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甲醇
icon
搜索文档
德邦证券:IMO净零法案即将提交 关注绿色甲醇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4:15
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3次会议通过了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 束性净零排放框架,根据IMO程序,该法案将在2025年10月举行的特别会议上提交,一旦获得采纳,预 计将在2027年正式生效。 智通财经APP获悉,德邦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MEPC)第83次会议通过了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根据IMO程序,该法案将在2025 年10月举行的特别会议上提交,一旦获得采纳,预计将在2027年正式生效。远期IMO净零框架落地后, 绿色甲醇市场拓展空间极其可观。但从产能建设角度看,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全球绿色甲醇生产尚处在 起步阶段,2024年全球绿色甲醇产能仅为约70万吨,在全球绿色甲醇需求起量前夕,短期供需或难以匹 配。 德邦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2025年9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 通知》,原则同意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其中5个项目为绿色甲醇,合 计规划产能约80万吨。 IMO净零法案将提交审核,船用绿色甲醇或为最优解 ...
中信证券:绿色甲醇产能投资加速,行业景气度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39
公司投资动态 - 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投资189亿元建设风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1] 行业市场前景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IMO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推动航运业为绿色甲醇创造千亿元市场空间 [1] - 国内"双碳"目标进入冲刺期催化绿色甲醇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 [1] 投资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绿色甲醇项目核心设备供应商 [1] - 建议关注具有成本及先发优势的绿色甲醇项目投资方 [1]
限时领取!《2025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15家重点企业分析报告》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甲醇产业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 主要包括电甲醇、生物质制甲醇和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三种技术路线 其中生物质气化制备绿色甲醇是现阶段主流技术路线[5][7][12] - 生物质气化技术面临原料适应性差、产气效率低、焦油处理难等挑战 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通过耦合绿氢可调节氢碳比至1:2.0-2.2范围 提高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7][8] - 2025年9月24-26日将在大连举办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聚焦绿色甲醇产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场景拓展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12][13][18] 产业概况 - 绿色甲醇分为生物燃料、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和再循环碳燃料三类 欧盟要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得超过28.2g CO2/MJ 而中美尚无统一定义[5] - 产业链上游涵盖生物质预处理、CO₂加氢制甲醇催化剂及技术 中游为绿色甲醇制备 下游应用包括甲醇汽车、航运燃料及燃料电池等领域[5][6] - 代表性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包括隆基氢能、庄信万丰、马士基、中国重汽、中集安瑞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5][6] 技术路线分析 - 生物质气化主要采用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种气化炉 工艺过程包括热解、氧化、还原和重整反应 最终合成含CO、H₂、CH₄的合成气[7] - 技术瓶颈在于合成气质量不稳定 需通过绿氢耦合精准调节氢碳比 目前多企业已完成纯氧生物质气化中试 首个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绿醇项目已投产[7][12] 行业活动与论坛 - 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设四大主题论坛 涵盖绿色甲醇制备关键技术、生物质气化产业化进展、SAF制备技术及生态建设应用[13][18][20] - 论坛将邀请院士专家、国际港口、船东及产业链企业参与 包括马士基脱碳业务总监、中国船级社首席技术专家等重量级嘉宾[13][20][23] - 特色活动包括参观大连港绿色甲醇加注中心 以及绿色甲醇产业创新展览、科技成果对接等配套活动[18][23]
瑞恒茂绿色零碳循环经济支撑竹醇一体化项目稳盈利
中国化工报· 2025-09-11 09:52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全球绿色甲醇市场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绿色甲醇存量替代市场规模将突破2.5亿吨[1] - 行业形成政策赋能与需求激增的双重驱动黄金格局[1]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绿色甲醇在建项目约173个,总规划产能达5346万吨/年,但当前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10%[2] 项目核心解决方案与竞争优势 - 公司发布芦竹绿色零碳循环经济产业支撑竹醇一体化项目建设方案,以多倍体芦竹为核心突破口,破解行业ISCC原料供应和认证痛点[1] - 多倍体芦竹易种易活、高产固碳,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20年,亩产干物质4吨及以上,固碳量达7-10吨/亩,是热带森林的5倍、水稻秸秆的15倍[3] - 芦竹在含盐量5‰以下的滩涂地、沙荒地、废矿区均可丰产种植,同时能降解土壤重金属,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3] - 芦竹含碳量45.61%,比玉米水稻等秸秆高出3-5%,灰分仅为4.22%,热值达4000kcal/kg以上,制备绿色甲醇时用量更少、气化转化高,有望降低成本20%[3] 项目技术与经济性 - 10万吨/年竹醇一体化项目布局6万亩多倍体芦竹种植与ISCC认证,构建稳定合规的绿色原料供应体系[4] - 项目以生物质气化合成技术为核心,实现有效气含量超80%、热煤气效率超95%的高效转化,装置投资成本较行业水平下降30%、运行成本降低20%[4] - 项目规划投资11亿元,年销售额6亿元,投资收益率可达30%,盈利结构包括绿色甲醇、绿色干冰、绿色蒸汽等附加收益[5] - 项目采用副产物全利用模式,飞灰回收复配有机肥、废水循环使用、CO加工为干冰,力争产出国际认可的负碳甲醇[4] 项目落地条件与未来发展 - 项目具备落地即开工条件,将纳入天津市重大项目库及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获得政策背书与支持[4] - 项目紧邻天津港、黄骅港、曹妃甸港,能直接享受三港针对绿色甲醇项目的专项税务优惠[4] - 公司计划打造生物质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10万吨/年食用蛋白、5万吨/年牛磺酸、10万吨/年绿色航煤SAF等项目,配套种植50万亩芦竹作为原料[6] - 通过芦竹固碳可抵减园区总碳排放,实现动态零排,投资方可优先布局后续高附加值产业[6]
议程发布!第五届液态阳光(绿色甲醇)产业发展论坛,9月24-26大连见!
DT新材料· 2025-09-03 00:05
液态阳光产业宏观趋势 - 液态阳光技术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 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平稳可行的技术路径[2] - 国家能源局发布绿色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通知 江苏浙江等省份重点布局绿色甲醇等液态燃料[2] - 绿色甲醇产业全链实现重大突破 包括首例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绿醇项目投产和多港口实现首单绿醇船燃加注[2] 产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产业存在规划多落地少消纳难市场亟待突破等痛难点[2] - 行业需推进产学研用深入合作以抓住全球能源变革的市场机遇[2] 关键技术进展 - 绿色甲醇及SAF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包含纯氧生物质气化中试完成和多企签下国际订单[2] - 生物质气化关键技术涉及允清炉超低焦油生物质纯氧气化装备和东方电气纯氧加压气流床气化实践[6][7] - 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技术涵盖加氢制芳烃绿色航煤以及电化学还原制备高值化学品[6][11][12] 应用场景建设 - 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探索已获马士基集团脱碳实践支持 并设立国际对接专场促进产品出海[6][24] - 醇氢电动汽车研发由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推进 长距离甲醇管道输送由国家管网集团研究[6][7] - 大连港绿色甲醇加注中心将作为实地参观场景 展示港口加注应用成果[7][23] 产业生态建设 - 论坛汇聚300+EPC业主终端用户 设置供需对接平台发布20+产业合作需求[26][22] - 支持单位包括吉利控股辽宁港口集团等产业链代表企业 推动生态联盟建设[3][22] - 国际端口合作通过马士基等企业分享脱碳战略 构建国内外技术对接渠道[6][24] 科研创新支撑 - 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论坛征集催化转化电化学还原等技术报告 采用10+5分钟交流模式[18][11] - 清华大学中国矿大等院校团队展示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转化等前沿成果[13] - 科技成果展示专区促进液态阳光领域科研团队成果转移转化[25] 论坛特色活动 - 设置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院士及龙头企业探讨产业难点与机遇[19] - 国际对接专场组织绿色甲醇项目方与终端需求1对1精准对接[24] - 终端用户包括船东车企化工企业可申请50+免费参会名额[32][33]
7月电力装机数据分析绿色甲醇开工情况跟踪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9:56
电力行业装机数据 -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1][2] - 太阳能累计装机11.1亿千瓦 同比增长50.8% 风电累计装机5.75亿千瓦 同比增长22.1% [1][2] - 1-7月全国新增装机325GW 同比增长75.7% 其中太阳能新增223GW(增80.7%) 风电新增54GW(增79.4%) 火电新增42GW(增72.2%) [1][2] 7月装机环比变化 - 7月新能源新增装机12GW 环比6月几乎减半 [1][2] - 7月光伏新增装机10GW 同比2024年7月22GW减半以上 环比6月16GW接近腰斩 [3] - 7月风电新增装机2.3GW 同比2023-2024年7月3.7-3.8GW略有下滑 环比6月5.1GW腰斩 [4] 绿色甲醇产业发展 - 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中甲醇动力船达38艘(前4个月总计165艘) [6] - 中国绿醇总规划产能近6000万吨/年 但已建成产能不足30万吨/年 [6] - 2024年国内开工绿色甲醇项目产能超60万吨/年 2025年已开工产能达150万吨/年 [6] 投资关注标的 - 电力领域关注华润电力 龙源电力 川投能源 嘉泽新能 银星能源 黔源电力 [4] - 绿色甲醇领域关注嘉泽新能 吉电股份 金风科技 中国天楹 中集安瑞科 华电科工 [7]
第二轮17+嘉宾剧透!探索绿色甲醇特色发展之路和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新技术
DT新材料· 2025-08-19 00:05
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液态阳光技术是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的关键路径,被视作实现"双碳"目标最平稳可行的解决方案 [3] - 2025年国家能源局推动绿色燃料技术攻关,江苏、浙江等省份重点布局绿色甲醇产业,全链已实现规模化项目投产、生物质气化中试突破及国际订单签约 [3] - 行业当前面临规划多、落地少、消纳难等痛点,需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与市场应用 [3] 论坛关键议程与报告方向 宏观趋势与技术进展 - 李灿院士将探讨液态阳光发展战略路径,聚焦太阳能转化与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 [4] - 魏飞-张晨曦团队展示CO₂加氢制芳烃技术,CO₂回收率超95%、芳烃选择性超80%,已推进万吨级示范工程 [5] - 陆诗建教授分享全球最大规模CCUS项目经验(胜利电厂200万吨/年CO₂捕集) [6] 产业化实践案例 - 吉利累计运营醇氢电动车超5万辆,专利400余件,布局CO₂加氢、生物质气化等全链条技术 [7][12] - 马士基已订购25艘甲醇燃料船舶(总载重387万吨),10艘投入运营,并与金风科技等企业合作 [8] - 霍尼韦尔UOP的甲醇制航煤技术(MTJ)碳减排率超80%,占全球SAF市场35%份额 [13] 前沿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40t/d生物质加压气化中试装置投运成功,实现非烘焙制粉技术突破 [10] - 清华大学"允清炉"完成多种生物质纯氧气化工业级示范,焦油含量显著降低 [11]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集杰团队实现CO₂单程甲醇选择性超90%,催化剂稳定运行5000小时 [9] 重大项目与市场动态 - 西南院中标金风科技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EPC,一期25万吨工程已启动 [18] - 托普索公司提供电解水制氢至绿色合成氨的全流程脱碳解决方案 [15] -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将探讨甲醇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可行性挑战 [17] 论坛特色活动 - 设置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聚焦电还原CO₂制化学品技术(如天津大学康鹏团队全球首套中试项目) [19][20] - 国际对接专场邀请港口、船东等终端需求方,推动绿色甲醇出海合作 [32] - 科技成果展示包括80cm×120cm科研海报及液态阳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 [33] 行业影响力数据 - 往届论坛吸引1500+参会者,100+院士专家演讲,800+企业参与(含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 [38] - 本届预计400+EPC、终端用户参与,覆盖绿色甲醇制备、SAF、生物质气化等全产业链 [25]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单位集中签约会在北京举行 共启绿色燃料发展新篇章
中国能源网· 2025-08-13 10:56
项目概况 -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为国内领先的绿色甲醇综合示范基地 选址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 规划总投资214亿元[6] - 项目采用绿电与生物质双路径生产工艺 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结合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技术 实现负碳生产和零碳排放[6] - 项目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 碳排放近零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万吨[6] 合作体系 - 27家单位参与签约 包括政府机构、能源企业、工程建造、国际技术顾问及装备供应商[2] - 18家核心单位分六组完成签约 覆盖项目全产业链[4] - 政府与能源基石组包括榆树市政府和华能新能源辽宁分公司[5] - 国际技术顾问与海外订单组包括意大利船级社RINA、冰岛碳循环国际CRI等四家单位[5] 市场前景 - 已获冰岛碳循环国际旗下单位年采购意向12万吨[7] - 中基新能联合韩国绿色燃料联盟意向年采购50万吨[7] - 采购计划聚焦欧洲和韩国高端航运燃料市场[7] 技术特色 - 设计与智控组包括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等四家单位[8] - 核心装备和工艺技术供应组包括卡特彼勒索拉透平等四家供应商[8] - 氢能技术组包括阳光氢能科技等四家氢能企业[8]
注资150亿!又一新能源巨头成立
DT新材料· 2025-08-04 00:04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挂牌成立,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7家机构共同投资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使注册资本超150亿元 [2] - 公司股权结构:中核集团持股50.35%(原100%)、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中国核电6.65%、国绿基金3.19%、浙能电力5%、四川聚变3% [3] - 公司定位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采用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规划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阶段实现聚变能商业化 [2] - 公司与上海交大、中国电气装备等签署创新联合体协议,推动聚变产业链融合 [2] 核聚变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公司与中科院牵头的聚变新能并列国内两大国家队,后者已在合肥开建BEST试验装置 [5] - 全球聚变投资加速:美国公司累计融资62.8亿美元,中国公司融资27.9亿美元,两国领跑全球 [6]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清洁能源,业内预计未来20-30年可能突破技术瓶颈 [4] 核电发展背景 - 中国计划2035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10%(2022年为5%),三代技术为主流,四代技术加速突破 [5] - 当前仅中广核、中核等4家企业持有核电运营牌照 [5] -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对绿色能源(如聚变能)的迫切需求 [6] 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 第五届论坛拟于2025年9月24-26日在大连举办,聚焦绿色甲醇制备技术、生物质气化、SAF燃料等议题 [8][9] - 绿色甲醇技术获政策支持:国家能源局推动试点,江苏、浙江重点布局,首条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项目已投产 [8] - 论坛设置四大主题: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生物质气化产业化、SAF制备、甲醇生态应用 [13] - 特色活动包括国际对接专场、高层闭门研讨会及港口实地考察 [16][15] 绿色甲醇产业现状 - 行业面临规划多落地少、消纳难等痛点,但已实现船燃加注、国际订单等突破 [8] - 技术进展涵盖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纯氧生物质气化等方向 [13] - 应用场景包括航运、醇氢电动、燃料电池等领域 [13]
势银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绿醇项目建设加速,预计年底建成产能将达87万吨
势银能链· 2025-07-22 11:39
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概况 - 2025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的通知》,标志着绿色甲醇产业进入"技术突破-产业化验证-规模化推广"关键阶段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进展的绿色甲醇项目共83个,其中已开工占比16.9%,已建成3.6%,废止4.8%,较2024年底新增51个项目 [4] - 当前全国绿醇总规划产能近6000万吨/年,已建成产能22.1万吨,2025年预计新增65万吨产能来自中集绿能、上海电气等4个重点项目 [5] 区域分布与政策影响 - 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甘肃为绿醇项目规划前五省份,其中内蒙古规划产能达1837.01万吨/年占全国31% [7] - 除上海、湖北等沿海省份外,其他地区项目开工率不足50%,主因交易平台缺失、认证壁垒及加注网络滞后 [9] - 内蒙古因新政要求风光制氢项目1年内完成45%投资进度,导致全球首个亿吨级液态阳光项目撤销备案 [9] 技术路线与项目特征 - 生物质甲醇项目数量多但规模小(平均产能0.5-5万吨),二氧化碳加氢项目数量少但单体规模大(10-100万吨) [13] - 生物质路线受原料分散限制发展成熟但难扩产,二氧化碳路线依赖绿氢集中供应需规模效应实现经济性 [13] 下游应用与市场驱动 - 欧盟航运碳法规及IMO净零框架推动绿色甲醇需求,DNV预测2050年航运业60%燃料将为碳中和燃料 [16] - 国内项目已与马士基、达飞集团等10余家船运企业签约消纳,上海电气洮南项目7月建成后将实现"生产-加注"闭环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