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AI赋能优势业务加速转型 多伦科技“一体两翼”蓄势待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5:3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减少1.65%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32.2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研发投入5411.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 [1] - 充电桩及储能业务营收4473.7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7.75% [5] 战略布局 - 以AI为核心驱动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1] - 推动AI技术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覆盖智慧车管、智慧驾培、智慧交通、智慧车检、新能源等场景 [1] - 计划打造基于轮式、履带、四足、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交通巡查、警务互动等场景 [3] - 与中国民航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探索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5] 业务发展 - 智慧车管业务收入2.52亿元,智慧驾培业务收入0.45亿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 推出Allspark火种-AI管理一体机,覆盖机动车查验检验智能审核等车管所全流程业务 [2] - 作为车检新规参与起草单位,推出"充电卫士"产品,已在山东、江苏试运行 [2] - 控股子公司金电科技在国内建立农村充电桩项目,并拓展比亚迪墨西哥、乌拉圭等海外充电桩项目 [4] 合作与投资 - 与小鹏汽车发起的广东星航新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珠海星芯创业投资基金,专注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投资 [3] - 加入江苏省低空经济发展产业研究院,牵头申报"无人机赋能下的城市重点空域空地一体化交通管理"示范应用场景 [5]
千方科技一季报:总营收16.09亿元实现小幅增长,技术产品化转型成效显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6:22
文章核心观点 - 千方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表现良好,公司围绕“AI + 交通”与“交通新能源化”两大业务主线转型,各业务取得进展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481.99% [2] 业务转型 - 推动商业模式从“项目驱动”向“技术产品驱动”转型,锚定“AI + 交通”与“交通新能源化”两大业务主线 [2] “AI + 交通”进展 - 推出国产大模型驱动的“城市交通综合优化平台”,预计使交通调查周期缩短30%、交通仿真效率提升50%、交通综合诊断效率提升50%、治理方案生成效率提升60% [3] - 构建“千方智能路口云控平台”,“医、学、景、商、站”交通拥堵治理方案覆盖多类城市场景 [3] - 自研推出“车路云一体云控应用平台”,打造城市级数字交通基础设施 [3] 智能物联成果 - 子公司宇视科技基于“梧桐”大模型升级发布“万物X”全链路智能引擎,在交通场景实现四大核心功能 [4] - 本季度发布大模型抓拍摄像机及大模型事件检测终端等硬件产品,赋能交通管理智能化 [4] 交通新能源化布局 - 城市级停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在展会上亮相 [5] - 推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构建“光伏 + 储能 + 充电”微电网系统 [5] - 充电桩产品布局全面,已在全国落地案例超1000个,涵盖不同场景 [5]
锐明技术: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积极布局AI技术,国内外行业红利持续释放-20250427
民生证券· 2025-04-27 0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锐明技术立足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机遇,受益于国内外政策双轮驱动,凭借AI技术创新和充足的行业经验,有望在车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抓住机遇,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27.77亿元(yoy+63.45%),归母净利润2.90亿元(yoy+184.50%),扣非净利润2.70亿元(yoy+194.33%),经营现金流4.21亿元(yoy+32.69%)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15亿元(yoy+2.53%),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89.60%),扣非净利润0.80亿元(yoy+63.21%),经营现金流1.41亿元(yoy+45.91%) [1] 业务优化 - 公司将经营低毛利的电子产品加工业务的子公司锐明科技控股权出让,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剥离后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7.7%,同比提升4.2Pcts [2] - 2024年通过“1+3”平台深化三级研发架构优化,研发费用达2.84亿元,同比增长15.14%,主营业务研发费用率降至14.37%,投入效率显著提升 [2] AI布局 - 围绕“Vision Zero”计划,推出“Vision Zero Booster”安全闭环解决方案,通过AI与硬件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安全闭环管理 [3] - 前瞻布局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实现自动化标注、AIGC样本生成等关键应用突破,深化AI技术在实际场景的应用,未来将继续深化,特别是升级驾驶安全认知大模型SafeGPT,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并推动AI算法与5G、车联网技术结合 [3] 市场拓展 - 商用车安全与信息化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快速发展,欧洲市场欧标法规促进商用车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国内市场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速应用,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 [4] - 锐明技术凭借技术积累,在“Vision Zero Booster”解决方案推广中,将在欧洲前装市场及欧标要求下持续增长,公司将扩展海外布局、提升本地化服务,抢占全球商用车智能化市场先机,同时优化国内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亿、6.11亿和7.93亿元,EPS分别为2.53、3.45、4.4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5、11倍 [4] 财务指标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77|2,536|3,217|4,005| |增长率(%)|63.5|-8.7|26.9|24.5|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290|449|611|793| |增长率(%)|184.5|54.9|36.1|29.8| |每股收益(元)|1.64|2.53|3.45|4.47| |PE|31|20|15|11| |PB|5.3|4.5|3.9|3.3| [6]
锐明技术(002970):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积极布局AI技术,国内外行业红利持续释放
民生证券· 2025-04-27 09: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锐明技术立足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机遇,受益于国内外政策双轮驱动,凭借AI技术创新和充足的行业经验,有望在车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抓住机遇,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27.77亿元(yoy+63.45%),归母净利润2.90亿元(yoy+184.50%),扣非净利润2.70亿元(yoy+194.33%),经营现金流4.21亿元(yoy+32.69%)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15亿元(yoy+2.53%),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89.60%),扣非净利润0.80亿元(yoy+63.21%),经营现金流1.41亿元(yoy+45.91%) [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亿、6.11亿和7.93亿元,EPS分别为2.53、3.45、4.4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5、11倍 [4] 业务优化 - 公司出让经营低毛利电子产品加工业务的子公司锐明科技控股权,自2025年1月1日起该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7.7%,同比提升4.2Pcts [2] - 2024年通过“1+3”平台深化三级研发架构优化,研发费用达2.84亿元,同比增长15.14%,主营业务研发费用率降至14.37%,投入效率显著提升 [2] AI布局 - 围绕“Vision Zero”计划,推出“Vision Zero Booster”安全闭环解决方案,通过AI与硬件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安全闭环管理 [3] - 前瞻布局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实现自动化标注、AIGC样本生成等关键应用突破,未来将深化AI技术应用,升级驾驶安全认知大模型SafeGPT,推动AI算法与5G、车联网技术结合 [3] 市场拓展 - 商用车安全与信息化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快速发展,欧洲市场受欧标法规推动,国内市场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速应用,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 [4] - 锐明技术凭借技术积累,在“Vision Zero Booster”解决方案推广中,将在欧洲前装市场及欧标要求下持续增长,公司将扩展海外布局、提升本地化服务,优化国内产品结构 [4]
佳都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增106.26%,创新驱动业务发展量质齐升
全景网· 2025-04-25 10:1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106.2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交付及人工智能企业市值上升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主营业务发展 - 聚焦智能轨道交通和智能城市交通"主赛道",加速技术创新与市场布局 [1] - 轨交业务覆盖广州、成都、东莞、武汉、宁波等城市的地铁新线建设及旧线改造 [1] - 自有IDPS交通大脑已服务于上海、成都、佛山等10余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 [1] 辅赛道拓展 - 企业数字化升级"辅赛道"专注于ICT产品渠道、设计及集成服务 [2] - 跻身新华三核心合作伙伴,位列惠普和新华三授权服务第一梯队 [2] - 服务业务与交通主赛道深度融合,提供定制化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持续突破AI核心技术瓶颈 [2] - 在第十五届交博会发布信控智能体平台、边缘智慧小站(信控版)等多款创新产品 [2] - 云枢·智能网联时空数据赋能平台等产品进一步挖掘AI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潜力 [2] 未来展望 - 公司处于"引领发展期(2025-2027)",强化研发创新、项目交付及资本运作 [2] - 有望抓住AI行业发展契机,以技术实力推动交通行业良性发展 [2]
时的科技和Autocraft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拓E20 eVTOL中东市场
IPO早知道· 2024-11-06 21:18
公司海外市场拓展 - 时的科技与Autocraft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E20 eVTOL在阿联酋低空旅游和空中出行等商业应用市场 [3] - 合作结合时的科技在eVTOL研发制造优势与Autocraft在阿联酋本土政策、地理、运营及市场优势 推动"空中的士"发展 [5] - 此次合作标志着时的科技正式进军海外市场 未来将深入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2][5] 阿联酋市场环境 - 阿联酋作为中东商贸中枢和海湾开放门户 eVTOL具有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3] - 阿联酋出台支持高科技领域发展政策 引入eVTOL空中出租车服务是2030智慧自主交通战略的一部分 [3] - Autocraft依托阿布扎比地理和政策优势 布局智能交通项目并与国际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3] 公司融资与产业化进展 - 时的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推动E20 eVTOL项目产业化进程 [10] - 公司此前完成A轮2000万美元战略融资 加速E20 eVTOL全球商业化 [10] - Pre-A轮融资1亿元用于构建以倾转eVTOL为核心的空中交通生态圈 [10]
武汉170.84亿元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落地,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 |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6-17 07:36
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项目 - 武汉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批,总投资170.84亿元,金额超过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的99.39亿元 [2] - 项目拟于2024年6月开工,意味着完成备案后立即开工 [2] - 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平台、1.5万个智慧泊位、5.578km智慧道路改造、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车规级芯片产业园和无人驾驶产业园 [2] 项目建设内容 - 项目将显著提升城市级智慧道路覆盖率和车载终端装配率 [2] - 项目在路侧与车端同时发力,推进车路协同发展 [2] - 建设内容包括经开区5.578km智慧道路改造和东湖高新区16万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基地 [2] 市场前景 - 武汉车路云大单金额达171亿元,意味着后续全国各地车路协同建设整体订单规模可能超市场预期 [2] - 车、路、云三端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2] - 从长期看,车路云建设为ETC2.0和低空经济运营等构筑基础设施条件,将对交通领域新业态进行深度赋能 [2] 行业趋势 - 在交通部财政部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文件指引下,预计后续各地将有更多类似重磅项目落地 [2] - 行业将进入从1到N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2] - 交通信息化赛道迎来持续催化,看好布局车路协同的相关公司 [2]
车路协同产业即将进入爆发期(深度)| 国君计算机李沐华团队
计算机文艺复兴· 2024-06-15 15:59
车路协同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市场空间超千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政府十大任务之首,车路协同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领 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相对于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短期落地的可能性高,在政策端受到大力支持。随着北京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大 单落地,车路协同行业将进入爆发期。我们测算,城际高速信息化市场空间超千亿,城市内部道路信息化试点城市市场空间也达千亿。 车路协同串联人车路云。 车路协同是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协同工作的一种智能交通系统。 其目的是优化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交通出行。主要包括四大关键技术:智能车载技术、 智能路侧技术、通信技术、云控技术。 车、路、云三端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单车智能化方面,智能车载终端是车路协同中安装在汽车中的与路侧单元进行通讯交互的核心设备,通过 C-V2X车载终端可以实现包括车与车、路、人、网络之间的交互,政策催化下预计未来将迎来大规模装车。路端智能化方面,包括激光雷达、毫 米波雷达、摄像头在内的传感器相互融合是实现车路协同的必要条件。云端智能化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