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钉一下(港股科技指数有哪些,都有啥区别?)
银行螺丝钉· 2025-10-14 22:00
港股科技指数定义与构成 - 中国概念股票指在美股、港股上市但主营业务在内地的公司,属于人民币类资产,涵盖科技、互联网、医药及新消费等多个领域 [5] - 科技是一个主题概念而非标准行业,其涵盖通信、信息、生物科技及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 [6][7][8] - 互联网公司在港股科技股中总市值很大,占比较高 [10] 主要指数公司与产品演变 - 中证是内地规模最大的指数公司,由上证和深交所发起成立;恒生是香港本地规模最大的指数公司 [11] - 早期知名中概指数基金如中概互联、中国互联数量稀少,各仅有一只,与重仓股比例有关,例如中概互联第一大重仓股比例曾超过30% [12] - 近年监管要求指数成分股需足够分散,当前指数基金单个股票比例一般在10%以内,促使港股科技指数发展,纳入互联网之外的科技股 [13] 主要港股科技指数对比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开发,成分股50只,于2014年开始运作 [14] - 恒生科技指数由恒生指数公司开发,成分股30多只,于2020年开始运作,相比互联网指数增加了芯片等硬科技 [15]
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新浪财经· 2025-09-19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过去一年港股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以109.25%的涨幅领先于其他主流指数 [1] - 不同港股通科技指数因编制方案、成份股和行业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历史表现分化 [4][5][9][12]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因科技纯度高、龙头集中度高,在过往表现中展现出更强的弹性和回报 [7][8][12][15][16] 指数编制方案对比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与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均为30只成份股,个股权重上限为15%,龙头集中度更高 [5]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为50只成份股,个股权重上限为10% [5]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剔除了医药、汽车、家电等行业,科技纯度更高;中证与国证指数则包含医药、汽车、新能源等泛科技行业 [6] 成份股集中度分析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17%,前十大占比79.04%,集中度最高 [7] - 该指数中“港股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等)权重合计近63.89%,能更直接反映头部企业表现 [7][8] - 科技行业具有赢家通吃特征,高集中度有助于在牛市中获取更强爆发力 [8] 行业分布纯度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高度聚焦TMT领域,电子(28.39%)、传媒(24.08%)、计算机(14.11%)三大行业占比合计近七成 [9][11]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包含约15%的医药生物和10.85%的汽车行业;国证指数包含约18%的医药生物和19.31%的汽车行业 [9][11] - 科技股与医药、汽车行业的投资逻辑不同,纯度更高的指数更能受益于AI创新和国产替代等科技驱动因素 [11] 历史表现回顾 - 过去一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涨幅达109.25%,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涨幅超100%,显著领先 [1][12] - 过去三年,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累计涨幅92.60%,年化回报24.94%,年化夏普比率0.8681,综合表现最优 [15][16] - 历史表现验证了高纯度、高集中度的指数在科技行情中具备更高弹性 [12][15][16]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下跌0.61%
金融界· 2025-08-12 21:0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下跌0.61%报3373.85点 成交额760.4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7.35% 近三个月上涨11.64% 年初至今上涨41.30% [1] 指数构成 - 选取50只港股通科技龙头公司 标准包括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营收增速较好 [1] - 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1] - 样本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37.12% 信息技术占比26.79% [1] - 通信服务占比17.89% 医药卫生占比17.18% 工业占比1.03% [1]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新上市证券市值排名前十可在进入港股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港股通资格变动时同步调整 [2] 跟踪基金 - 包括鹏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联接A/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联接C等10只公募基金 [2]
南方基金:避险情绪降温,一文速览全球资产最新动向!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7
中东局势缓和的市场影响 - 以色列和伊朗同意全面停火 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快速降温 原油和黄金价格下跌 全球股市普遍上涨 [1] - 原油价格中的"地缘风险溢价"被挤出 中东作为重要石油生产和运输枢纽 冲突缓和缓解供应短缺担忧 [2] - 资金从黄金等避险资产回流至风险资产 如全球股市 市场不确定性降低推动风险偏好回升 [2] 油价下跌的传导效应 - 油价下跌直接缓解美国通胀压力 尤其影响交运服务和非耐用品通胀 [5] - 通胀降温可能增强美联储降息确定性 近期两位美联储官员暗示最快7月降息 [6] - 降息预期若强化 将改善全球流动性 新兴市场特别是港股可能受益 [6] 港股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当前PE-TTM约10倍 处于全球估值洼地 可能吸引国际资金流入 [6] - 港股科技板块集中中国优质新经济企业 包括互联网、消费电子、生物科技等领域 有望受益于流动性改善 [6]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2014年底以来总收益达227% 年化12% 覆盖通信、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行业 [8] 行业配置逻辑 - 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回升双重驱动下 港股或迎来重要配置窗口 [6] - 科技股因高成长性特征 在市场情绪回暖时通常率先受益 [6] -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作为工具 链接中国智造与全球资本 聚焦高成长科技主题 [8]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布局港股科技龙头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特征解析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整体表现 [1][3] - 行业分布均衡,覆盖港股互联网、汽车及创新药等核心产业,在汽车、医药生物中相对高配,电子、传媒及计算机相对低配 [1][11]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69%,覆盖比亚迪、百济神州、药明康德等产业龙头,减少对第二梯队互联网配置 [1][12]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7][10] - 选样方法注重基本面,剔除营收增速连续为负且研发投入不足3%的证券 [5][10] 指数市场表现 - 指数弹性较大,2015-2017年、2019-2020年及2024年中期以来三轮港股行情中表现领先同类 [1][22] - 2014年底以来年化收益率6.37%,高于国证港股通科技(5.16%)和恒生科技(-11.77%) [23] - 2025年以来上涨30.9%,跑赢恒生科技(17.27%) [24] - 截至6月13日市净率3.05倍,市盈率21.63倍 [19] 港股市场特征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累计净买入由年初3.3万亿元增至6月13日3.9万亿元 [26] - 2005年以来20年内A+H科技指数相对市场综合指数累计超额近90% [28] - 科技溢价抬升周期约5年,与产业变革相关,如2008-2010智能手机、2013-2015移动互联网、2019-2021新能源行情 [29] - 当前AI、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产业获政策支持 [31] 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产品 - 代码159269,6月18日起发行,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标的指数 [37] - 管理费率0.3%,托管费率0.05%,基金经理罗文杰、高兴坤 [38] - 南方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1.27万亿元,管理394只基金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