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排放
搜索文档
东盟学者记者在浙江感受科技助力发展生动实践
新华社· 2025-09-30 21:50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可伴随音乐跳街舞,云深处的机器狗能完成原地后空翻并稳稳落地,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可化身指挥家 [2] - AI技术深度融入日常销售,AI翻译设备可实现不同语言使用者无碍沟通,AI技术还可用于提供有效的销售策略 [2] - 巡检机器人可将劳动者从高危工作场景中解放出来 [4] 数字贸易与平台服务 - 义乌国际商贸城推出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和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帮助商户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获客、报价和接单 [3] - 商户将中文视频上传至平台可自动转化成30多种语言版本,AI眼镜、AI耳机、AI手表等科技产品已在商贸城应用 [2][3] - 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超过7.5万个商铺和210多万个经营单品,为全球生意人创造贸易机会 [3][4] 可持续发展与乡村经济转型 - 安吉余村利用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乡村零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该建筑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 [6] - 经过20年治理,余村从过度开采的工业村转型为生态旅游地,废弃矿坑化为湖泊与露营综合体,民宿和咖啡店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6] - 余村去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万元 [6]
直击连云港3.36亿打造自走式车场!|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2:56
物流中心规模与设施 - 全国最大港口行业汽车物流中心 年周转能力18万辆 可同时停放5200辆商品汽车 [2] - 配置16个车厅 16台升降机及48台AGV机器人 一次性满足5200辆进出口汽车存储需求 [2] - 总投资3.36亿元 2023年建成 2024年投入使用 已运营一年半时间 [3] 绿色智能技术应用 - 全国港口行业首个零碳排放汽车物流中心 楼顶太阳能绿电年发电量100万度 [2] - 365天24小时不间断AI计算作业 根据目的地/装船时间/品牌自动分类理货 [2] - 较传统人工备车流程节省2天时间 [2] 行业需求与扩建计划 - 因中国汽车出口量迅猛增长 现有堆存场地无法满足需求 [2] - 当前中心已无法满足需求 公司或将计划第二期项目 [3] - 立体库建设将堆存场地向空中发展以应对出口增长 [2]
中国动力:绿色智造驱动战略发展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中证网· 2025-09-01 15:36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6.51亿元 同比增长11.22% [1] - 归母净利润9.19亿元 同比增长93.35% [1] - 扣非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增长106.39% [1] - 基本每股收益0.41元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161元 [1] - 新签合同额339.19亿元 同比增长25.42% [1] - 手持合同额627.94亿元 同比增长8% 环比增长7.24% [1] 业务发展 - 船用柴油机业务交付量增长18% 单价提升拉动毛利率 [1] - 新接订单增长47% 其中低碳机型占比超60% [1] - 大功率甲醇双燃料低速机10X92DF-M-1.0-LPSCR实现全球首次交付应用 [2] - 双燃料发动机矩阵完善 包括8S50ME-C9.7-GI-HPSCR 甲醇双燃料主机12G95ME-C-LGIM-EGRTC 中速双燃料发动机8M450DF [2] - 实现LNG 甲醇 氨燃料动力机型全面覆盖 满足IMO 2030年减排标准 [2]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达13.79亿元 同比增长41.74% [3] - 加快高端 绿色 智能新产品研制步伐 [3] - 七类动力板块基本覆盖市场主流动力系统类型 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 [3] 行业背景 - 2025年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413万载重吨 同比下降3.5% [3] - 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 同比下降18.2% [3] - 公司船海产品生产交付数量实现逆周期快速增长 [3] - 政策要求2025年LNG 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50% [2] - IMO要求2030年国际航运碳强度降低至少40% 零碳燃料占比达5%-10% [2] 战略转型 - 产品结构快速向高附加值 低排放方向转型 [1] - 化学动力板块切入新能源领域 [3] - 技术布局与全球减排标准同步推进 [2]
天津港无人码头引上合记者团惊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22:28
核心观点 - 天津港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和100%绿电自产自足 运营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2][3] 运营效率 - 20000TEU级集装箱船舶作业仅需28小时 包含进口4000箱和出口3000箱作业量 [1] - 创出历史最高生产效率 在泊船时效率达329箱/小时 峰值船时效率达416箱/小时 [2] - 2024年1至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1% 集装箱吞吐量993.1万标箱同比增长3.7% [2] 技术特点 - 全部采用无人作业方式 涵盖自动化集装箱岸桥和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 [1] - 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 [2] - 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实现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2] 国际影响 - 作为国际枢纽港与全球众多国家保持密切航运往来 包括马来西亚等上合组织成员国 [3] - 外国记者高度评价其零碳排放和高度自动化水平 认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2][3] - 中国通过此类项目展示科技实力和经济活力 促进区域交流合作 [3]
天津港无人码头引上合记者团惊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9:21
核心观点 - 天津港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和100%绿电自产自足 作业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3][4] 运营效率 - 20000TEU级集装箱船舶作业仅需28小时 处理进口4000箱和出口3000箱 [2] - 在泊船时效率达329箱/小时 峰值船时效率达416箱/小时 创历史最高生产效率 [3] - 1至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1% 集装箱吞吐量993.1万标箱同比增长3.7% [3] 技术特色 - 采用全无人作业方式 涵盖自动化岸桥 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内作业机械 [2] - 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实现100%电能使用 100%绿电和100%自产自足 [3] - 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为全球港口最高水平 [3] 国际影响 - 与马来西亚等多国保持密切航运往来 现代化设施获国际媒体高度认可 [4] - 外国记者评价其自动化程度和大数据应用能高效识别非法贸易 [3] - 斯里兰卡记者期待中国通过上合峰会等平台加强区域合作 [4][5]
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发热”
陕西日报· 2025-08-25 08:51
项目背景与起源 - 2005年初刘加平首次进藏体验严寒 拉萨夜间温度零下十几摄氏度且室内电暖器效果不足[1] - 发现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 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但未有效转化为热能[1] - 提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技术构想 替代高成本高损耗的"发电再转热能"模式[1][2] 技术研发历程 - 2005-2007年团队30多次进藏实地调研 克服高原反应及恶劣环境进行技术测试[7][18] - 研发大型太阳能集热板技术 实现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并储存至蓄热水池[16] - 突破集热系统设计 耐极端温差材料及热能存储输送等关键技术难题[6][15][26] - 2007年交付首套太阳能技术参照系数应用标准至西藏建设厅[9] 项目成果与推广 - 2018年底建成浪卡子县规模化太阳能供暖示范项目 集热场面积2.3万平方米[21] - 实现零碳排放供暖 覆盖11万平方米居民区 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21][22] - 截至2023年累计建成30余处示范工程 惠及藏区50余万群众[27] - 曲松县项目建成4万平方米集热器与2.6万立方米蓄热水池系统[27] 团队发展与传承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累计2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17] - 形成刘加平-刘艳峰-王登甲三代科研团队接力 持续攻关18年[13][23][26] - 201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团队将30万元奖金全额捐赠当地[27] 技术特性与优势 - 实现"集热-蓄热-供热"智慧联动系统 运行保证率达100%[22][27] - 开发适用于分散住户的"暖床"装置 兼具日间散热与夜间取暖功能[18] - 近零能耗太阳能供暖技术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替代传统牛粪燃料[26][27]
中船七一八所助力国内首艘氢电拖轮启航
势银能链· 2025-08-14 11:03
国内首艘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成功试航 - 国内首艘氢电"双能源"混合动力"氢电拖1"轮在青岛港正式入列 由中船集团七一八所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3] - 该拖轮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 实现零碳排放 并应用北斗集成系统、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等先进技术 [5] -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 该船在噪音控制、设备寿命、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势显著 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余吨 [5] 船舶技术参数与创新 - 最大拖力82吨 续航里程达120海里 是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 获得电推船舶AUT-0附加标志 [5][7] - 船载储氢供氢系统由七一八所旗下中船派瑞氢能公司研制 采用先进海装"三防"技术 提升极端环境耐受性能 [6][7] - 首创船舶专用氢气加注系统 解决氢能船舶"加氢难"问题 并完成首次岸基氢气加注作业 [8][9] 七一八所在氢能船舶领域的领先地位 - 公司已成功服务国内首艘氢能驱动船"氢舟1号"、首艘氢能驱动海上交通船"蠡湖未来号"、首艘氢能驱动集装箱船"东方氢港号" [9] - 产品覆盖旅游客轮、港作拖轮、内河及近海货轮等领域 未来将持续提升船载储供氢系统和高压加注装备技术 [10] 行业活动与资源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行 [1] - 提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订阅及产业研究服务 [16]
9个绿色甲醇项目获进展
势银能链· 2025-08-13 12:05
绿色甲醇项目进展汇总 - 2025年8月多地密集推进绿色甲醇项目,涉及吉林榆树、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新疆、广东、福建等地,项目依托绿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技术,实现"负碳生产"与"零碳排放"目标 [2] - 项目汇聚能源企业、工程机构、装备供应商等多方力量,推动低碳能源转型与绿色化工产业链构建 [2]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 - 长春榆树市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214亿元,采用"绿电+生物质"双路径生产工艺 [4] - 一期规划80万千瓦风电装机,建设9.6万Nm3/h制氢站,年产27万吨甲醇(15万吨生物质醇、12万吨电子醇) [4] - 18家核心单位完成签约,分为政府与能源基石组、项目牵头发起及建造组等6个组别 [5] 福海县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 新建3.6万吨/年绿氢系统,包括50000Nm3/h电解水制氢系统及相关辅助系统 [6] - 配置72套1000Nm3/h碱性电解槽,30个2000m3/1.5MPa球型储罐 [6] - 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供货合同 [6] 隆基绿能乌拉特后旗项目 - 年产40万吨风光氢储制绿甲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3.65亿元 [7] - 风光绿氢制备与生物质气化技术耦合,每年处理绿色生物质资源60万吨以上 [7] - 分两期建设,一期年产19万吨,二期年产21万吨绿色甲醇 [7] 其他重点项目 - 四川晨光工程设计院中标新疆10万吨/年绿色甲醇装置工程设计,报价2230万元 [8] - 中广核科尔沁右翼前旗项目总投资14.96亿元,年产氢量5.56万吨,配置55台2000Nm3/h碱性电解槽 [9] - 广东能源集团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副产品包括杂醇油、焦油等 [10][11] - 齐齐哈尔项目总投资84.3亿元,分两期建设,每期年产21.7万吨绿色甲醇 [12] - 正大集团福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及下游产品 [13] - 吉林敦化市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非粮生物质秸秆为原料,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 [14]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单位集中签约会在北京举行 共启绿色燃料发展新篇章
中国能源网· 2025-08-13 10:56
项目概况 -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为国内领先的绿色甲醇综合示范基地 选址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 规划总投资214亿元[6] - 项目采用绿电与生物质双路径生产工艺 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结合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技术 实现负碳生产和零碳排放[6] - 项目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 碳排放近零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万吨[6] 合作体系 - 27家单位参与签约 包括政府机构、能源企业、工程建造、国际技术顾问及装备供应商[2] - 18家核心单位分六组完成签约 覆盖项目全产业链[4] - 政府与能源基石组包括榆树市政府和华能新能源辽宁分公司[5] - 国际技术顾问与海外订单组包括意大利船级社RINA、冰岛碳循环国际CRI等四家单位[5] 市场前景 - 已获冰岛碳循环国际旗下单位年采购意向12万吨[7] - 中基新能联合韩国绿色燃料联盟意向年采购50万吨[7] - 采购计划聚焦欧洲和韩国高端航运燃料市场[7] 技术特色 - 设计与智控组包括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等四家单位[8] - 核心装备和工艺技术供应组包括卡特彼勒索拉透平等四家供应商[8] - 氢能技术组包括阳光氢能科技等四家氢能企业[8]
本届唯一获奖中国日化企业,立白科技集团荣获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奖“绿色领导奖”
中金在线· 2025-08-04 14:54
获奖信息 - 立白科技集团于2025年7月11日荣获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奖"绿色领导奖",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日化企业 [1][3] - 公司为首次参评即获得该奖项 [3] - 该奖项由亚洲企业商会主办,是亚洲最具权威的ESG奖项之一,评审过程历时数月,由资深评审团对超过150家提名企业进行全面评估 [5] 获奖项目与气候行动 - 获奖项目为"绿色未来·净零立白"气候行动 [3] - 公司是中国家清行业中首家发布净零目标的企业 [3] - 公司制定了《愿景2050·净零立白行动方案》,提出了围绕供应链、产业链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气候行动路径 [3] - 行动方案包含8大计划和30项路径举措 [3] 项目进展与行业影响 - "绿色未来·净零立白"气候行动的各项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并在清洁生产、低碳物流、绿色消费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3] - 项目旨在从本质变革推动产品全面净零,构建"产业-生活-生态"可持续未来 [3] - 项目助力日化行业零碳转型,为消费者创造更低碳的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