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收割机
搜索文档
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新华社· 2025-10-30 00:00
秋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全国多地自9月起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农田积水、土壤偏湿,轮式玉米收割机等机械下地困难,秋收进度较往年普遍延迟,例如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大户的玉米收获比往年晚了近20天 [1] - 为应对泥泞环境,各地积极采用和改装履带式收割机以保障抢收,如山西运城的农机合作社将收割机轮胎更换为全地形橡胶履带,显著提升了在积水泥地中的作业效率 [1] - 农业农村部迅速协调黄淮海地区履带收割机资源,河南省调度省内8000台并引进外省3000多台履带机,山东等多地也提前摸排应急机械分布以提供装备支持 [2] 粮食烘干与减损保粮 - 适时烘干是确保粮食安全入仓的关键环节,河南郸城的粮油公司采用分段式烘干法,先将玉米湿度从较高水平降至20%,再烘干至14%的安全含水量,以提高处理量 [3] - 山西省运城市共布局164个烘干点,配置172套烘干设备,以解决粮食收获后的晾晒难题,防止霉变 [3] - 农业农村部已派出7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冬小麦主产省开展包保指导,推动关键技术落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4] 财政支持与部分地区秋收进展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等7个受灾省份加快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 [4] - 东北地区秋粮长势良好,吉林省长岭县部分地块玉米亩产超过2000斤,辽宁省粮食收获已超过九成 [4] - 据农业农村部10月27日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过85%,玉米大豆收获过90%,其中东北地区进度超过90% [4] 全年粮食展望与秋冬种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主要因秋粮面积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且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生产形势较好 [5][6] - 秋粮收获大头落地后,工作重点转向冬小麦播种,但黄淮海部分地区因秋收滞后、农田积水,导致秋种进度有所延迟 [6] - 针对小麦晚播,河南省指导各地抓好排水散墒,分类开展整地播种,并保障种子肥料供应,推广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 [6] 晚播小麦的技术指导与品种选择 - 专家认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温度升高,加上生产条件改善,适度晚播对明年小麦生长的影响比过去要小,不应在田间积水或土壤过湿时盲目抢播,而应先整好地确保播种质量 [6] - 农技专家建议针对土壤湿度大的地块,选用耐寒早熟小麦品种,并开挖深沟排水沥水,待土壤透气性转好后再播种,同时适当加大播量 [7] - 我国已培育一些适合晚播的冬小麦品种,只要整地和管理得当,后续气候正常,明年夏粮仍可能迎来好收成,建议进一步加强受灾区秋冬种的技术指导 [7]
科技服务秋收 无人机架起空中“运粮桥”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央视网· 2025-10-27 12:34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应用 - 江西赣州216万亩晚稻正全力抢收,无人机和小型化收割机被运用于山区小田块以提升效率 [2] - 在龙南市千亩水稻基地,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割稻、脱粒、装车等作业程序 [3] - 针对崇义县上堡乡梯田落差大、田块狭小的特点,2025年首次采用小型收割机进行收割 [5] 创新物流解决方案 - 在崇义县上堡乡,相比往年肩扛手提的运粮方式,2025年通过无人机快速将稻谷运往山下,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7] - 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因连续降雨导致玉米地湿软,履带收割机易陷车,女飞手高小娟使用无人机开辟空中运粮新通道 [13] - 高小娟使用的无人机翼展超3米,挂有特制承重挂钩,可精准扣住粮袋并平稳转向运输拖拉机 [15] 农业服务模式创新 - 赣州市兴国县依托农事服务中心整合农机调度、粮食烘干等全链条服务,为农户提供“点单式”服务 [9] - 高小娟组建了一个5人团队,其中包括专门负责维护无人机和装卸电池的师傅 [21] - 截至目前,淄博高青县秋收进度已完成90%,该团队计划增加2架无人机并在每个乡镇设临时服务点以方便农户 [24] 从业人员与技术发展 - 女飞手高小娟为“85后”,原从事农机生意,3年前萌生学习无人机的想法并具备植保无人机飞行经验 [17][19] - 面对粮食运输难题,其将无人机加装调运套装用于运粮,在十几天内每天从清晨5时忙碌至傍晚7时以抢在降温前完成运输 [17][19]
风雨之下稳粮仓——河南农业生产的“韧性密码”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通过推广抗逆良种、升级农田水利设施、迭代农机装备及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系统性提升农业抗灾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常态化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10][14] 良种创新与推广 - 郑麦1860小麦品种在春季干旱和初夏高温下表现优异,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66.4公斤,在获嘉、鹤壁、南乐等地亩产均超过820公斤 [6] - 玉米品种秋乐368具备三层“霸王根”增强抗倒伏能力,MY73凭借矮秆优势抗倒伏,郑单819抗病抗逆能力突出,在前期高温干旱和后期阴雨条件下结实良好 [7] - 抗逆高产新品种正规模化推广,逐步替代低密度、抗性差的传统品种,推动玉米产业更新换代 [8] 农田基础设施与智能管理 - 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智能灌溉,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传输至调度中心,实现精准水肥管理 [11] - 为应对前8个月降水量偏少近三成及9月后降水量偏多2.6倍的旱涝急转,全省251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56.94亿立方米,灌溉补源面积达5567.09万亩次 [11] - 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二,农田沟渠系统在春旱时保障灌溉、秋涝时快速排涝 [11][12][14] 农机装备升级与抗灾应用 - 为应对秋收连阴雨,河南调集7980台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其中7014台由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并纳入补贴 [13] - 新一代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ET504-W采用分布式四轮驱动系统,实现多种转向模式,在泥泞地区作业效果优于普通机型 [13][14] -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农机装备在抗灾抢收中发挥关键作用 [14] 科技服务与政策支持 - 针对湿涝导致的晚播,河南制定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推广“四补一促”应变栽培技术,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培训农户 [9] - 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组织种子企业做好晚播品种调剂供应 [9] - 省农业科学院常年选派500余名科技人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6] 产业体系现存短板与改进方向 - 尽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但针对高温、干旱、渍涝等极端天气的抗逆专项品种仍有缺口 [15] - 小农户对防灾技术接受度不高,全省通过发展19.6万家合作社、27.5万家家庭农场及12.7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小农户 [15][16] - 产后环节抗灾能力待加强,面对阴雨天气,全省5000多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30多万吨,银行业累计发放秋粮相关贷款178.27亿元 [18]
无人机照明、烘干设备“连轴转”……多方联动打好秋收“攻坚战”
央视网· 2025-10-20 12:49
应对阴雨天气的秋粮抢收措施 - 山东多地建立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粮食烘干中心,分批次为农户提供烘干服务,以减少粮食损耗[1] - 山西襄汾县因持续降雨导致田间湿度大,启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确保秋粮成熟一块收割一块[3][5] - 对于种植面积小、有积水的农田,当地组织党员和志愿者进行手工采收,已收获18万亩玉米,剩余38万亩正在抢收中[7] 烘干技术与产能保障 - 邹城市的合作社采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技术,玉米粒经筛选去杂后送入烘干塔,15小时内可将水分从30%多降低至14%以下[1][3] - 宿州萧县的烘干企业设备满负荷运转,玉米经过水分检测和杂质过筛后,在四层烘干塔内通过热风逐层脱水,最后经冷风机降温[14] - 安徽省在今年秋收期间共投入2万多台烘干设备,24小时工作,日烘干能力超过70万吨[14] 应急抢收的机械化与组织支持 - 安徽宿州萧县准备了2817台玉米收割机,其中包括401台履带式收割机,并成立了28个应急抢收服务队参与抢收[12] - 为应对夜间作业,萧县在农田边架设便携式照明灯并使用搭载探照灯的无人机,为收割机点亮作业环境[10] - 当地启用"三秋"应急预案,公布收割机信息并启动大中型烘干点,以保障粮食安全入仓[7]
科技筑牢农业减灾“防护堤”
科技日报· 2025-10-20 09:16
秋收现状与挑战 - 9月以来河南、安徽、山东等多地遭遇持续阴雨 导致农田渍涝和农机下田困难 对秋收和秋种构成严峻挑战 [1] - 当前全国秋收平均进度近七成 其中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超九成 河北省秋收进度达八成半 主产区正争分夺秒推进秋收 [1] 科技赋能与农业现代化 - 履带式收割机等智能农机在泥泞田地中广泛应用 成为提升秋收效率的关键工具 [1] - 烘干设备高效运转守护粮食质量安全 气象预警系统为农事活动提供科学指引 [1] -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是转变粮食安全战略基点的必然选择 需从依赖资源劳动投入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1] - 科技对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至关重要 此次连阴雨暴露出部分地区在粮食烘干设备和仓储设施储备上的短板 [2] 基础设施与长期战略 - 面对极端天气多发趋势 需加快补齐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基础设施短板并加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有效排水防涝并配备滴灌喷灌设施 为抗灾夺产筑牢基本盘 各地应加速新建改造并同步建设数字农田 [2]
打好黄淮海秋收硬仗 要上哪些“硬手段”?
央视网· 2025-10-20 08:04
秋收整体进度 - 当前秋收进度与2023年和2024年同期基本接近 [3] - 截至10月20日秋收进度有望超过70% [3] - 2023年10月20日秋收进度为75.3% 2024年同期为76.5% [3] 黄淮海地区秋收进展 - 10月15日该地区秋收进度已超过六成 [3] - 10月18日进度超过七成 三天内推进了10个百分点 [3] - 进度推进速度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 [3] 秋收进度保障措施 - 加强农机调度 使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最需要区域 [5] - 调度设备包括履带式收割机 移动烘干机和大功率抽水机 [5] - 加强技术指导 农业农村部与各省市成立应急专家工作组 [5] - 应用北斗导航系统 智慧农机和大功率农机解决作业瓶颈 [5]
抢收秋粮 农机显身手
陕西日报· 2025-10-20 06:53
秋收进度与现状 - 受前期雨水影响,渭南地区秋收推迟近10天,当前正值10月12日至15日的抢收关键期[1] - 截至10月15日,渭南市秋粮收获总面积124.79万亩,进度为32.67%,其中玉米收获118.52万亩,进度32.36%,大豆收获6.27万亩,进度63.59%[2] - 秋播方面,渭南市已播种小麦9.96万亩,进度2.26%,播种油菜13.79万亩,进度70.72%[2] 农机调配与保障措施 - 渭南市调度履带式收割机156台,并投入各类农机具9万余套,包括玉米收获机4600余台、播种机9900余台[1] - 政府开通13部机收服务热线,成立78支农机应急作业队、37支农机应急保障队、1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并公布207个粮食烘干点,日烘干能力达1.7万吨[2] - 咸阳市武功县紧急从河南、山东等地协调农机支援,以确保在霜降前完成5000亩玉米收获[5] 技术支持与政策支持 - 组织农技专家制定秋粮收获期和小麦适播期预报图,并选派1887名农技干部深入田间提供全流程服务[1][2] - 陕西省鼓励经营主体紧急购置移动式烘干设备,符合条件者可享受顶格补贴,农业救灾资金可用于农机作业、检修、运输及设施租赁等环节[5]
多地“攥指成拳”打响秋收“攻坚战” 排涝、抢收、抢烘有序开展
央视网· 2025-10-17 17:38
秋粮抢收应对措施 - 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利用降雨间歇期,统筹调配农机资源全力开展秋粮抢收作业 [1][6][8][19][21] - 针对泥泞积水田地,农机部门调配履带式收割机进行作业,其灵活的操作性和高效的粒收功能大幅提高收割效率 [3][6][8] - 在陕西渭南市,持续降雨导致玉米地积水,当地水利部门采取挖掘排水沟等措施积极排水,为收割创造有利条件 [9][11] 烘干与存储环节 - 各地实现从田间到仓储的全链条服务,湿粮收割后直接送入烘干厂,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以实现即收即烘即储 [4][8][14][18] - 降雨导致玉米含水量和杂质较多,加大了烘干难度,部分烘干厂通过增加筛选设备来提高烘干效率 [16][18] - 在甘肃定西,当地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订单收购的双线销售模式帮助农户拓展马铃薯销路,确保农户效益 [23] 农作物收获进度 - 截至10月16日,陕西渭南市玉米收割面积达到134.69万亩,收获进度为36.77% [18] -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已投入1902台(套)马铃薯收获机械,91万亩马铃薯已收获过半 [23] - 甘肃定西石峡湾乡共种植4.15万亩马铃薯,正利用降雨间隙按照成熟时间梯次推进采挖作业 [21]
雨歇“夺”粮忙
陕西日报· 2025-10-17 07:07
秋收进展与挑战 - 全省秋粮收获进度已达1453.0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48.6% [7] - 持续秋雨导致农田积水,土壤水分饱和,对玉米收获及后续小麦播种造成不利影响 [2][3] - 相关部门与农户积极行动,利用降雨间歇期全力抢收,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5][6] 抢收应对措施 - 采用适应性强的履带式收割机替代传统轮式机械,在湿软地块进行高效作业,单机日均作业面积可达100亩 [4][6] - 组织人机协同抢收,例如麟游县常丰镇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突击队帮助群众抢收 [5] - 灌区管理部门协助排水,安排抽水泵工作并联系烘干机,为机械进场创造条件 [3][4] 局部收成情况 - 省交口抽渭灌区水源保障有力,虽遭遇春夏连旱,但合作社650亩玉米长势良好,颗粒饱满 [3] - 农户抓紧晴好天气窗口,例如富平县到贤镇村民及时收割8亩玉米 [4] - 基层政府统筹调配农机资源,精准摸排秋收困难户需求,实现合力抢收 [6]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紧急通知
新京报· 2025-10-15 20:5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黄淮海地区自9月以来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造成较大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和部署 [1] - 政策核心目标是全力做好抗灾夺秋粮丰收及秋冬种农资供应工作,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大头,稳住秋粮对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亿斤左右具有决定性意义 [1] - 黄淮海地区作为重要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当前生产情况直接影响秋粮丰收和明年夏粮丰产基础 [1] 秋粮抢收抢烘具体措施 - 组织调配适应软湿田地作业的履带式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因地制宜改装现有机具,组建应急机收服务队抢抓作业窗口期 [2] - 加大调配力度统筹各类烘干资源,千方百计增加烘干服务供应,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主体跨区设立收购点开展异地烘干业务 [2] - 带头合理规范烘干价格,实现粮食应烘尽烘,加强线上线下农技指导,推广应用抗湿播种和晚播应变技术 [2] 秋冬种农资供应保障 - 指导系统农资企业精准备货,配齐应急适销的优质农资货源,加大调配力度确保秋冬种农资量足价稳 [3] - 针对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地区,强化农资供应保障,引导农民增加种苗播量,科学增施底肥以肥补晚 [3] - 强化农资质量管理措施严把质量关,坚决防范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通过集采集配联采直销主动让利于农民 [3] -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等龙头企业需持续加大钾肥进口力度,拓展进口渠道,保障秋冬季钾肥供应稳定 [3] 化肥冬季储备安排 - 督促指导系统化肥承储企业认真执行各级政府化肥储备管理制度,用好全国农资保供平台加强产销对接 [4] - 指导农资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合理把握购销轮换节奏,制定风险应对预案落实稳健经营 [4] - 主动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系统农资企业完成冬储任务,确保来年春耕化肥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4][5] -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需做好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数据管理平台运营维护,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国家储备进展情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