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生 产部部长赵云鹏指着不远处的稻田说。 金秋时节,辽宁盘锦正值水稻收割之际。图为10月16日拍摄的辽宁盘锦大洼区水稻田。韩浩天 摄 据赵云鹏介绍,这里于10月中上旬开始收割,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预计10月底收割完毕。 随着收割的全面开始,2025年盘锦新米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在大洼区田庄台镇,盘锦运通农 场将直播间安排在田间地头,一款新米刚刚上市一周多时间,直播间显示销量就达到了800余万斤。 70多年前,盘锦还因土壤含盐量在8‰左右而寸草不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结合化学和生物改良,不 断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如今盘锦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 上,盘锦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海滩1号"大米被评为首批"辽宁优品"。 在盘锦,像张爽这样的养蟹户还有很多。当地通过推广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锦模式",形成 ...
2025越南旅游推介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22 16:21
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喻亮、周红芝)2025年越南旅游推介会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越南国家旅游局局长阮重庆、越南 驻华大使馆公使宁成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芳、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义海以及中越两国旅行社、航空公 司、新闻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阮重庆在会上致开幕辞,他表示越中两国在旅游合作方面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越南国家旅游局希望同中方合 作伙伴一道充分挖掘两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当天举行的两国旅游企业对接洽谈会上,中越两国旅行社代表就双方旅游资源,客源互送及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 流,积极寻求合作机遇。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人民网 喻亮摄 推介环节中,越南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及航空公司代表,共同对越南重要旅游资源进行了生动推介。现场穿插的文艺表 演,充分展现了浓郁的越南文化特色。 活动现场的文艺表演。人民网 喻亮摄 宁成功在发言时指出,旅游交往是两国关系的亮点,为经贸、投资等领域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此外,旅游有助于加深两 国民众相互认知、凝聚友好共识,进一步筑牢两国关系的民意根基。 郑芳表示,中方愿与越方相关机构加强沟通,共同探索文旅合作新路径、新模式。这不仅 ...
红叶铺画卷 秋韵醉游人 辽宁推动秋季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人民日报· 2025-10-22 15:43
当晨霜为辽东大地披上轻纱,鸭绿江的涛声与长白山的风声交织回荡,辽宁千里红叶走廊正次第展开绚 烂画卷。沈阳浑河岸的都市枫景,大连山海间的红蓝相映,本溪群山里的层林尽染,丹东鸭绿江畔的红 枫摇曳,抚顺高铁旁的红叶新生……每年9月至11月,辽宁以"生态+文化+体验"的融合之力,将散落各 地的枫叶资源串成线、织成面,书写秋季文旅的精彩答卷。2025年入秋以来,辽宁省红叶主题景区游客 接待量同比增长67%,高铁旅游订单占比提升至42%,"辽宁红叶季"成为全国游客感受秋韵的热门之 选。 10月中旬,沈阳植物园举行"彩叶节"等主题活动。秋花、秋叶五彩斑斓。寒露过后,层林尽染,白桦、 银杏树等树种共绘秋日美景。皇姑区鸭绿江北街70号红叶苗圃占地1500亩,种植美国红枫10万余棵,火 红枫叶与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光影斑驳,如诗如画。 城景相融 人文与自然的秋之交响 作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沈阳将红叶景观嵌入城市肌理,让市民游客在街头巷尾就能邂逅秋日浪 漫。深秋的沈阳呈现出艳丽多姿的景象,树叶五彩缤纷,与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群相映成趣,吸引游人前 来观赏。金秋10月,北陵公园、东陵公园进入枫叶最佳观赏期。棋盘山风景区内,2000余亩 ...
多彩秋日让游客“留下来赏秋、住下来体验” 带火多样化文旅消费
央视网· 2025-10-22 14:59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州尉犁县,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绵延铺展。金黄的胡杨叶片与水中倒影完美交融,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近年来,新疆通过生态补水、防治病虫害、森林抚育等举措,加快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和恢复进程。胡杨林种群更新能力提升、长势向 好,也进一步带动流域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江西崇义:万亩梯田披金装 农旅融合促发展 眼下,上万亩的上堡梯田已经换上了"金装",犹如铺展开来的秋色"锦缎",3000多级梯田从山脚蜿蜒至海拔1200米的山顶,好似金龙盘踞山 间。 央视网消息:新疆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胡杨林。眼下,胡杨林迎来观赏季,连片的胡杨林既是抵御风沙、守护家园的绿色生态屏障,更是新 疆得天独厚的文旅名片。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滨胡杨林景区,近百亩胡杨披上璀璨金甲。景区内游人如织,游客们乘舟观水中金杨倒影、骑骆驼穿行沙海、搭帐篷乐享 野趣,多样玩法让秋游氛围愈发浓厚。 深秋时节,在江西赣州崇义县,层层叠叠的上堡梯田已经披上"金色外衣"。当地通过打造"梯田+文化+体验"的融合业态,吸引游客赏景打卡。 在收割现场,500多名中学生正在体验收割、打谷、脱粒等传统农耕过程,现场学习农耕知识,感受"汗滴禾下土"辛劳 ...
好评中国|人水相依 美美与共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1:12
10月16日,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村民正在杏福小水井旁洗菜。(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摄) 10月15日,丹江口市汉水文化公园一角。(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且看今日长江两岸,随着一系列保护 措施的实施,曾经濒危的中华鲟水中畅游,"水质检测员"桃花水母翩然再现,乡村产业红红火火,汉水 文化公园绿意盎然……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秀美图景徐徐铺展,让"诗和远方"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水脉就是文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水实践及其形成的水利文化,成为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元 素。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丹江口市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数十万移民为了工程建 设,舍小家、为大家,搬迁到新的家园。这种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成为丹江口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当 地以丹江口大坝和坝区为载体,打造出10余处水文化建设项目,让市民游客在休闲游玩时浸润在文化之 中。水文化与水工程的深度融合,激活了文旅发展新动能。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接待游客665.9万人 次。 守一脉清流,护百姓安宁。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为 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绘制了清晰 ...
多地加大文旅产品供给 推动赏秋旅游持续升温
央广网· 2025-10-22 09:40
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金秋时节,风 景如画。各地优化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赏秋旅游持续升温。 在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公园里,约100平方公里的原始胡杨林披上"金装",与蓝天、大漠、河 流交相辉映,引得游客连连赞叹。 北京游客龚跃进:新疆很美,一路上风景也很漂亮,有时间必须得来。 四川阿坝州黄龙景区已迎来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场雪。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一夜之间银装素裹,眼 前的美景让游客大为震撼。 游客:特别震撼,赶上了下雪天。黄龙的景色更好看了。 游客:本来是冲着五彩池来的,但没想到遇到了第一场大雪,特别惊喜。 在河北石家庄清凉山景区的广场前,伴随铿锵激昂的锣鼓声,井陉矿区红脸社火的表演者们将传统 社火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完表演,游客们沿着景区的登山步道,尽享秋日美景。景区专门设 置了红叶打卡点、休息驿站,为游客提供便利。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彦霞:后续我们还推出了清凉山滑雪、百年工业 旅游等更多短途赏秋悦冬线路,让大家享受到丰富高品质的文旅体验。 胡杨迎来最佳观赏季,前来赏景的游客不断增多。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办公室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