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搜索文档
麦浪里的科技范:看智能农机如何实现“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06-20 11:22
智慧农机应用 - 山东省小麦收获接近尾声 智慧农机大规模使用使三夏作业更高效高质 [1] - 潍坊高密智慧农场采用搭载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智能农机 可自主规划收割路径并实时监测作物数据以调整作业参数 降低机损率 [3] - 当地应用作物、养分、灌溉、灾害4个AI大模型 整合土壤墒情、卫星遥感、气象数据 为小麦机收提供最优方案 并为夏玉米播种制定差异化水肥方案 [5] 智能农机推广 - 河北省廊坊市组织调度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收割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7] - 大城县蓦门村千亩麦田使用北斗导航智能联合收割机 实现收割、脱粒、除杂一体化作业 降低机收损失率 [9] - 廊坊市提前检修农机具并引进新型智能收割机 依托北斗导航大数据规划收割路径 同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9] 作业进度与规模 - 廊坊市129.87万亩小麦已收获62.62万亩 预计6月22日完成全部收割 [11] - 玉米机播同步启动 4100多台玉米播种机投入作业 适时抢种秋粮作物 [11]
智能“新农友”上岗 种田也可以酷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5:11
智能农机应用 - 无人驾驶插秧机、AI调度收割机、北斗导航播种机等智能设备大规模投入"三夏"生产 [1] - 河南省濮阳县通过农机云平台实现22个乡镇农机分布、收割进度、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控 [3] - 山东省武城县合作社采用"农机管家"平台实现农机作业轨迹、速度的远程监控,新农机可自动计量收割面积 [3] 农机调度模式创新 - 上海市崇明区通过"神农口袋"APP实现农机在线预约,响应时间缩短至3小时 [4] - 河北省磁县采用北斗导航气吹播种机实现厘米级精度作业,700亩地播种时间从人工操作大幅缩短至5天 [4] - 吉林省梅河口市使用无人机运送秧苗,单次可吊运50公斤秧苗并精准投放 [7] 无人机技术应用 - 浙江省松阳县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肥,600亩地作业成本从3万元降至6000元,时间从1周缩短至7-8小时 [5] - 湖南省江永县无人机飞防作业效率达200亩/天,较人工7亩/天提升28倍 [5] - 辽宁省沈阳市采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实现生物防治精准投放 [6] 新农人群体崛起 - 湖北省随县90后新农人使用无人驾驶插秧机,通过智能传感器自动调整插秧参数 [8] - 江西省丰城市00后新农人运用多光谱无人机识别杂草,实现精准施药 [8] - 新农人群体平均年龄30岁以下,带动农业新技术扩散传播 [8] 行业技术升级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农机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4] - 第二代气吹高效射播机集成播种、施肥、滴灌带铺设等多功能 [4] - 智能农机具备感知、决策、控制功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4]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9 20:1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国产农机产品类型达4000多种 [3] - 自主6行打包采棉机量产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近70% 填补高端采棉机国产化空白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 作业质量监测 触控操作终端等设备实现无人作业和定制路线收割 [3] - 9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 提升收麦速度和质量 [3] -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机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多地建设"无人农场" [4]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 混合动力拖拉机受市场欢迎 [4] - 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带动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艺技术集成配套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 - 一季度农业机械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4]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国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将农机装备补短板列为阶段性目标 [5] - 政策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 减少机收粮食损耗 [5]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引领生产要素集聚 补短板强链条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6] - 农机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需持续研发攻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4] - 传统农耕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6]
焦点访谈|科技如何点亮农民希望 奏响丰收乐章
央视网· 2025-06-18 21:29
智慧农机应用 - 河北衡水冀州区在51万亩麦田中投入900多台联合收割机,其中部分来自河南山东的跨区作业机型配备智能辅助驾驶仪,可自动统计收割面积并生成作业路径[3]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使收割效率高于人工操作,农机手劳动强度显著降低,河南农机合作社与深圳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系统已实地验证200多小时[5] - 冀州农业农村局计划将智能农机数据接入智慧信息平台,解决农机扎堆或闲置问题,实现科学调度[7] 信息化管理平台 - 河南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作业需求与分布的精准匹配,实时显示农机位置、作业轨迹及面积,漯河市金土地合作社100多台农机接入后调度效率提升[9] -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通过AI大模型分析收割进度与热力分布,动态调整农机资源配置,使召陵区麦收时间从10天缩短至7天[11] 应急抢收技术 - 河北望都县在台风预警下启用车载移动照明灯和大功率照明无人机连夜抢收,首次采用线缆供电无人机实现持续照明,单晚完成350亩收割[13][14] - 湖北黄梅县供电所创新使用绑带LED灯的无人机为夜间收割提供照明,经5次调试后覆盖2亩区域,600瓦灯光使农户在暴雨前完成抢收[16][18] - 全国夏收期间投入联合收割机超80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较5年前提升30%以上[20] 科技赋能成效 - 智能辅助驾驶仪、无人机照明等科技装备已从实验室落地田间,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效率,支撑"藏粮于技"战略实施[20]
郑州“三夏”机收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郑州日报· 2025-06-18 08:46
农业生产成果 - 郑州市完成229.97万亩小麦机收任务,机收率达99.8% [1] - 统筹调度5009台联合收割机和22万台(套)农机具投入生产 [1] - 动员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机检修保养,布局225个农机维修服务点 [1] 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 - 推广安装北斗定位终端3000余台,配置辅助驾驶设备259套,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2] - 依托"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 - 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 [2] 技能培训与应急保障 - 开展专题培训7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余份 [1] - 建立43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储备应急作业设备1438台(套) [1] - 登记在册应急队员611人,构建多方位保障链 [1] 机收减损与政策落实 - 举办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呈现"三高一低"特点 [2] - 开展"省、市、县"三级补贴核查工作,规范补贴资金使用 [2] - 实现"三夏"期间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 [2] 指导监督与服务机制 - 组建农机化生产服务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 [2] - 建立"三夏"农机作业日调度机制,实现农户与机手双赢 [2]
让更多“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17 19:52
小麦机收减损成效 - 全国小麦主产区机收损失率持续下降,多地已降至1%以内[1][2] - 河南省商水县机收损失率低至0.3%,远低于农业农村部2%的标准要求[2] - 山东省2024年夏粮平均机收损失率0.81%,较2022年1.14%显著改善[2] - 河北省故城县机收损失率从2021年1.05%降至2024年0.9%以下[2] 减损经济效益 - 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挽回25亿斤粮食[3] - 山东省2024年夏粮总产量543亿斤,机收损失率每降0.1%可挽回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3] - 河南省汝阳县机收减损率从0.91%降至0.9%,相当于增收1.8万斤[4] 减损技术措施 - 农机更新:山东省临沭县新型收割机使损失率降至1%以内,河南省汝阳县新增110台智能高效收获机具[3][4] - 机手培训:河南省鲁山县农机手通过培训将损失率降至0.8%以下,每亩增收10多斤[5] - 种植技术:选用直立性好品种,采用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等技术降低机收损失[5] 未来减损方向 - 推广纵轴流、大喂入量收割机替代传统横轴流机型[6] - 应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更新高效低损机械[6] - 加装损失率监测传感器、推广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6] - 建设烘干设施和改造粮仓减少收储环节损失[6]
威马农机:股东及部分董监高拟减持股份
快讯· 2025-06-17 19:45
股东及高管减持计划 - 重庆威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计划减持不超过31 7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33% [1] - 董事兼副总经理任勇华拟减持不超过1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10% [1] - 董事兼副总经理詹英士拟减持不超过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05% [1] - 监事徐健和颜泽方分别计划减持1万股 各占公司总股本的0 01% [1] - 副总经理刘兵计划减持3 7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04% [1] - 财务总监杨琳计划减持1 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02% [1]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帅计划减持3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03% [1] 减持实施细节 - 所有减持均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的三个月内 [1]
一拖股份: 一拖股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18:29
利润分配方案 - 每股现金红利为人民币0.2995元(含税)[1] - 总派发现金红利为人民币336,531,759.86元(含税),以总股本1,123,645,275股为基数[2] - 差异化分红送转不适用[1] 实施日期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4日,除权(息)日和现金红利发放日均为2025年6月25日[1][2] 分配实施办法 - A股股东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2] - H股股东分红派息不适用本公告,详见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披露[2] 税收政策 - 自然人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暂免征个人所得税,实际派发每股人民币0.29950元[3]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实际派发每股人民币0.26955元[4] - 沪股通香港市场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实际派发每股人民币0.26955元[5] - 其他机构投资者不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实际派发每股人民币0.29950元[5] 股东会审议 - 利润分配方案经2024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日期为2025年6月10日[1] 咨询方式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379-64967038[5]
一拖股份20250616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农业机械行业 - 公司:一拖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层面 - **业绩影响因素**:粮食价格触底反弹,特别是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作为农机需求前瞻指标,将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对公司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公司库存接近正常水平,去库存周期结束,解决毛利率下降问题,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动力换挡机型市场竞争力,公司积极定价推进产品渗透率,虽短期折损部分毛利率,但长期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港股回购政策增强投资者信心,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每股收益,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积极作用 [2][6][8][9]。 - **业绩预测**:2025 年第三季度预计收入环比增长、毛利率提升,利润率同比增长 2.5 - 3 个百分点,达到 30%以上;2025 年第四季度大概率减亏;预计 2026 年一季度报表体现量的乐观预期,公司有较大盈利改善空间 [2][3][5][16][17][18]。 - **港股表现亮眼原因**:大幅跑赢港股制造业板块,公司周期达底部,前瞻指标改善,股东回报机制改善,行业需求、库存和产品周期均有积极变化 [4]。 行业层面 - **销量数据**:2025 年 1 - 2 月大拖产量增速 7.6%、中拖 - 6.8%,与 2024 年同期相比大拖稍慢、中拖下滑幅度稍小;3 月大拖和中拖涨幅降幅收窄;4 月大拖产量增速 - 2.7%,中拖下滑幅度扩大至 - 10.5%;2024 年 1 - 5 月补贴销量约 8 万台,下降约 13.5%,2025 年 1 - 5 月补贴销量 66,850 台,5 月当月 28,045 台 [12][13]。 - **各季度表现**:二季度整体表现预计与一季度相似,下滑幅度 10% - 20%,价格降幅较小;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毛利率提升,但 2024 年三季度受促销去库存影响毛利率和净利润下滑;四季度 2024 年因费用计提增加净亏损扩大 [14][15]。 - **未来展望**:根据国金证券报告,未来两年增速 15% - 17%,高端化趋势明显,大型农机需求坚实,公司长期机会良好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我国主要农作物玉米和小麦的轮作机制使粮食价格对农机需求有直接影响 [2][5][6][8]。 - 2022 年国三、国四标准实施导致 2023 年上半年社会面时效差 [2][6][9]。 - 今年二季度公司产量、国家统计局数据和社会面效率显示积极信号,预计二季度业绩提升 [7]。 - 补贴销量波动与各地区系统操作设置有关,今年一季度社会面实销下滑约 10%,二三四月份有企业压库存现象,部分二三线品牌采取激进销售动作 [13]。 - 2024 年全年业绩不及预期是因为促销去库存和费用计提增加 [15]。 - 今年毛利率维持略低于 2023 年水平以加快库存周转迎接新产品,中高端产品毛利比传统贵 10%,普通产品毛利约 10 - 13 个点 [18]。
新华鲜报丨田野里的“硬把式”!“三夏”时节看农机之变
新华网· 2025-06-16 19:31
农机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3]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3] - 2024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27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0亿元 [5] 农机技术升级 - 18公斤每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小麦约40亩 [3]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农机智能化转型 [5] - 自动驾驶收割机已实现按设定路线自动作业 [3] 产品多样化发展 - 产品包括大喂入量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梯田稻麦收割机等 [5] - 果园多臂机器人一小时可摘鲜果400到500个 [5] - 农机产品向精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机械累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3] - 中联重科出口收割机至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 [7] - 在非洲建立多个农机业务服务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