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消费

搜索文档
交银国际:南向资金近月主力配置集中医疗和金融板块 反映对高息防御价值重视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0:00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录得20%和18.7%的半年度收益 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前列 [1] - 4月对等关税引发回调后风险溢价回落推动港股全面反弹 截至6月底恒指已接近年内前高 [1] - 驱动因素主要源于风险溢价回落 无风险利率和基本面盈利改善贡献相对有限 [1] 港股利好因素 - 外部环境扰动边际收敛 特朗普政策重心从关税转向减税 降低外部不确定性 [1] - 港股市场流动性充裕 南向资金积极布局形成呼应 [1] - 科技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外资持续加码信息技术板块体现国际资本长期信心 [1] 科技板块前景 - 科技板块多空分歧收敛 预示波动性降低和趋势性机会酝酿 [1] - 首季度AI估值重估后充分调整 当前拥挤度水平适中 向上弹性空间较大 [2] - 有望成为下一轮上涨行情重要引擎 但需更强基本面支持和政策催化 [2] 资金配置动态 -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对港股各板块持仓均有提升 体现内地资金战略性配置上升 [2] - 南向资金板块轮动显著 从信息技术转向新消费 近期主力配置医疗保健和金融 [2] - 外资仅边际加码信息技术板块 其他板块持仓市值多数下降 配置策略更为谨慎聚焦 [2] 沽空格局分析 - 通讯 房地产 能源 材料等周期板块维持较高沽空水平 边际变化不大 [3] - 消费板块明显分化 必需消费稳定 可选消费沽空力量上升且外资减持 [3] - 信息技术板块沽空集中度持续下降 多空分歧正在收敛 [3]
港股板块轮动加速,行情是否延续?
银河证券· 2025-07-06 20:47
核心观点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建议关注科技、消费板块及高股息标的 [40]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6月30日至7月4日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三大指数跌幅居前,恒生指数累跌1.52%报23916.06点失守240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跌1.75%,恒生科技指数累跌2.34%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工业行业指数涨幅居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金融行业指数跌幅居前;二级行业中钢铁、电气设备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可选消费零售等行业收跌 [2] -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等印发支持创新药发展措施,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本周钢铁、光伏等板块连续反弹,7月3日美国撤销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在华业务许可规定,7月4日美国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11][12][13] 资金流动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455.12亿港元,较上周下降33.71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为228.97亿港元,较上周下降25.88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日均值为9.36%,较上周下降1个百分点 [2]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38.92亿港元,较上周减少144.89亿港元,周二港股休市、港股通交易暂停影响资金流入;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中芯国际等,大幅净卖出阿里巴巴等 [2][16]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7月4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5倍、1.12倍,较上周五下降1.28%、1.28%,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3%、75%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19.76倍、2.8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5%分位数水平 [2][18] - 7月4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上行6BP至4.35%,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4%,为3年滚动均值 - 1.84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行0.29BP至1.6433%,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5%,为均值(3年滚动) - 0.9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73%分位 [2][21][24] - 行业估值方面,截至7月4日,可选消费等4个行业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等3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房地产等股息率高于4%,金融业、公用事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本周A股表现好于港股,7月4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上行2.28点至130.88,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数水平 [27]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近期全球宏观风险升温预期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特朗普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及中东地缘风险推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国就业市场强劲使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国6月经济景气度总体回升 [2][37][38]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板块(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行业)、消费板块(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及高股息标的(能源和金融行业) [40]
港股板块轮动加速,行情是否延续?
银河证券· 2025-07-06 15:09
核心观点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建议关注科技、消费板块及高股息标的 [2][40]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本周(6月30日至7月4日)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三大指数跌幅居前,恒生指数累跌1.52%报23916.06点失守240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跌1.75%,恒生科技指数累跌2.34% [2][4] - 港股行业层面8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医疗保健、材料、工业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49%、3.24%、2.72%;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金融行业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82%、1.36%、0.28% [2][7] - 二级行业中钢铁、电气设备等涨幅居前,日常消费零售、可选消费零售等行业收跌 [2] 资金流动 -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2455.12亿港元,较上周下降33.71亿港元;日均沽空金额为228.97亿港元,较上周下降25.88亿港元;沽空金额占成交额比例的日均值为9.36%,较上周下降1个百分点 [2][16]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38.92亿港元,较上周减少144.89亿港元,周二港股休市、港股通交易暂停影响资金流入 [2][16] - 近7天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中芯国际、建设银行等,大幅净卖出阿里巴巴 - W、小米集团 - W等 [16]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截至7月4日,恒生指数PE、PB分别为10.65倍、1.12倍,较上周五下降1.28%、1.28%,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73%、75%分位数水平;恒生科技指数PE、PB分别为19.76倍、2.8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8%、55%分位数水平 [2][18] - 7月4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6BP至4.35%,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5.04%,为3年滚动均值 - 1.84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1%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到期收益率下行0.29BP至1.6433%,港股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7.75%,为均值(3年滚动) - 0.9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73%分位 [2][21] - 行业估值分化较大,可选消费等4个行业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40%分位数以下;能源业等3个行业股息率高于5%,房地产等股息率高于4%,金融业、公用事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70%分位数水平以上 [27] - 本周A股市场表现好于港股,截至7月4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较上周五上行2.28点至130.88,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数水平 [2][27]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全球宏观风险升温预期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特朗普威胁对日本加征关税、中东地缘风险推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国就业市场强劲使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国6月经济景气度总体回升 [2][37] - 预计港股总体震荡向上、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中低,关注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行业;消费行业在促消费政策下业绩增速预期改善,关注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高股息标的可提供稳定回报,关注能源和金融行业 [40]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涨,区域银行业ETF涨1.59%,全球航空业ETF涨1.51%,银行业ETF涨1.27%。
快讯· 2025-07-03 22:06
行业ETF表现 - 区域银行业ETF上涨1.59%至63.51美元,成交量388.36万股,总市值53.00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6.66% [1][2] - 全球航空业ETF上涨1.51%至24.15美元,成交量29.62万股,总市值7607.25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4.73% [1][2] - 银行业ETF上涨1.27%至59.00美元,成交量18.86万股,总市值45.67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7.86% [1][2] - 科技行业ETF上涨1.12%至256.45美元,成交量76.93万股,总市值815.6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67% [2] - 网络股指数ETF上涨1.08%至268.75美元,成交量18.74万股,总市值178.4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52%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91%至93.20美元,成交量46075股,总市值13.0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18% [2] - 金融业ETF上涨0.86%至53.08美元,成交量563.93万股,总市值590.7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0.59% [2] - 半导体ETF上涨0.76%至283.38美元,成交量97.16万股,总市值33.50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17.02% [2] - 公用事业ETF上涨0.72%至81.81美元,成交量211.80万股,总市值118.77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9.62% [2] - 可选消费ETF上涨0.54%至221.20美元,成交量48.11万股,总市值277.83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92% [2] - 能源业ETF上涨0.15%至87.06美元,成交量224.93万股,总市值218.02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3.26%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0.15%至129.74美元,成交量13.50万股,总市值103.01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78% [2] - 医疗业ETF上涨0.13%至135.53美元,成交量156.62万股,总市值259.36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63% [2]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27%至82.00美元,成交量246.97万股,总市值138.75亿美元,年初至今涨幅5.58% [2]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全球航空业ETF跌0.9%,医疗业ETF跌0.72%,公用事业ETF跌0.67%。
快讯· 2025-07-02 21:40
行业ETF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3 22美元 下跌0 21美元(跌幅0 9%) 成交量43489股 总市值7314 30万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8 4% [1][2]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5 73美元 下跌0 98美元(跌幅0 72%) 成交量67 61万股 总市值259 74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0 48% [1][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81 39美元 下跌0 55美元(跌幅0 67%) 成交量94 27万股 总市值118 1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9 05% [1][2] - 网络股指数ETF当前价264 34美元 下跌1 53美元(跌幅0 58%) 成交量12343股 总市值175 5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8 71%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52 48美元 下跌0 18美元(跌幅0 34%) 成交量222 53万股 总市值584 1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9 35%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50 50美元 下跌0 47美元(跌幅0 19%) 成交量25 46万股 总市值796 7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8 1%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91 13美元 下跌0 15美元(跌幅0 17%) 成交量2507股 总市值12 76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7 73%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92美元 下跌0 07美元(跌幅0 08%) 成交量68 38万股 总市值138 6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5 48%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7 33美元 下跌0 04美元(跌幅0 07%) 成交量50391股 总市值44 37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4 81%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61 39美元 下跌0 03美元(跌幅0 05%) 成交量92 93万股 总市值51 2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3 11% [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75 93美元 上涨0 09美元(涨幅0 03%) 成交量19 80万股 总市值32 6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3 94%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27 72美元 上涨0 09美元(涨幅0 07%) 成交量26995股 总市值101 4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3 31%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18 54美元 上涨0 28美元(涨幅0 13%) 成交量19 30万股 总市值274 49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2 11% [2] - 能源业ETF当前价85 78美元 上涨0 32美元(涨幅0 37%) 成交量109 28万股 总市值214 8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 74% [2] 市场整体趋势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 其中航空业 医疗业和公用事业ETF跌幅居前 [1]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普跌,可选消费ETF跌约1%,生物科技指数ETF跌0.55%,能源业ETF跌0.5%。
快讯· 2025-07-01 21:36
美股盘初行业ETF表现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15.37美元,下跌1.96美元(-0.90%),成交量86452股,总市值270.51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3.53%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25.81美元,下跌0.70美元(-0.55%),成交量54019股,总市值99.89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4.76% [2] - 能源业ETF当前价84.39美元,下跌0.42美元(-0.50%),成交量101.93万股,总市值211.33亿美元,年初至今微涨0.09% [2] 科技相关ETF表现 - 半导体ETF当前价277.65美元,下跌1.23美元(-0.44%),成交量24.87万股,年初至今上涨14.65% [2] - 网络股指数ETF当前价268.48美元,下跌0.85美元(-0.31%),总市值178.2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41%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92.09美元,下跌0.25美元(-0.27%),成交量3645股,总市值12.89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8.87%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52.89美元,下跌0.34美元(-0.13%),成交量15.88万股,总市值804.33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13% [2] 金融相关ETF表现 - 银行业ETF当前价55.67美元,下跌0.09美元(-0.16%),成交量32613股,总市值43.09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77%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52.31美元,下跌0.06美元(-0.11%),成交量89.00万股,总市值582.23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00%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9.42美元,上涨0.03美元(+0.05%),成交量26.36万股,总市值49.59亿美元,年初至今微跌0.20% [2] 其他行业ETF表现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4.61美元,下跌0.18美元(-0.13%),成交量32.69万股,总市值257.60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30% [2]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2.95美元,下跌0.02美元(-0.09%),成交量42334股,总市值7229.25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9.47% [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81.60美元,下跌0.06美元(-0.07%),成交量59.59万股,总市值118.46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33%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33美元,上涨0.36美元(+0.44%),成交量45.97万股,总市值137.63亿美元 [2]
东南亚消费行业5月跟踪报告:多数地区商品价格走低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01 15: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数地区商品价格走低,输入性成本下降、国内需求复苏缓慢以及部分政府补贴政策延续,推动区域内通胀放缓,为各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2] - 预计东南亚各国 2H25 经济将维持温和增长,整体增速在 4%至 5%之间,下半年经济依靠内需恢复、基建投资与旅游复苏支撑,但外部风险仍是主要不确定因素 [3] - 5 月多数消费板块收涨,消费板块多数估值提升 [4] 各部分总结 经济数据 - 印尼:1Q25 GDP 同比增长 4.87%创 3Q21 以来新低,民间投资增速降至 2.12%;5 月 CPI 同比增长 1.60%,核心通胀同比降至 2.40%,消费者信心指数创 2022 年 9 月以来新低 [15][18][20] - 泰国:1Q25 GDP 同比增长 3.1%,增速放缓;5 月 CPI 同比下降 0.57%,为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4 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48.80 [22][23][25] - 新加坡:1Q25 GDP 同比增长 4.3%,低于预期;5 月 CPI 同比增长 0.8%,核心 CPI 升至 0.6%;1Q25 综合领先指数为 109.7;4 月食品饮料交易额为 9.5 亿新币,同比增长 1.9% [29][31][34] - 越南:1Q25 GDP 同比增长 6.93%;5 月 CPI 同比增长 3.24%,高于 4 月,租金、房屋维修材料等拉动月环比上涨 [37][39] - 马来西亚:5 月 CPI 同比上涨 1.2%,为 51 个月来最低水平;4 月领先指数为 113.6;4 月食品饮料批发指数同比增长 5.5%,零售板块食品饮料指数同比增长 6.4% [42][44][46] - 菲律宾:5 月 CPI 同比上涨 1.3%,连续第四个月回落;4Q24 消费者信心指数(下季)水平为 45.70%,消费者前景指数(当季)水平为 -11.10% [48][50] 资本市场 涨跌幅度 - 印尼:5 月公用/材料/工业涨幅居前,必选消费/可选消费行业+6.55%/+6.17%,均跑赢指数(+6.04%) [52] - 泰国:5 月股市 SET 指数收跌,通信与公用涨幅居前,必选消费/可选消费涨幅 -2.23%/-4.99%,分别跑赢/跑输泰国 SET 指数(-4.02%) [54] - 新加坡:5 月公用、公用与健康医疗涨幅居前,必选消费/可选消费+1.34%/+5.29%,分别跑输/跑赢大盘(+1.62%) [57] - 越南:5 月地产、工业金融涨幅居前,必选消费/可选消费板块+2.64%/+3.72%,均跑输指数(+8.67%) [59] - 马来西亚:5 月地产与必选消费涨幅居前,必选消费/可选消费涨幅+0.84%/-2.30%,分别跑赢/跑输指数(-2.07%) [62] 估值水平 - 印尼:截至 5 月末,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的 PE 历史分位数为 5%/17% [64] - 泰国:截至 5 月末,必选消费/可选消费的 PE 历史分位数为 2%/0 [68] - 越南:截至 5 月末,必选消费/可选消费分别处于 PE 历史 66%/5%分位的水平 [72] - 新加坡:截至 5 月末,必选/可选消费分别处于 67%/34%的分位水平 [76] - 马来西亚:截至 5 月末,可选/必选消费的历史估值水平分别为 72%/0% [81] 公司表现 - 截至 5 月末,东南亚消费重点个股中,PE(TTM)历史分位数高于 90%的有奥兰集团(97%)与云顶马来西亚(91%) [86] 重要新闻 - 6 月 30 日铁路跨境游持续升温,越南团体游客同比增长 74%;越南将推出外卖平台 Xanh SM Ngon 挑战 Grab 和 Shopee;越南电商新规出台,直播带货需保存 3 年数据,KOL 虚假宣传或担刑责等 [90]
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IPO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07-01 06:33
中资企业全球市场IPO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全球市场完成IPO上市129起,较2024年同期增加34起 [2] - 全球IPO募资规模合计1398.93亿元,同比上涨143.30% [4] - 港股市场成为中资企业IPO主要融资渠道,募资金额占比显著 [1] 分市场IPO数量与募资金额 A股市场 - IPO数量48起,同比增加5起,其中一季度27家、二季度21家 [7][19] - 募资金额380.02亿元,同比上涨25.53%,二季度同比增幅达170.98% [10][21] - 深交所上市25家,上交所18家,北交所5家 [24] - 上交所募资216.61亿元,深交所143.48亿元,北交所19.93亿元 [26] 港股市场 - IPO数量41起,同比增加14起,均登陆港交所主板 [7][32] - 募资金额956.80亿元,同比暴涨738.75%,二季度募资788.85亿元占主导 [10][34]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分别以377.01亿元和104.48亿元位列募资前二 [15][17] 海外市场 - IPO数量40起,同比增加16起,其中39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7][48] - 募资金额62.11亿元,同比下降60.64% [50] - 霸王茶姬以29.64亿元成为海外募资最高企业 [17] 行业分布特征 全球市场 - 工业、可选消费募资规模领先,分别达558.38亿元和270.22亿元 [12] A股市场 - 可选消费募资131.44亿元(同比+122.25亿元),信息技术募资108.33亿元(同比-45.79亿元) [29] - 工业IPO数量最多,可选消费募资规模最高 [28] 港股市场 - 工业募资467.41亿元(同比+462.99亿元),医疗保健募资160.87亿元(同比+146.96亿元) [41] - 医疗保健IPO数量10家,同比增加6家 [39] 海外市场 - 可选消费企业数量11家,募资35.44亿元 [52][53] 地区分布特征 A股市场 - 江苏、浙江上市企业数量领先(11家、10家),浙江、广东募资金额居前(96.93亿元、64.59亿元) [30][31] 港股市场 - 浙江、上海上市企业最多(9家、7家),福建企业募资384.66亿元居首 [44][45] 海外市场 - 香港企业数量17家,上海企业募资29.64亿元最高 [54][55] 重点企业案例 - 港股前20大IPO中,港交所占据17席,宁德时代(377.01亿元)、恒瑞医药(104.48亿元)、海天味业(92.56亿元)位列前三 [17] - A股募资Top5包括中策橡胶(40.66亿元)、天有为(37.40亿元)、屹唐股份(24.97亿元) [17]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区域银行业ETF涨0.67%,银行业ETF涨0.65%,能源业ETF跌0.55%,半导体ETF跌0.45%。
快讯· 2025-06-30 21:40
行业ETF表现 - 区域银行业ETF上涨0.67%至59.85美元,成交量60.14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52% [1][2] - 银行业ETF上涨0.65%至56.10美元,成交量39,594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56% [1][2] - 科技行业ETF上涨0.46%至251.93美元,成交量31.31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72% [2] - 金融业ETF上涨0.43%至52.16美元,成交量244.24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70% [2] - 日常消费品ETF上涨0.37%至80.85美元,成交量89.61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10%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34%至91.92美元,成交量9,224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67% [2] - 医疗业ETF上涨0.25%至134.27美元,成交量43.73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55%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0.20%至126.72美元,成交量46,170股,年初至今累计下跌4.07% [2] - 全球航空业ETF微涨0.07%至22.93美元,成交量43,029股,年初至今累计下跌9.57% [2] - 可选消费ETF微跌0.06%至218.45美元,成交量25.46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15% [2] - 公用事业ETF下跌0.31%至81.08美元,成交量104.25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8.63% [2] - 半导体ETF下跌0.45%至277.18美元,成交量35.40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4.46% [1][2] - 能源业ETF下跌0.55%至84.83美元,成交量117.46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62% [1][2]
新消费创造成长主线,结构性牛市曙光已现 - 2025年可选消费中期策略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传统消费、科技消费、出口、内需、成瘾性品类、强功能性高价值型板块、人力依赖度较高品类 - **公司**:泡泡玛特、若羽臣、万仁集团、海信家电、TCL 电子、思摩尔国际、公牛集团、潮宏基、晨光股份、康得光学、慕思股份、顾氏家居、美团、海澜之家、永辉超市、步步高、英美烟草、安克、家兴家居、Ismt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机会**:未来两到三年新消费领域投资机会强劲,可选消费品有望因经济触底、美联储降息和国内消费政策迎来牛市,结构性公司获明确机会;传统消费品存在超跌反弹机遇,受国补链断掉影响严重的两轮车、家居及白电行业 8 月左右或迎估值修复机会;关注能涨价板块,成瘾性品类、强功能性高价值型板块和人力依赖度高的品类值得关注[2][17][19] - **新消费方向**:新消费领域有情绪价值、消费出海、共同价值和渠道变革四个主要方向;品牌出海包括自主品牌出海和代工链出海,自主品牌如海信家电、TCL 电子受益于 Mini LED 渗透率提升,代工链如思摩尔国际赔率高[3][16] - **投资周期和阶段**:新消费板块有三年投资周期,基于供需周期和社会变迁周期;发展分为主题式投资、机构投资舒服期、泡沫化三个阶段[4][5] - **估值切换**:今年第四季度新兴赛道经筹码结构清洗后易估值切换,传统赛道有望因业绩触底增长,若传统公司业绩向头部靠拢将开启主升浪,新兴赛道集中度高更易实现估值切换[6] - **研究方法论**:构建新消费研究方法论体系包括赛道 Beta 加公司阿尔法,参考城市化率判断周期切换,总结出功能、情绪、渠道和品牌出海四大强势赛道;贝塔关注赛道整体景气度,阿尔法关注个体公司表现,需求思维是打造新消费龙头的关键[7][8] - **下半年策略**:2025 年下半年策略是坚定持有高兑现度龙头,关注“老树发新芽”公司;下半年可选消费品投资 Q3 是经济助力与政策调整期,Q4 是政策发力与市场复苏期,注重结构性机会挖掘[11][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内需布局从阿尔法到贝塔,外需从贝塔到阿尔法,精选能穿越周期、自我成长动力强劲的公司[20] - 第三季度偏向红利型机会,关注龙头公司兑现情况;第四季度抓住传统与新兴领域有望获超额收益[22] - 通过观察一级市场投资挖掘未来新消费赛道,一级市场投向是二级市场新消费方向的重要参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