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

搜索文档
参与香港金管局沙盒一年 蚂蚁数科首度披露!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3:04
蚂蚁数科RWA业务发展 - 公司RWA实践入选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案例,经过一年发展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逐渐成熟 [1] - 公司开始稳健推行算力与更广泛金融资产的新探索,基于新能源领域已验证的RWA技术 [1] Ensemble沙盒项目背景 - 香港金管局2024年8月推出Ensemble项目沙盒,探索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3] - 项目旨在通过批发层面央行数码货币(wCBDC)促进银行同业结算,验证代币化资产、存款与wCBDC的技术互操作性 [3] 数字资产技术架构 - 公司围绕RWA场景发布"两链一桥"平台、AntChain Inside资产上链方案及Layer2区块链Jovay [5] - AntChain Inside采用"区块链+IoT"架构,已链接超1500万台新能源设备形成全球最大链上新能源网络 [5] - Jovay区块链将RWA交易响应时间缩短至1秒内,并引入AI大模型、同态加密等技术保障隐私合规 [5] RWA资产选择策略 - 公司拒绝农产品、红酒等资产,专注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的标的 [8] - 算力数据中心因数字化程度高、收益透明成为RWA理想标的,金融资产因数字化基因与合规基础也被优先选择 [8] 香港市场布局 - 公司串联香港1号牌(证券交易)、4号牌(投资咨询)、9号牌(资产管理)等牌照构建合规发行生态 [10] - 牵头制定实体资产上链技术规范,联合中国信通院及20余家企业推动行业标准 [10] - 2024年公司海外总部落户香港,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AI+Web3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 [10]
参与香港金管局沙盒一年 蚂蚁数科首度披露!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2:59
蚂蚁数科RWA业务发展 - 公司RWA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逐渐成熟,开始稳健推行算力与更广泛金融资产的新探索 [2] - 公司入选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案例,参与探索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创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4] - 公司围绕RWA等数字资产场景,从资产可信、高效流通、交易安全与合规等四方面构建数字资产技术闭环 [5][6] 技术架构与创新 - 公司发布RWA平台"两链一桥"、资产上链方案AntChain Inside、Layer2区块链Jovay [6] - AntChain Inside采用"区块链+IoT"架构,实时映射设备资产可信数据,已链接超过1500万台新能源设备 [6] - Jovay区块链显著提升RWA交易吞吐量,用户响应时间缩短到1秒内,并引入AI大模型、同态加密等技术保障隐私与合规 [6] 业务策略与资产选择 - 公司选择资产如同移栽树木,不求大踏步,而是先把根系扎进土壤里 [9] - 拒绝农产品、红酒、高端名画等RWA需求,专注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的资产 [9] - 算力数据中心和金融资产因数字化程度高、合规化基础好,成为RWA理想标的 [9] 香港市场布局 - 公司通过代码开源、生态开放、工具共享和产学研合作形式,深度拥抱香港市场场景需求 [7] - 串联证券交易、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稳定币及数字资产托管等全环节,形成一站式代币化发行生态 [11] - 签约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海外总部落户香港,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AI+Web3实验室" [11] 行业标准与合作 - 公司携手中国信通院及20余家企业牵头制定实体资产上链技术规范,被视为RWA的"类5G标准" [11] - 在新能源充电桩RWA项目基础上,成功复制光伏、换电等领域案例 [9]
杨涛:新形势下RWA产业需在创新与规范中寻找平衡|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7 19:41
RWA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26日,全球RWA资产市值突破252.1亿美元(不包括稳定币),总资产持有人达329,498名,发行人达255名 [3] - RWA通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物或金融资产所有权转化为链上数字通证,实现交易、流通和管理 [3] - 市场呈现快速扩展趋势,需进一步厘清理论内涵和制度规则 [3] RWA市场的金融功能价值 - 为流动性差的"沉睡"资产提供Web3融资渠道,缓解传统融资周期长、门槛高的问题 [5] - 降低投资门槛,使普通投资者参与高价值项目,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 [5] - 提升发起人财务管理灵活性,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5] - 改善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支持7×24小时跨境交易,区块链记录增强安全性 [5] - 为DeFi提供稳定优质底层资产,减少对加密资产抵押的依赖 [5] RWA资产适配性探索 - 成功落地的资产需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 [6] - 蚂蚁数科采用"区块链+IoT"架构链接超1,500万台能源设备,2024年8月发行香港首单跨境新能源RWA项目 [6] RWA市场的金融创新挑战 -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带来信息不透明、市场波动放大、道德风险等问题 [9] - 资产证券化历史显示金融产品复杂性可能失控,RWA继承了类似风险 [10][11] - 新型数字技术融合加剧风险,如资产端收益不稳定、中介道德风险、投资者保护不足等 [11] RWA健康发展对策 - 需识别产权证明合法性、资产托管对手方风险、非标资产定价机制不成熟等特征 [13] - 建议建立"穿透式+功能导向"监管,避免监管滞后或过度限制创新 [14] - 加快制定技术规范,如资产映射标准、预言机接口等,中国信通院与蚂蚁数科已启动相关立项 [15] -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依托沙盒机制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高价值场景落地 [16]
2025下半年,RWA如何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
搜狐财经· 2025-08-04 22:59
RWA概念与本质 - RWA核心目标是将现实世界中有价值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凭证或通证 解决资产灵活流通和融资问题 [3] - 本质是将现实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或其他权益数字化上链 创建可验证的数字孪生 [3][4] - 涵盖资产类型包括房产、大宗商品、企业债券、设备、知识产权及艺术品等 [3] 2025下半年发展趋势 - 发展重点从概念探索转向特定资产类别的实际应用和流程优化 [4][5] - 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记录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并通证化 帮助上游供应商更快获得融资 [5] - 房地产领域实现高价值房产的分割所有权 降低投资门槛并提高流动性 [6] - 环境资产领域提升碳信用交易和追踪的透明度与效率 [7] - 债务工具领域探索符合监管要求的债券通证化发行 [8] 行业技术基础 - 区块链技术性能、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持续提升 [8] - 预言机技术可靠性增强 为RWA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底座 [8] - 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等配套技术同步进步 [8] 合规与监管进展 - 行业共识强调必须拥抱监管 注重与现有法律框架衔接 [8] - 项目方重点确保资产确权、交易流程及投资者保护环节的合法合规性 [8] - 各国监管机构积极探索适应性监管框架 [8] 市场价值取向 - 市场回归理性 更关注底层资产的实际质量、现金流产生能力及风险管理机制 [9] - 聚焦真实价值而非概念炒作 [9] 潜在行业价值 -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减少人工干预 将交易结算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 [11] - 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增强资产所有权和交易历史的透明度 [11] - 通证化降低高价值资产投资门槛 提升市场流动性 [12] - 为中小企业及特定资产持有者提供新型灵活融资渠道 [12] - 催生基于真实资产的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13] 发展挑战与展望 - RWA涉及复杂法律、技术、金融及操作风险 资产上链不等于风险消失 [13] - 投资者保护、资产估值、法律纠纷解决及技术安全仍是重大挑战 [13] - 2025下半年发展主题为务实连接与合规前行 重点推进试点项目和监管指引 [14] - 大规模实现现实资产与数字世界连接需技术、法律、金融及监管多方协同突破 [14]
RWA,一场新型的P2P骗局?
虎嗅· 2025-08-04 06:33
RWA定义与模式 - RWA原始定义为"真实世界资产",涵盖有形资产(如房产、黄金)和无形资产(如债券、股票)[1] - 在区块链领域,RWA通过代币化将传统资产分割并上链,实现资产碎片化和全民参与[2][3] - 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属于RWA范畴,前者承担货币功能,后者作为投资品追求收益增长[2] RWA市场潜力与影响 - 波士顿咨询预测2030年RWA细分市场规模或达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1] - RWA使资产方可直接向全球投资者发行代币,降低融资成本并冲击传统证券交易所模式[5] - 房地产行业通过RWA从非标区域化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全球化金融产品,挑战传统中介和REITs[5] RWA与P2P的异同 - RWA继承P2P普惠金融目标,但用区块链技术重塑信任机制,实现"有资产抵押的全球化P2P2.0"[4] - P2P依赖信用撮合,RWA通过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确保资产透明与资金安全[6][7] - RWA仍无法解决底层资产造假风险,部分项目滥用概念包装"空气币"[8] RWA的风险与挑战 - 非标资产(如艺术品、碳信用)流动性差且定价困难,可能导致代币价格剧烈震荡或退出困难[9] - RWA风险全球化,跨国资产代币化引发监管和法律追索难题,形成"法律孤岛"[10][11] - 高级骗局利用AI生成虚假地契和监控画面,掩盖资产挪用事实[8] RWA的地缘政治意义 - RWA成为美元霸权工具,美债代币化主导市场,全球资本可无摩擦投入美元资产池[12][13] - 锚定美元的稳定币挤压非美国家本币需求,削弱其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和金融主权[14] - 香港和欧元区尝试推出本币稳定币,防范金融活动转向美元体系以维护主权[15] RWA的监管与未来 - 部分国家建立"数字防火墙"严格管控RWA跨境流动,短期防范资本外流但长期可能被边缘化[15] - RWA终极形态挑战以国家为单元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货币话语权争夺的新战场[16]
一场新的P2P骗局,正在酝酿?
虎嗅· 2025-08-04 05:04
RWA定义与模式 - RWA指通过代币化将现实世界资产(如房产、债券、艺术品)分割上链,实现资产碎片化和全民参与[1][3] - 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均属RWA范畴,前者承担货币功能,后者作为投资品追求收益[2] - 技术层面采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实现资产信息透明化与自动化执行[3][4] 市场规模与行业影响 - 波士顿咨询预测2030年非标资产RWA市场规模或达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1]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RWA市场规模约255亿美元,私人信贷和美债占90%份额[12] - 对房地产行业冲击显著,将非标资产转化为标准化全球流动金融产品[5] 技术优势与风险 - 相比P2P,RWA采用硬资产抵押+智能合约托管,解决资金池和风控不透明问题[5][7] - 底层资产造假风险仍存,2023年部分RWA项目无实体资产支撑,存在虚假地契等高级骗局[6][8] - 非标资产(如艺术品)流动性差导致代币价格剧烈波动,退出机制不完善[9] 地缘政治维度 - 美债代币化(如贝莱德BUIDL)成为主流应用,强化美元全球资本虹吸效应[12][13] - 全球95%稳定币锚定美元,非美国家面临铸币税外流和货币政策削弱风险[14] - 香港和欧元区通过本币稳定币立法应对,试图维护金融主权[15] 监管与法律挑战 - 跨境RWA存在法律孤岛问题,资产追索面临司法管辖权冲突[11] - 部分国家建立数字防火墙限制RWA流动,短期保护金融安全但长期可能被边缘化[15]
RWA升温 资产代币化起风
北京商报· 2025-08-01 00:40
RWA概念与定义 - RWA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转化为可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表示和交易的数字代币 本质是基于真实世界资产生成可交易的权证[1] - RWA作为一个广泛且中性的术语 不仅包含证券型代币 还包括大宗商品 发票 碳信用额等非证券型资产的代币化 以及更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2] - RWA可转换的资产包括房地产 知识产权 应收账款 大宗商品甚至是文物 代币化后这些资产可以像股票一样被拆分和交易[2] RWA发展历程与现状 - RWA实际发展由来已久 2017年ICO乱象四起时STO概念应运而生 其核心是将现实世界的金融资产通过代币的形式在区块链上发行和交易[1] - 2020年DeFi迎来爆发式增长 RWA被视为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 此后多家海外银行和资产管理巨头在代币化存款 债券 外汇 基金等方面进行布局[2] - 过去三年间香港搭建起了监管框架 2022年10月发布政策宣言推动资产代币化 2023年11月发布通函为代币化基金提供监管框架 2024年8月启动Ensemble代币化沙盒[3] RWA与NFT ICO的区别 - RWA的核心在于其资产锚定现实价值 代币代表的是真实存在的资产权益 如房产 债券或碳信用等 其价值来源于底层资产的实际表现[4][5] - NFT更多是数字资产的象征性表达 主要用于数字艺术品 收藏品 游戏道具等数字原生资产的交易 其价值依赖于稀缺性 文化认同或社区共识 而非实际资产支撑[5] - ICO更多是基于项目未来预期的融资方式 缺乏底层资产支持 风险极高[4][5] RWA的优势与价值 - RWA能够激活非流动资产的流通性 降低投资门槛与交易成本 提升透明度与安全性[3] - 代币化后 原本价格高昂 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流通的资产可以像股票一样被拆分和交易 普通投资人可以根据实际资金情况认购对应的份额[2] - RWA在融资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 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布局[3] RWA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RWA代币化仍处于初步阶段 关键难点集中在资产确权与链下同步 跨境结构设计以及链上治理三个层面[6] - 当前多数RWA代币化项目涉及跨境要素 资产在境内 代币在境外 若无完整的跨境托管和法律适配机制 容易引发权责不清的问题[6] - 区块链与金融融合的热点领域往往会吸引大量资本和关注 也会带来一系列蹭热度行为 更有甚者利用相关概念实施诈骗或开展庞氏骗局[6] 内地企业参与RWA的现状与难点 - 当前内地已有基于新能源 充电桩 光伏 二轮换电等资产的RWA项目落地[8] - 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RWA的门槛不低 首先要在境外搭建能开展资产证券的特殊目的载体SPV 通过境外SPV间接取得境内RWA底层资产的权益后 在香港法律框架下确权[8] - 两地青睐的资产类型与结构存在差异 香港首阶段试验推出四大代币化资产用例主题包括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 流动性管理以及绿色和可持续金融 贸易和供应链融资 而内地更倾向于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实物资产项目[8][9] 监管与合规要求 - 发行不符合监管要求的RWA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被认定为非法证券发行 并可能涉及非法集资 金融诈骗等刑事犯罪[9] - 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目前仍高度依赖地域与监管安排 香港等地区部分持牌机构已获批发行RWA产品 相关资产可以在受监管框架下流通 但这些机制尚未对内地个人投资者开放[7] - 内地居民直接参与仍不具备合规条件 由于外汇管理 身份审查和资本项下资金流动的限制[7]
资产代币化起风了!RWA到底是什么?难题何解
北京商报· 2025-07-31 17:26
近几个月以来,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eal World Assets,即"RWA")正成为当下的一大热词。 从概念来看,RWA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 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表示和交易的数字代币,本质上是基于真实世界资产在数字世界生成可交易 的权证(Token)。 搭平台、做中介、去融资,各类市场主体动作频频。RWA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与过往同样宣称上链的 NFT、ICO有何区别?更重要的是,撇去估值虚高、流动性幻觉的泡沫之后,从业机构应该怎么做? RWA成热潮 被誉为近年来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最重要且最具潜力的趋势之一的RWA,实际发展由来已久。早在 2017年,加密货币领域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乱象四起,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型代币发行")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便是将现实世界的金融资产通过代币的形式在 区块链上发行和交易。 随着探索的深入,RWA作为一个更广泛、更中性的术语逐渐流行起来,它不仅包含证券型代币,也包 括大宗商品、发票、碳信用额等非证券型资产的代币化,以及更 ...
资产代币化起风了!RWA到底是什么?难题何解?
北京商报· 2025-07-31 16:49
RWA概念与核心价值 - RWA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代币 本质是生成基于真实资产的链上权证[1] - 核心价值在于激活非流动性资产流通 降低投资门槛与交易成本 提升透明度与安全性[4] - 区别于NFT的数字产权象征和ICO的预期融资 RWA锚定现实资产价值 如房产 债券 碳信用等[5][6] RWA发展历程与市场动态 - 起源于2017年STO概念 2020年DeFi爆发后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3] - 香港2022-2024年逐步建立监管框架 包括政策宣言 代币化基金通函及Ensemble沙盒测试[4] - 汇丰银行 恒生银行 蚂蚁数科等机构参与沙盒测试 布局代币化存款 债券等业务[4] RWA应用场景与资产类型 - 覆盖证券型与非证券型资产 包括房地产 知识产权 应收账款 大宗商品及结构化金融产品[3][4] - 香港沙盒首阶段聚焦固定收益 投资基金 绿色金融等用例 内地偏好稳定现金流的实物资产[10] - 内地已有新能源 充电桩 光伏等RWA项目落地 催生中介市场协助企业赴港发行[10] RWA与NFT/ICO的差异 - NFT侧重数字原生资产唯一性 依赖社区共识 如艺术品 游戏道具[5][6] - ICO无底层资产支持 仅凭白皮书募资 风险极高[5] - RWA需法律确权 可计量现金流 代币代表真实资产权益[6] 内地企业参与RWA的挑战 - 需搭建境外SPV结构 通过香港法律确权后映射至链上代币[10] - 资产合法性 跨境合规 信息披露完整性是关键障碍[11] - 不合规发行可能涉及非法证券 集资诈骗等刑事风险[11] RWA技术与管理难点 - 资产确权与链下同步 跨境结构设计 链上治理是三大核心挑战[7] - 企业需完善内部治理 技术架构 避免盲目上链导致合规压力[7] - 市场存在蹭热度 诈骗 仿冒发币等乱象 需警惕风险[7]
境内三大新能源RWA项目观察:资产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4:13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与新能源RWA发展 -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正式生效 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 [1] - 香港金管局去年8月推出Ensemble项目沙盒 重点探索"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向的通证化资产用例 [1] - 新能源RWA项目涉及朗新集团充电桩 巡鹰出行换电资产 协鑫能科光伏电站等境内资产 [1] 新能源RWA项目概况 - 三大新能源RWA项目累计融资超3亿元人民币 [3] - 朗新集团2024年8月完成国内首单新能源实体资产RWA 金额1亿元 用于储能和充电桩产业 [3] - 协鑫能科2024年12月完成全球首单光伏绿色资产RWA 金额超2亿元 锚定82MW户用光伏电站 [3] - 巡鹰出行2025年3月完成全球首单换电实体资产RWA 金额数千万港元 [4] 项目技术实现与特点 - 朗新集团通过新电途平台将充电桩作为RWA锚定资产 蚂蚁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数据安全透明 [3] - 协鑫能科光伏电站具备产权清晰 收益稳定 可追溯性强等特点 符合RWA对实体资产要求 [4] - 项目采用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发电量 收益等数据并生成不可篡改数字凭证 [4] 新能源RWA核心竞争力 - 技术解决效率问题 实现信息流 物流 现金流合一 [1][7] - 生息资产解决价值问题 新能源刚性需求带来正外部性和现金流正反馈 [7] - 合规运作解决投资人信任问题 香港持牌机构执行发行运作 [7] 行业发展挑战 - 关键难点在于资产真实性 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2][9] - 链下数据到链上平台"保真"是产业区块链主要难题 [9] - 需解决传感器及设备改造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 [9] 未来发展方向 - 协鑫能科计划继续探索能源与web3及海外资本市场结合 [11] - 建议现实资产端加强数字化建设 降低上链成本 [12] - 香港市场需总结沙盒经验 提供明确监管指南 有序放开二级市场 [12] - 政策端需提供更便捷跨境通道 [13] - 业界需设计新商业模式便于资产价值发现和流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