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搜索文档
吉峰科技遭股东王新明再度减持 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实控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0:53
减持计划公告 - 持股5%以上股东王新明 王红艳及一致行动人山南神宇计划减持吉峰科技股份不超过1482.72万股 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3% [1] -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1]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财务安排 股份来源为吉峰科技IPO前取得的股份及权益分派取得股份 [1] 股东当前持股情况 - 王新明持有吉峰科技2103.66万股 持股比例为4.26% 王红艳持有2232.56万股 持股比例为4.52% 山南神宇持有91.29万股 持股比例为0.18% [1] - 三者合计持有该上市公司4427.51万股 持股比例为8.96% [1] - 山南神宇系王新明实际控制的企业 与王新明 王红艳为一致行动人 [1] 历史控制权变更 - 五年前王新明及其一致行动人启动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事宜 汪辉武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 - 当时王新明及山南神宇将2289.2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6.02%)转让给四川特驱教育 每股价格5.43元 合计转让总价1.24亿元 [2] - 王新明 王红艳 山南神宇将其合计持有的9071.2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3.86%)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四川特驱教育行使 [2] 近期控制权再度易主 - 四川特驱教育 五月花拓展与安徽澜石及汪辉武签署协议 五月花拓展将其持有的7235.68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4.64%)以每股8.06元的价格转让给安徽澜石 转让价款合计5.83亿元 [2] - 五月花拓展同时将其持有的2476.14万股股份(占吉峰科技总股本5.01%)以每股8.06元的价格转让给盈沣一期 [3] - 安徽澜石直接持有吉峰科技14.64%股份 并获得湖北尚旌持有的5.01%股份表决权委托 合计持有19.65%的表决权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安徽澜石 实控人变更为田刚印 [3] 股东近期减持历史 - 自让出实控权后 王新明 王红艳 山南神宇已多次进行减持操作 [4] - 今年6月前述三者曾发布减持计划 拟在7月1日至9月30日减持不超过1482.72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3%) [4] - 该次减持于9月16日实施完毕 三者合计持股数量从5906.1万股降至4427.51万股 合计持股比例由11.95%降至8.96% [4]
中国农业从“产品出口”转向“体系出海”
新华网· 2025-10-20 16:37
中国农产品出口战略升级 - 农产品出口朝品牌化、制成品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2] - 信丰县正大农业围绕赣南脐橙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如脐橙酒、脐橙茶、脐橙片,并已出口至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地,未来计划进入日本、阿联酋市场[2] - 陕西瑞杰生态科技的“瑞雪”等优质苹果品种以高端礼盒形式出口,海外销量持续攀升[2] 农业机械出口强劲增长 - 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达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2.09个百分点[4] - 农业机械出口额为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4] - 中国一拖集团2024年外贸出口拖拉机近8000台,今年有望突破10000台[4] 农业科技与服务“走出去” - 中国一拖集团通过智能农机支撑智慧农业发展,在技术上持续取得突破[4] -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的多个生物育种大豆产品已获得南美国家政府的种植许可[4] - 农信数智集团构建数据驱动的全球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通过生猪全产业链数智生态平台实现从养殖生产到供应链协同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6] 国内区域协同与数字化发展 - 本届农交会发布《津吉粤深化省际合作交流倡议》,旨在健全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6] - 农信数智集团致力于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提供“软硬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6] - 中国农业出海实现从单一产品到体系化服务的创新跃升,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6]
2025年4月中国收获机械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33台和0.22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10-20 09:36
2025年4月中国收获机械进口情况 - 2025年4月中国收获机械进口数量为233台,同比下降28.5% [1] - 2025年4月中国收获机械进口金额为0.22亿美元,同比下降46.2% [1]
威马农机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2130.12万元,融资余额1.12亿元
新浪证券· 2025-10-20 09:27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5.68%,成交额为1.82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130.12万元,融资偿还2428.91万元,融资净流出298.79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12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9.57%,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为0股,融券余额为0元,但分位水平超过近一年80%,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12日,于2023年8月18日上市,主营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及其他动力机械 [1] - 山地丘陵农业机械产品是核心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7.71% [1] - 其他动力机械产品和配件及其他业务分别占收入的17.83%和4.46%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9490户,较上期减少2.61%,人均流通股2996股,较上期增加2.68%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同比减少13.0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914.0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48.96%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7811.13万元 [3]
抢收秋粮 农机显身手
陕西日报· 2025-10-20 06:53
秋收进度与现状 - 受前期雨水影响,渭南地区秋收推迟近10天,当前正值10月12日至15日的抢收关键期[1] - 截至10月15日,渭南市秋粮收获总面积124.79万亩,进度为32.67%,其中玉米收获118.52万亩,进度32.36%,大豆收获6.27万亩,进度63.59%[2] - 秋播方面,渭南市已播种小麦9.96万亩,进度2.26%,播种油菜13.79万亩,进度70.72%[2] 农机调配与保障措施 - 渭南市调度履带式收割机156台,并投入各类农机具9万余套,包括玉米收获机4600余台、播种机9900余台[1] - 政府开通13部机收服务热线,成立78支农机应急作业队、37支农机应急保障队、1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并公布207个粮食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达1.7万吨[2] - 咸阳市武功县紧急从河南、山东等地协调农机支援,以确保在霜降前完成5000亩玉米收获[5] 技术支持与政策支持 - 组织农技专家制定秋粮收获期和小麦适播期预报图,并选派1887名农技干部深入田间提供全流程服务[1][2] - 陕西省鼓励经营主体紧急购置移动式烘干设备,符合条件者可享受顶格补贴,农业救灾资金可用于农机作业、检修、运输及设施租赁等环节[5]
粮食烘干机卖空了
虎嗅APP· 2025-10-19 21:20
文章核心观点 - 异常秋雨天气导致北方多省农作物受灾严重,粮食烘干需求激增,烘干机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6][8] - 气候变化可能促使中国北方农业种植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降水模式 [21][22][23][24] 市场需求与供应状况 - 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为应对秋收需求,将烘干机日产量从15台提升至30台,但机器刚下生产线就被送走,库房没有库存 [4] - 头部企业安徽正阳科技的粮食烘干机销售量同比已增长40% [4] - 烘干机销售人员在河南信阳市潢川县观察到,由于装机量增大,厂方的售后人员已经跟不上需求 [14] - 在山东菏泽,种植户在排队等烘干机,有烘干中心即使24小时运转,再多三个烘干机也闲不住 [16] 行业参与者与商业模式 - 购买烘干机的多是粮食收购商或者种植大户,他们建设粮食烘干场所被称为烘干中心 [14] - 由于烘干机处理量限制(每批40吨),部分烘干中心无法为小种植户提供代烘服务,只能提供粮食收购服务,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3分~5分钱 [19] - 中联重科的烘干机年销量从2023年的1650台增长至2025年的近3000台,烘干机使用周期从5月底收小麦开始至11月份晚稻收割完成 [20] 区域市场差异 - 目前烘干机在南方的销售量趋于稳定,因南方主要烘水稻,前几年基本已制备到一定体量 [20] - 北方的需求量增大得较为明显,主要用于烘玉米和小麦,缺口还比较大,尤其是在今年秋雨的影响下 [20]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 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副热带高压北扩明显,导致北方省份夏季干旱、秋季阴雨连绵的概率增大 [22][23] - 农业需适应气候变化,北方夏天秋天雨水显著增加若逐步常态化,种植制度需调整,例如在低洼地恢复一部分水稻 [24] - 河南商丘农民陈星宇家玉米的发霉率估计达70%,部分玉米含水量已达到40% [10][12]
北方多地利用晴好天气加快抢收晾晒秋粮
央广网· 2025-10-19 12:35
秋粮抢收进度 - 山东省秋收进度已超过70% [1] - 河南省秋作物收获面积超过11090万亩,秋收基本结束 [1] 烘干能力建设与提升 - 河南省自9月下旬以来新增烘干设备303台,新增日烘干能力1.2万吨,总烘干能力达到37.5万吨 [2] - 河南省动员4000多名粮食经纪人将47.5万吨湿粮运送到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进行烘干 [2] - 安徽省灵璧县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实现24小时不间断“即收即烘” [2] - 河南省与周边省份建立烘干协作机制以破解湿粮烘干难题 [2] 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 山东省聊城市盘活村民委员会大院、闲置厂房设立临时晾晒区,并引导购置烘干设备 [1] - 河南省商水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将全县烘干机纳入统一调度平台,农户可实时查询 [1] - 安徽省韦集镇组织镇村干部宣传抢收,并启动2个农事服务中心烘干点加班加点工作 [2] - 安徽省蚌埠市电力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烘干环节电力供应稳定 [2] 具体作业效率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家合作社的2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日烘干玉米达500吨 [1]
粮食烘干机卖空了
虎嗅· 2025-10-18 16:33
异常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北方多省自9月以来秋雨连绵,平均降水量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3] - 持续降雨导致玉米地积水严重,最深处可没过膝盖,部分玉米含水量高达40%,远超14%的安全阈值 [5][13] - 玉米发霉率显著上升,有农户估计自家玉米发霉率近70%,水稻也出现倒伏和产生酒糟味的情况 [7][13][22] 粮食烘干设备市场需求激增 - 一家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为应对需求,在国庆期间决定将工人数量增加一倍,日产量从15台提升至30台,但订单仍源源不断,库房无库存 [1] - 另一家头部企业安徽正阳科技的粮食烘干机今年销售量同比增长40% [2] - 中联重科的烘干机年销量从2023年的1650台增长至2025年的近3000台 [30] - 市场需求呈现明显地域特征,南方销量趋稳,北方因主要用于烘玉米和小麦,需求缺口增大得更为明显 [31] 现有烘干能力与运营现状 - 尽管农业农村部等部门2023年发布意见推动建设,但烘干机安装量仍然有限 [8] - 现有烘干机多因处理量(如每批40吨)和开机费限制,主要满足种植大户和粮食收购商的需求,小种植户难以使用 [9][28] - 多地烘干中心24小时运转仍供不应求,有案例显示即使再增加三台烘干机也闲不住 [26] - 为应急,山东、河南等地政府机关腾出大院和广场供农民晾晒粮食 [9] 农户面临的挑战与成本压力 - 积水导致常规收割机无法作业,农户需租用更昂贵的履带式收割机,每亩租赁费达120元 [11] - 有农户测算,每亩玉米种植成本至少410元,因收成不佳(亩产仅七八百斤),湿粮收购价仅5角,低于6角的回本线 [19] - 小种植户面临烘干服务可及性低、运输湿粮损耗大等难题 [20][28] - 农户尝试自行处理霉变玉米,如“火疗”法,但可能导致玉米发芽 [14] 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与农业适应 - 专家指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副热带高压北移且北扩明显,导致北方夏季干旱、秋季雨带持续徘徊,概率增大 [32][33][34] - 气候带整体北扩可能使北方洪涝与南方伏旱加剧,农业需适应气候变化调整种植制度 [34][35] - 未来北方低洼地区可能考虑恢复部分水稻种植,种植结构、品种和播种期均需进行调整 [35][36]
粮食烘干机卖空了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16:06
粮食烘干机市场需求激增 - 异常秋雨导致北方多省平均降水量创历史最高值,玉米含水量高达40%,部分玉米发霉率近70%,农民对烘干机需求极为迫切[4][5][8] - 粮食烘干机销量快速增长,头部企业安徽正阳科技今年销量同比增长40%,中联重科年销量从2023年1650台增长至2025年近3000台[3][21] - 烘干机供不应求,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国庆期间将日产量从15台提升至30台,机器刚下生产线就被送走,库房无库存[3] 烘干机产能与供应瓶颈 - 现有烘干中心24小时运转仍无法满足需求,山东菏泽的烘干中心即使再多三台机器也闲不住,种植户需要排队等待[16] - 烘干机处理量存在限制,如单次处理40吨的设备主要服务种植大户和粮商,散户因单户产量不足且粮食质量不一难以享受代烘干服务[19] - 销售及售后人员严重不足,销售人员需兼顾新机安装问题,因装机量增大导致厂方售后跟不上[14] 行业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 - 烘干机是农机中的增量市场,驱动因素包括国内粮食机械烘干率上升及气候变化应急需求增加[21] - 市场需求呈现地域性转移,南方烘干机销量趋于稳定,北方需求量明显增大,主要用于烘玉米和小麦且缺口较大[21] - 购买主体多为粮食收购商或种植大户,他们依托烘干机建设烘干中心以解决湿粮储存和转卖问题[14]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长期影响 - 专家指出气候带北扩导致北方洪涝概率增加,南方夏季高温伏旱加重,农业需适应气候变化调整种植制度[23][24] - 未来种植制度可能调整,例如在北方低洼地恢复部分水稻种植,作物品种和播种期也需相应改变[24]
200多款前沿农机集中亮相农交会 智能机器人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10-18 10:07
行业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1月17日在天津开幕,会期三天 [1] - 展会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提振消费增活力” [1] - 展会吸引近4000家参展商和约25000种参展产品 [1] 技术亮点与创新 - 新技术和新装备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 [1] - 8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集中展示了200多款前沿科技农机 [1] - 搭载施药、施肥、除草等作业部件的多功能田间管理机器人首次亮相并收获大量关注 [1] 商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参展企业负责人积极进行合作洽谈,以开拓新市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