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搜索文档
青藏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正式启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14 10:47
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启动 - 6月11日青海海东市乐都区210件总重2.1吨高原冷凉蔬菜通过西宁机场直飞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标志着2025年青海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正式启动 [1] - 高原冷凉蔬菜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具有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等优势,从采摘到装车仅需2小时,通过航空运输极大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损耗 [1] - 青海机场公司以"客货并举"为发展战略,加密西宁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6个城市航班,农畜产品主要输出地航班日均达6班以上,腹舱资源进一步扩充 [2] 航空物流服务创新 - 航空物流青海分公司创新采用"航空+冷链"模式,为生产企业提供从蔬菜采摘、预冷、包装、运输到配送的全链条物流服务,全程温度精准控制 [2] - 公司推动"一区、一县"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综合物流项目落地,预计今年通过航空运输的农畜产品输出量将达6000余吨 [2] -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提升运输效率,扩大冷水鱼、冷凉蔬菜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规模 [3] 产业发展意义 - 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开辟"空中快车道",助力"青货"走出青海 [1][3] - 该举措体现了青海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彰显航空物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强大赋能作用 [2] - 项目将为青海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项目建设“提速” 特色产业“开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8:08
五谷丰蔬菜产业项目 - 项目总占地531亩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设施温室生产区 休闲旅游采摘区 露天蔬菜生产区四大功能分区 预计9月建成投产 [1] - 项目分东西两区 西区建有智能玻璃温室约27亩 育苗温室约7亩 28栋日光温室及相关配套设施 西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东区日光温室有序推进 [1] - 项目建成后将聚焦串收西红柿 黄瓜 草莓等市场紧俏品类 同步种植天麻等药食同源作物 预计年培育优质种苗500万株 可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蔬菜基地发展 [1] - 项目依托智能化 科技化 现代化技术手段 实现对蔬菜作物生长全周期的精准管控 达成绿色高效 优质安全的生产目标 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 [2] - 基地定位为"绿色高产设施蔬菜+药食同源+智慧农业示范+农旅研学"四位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2] 马村镇优质蛋鸡养殖项目 - 二期项目正在进行鸡舍钢结构安装 安排20多名钢结构安装工人错峰施工 为六月底10万鸡苗入住打好基础 [3] - 2022年引进农牧企业新建60万羽优质蛋鸡养殖项目 2024年持续扩大规模 计划再建3栋现代化鸡舍 1栋蛋库 鸡蛋分拣车间和笼养设备等配套设施 [3] - 新建蛋库已投入使用 蛋鸡舍主体安装预计8月份完工 一期 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存栏蛋鸡80万羽 日产优质鸡蛋35吨 全年产量1.2万吨 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3]
云南陆良“菜篮子”富了百姓“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2
行业概况 - 陆良县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 无霜期达335天 成为云贵高原的"绿色粮仓"和蔬菜生产重点县 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优质蔬菜 [1] - 陆良县去年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达90万亩 产量245万吨 实现产值70亿元 [3] - 蔬菜产业被确立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 [1] 公司动态 - 云南源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700亩 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2万亩 产品常年直供广东市场并拓展东南亚出口渠道 [1] - 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蒿稻轮作—肉牛养殖—粪肥还田"的绿色种养循环方法 种植藜蒿1200亩 产品畅销一线城市 [2] 品牌建设 - 全县制定蔬菜地方标准和规程29项 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51个 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8% [2] - 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4个 "陆良香椿""陆良藜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 认定供港蔬菜基地3个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个 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0个 [2] 产业链发展 - 陆良县共有蔬菜生产经营主体1905个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 [3] - 产业链覆盖种植、育苗、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 带动户均增收2.8万元以上 [3] - 蔬菜冷链物流园吸引30家企业入驻 蔬菜外销率超93% 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包头市九原区:市民“菜篮子”满了 农民“钱袋子”鼓了
内蒙古日报· 2025-06-10 15:27
蔬菜产业现状 - 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大棚种植蔬菜大量上市,叶类菜交易占比80%以上,日交易量约10万斤[1] - 九原区现有日光温室13648亩、大棚3443亩,96个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农基本实现旱涝保收[1] - 哈林格尔镇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7.7万吨,设施农业占九原区50%以上,叶类菜占包头市市场三分之一[1] - 主要销往北京、陕西、山西、上海、山东等地,种植户年收入约数万元[1] 产业发展短板 - 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2] - 种植品类达30多种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无法满足更大市场需求[2] - 产销脱节导致品牌效应不足,销售渠道单一,品质不稳定,产地议价能力弱[2] 产业升级措施 - 成立蔬菜产业联合会,推行"扩规模、提品质、育品牌、拓市场、增效益"发展思路[2] - 建立"联合会+企业+合作社+农户"四级联动机制,统一品种规划与种植标准[2] - 实现育苗、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2] - 目标打造稳定销售渠道和"名特优"农业品牌[2]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乡村“绿色工厂” “蔬”写致富新答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21:35
公司运营 -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高朗村蔬菜基地占地约1200亩,自2015年开始建设,种植近30种蔬菜[1] - 基地日采收芦笋稳定在400斤至500斤,每斤售价7元人民币,主要销往广西南宁、柳州等城市[5] - 基地采取精细流程处理高附加值品种,如芦笋、佛手瓜苗、枸杞等,采摘后立即打包并冷冻保鲜,确保第二天清晨发往外地市场[5] - 基地引入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效率[7] 行业发展 - 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种植蔬菜3900亩,截至今年5月产量达1.2万吨[7] - 基地成功吸引20余位投资者发展农业,通过合作社流转经营将荒地改造为现代化菜园[2] - 特色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动力[7]
广西宁明辣椒丰收 奏响致富“椒”响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6:58
当地官方表示,下一步,宁明县将瞄准市场需求,乘势而上,持续发挥能人大户的引领作用,充分激发 民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完) "今年基地种植了美人椒和朝天椒共380多亩,亩产约1000斤,预计收入可达300万元(人民币,下同), 主要销往湖南、湖北等地市场。"基地负责人廖醒说,辣椒产业周期短、见效快、采摘期长、市场需求 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移栽、管护到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收期可持续至7月, 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在是采摘季,每天务工能挣100元到200元。从种到收,我们附近村的乡亲都在这里干活,既能挣点 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明江镇百泉村村民李位玲说。 中新网崇左6月7日电 时下,正值辣椒采摘旺季。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江镇安马村的辣椒种植基地, 一排排辣椒缀满枝头,红绿相间。村民们穿梭田间,忙碌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宁明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引进种植大户和企业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 通过"以短养长"模式,实现产业基地效益倍增,有效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今 ...
甘肃临夏县:乡村“菜篮子”催生“庭院经济”引游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20:17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甘肃临夏县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和餐饮等业态[2] - 2023年当地投资2700万元建设连栋温室育苗中心,2024年投入648万元完成1200万株菜苗育苗并分发给8万多农户[2] - 小菜园模式连续开展三年,既满足家庭食用需求又可市场售卖,同时美化乡村环境[2] 蔬菜产业链布局 - 临夏县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发展蔬菜种植8.8万亩,产品错峰上市并通过冷链48小时内直达沿海城市市场[5] - 已培育3个"甘味"品牌,1家企业21个品种获有机认证,11家企业蔬菜获绿色认证[5] - 建设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形成从种苗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5] 农户增收渠道 - 土地流转解放主要劳动力,家庭妇女可在蔬菜基地或冷链环节就近务工,月收入约3000元[6] - 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流转土地,农户享受村集体红利,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6] - 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在5个乡镇流转土地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6]
云南大理保鲜蔬菜实现首次出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4:24
行业动态 - 大理州首次实现保鲜蔬菜出口,43.31吨西兰花经检验检疫合格后出口至俄罗斯和马来西亚 [1] - 鹤庆县凭借高海拔冷凉气候成为优质高原冷凉蔬菜代表,其西兰花以鲜脆甜嫩、纤维细腻为特点 [1] - 大理州前5个月农产品出口量达10.2万吨、货值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107.9% [2] 公司进展 - 大理鸿福农业有限公司通过3年蔬菜种植经验实现首次西兰花出口突破,为后续规模化出口积累品控和报关经验 [1] 政策支持 - 大理海关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快速通关"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化学品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监管 [1] - 依托"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预约查验+绿色通道"模式,保鲜蔬菜通关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整体通关效率提升200% [2]
发挥蔬菜产业集群优势 山东寿光科技赋能创新引领致富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5 06:19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 寿光市以蔬菜产业为核心,打造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1] - 通过数字+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5%[1] - 蔬菜大棚升级至第七代,配备自动温控、智能雾化等设备,劳动生产率提升一倍以上[1]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采用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实现鱼菜共生、天幕草莓等新模式[1] - 高端示范园区带动下,蔬菜大棚变身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为绿色工厂[1]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寿光市在电商直播、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延伸产业链[1] - 田柳镇注册硒柿珍品、田柳硒菜等品牌,通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线上成交量1万余单[2] 销售与市场拓展 - 寿光每年通过线上渠道供应全国30余个省份约50万吨蔬菜[2]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7.3亿元,形成小农户抢占大市场的局面[2]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羊口镇庄子新村党委成立神农葚果加工共富工坊,带动200余人就业,助力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2] - 寿光企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00多个种植园区,推动寿光模式国际化[2] 区域合作与技术输出 - 寿光与雄安新区、重庆开州等30多个地区开展联建,8000多名技术人员活跃在全国各地[2] - 全国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2]
山东兰陵 财政金融联动“护航”蔬菜产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3 08:44
蔬菜目标收入保险机制 - 山东省兰陵县政府与中国人寿财险等险企合作推出蔬菜目标收入保险,结合财政金融联动,在目标价格保险基础上进行升级,为农户提供价格和产量的双重保障 [1][2] - 保费结构为财政补贴60%(省市县三级承担),农户自付40%,当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2][3] - 以蒜薹为例,每亩保费84元(农户承担33.6元),目标收入3600元/亩,价格和产量由山东省发改委及农业部门专家监测确定 [3] 保险覆盖范围与规模 - 兰陵县已承保蒜薹、大蒜28.36万亩,为3万多农户提供5.67亿元风险保障,大棚辣椒和黄瓜预计承保20万亩 [3] - 待辣椒、黄瓜承保完成后,全县蔬菜收入保险面积将达76万亩,化解风险11.5亿元,财政专项补贴约4800万元 [3] - 保险品种覆盖蒜薹、大蒜、辣椒、黄瓜等种植量大、价格波动明显的蔬菜,十年间累计开展6个主要品种 [2] 政策效果与农户受益 - 大棚辣椒种植户案例显示,每亩保费210元(政府补贴126元),目标收入16192元/亩,低于即获赔 [3] - 5月初强对流天气导致6.3万亩蒜薹受灾,但投保农户可通过保险获得赔偿,显著降低经营风险 [1] - 该机制通过财政杠杆和保险补偿功能实现财政金融深度融合,稳定政府预期并保障产业发展 [3] 产业基础与历史背景 - 兰陵县拥有110万亩蔬菜种植土地,年产400万吨,含3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1] - 十年前开始推行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由政府配套资金和险企商业运作结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1] - 原有价格保险无法覆盖自然灾害损失,新机制同时解决价格波动和产量减产的双重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