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湖南假期文旅市场:山水有新韵 服务见温度
新华网· 2025-10-09 22:05
大型沉浸式山水实景演出《赊月洞庭》现场。(湖南省演艺集团供图) 节庆的欢歌渐次响起,一些沉睡的记忆也被悄然唤醒。对老矿工李杨能而言,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是"穿越"回20世纪70年代他所工作的矿区 ——在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711时光小镇",一场以"回到那一年国庆"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打造系列沉浸式怀旧场景,再现矿区生活。 从张家界的奇峰秀水到怀化的乡村田园,从长沙热闹的街巷到郴州"苏醒"的工矿遗址……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三湘大地上,多样的节 庆活动与"走心"的服务交织,展现出文旅新活力。 10月4日,游客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勇兵 摄) 在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的仰天湖大草原,韩国游客金民俊感慨:"这趟旅行真是充满了惊喜!"金民俊说,原本他是冲着湖南的自然风光而来, 没想到刚好碰上中国的假期,景区举办了许多活动,他参加了大草原上的派对、篝火晚会,还看了烟花秀。"以前,我们对湖南的张家界更为了 解,但现在郴州在韩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中国这么大,未来我希望能去更多城市!" 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在山水间激荡出新的火花。 在岳阳,沉浸式夜游项目《今上岳阳楼》假期日均营收45.5万元, ...
5天300万人!新场景“上新”,华强北解锁假日消费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13:17
核心观点 - 深圳华强北商圈在“双节”期间通过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实现客流量与消费额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1][9] 客流量与消费额表现 - 假期前五天累计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7% [1] - 消费额同比增长15%以上,较“五一”假期环比增长10% [1] - 夜间消费占假期消费总额的37% [7] 餐饮业态表现 - 高德扫街榜中蘩楼(华强北总店)登顶深圳市“状元榜必吃美食”第一名,节日期间日均接待食客超过3000人次 [4] - 凤凰楼、天天渔港、朱光玉火锅馆、喜荟等餐饮同样入榜,串联起商圈美食地图 [5] 科技与电子产品消费 - 智能穿戴、无人机、潮玩数码等业态销售额显著增长 [6] - 华强电子世界、赛格等专业市场提供一站式电子产品购物体验 [6] - “机器人展演月”活动采用固定表演、常态体验、专项赛事形式,每天16时上演机器狗与服务机器人协同秀,12时至20时开放互动体验区 [6] 文化娱乐与潮流消费 - 跨次元直播综艺《Fighting! 次元重启》每晚在华强北光盒世界上演,超过300名素人选手登台PK [7] - 综艺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突破10万人次,线下日均吸引客流超过1000人 [7] - 演艺经济带动周边商圈餐饮、服饰消费升温 [7] 新业态与新场景 - 荔枝公园荔湖书苑试营业,面积近1000㎡,集阅读、轻食餐饮、文创展览、亲水观景于一体 [8] - 商圈通过机器人展演、跨次元综艺构建吸引人流的新场景,通过夜市潮购、首发美食丰富新业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展示新模式 [8][9]
游客接待量、旅游总花费双增长——中秋国庆假期北京文旅市场多元供给激发游客出行热情
环球网· 2025-10-09 11:07
假期总体表现 - 中秋国庆假期北京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同比增长3.6% [1] - 假期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增长4.7% [1] - 10月6日中秋节单日接待游客27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5.2亿元 [2] 主要景区与活动 -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包括天安门地区、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等 [1] - 假期期间举办4200余场文旅活动,推出近百条各类主题线路 [1] - 2025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等活动提供休闲娱乐去处 [2] 细分市场亮点 - 入境游市场接待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 [4] - 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市属公园入境游客接待量同比翻倍 [4] - 红色旅游热度攀升,天安门广场、卢沟桥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游客超370万人次 [3] - 全市各级文化馆等单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492场,累计参与144.5万人次 [3] 赛事与主题旅游 - 推出10条"跟着赛事游北京"线路,带动"赛事游"热潮 [3] - "北京礼物"联动中网赛事,总销售额超1000万元 [3] - 发布10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众多红色地标 [3] - 推出丰收盛景、游园赏叶等8大主题场景、10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3] 演艺与文化活动 - 假期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 [5] - 演出票房收入约2.18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5] - 张艺兴演唱会等5台8场大型演出观众近25万人次,票房约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15%、488% [5] -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近400场演出及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5] 商业与消费 - 全市离境退税商店销售额超2200万元,同比增长超一倍 [4] - 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慕田峪长城等景区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4] - 吉祥大戏院、繁星戏剧村、小柯剧场等演艺新空间提供丰富观演体验 [6] 服务与保障 - 在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等市级旅游咨询站提供多语种咨询服务 [4] - 利用1.4万余块电子屏等加强文明旅游提示引导,曝光率超过2000万 [7] - 酒店平均出租率增加3.5个百分点 [7] - 文旅部门共出动人员1647人次,指导帮扶文旅单位1064家次 [7]
滨江:“演艺经济”奏响强劲乐章
杭州日报· 2025-10-09 10:30
这个假期,滨江区的夜晚被歌声与欢呼点亮。10月2日至4日,张杰巡回演唱会在奥体中心体育场连 唱三场,吸引约14万名歌迷观演。与此同时,四个二喜剧魔术和脱口秀、"文艺赋美·星光DATE"流行演 唱等各类演出也轮番登场,共同奏响滨江"演艺经济"的强劲乐章,拉动全区文商旅消费大盘。 以"大莲花"奥体中心为核心,一场大型演唱会的经济涟漪正持续扩散。杭州文化和旅游数据在线数 据显示,10月1日,滨江区酒店入住率为67.7%,位于全市当日榜首。在随后三天,滨江区酒店入住率 不断攀升,峰值时入住率为75.6%,位于全市前列。 演唱会的"流量"同样涌向了商圈与餐饮。作为距离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最近的商圈,莲荷里相关负 责人介绍,演唱会叠加国庆假期,商场日均客流量明显增加,特别是餐饮和娱乐业态,在演出前后迎来 明显消费高峰。据滨江区商务局统计,10月1日至10月8日,带动各商圈客流超260万人次。 滨江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着力打造'观演+游览+住宿+消费'的一站式服务生态, 让演艺活动的'流量'真正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留量'。"据悉,未来滨江区将继续引进头部演艺IP,培育本 土驻场品牌,让"来滨江看演出"成为一张闪 ...
可观可玩可购可享 长假期间演艺盛会好戏不断
解放日报· 2025-10-09 09:45
演出市场表现 -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演出票提前两周售罄[1] - 《耋戏生》在长假期间于三百年历史的商船会馆连演14场,平均上座率超90%[1] - 上生·新所悬疑戏剧展演周已举办至第六届,今年推出四部英国悬疑剧连演25场,假期每天吸引五六千人次[2] - 第九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举办50余场国际偶戏展演,活动覆盖约5万人次[2] - 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于10月1日至6日上演5部经典大戏,6天演出总票房超过70万元[2] 创新演出模式与观众互动 - 《清明上河图密码》联合安福路周边8家店铺打卡,其"一日店长"活动为店铺带来200%日营收增长[1] - 《耋戏生》作为上海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演出前在口袋公园表演非遗戏曲30分钟,吸引市民游客超千人[1] - 《耋戏生》利用AI换装交互机为观众生成剧中年代服装,并凭演出票根在附近商圈享受专属优惠福利[1] - 上生·新所悬疑周结合"早春乐事集"的80多家非遗、美食、工艺集市,打造综合性消费体验[2] 行业持续发展与未来规划 - 仙乐斯木偶剧场在国庆假期连续8天推出超过20场国际精品偶戏剧目[2] - 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已成为常态化国际交流平台,惠及更多群众[2] - 假期末上海京剧院已开始复排神话京剧《盘丝洞》,计划于今年年底上演[3] - 上海越剧院在建院70周年之际举办"越影留声"主题影展,展映10部优秀影片,推动艺术在数字时代的传承[3]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接待游客超2509万人次 入境游增长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07:38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接待游客超2509万人次 入境游增长显著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累 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长3.6%、4.7%;北京 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 节日期间,北京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是天安门地区、王府 井、奥林匹克公园、西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前门大街、天坛公园、南锣鼓巷、什刹海风景区、颐 和园。 10月6日晚,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亮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举办4200余场文旅活动,推出各类主题线路近百 条。节日期间,北京入境游增长显著,演艺经济势头强劲,多元主题场景成为假日消费新引擎。 10月6日是中秋节,北京接待游客27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5.2亿元。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 会、"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等活动,让民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北京北海公园热度不减,不少市民 ...
“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国庆中秋假期激活多元文旅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01:55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景德镇"鸡排哥"的吆喝声,到长春限定款背包的排队热潮,再到北京欢乐谷的机 甲快闪……一个个流量IP与网红景点,正成为引爆文旅消费的新引擎。有专家分析,游客为一份情绪价 值奔赴远方,城市也借创意与体验收获可观人气与收入,旅游消费正由"到点打卡"转向"深度文化体 验"。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10月1日至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流量IP点燃文旅新引擎 "文旅+"激活消费新动能 长假期间,各地还通过"文旅+演艺""文旅+科技""文旅+美食"等模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满足游客 个性化需求。文旅融合正不断催生新业态,并通过"旅游+"跨界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跟着演出去旅行"在假期持续火热,北京、广州、西安等地举办多场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2025北京 大运河音乐节开唱,众多歌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轮番登台;广州首部沉浸互动轻粤剧 《公主驾到!》在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限时上演。 数据显示,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 ...
两江新区“双节”观察:沉浸式体验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10-08 16:22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假期, 重庆两江新区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强劲活力, 10月1日-7日,欢乐谷、园博园 两个代表性文旅景点接待人数超20万, 全域全时的消费生态逐步成型, 成为拉动重庆假日经济的重要力量。 沉浸体验 从打卡到停留 ▲重庆欢乐谷 供图 重庆欢乐谷仍是两江新区文旅的"顶流"。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重庆欢乐谷推出无人机烟花秀,每天超百场精彩演出轮番上演,千架无人机在夜空 拼出"我爱中国""中秋快乐"等图案,光影闪耀,视觉冲击强烈。 重庆欢乐谷园区亲子打卡路线、沉浸互动路线、尖叫体验路线三条路线,游客沿不同的路线前行,或甜美梦幻或赛博朋克或国风幻境或中式惊奇,体验不 同的互动主题。 白天,作为拥有全球首个超级飞侠实景主题区的乐园,重庆欢乐谷"超级飞侠大巡游"前人头攒动。1:1还原的动画中飞行控制塔、超级飞侠广场、超级飞 侠之家等经典场景,让孩子们尽情享受与动画角色互动的乐趣。 ▲重庆欢乐谷 供图 ▲重庆欢乐谷 供图 夜晚,欢乐谷则转为动感十足的"惊奇潮玩大巡游"。黑水玄渊主题屋前排起长队,借助投影、灯光和机械装置,《山海经》中的奇观异兽在岩壁上苏醒, 空间压迫感与音效营造出强烈沉浸感 ...
国庆到开心麻花剧场“当侦探”一票难求
长江日报· 2025-10-08 08:50
江岸区武汉万象城漫巷一角,一个"疯狂理发店"里正在进行热烈的"案件侦破"工作。这 里是开心麻花喜剪吹沉浸剧场,国庆假期期间,上千人次观众来这里"当侦探",全身心体验 沉浸式戏剧的有趣魅力。 橙色的外墙,格子贴纸装饰的玻璃大门,一旁还挂着不断旋转的圆柱形霓虹灯箱。站在 喜剪吹剧场大门前,仿佛已经来到一间复古理发店。门内的装饰延续复古风格,走过一排老 式理发椅,《疯狂理发店》沉浸式舞台豁然展现眼前。 舞台不大,互动感最佳的第一排座位与表演区域之间只有一个台阶相隔。座位前的洗头 池子不仅外观和理发店里的完全一样,水龙头也能正常出水。10月7日中午,开心麻花喜剪 吹沉浸剧场负责人吴一雄来到舞台上,像往常一样检查洗头池能正常使用。 "这是给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关键道具。"吴一雄留了个"悬念"。 观众陆续入场后,演出从一场互动开始。"欢迎来到疯狂理发店,有谁需要洗头理发 吗?"主角之一"托尼"拿着毛巾上场。 "我这个头发能不能洗啊?"一位光头观众接住"包袱"。 "就你了!""托尼"带着光头观众走上舞台躺上洗头池子,打开水龙头挤上洗发水,在百 来号人面前来了一场真洗头。二人一来一往,有趣互动迅速把观众带入理发店的日常中。 整场 ...
长假期间江苏文艺工作者赴全省各地持续开展惠民演出茉莉花开,“双节同庆”好戏精彩
新华日报· 2025-10-07 07:28
中秋月满,佳节情浓。10月6日,南京栖霞古镇牌坊下,"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专场演出如约 而至。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艺术家们携经典昆剧折子戏登台,水袖翻飞间将戏韵揉进佳节,黛瓦飞 檐与戏服华彩相映成趣,偶遇这场演出的市民与游客直呼"意外的惊喜"。 这个国庆长假,江苏文艺工作者奔赴全省各地,让"茉莉花开"的芬芳遍洒城乡,戏曲声与欢笑声交 织,奏响文化惠民、文化润心的美好乐章。 10月5日晚,宿迁市沭阳县花乡广场灯火通明,"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在民乐合奏《欢乐歌》的欢 快旋律中再度启幕。清脆的笛声、悠扬的二胡与激昂的唢呐轮番登场,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据了解,应当地需求,"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9月底、10月初在沭阳连续演出2场。江苏省演艺集团 克服档期紧张的困难,和沭阳当地就节目立意、文化背景与群众审美习惯反复沟通,促成"茉莉花 开"与"我们的节日"两大品牌同台呈现。 更令人惊喜的是,互动奖品不仅有图书礼包、电影票,还有石梁河大鱼、东海大米等本地特色农产 品。"既能看到省级水准的演出,又能拿到家乡特产,这个假期真开心!"一位市民笑着展示手中奖品。 如今,"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已从单向"送文化"走向专业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