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服务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国医AI分身提质增效 维持固生堂“买入”评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9:28
核心业务进展 - 公司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发布10个"国医AI分身" 覆盖肿瘤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等8个中医专科领域 [1] - AI分身基于30年以上诊疗经验的名中医海量高质量数据生成 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1] - 辨证准确性和用药合理性获得专家高度评价 [1] 技术应用价值 - 协助专家处理常规诊疗事务 提高顶尖专家诊疗效率 理论上可将专家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1] - 通过智能辅助帮助青年医生掌握名医诊疗思维 缩短成长周期 [1] 财务表现预测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27亿元 同比增长39% [1]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50亿元 同比增长29% [1]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04亿元 同比增长28% [1] - 2025-2027年EPS分别为1.81/2.33/2.98元 [1]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15/12倍 [1]
固生堂增长新引擎: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双轮驱动促长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5:36
公司AI战略推进 - 今年以来公司在AI领域动作频频,6月7日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8月1日再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 [1] - 此次规模性拓展是公司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的重要突破,通过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 [1] - 公司计划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推出更多专家AI分身,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AI互联网中医生态 [7] 国医AI分身技术特点 - 10个"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的临床经验深度构建,具备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的智能模型 [3] - 系统完整学习和应用专家在病情问询、辨证论治等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核心思路,确保辅助诊疗结果与专家决策高度一致 [3] - 已探索出清晰可复制的专家数字分身打造路径,通过"采集-清洗-转换-合成-质检"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异构数据高效利用 [8] - 自主搭建中医AI模型底座和"multi-agent"智能体,支持AI分身完成问诊、诊断、病历生成与处方合规审核等多个环节 [8] - 通过"大模型+领域知识"双引擎构建完整的中医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已达86%以上 [9] 商业化应用与成效 - 选取"线上复诊"场景进行针对性布局,推出"AI预诊+专家决策"的人机协同工作机制 [4]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主任的AI分身在服务启用两周内已有数十名患者选择"线上复诊"服务 [7] - 通过AI分身辅助专家开展"线上复诊"服务,理论上可将专家的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专家表示AI分身能系统收集病情信息并提供清晰有效的总结分析,仅需平均约6分钟专注于核心决策即可完成线上诊疗 [7] 行业影响与专家评价 - 多位行业专家与主管部门对"国医AI分身"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其深植中医传承之根本,借现代AI之力推动守正创新 [3] - 国医大师施杞指出该技术是弘扬中医药事业、促进行业进步、践行初心使命的积极成果 [3] - 李浩主任表示"国医AI分身"真正实现了让专家数十年宝贵诊疗经验的可传承、可复制、可推广 [9] 产学研合作 - 依托与华为、清华大学等头部AI公司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构建完整的中医药AI产学研用生态体系 [9]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深度参与模型算法优化与场景适配 [9] - 与华为合作依托昇腾AI算力平台和全栈AI能力,为中医AI分身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与工程基础 [9]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围绕"国医AI分身"平台持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激活顶尖专家资源 [10] - 构建以诊疗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生态,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和融合四诊硬件数据等手段持续打磨产品 [10] - 以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为双轮驱动,精准匹配医生与患者需求,为中医药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10]
固生堂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技术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打开增量空间
格隆汇· 2025-08-01 12:17
公司战略与AI布局 - 今年以来固生堂在AI领域动作频频,6月7日发布首个"国医AI分身",8月1日再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 [1] - 此次规模性拓展是公司构建可复制、标准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进一步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为中医AI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1] - 公司计划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推出更多专家AI分身,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AI互联网中医院生态 [7] 国医AI分身技术特点 - 10个"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的临床经验深度构建,包括国医大师施杞、全国名中医蔡淦等 [2] - 系统通过构建具备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的智能模型,完整学习和应用专家在病情问询、辨证论治等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核心思路 [2] - 公司已探索出清晰可复制的专家数字分身打造路径,首批上线专家均有30年以上诊疗经验,通过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规模化复制 [8] - 中医AI模型底座能快速解析名医提供的多模态数据,自动完成数据质量校验与优化,配合专家有限干预实现模型快速升级 [8] 商业化应用与成效 - 公司选取"线上复诊"场景进行针对性布局,推出"AI预诊+专家决策"的人机协同工作机制,高效承接复诊患者需求 [4]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主任的AI分身在服务启用两周内已有数十名患者选择"线上复诊"服务,专家仅需平均约6分钟专注于核心决策即可完成线上诊疗 [7] - 通过AI分身辅助专家开展"线上复诊"服务,理论上可将专家的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已达86%以上,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均获专家本人高度评价 [9] 技术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依托与华为、清华大学等头部AI公司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构建完整的中医药AI产学研用生态体系 [9]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带领团队深度参与模型算法优化与场景适配 [9] - 与华为合作依托昇腾AI算力平台和全栈AI能力,为中医AI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与工程基础 [9]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国医AI分身"作为业内领先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AI辅助中医诊疗产品,有望重塑中医行业的服务模式与竞争格局 [7] - 公司将围绕"国医AI分身"平台持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激活顶尖专家资源,系统性释放名医诊疗能力 [10] - 构建以诊疗服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生态,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和融合四诊硬件数据等手段持续打磨产品 [10] - 以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为双轮驱动,为中医药智能化发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10]
问止中医抢滩港股,中医+AI的增长叙事够撑起门面吗
智通财经· 2025-07-31 10:49
行业背景 - 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群基数庞大,适老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 [1] -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医疗体系,正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6]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医门诊就诊人次达24亿,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9.1% [6] - 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113.7% [6] - 预计2029年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44.3% [6] 公司概况 - 问止中医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2024年市占率约1.3%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已搭建全面中医业务布局,涵盖疾病治疗、保健至学习实践中医需求 [1] - 2022-2024年收入从6216.9万元快速增长至2.36亿元 [1][2] - 2024年前五月收入1亿元,较上年同期8984.8万元保持增长 [2] - 公司运营11家线下实体诊所和4家煎药中心,业务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7] 业务结构 - 中医医疗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收入占比从81.1%提升至89.6% [3][4] - 中医生活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9.8%降至2024年6.3% [3][4] -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9.1%降至2024年4.1% [3][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3497.9万元、1.13亿元、1.4亿元,毛利率56.3%、59.8%、59.3% [4]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3亿元、4536.7万元 [4] - 2024年前五月净亏损4384.1万元,较上年同期238.6万元扩大 [5] - 2024年前五月销售开支超1600万元,同比增幅113.9% [5] 发展战略 - 计划战略性选择一二线城市开设新线下诊所并扩大医师团队 [7] - 计划扩大煎药中心并探索院内制剂开发 [7] - 继续发展精一书院,培育市场并增强客户黏性,计划推广至海外 [7] - 围绕华人人口多、中医接受度高的海外地区有序推进业务出海 [7] 技术优势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疗服务以AI技术为基础,从高级中医师经验及中医经典中汲取知识 [2] - AI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可放大中医个体化诊疗优势,提升诊疗效能 [2] - AI技术使中医行业优质供给的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 [6]
新股前瞻|问止中医抢滩港股,中医+AI的增长叙事够撑起门面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0:4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群基数庞大 适老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医药是应对老龄化医疗需求的政策重点方向之一 [1]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医门诊就诊人次达24亿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1% [6]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3.7%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4.3% [6] 公司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问止中医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2024年市占率约1.3% [1] - 公司构建全面中医业务布局 涵盖疾病治疗、保健及中医学习实践需求 [1] - 收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占比89.6%)、中医生活产品(2024年占比6.3%)、中医大脑订阅服务(2024年占比4.1%) [3][4]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6216.9万元连续增长至2024年2.36亿元 [1][2]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8984.8万元保持增长 [2]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56.3%、2023年59.8%、2024年59.3% [4] - 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亏损1.54亿元、2023年亏损1.93亿元、2024年亏损4536.7万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净亏损4384.1万元 较2024年同期的238.6万元有所扩大 主要因销售开支大幅增加113.9%至超1600万元 [5] 技术优势与发展战略 -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从高级中医师经验及中医经典中汲取知识 提供标准化、智能化临床决策支持 [2] - AI技术与中医具有高度适配性 二者均遵循"输入-模式匹配-输出优化"路径 AI能放大中医个体化诊疗优势 [2] - 目前运营11家线下实体诊所和4家煎药中心 业务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7] - 未来计划在一线及二线城市战略开设新诊所 扩大医师团队和煎药中心 探索院内制剂开发 [7] - 通过精一书院(国内最大中医社区)增强客户黏性 并计划向海外推广 同时推进业务出海至华人集中、中医接受度高的地区 [7] 行业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医行业存在优质供给紧缺问题 源于标准化程度有限、高级中医师稀缺且培养时间长、人才获取成本高等痛点 [6] - AI技术能通过标准化检查方式和诊断支持 整合多元治疗理念 使优质供给规模化复制成为可能 [6] - 中医+AI仍处于较早期阶段 技术演变路径和应用场景变化具有预测难度 [8][10]
“中医AI第一股”累亏超4亿,问止中医现金流承压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31 08:07
公司概况 - 问止中医成立于2018年,由崔祥瑞、林大栋、张南雄联合创办,三位联合创始人均有留学经历,其中林大栋、张南雄拥有中医相关执照和学位[1] - 崔祥瑞持股43.41%,为公司实控人,通过协议控制合计掌握43.60%的投票权[1] - 公司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募资约1.6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2] - 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11月,获得1200万美元投资,投后估值约2.56亿美元[2]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AI+中医"双轮驱动模式,自主研发"中医大脑"AI系统,分析100万例临床病例[4] - 线下拥有8家诊所与3家煎药中心,线上互联网医院覆盖全国373个城市,患者复诊率高达71.6%[4] - 业务分为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和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三大板块[4] - 2022-2024年营收由6220万元增至2.36亿元,2025年前5月营收约1亿元,同比增长11.7%[4] 财务状况 - 公司至今未盈利,2022-2024年及2025年前5月累计亏损约4.37亿元[4] - 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连续3年超过80%,2024年增至89.6%[5] - 医疗服务毛利率57.6%,低于中医生活产品(65.9%)和AI订阅服务(84%)[5]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5.38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1.15亿元[5] 行业竞争 - 公司自称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10] - 行业前五名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仅占5.4%,行业高度分散[10] - 竞争对手固生堂2024年营收30.22亿元,是问止中医的12倍[10] - 互联网巨头如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通过"AI问诊+药品电商"模式挤压市场空间[10] 发展前景 - 中医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09亿元增至2028年的8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9.3%[11] - 国家政策支持发展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11] - 公司研发投入有限,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39.4万元、903.7万元和1048.4万元[11] - 融资协议约定若2027年1月14日前未完成上市,可能触发赎回条款[2]
港股异动 固生堂(02273)早盘涨超5% 国医AI分身放大稀缺医生资源 公司并购扩张双轨并进
金融界· 2025-07-30 11:58
股价表现 - 固生堂早盘涨超5% 截至发稿涨4.52%至37港元 成交额达5544.99万港元 [1] AI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全国首个国医AI分身——广东省名中医李浩教授数字化分身 深度学习其40余年耳鼻喉科诊疗逻辑 [1] - AI分身已在在线复诊场景中应用 计划2025年发布20个名医AI分身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复刻名医辨证逻辑突破号源限制 满号医生产能每提升10%可创收近亿元 [1] - AI健康助理优化全流程服务 患者年均就诊次数每增加0.1次可带来8000万元收入弹性 [1] 业务扩张战略 - 采用并购扩张双轨并进模式 国内通过高效并购实现规模化 [1] - 门店网络覆盖20个城市共78家门店 [1] - 海外以新加坡宝中堂为支点切入东南亚华人高认同度市场 [1] 产品研发进展 - 累计完成13个院内制剂备案 [1] - 互联网医院体系助力院内制剂推广 预计将贡献更多增量 [1] - 政策豁免机制赋予制剂转型中药新药的潜力 有望突破院内使用限制 [1]
固生堂早盘涨超5% 国医AI分身放大稀缺医生资源 公司并购扩张双轨并进
智通财经· 2025-07-30 11:44
股价表现 - 固生堂早盘涨超5% 截至发稿涨4.52%报37港元 成交额达5544.99万港元 [1] AI医疗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全国首个国医AI分身——广东省名中医李浩教授数字化分身 深度学习其40余年耳鼻喉科诊疗逻辑 [1] - AI分身已在在线复诊场景中应用 计划2025年发布20个名医AI分身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复刻名医辨证逻辑突破号源限制 据测算满号医生产能每提升10%可创收近亿元 [1] - AI健康助理优化全流程服务 患者年均就诊次数每增加0.1次可带来8000万元收入弹性 [1] 业务扩张战略 - 采用并购扩张双轨模式 国内通过高效并购实现规模化 门店网络覆盖20个城市78家机构 [1] - 以新加坡宝中堂为支点切入东南亚市场 布局华人高认同度市场的增量空间 [1] 产品研发进展 - 累计完成13个院内制剂备案 互联网医院体系助力制剂推广 [1] - 政策豁免机制赋予制剂转型中药新药的潜力 有望突破院内使用限制打开新市场空间 [1]
港股异动 | 固生堂(02273)早盘涨超5% 国医AI分身放大稀缺医生资源 公司并购扩张双轨并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1:43
股价表现 - 固生堂早盘上涨4.52%至37港元 成交额达5544.99万港元 [1] AI医疗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全国首个国医AI分身 基于广东省名中医李浩教授40余年耳鼻喉科诊疗逻辑开发 [1] - AI分身已应用于在线复诊场景 计划2025年发布20个名医AI分身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复刻名医辨证逻辑突破号源限制 满号医生产能每提升10%可创收近亿元 [1] - AI健康助理优化全流程服务 患者年均就诊次数每增加0.1次可带来8000万元收入弹性 [1] 业务扩张战略 - 采用并购扩张双轨模式 国内通过高效并购实现规模化 门店网络覆盖20个城市78家门店 [1] - 海外以新加坡宝中堂为支点 切入东南亚华人高认同度市场 [1] 产品研发进展 - 累计完成13个院内制剂备案 互联网医院体系助力院内制剂推广 [1] - 政策豁免机制赋予制剂转型中药新药的潜力 有望突破院内使用限制打开市场空间 [1]
问止中医再度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智通财经· 2025-07-30 08:13
公司上市申请 - 问止中医于2025年7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此前曾于2025年1月9日递表 [1]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公司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 [3] - 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占2024年中国内地整体中医医疗服务市场的1.4% [3] - 公司中医大脑系统是中国内地首个及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并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5]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建立全面中医业务布局,通过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和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产生收入 [3] - 2022-2024年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81.1%提升至89.6%,中医生活产品占比从9.8%降至6.3%,中医大脑订阅服务占比从9.1%降至4.1% [4] - 精一书院是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人数最多的中医社区,截至2025年5月31日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益从6216.9万元增长至2.36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收益达1.0亿元 [5] - 同期亏损从1.54亿元收窄至4536.7万元,但2025年前五个月亏损扩大至4384.1万元 [5] - 2022-2024年毛利从3497.9万元增长至1.4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56.3%-59.3%区间 [6] 行业现状 - 中国内地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仅有约76万名持牌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占比不到5% [4] - 行业供需两端存在痛点,供给端依赖稀缺的高水平中医师,中医师薪酬在机构总成本中占比较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