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设备

搜索文档
天宜新材39%资金被冻结半年预亏1.9亿 折价43.8%出售资产回笼5140万
长江商报· 2025-08-07 10:08
资产出售计划 - 公司拟出售全资子公司天津天宜持有的汽车刹车片与配件项目产线相关机器设备及不动产,交易价格合计5140万元 [1][2] - 出售资产分为两笔交易:机器设备以1750万元出售给珠海格莱利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动产以3390万元转让给重庆弘脉天下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 - 出售资产账面净值9141.66万元(机器设备2643.55万元,不动产6498.11万元),交易价格较账面净资产折价43.77% [1][3]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巨亏14.95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1.9亿至2.4亿元,同比减亏51.30%到61.44% [1][5][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8757.92万元,占一季度末货币资金的39.35% [1][7] - 公司面临较大资金缺口,现金流紧张,偿债压力大 [1][6] 业务表现 - 光伏新能源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85亿元、17.49亿元、3.56亿元,毛利率从51.87%降至-85.41% [5] - 2024年受光伏产业周期性影响,光伏单晶拉制辅材需求明显下降,公司光伏业务不及预期 [5] - 202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持续低迷,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 [6] 历史背景 - 公司原是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上市 [5] - 2021年进入光伏热场碳碳复合材料领域,2022年完成对新毅阳收购进入光伏使用坩埚领域 [5] - 天津天宜2022-2025年前3个月连续亏损,累计亏损9135.85万元 [3]
中国通号: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7-31 22:11
公司财务决策 - 中国通号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于7月31日晚间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2]
中国通号:拟使用额度最高不超27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格隆汇· 2025-07-31 16:58
公司资金管理计划 - 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7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 - 资金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 自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1] - 额度范围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1]
康尼机电股价微跌1.22% 虚假陈述案一审赔偿金额超8300万元
金融界· 2025-07-31 01:2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康尼机电股价报6.4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2% [1] - 当日成交额为0.60亿元 [1] - 7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54.60万元 [2]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1] - 产品涵盖地铁、高铁、城轨车辆门系统等 [1] - 属于交运设备、新能源车等板块 [1] 法律诉讼 - 7月28日公司收到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一审判决书 [1] - 涉及17名投资者诉讼,一审判决赔偿损失及案件受理费合计8314.65万元 [1] - 国泰海通等中介机构被判承担连带责任 [1] - 公司表示拟提起上诉,并已对部分投资者履行赔偿义务 [1]
超300亿元!千亿巨头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21:36
重大合同签订 - 公司及下属企业近期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329.2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3.4% [2] - 此前5月中旬公告的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7.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亿元,同比增长51.23% [2] - 一季度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7.22亿元至75.62亿元,同比增长60%~80% [5] - 预计上半年扣非净利润62.16亿元至70.56亿元,同比增长85%~110% [5] 业务发展 - 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来自铁路装备收入增长,特别是动车组和货车业务 [2] - 城轨业务和新产业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 [2] - 铁路装备业务预计全年需求总量与去年持平,但结构可能变化 [3] - 城轨业务预计新签订单增长可能性较大,交付量与2024年相当 [3] 历史表现 - 近10年来公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始终在0上下徘徊 [4] 市场表现 - 7月29日公司股价报收7.49元/股,最新市值2045亿元 [5]
辉煌科技:7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0:28
公司会议及报告 - 公司第九届第二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7月2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在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88号公司研发楼1209会议室召开 [2] - 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等文件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城市轨道交通占比54.47% [2] - 国家铁路业务占比38.13% [2] - 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业务占比4.96% [2] - 其他业务占比2.44% [2]
34亿并购造假案判了,中介机构“一个也跑不掉”!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18:01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进展 - 康尼机电因证券虚假陈述被1名机构投资者起诉,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公司赔偿损失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合计约3309.31万元 [1] - 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投资者提起索赔诉讼,累计诉请金额3.83亿元,一审判决公司负担赔偿和受理费合计8315万元 [6] - 公司已对9名普通投资者履行赔偿义务合计139万元,2名投资者诉讼进入二审程序,6名投资者一审判决待生效 [6]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认定 - 券商国泰海通被判按50%比例承担连带责任,审计机构苏亚金诚40%,评估机构东洲评估15%,律所嘉源及两名自然人各2% [2][6] - 在具体判例中,国泰海通对54.77万元赔偿在50%范围内担责,其他中介机构按比例分摊连带责任 [6] - 公司针对400余个未立案投资者预提损失,累计计提索赔损失金额达2.16亿元 [7] 34亿元并购案历史背景 - 2017年公司以34亿元收购龙昕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占2016年净资产超50%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9] - 龙昕科技2015-2017年通过虚增收入利润实施财务造假,导致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2021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9] - 2018年因并购暴雷计提10.67亿元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51亿元 [10] 资产剥离与追偿行动 - 2019年公司将龙昕科技以4亿元出售给纾困基金,较收购价减值88% [10] - 2018年起持续通过法律途径追偿,涉及股权转让价款返还及业绩承诺补偿 [10] - 并购案引发的证券虚假陈述问题导致公司面临持续投资者索赔 [9][10]
中国通号:中标七个轨道交通项目,合计金额14.31亿元
快讯· 2025-07-23 16:17
中标项目概况 - 公司在2025年5月至6月期间中标七个轨道交通项目,其中五个为铁路市场项目,两个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项目 [1] - 中标项目总金额达14.31亿元人民币 [1] - 中标金额约占公司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41% [1] 市场分布 - 铁路市场中标项目数量占比71.4%(五/七) [1] -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标项目数量占比28.6%(二/七) [1] 财务影响 - 14.31亿元中标金额将对公司未来营收产生积极影响 [1] - 项目收入占比显示此次中标属于中等规模业务增量 [1]
方大集团获“2024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
证券日报网· 2025-06-08 19:50
公司荣誉与评选 - 方大集团荣获"2024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奖项,从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392家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1] - 该奖项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价值传递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上市公司 [1]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高端智慧幕墙系统及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屏蔽门设备及系统、新能源、商业管理及服务 [1] - 2024年公司以"数智赋能,科学管理"为核心,推进"智能智造+AI"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体系优化及人才培养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设立"智能智造+AI"专项小组,依托五大产业基地建立智能快速响应机制,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2] - 方大(赣州)低碳智造基地项目投产运营,打造"5G+智慧工厂",通过智能物流技术提升产品流转效率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4亿元,订单储备82.87亿元,是当年营业收入的1.87倍 [2] - 自1995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及股份回购总额远超募资总额,近三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持续增长 [3] 投资者关系管理 - 公司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沟通体系,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保持高效对话 [3] - 公司连续7年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连续3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A级评价 [3] - 公司多次获得"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案例"、"金牛奖—金信披奖"等荣誉 [3]
中国通号前4月中标72亿项目 上市累投105亿研发锻造硬实力
长江商报· 2025-05-27 07:44
订单情况 - 2025年前4个月累计中标19个重要项目 中标金额达72 07亿元 [1][2] - 3-4月中标11个项目(铁路8个 城轨3个) 金额37 89亿元 占2024年营收11 67% [2] - 1-2月中标8个项目(铁路4个 城轨4个) 金额34 18亿元 [2]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1228 9亿元 [2] 业务结构 - 铁路业务营收占比57 87% 城轨业务占比25 18% 合计83 05% [3] - 正退出市政房建业务 聚焦"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赛道 [3] - 低空智能管控 无人机巡检等领域已实现商业合同突破 [3]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从383 58亿元降至326 44亿元 呈"三降一升"趋势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在32 75亿-36 34亿元间波动 2024年为34 95亿元 [4] - 2025Q1营收67 34亿元(+2 84%) 净利润5 62亿元(-7 08%) [4] 海外拓展 - 2024年海外营收24 41亿元(+64 2%) 首次突破20亿元 [4][5] - 中标巴西圣保罗 几内亚 埃及等重大铁路项目 [4] - 斩获塞尔维亚ETCS-1级列控项目 系欧洲首个自主技术落地案例 [5][6] 研发实力 - 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104 99亿元 [1][6]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中国授权专利5248项 含发明专利3091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