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消费
搜索文档
破解票根经济的双重挑战(微观)
人民日报· 2025-11-20 06:20
近来,票根经济正成为多地促消费的新抓手。买球赛门票免费游景区,买电影票购物打折……票根变身 畅游城市的"通行证",提升了文旅热度,激发了链式消费。 在上海,票根经济进一步解锁新玩法。10月中旬起,上海启动票根联动消费试点,消费者凭观演、观 赛、观展票即可领取"票根码",享受餐饮、娱乐、零售等业态的专属折扣。"票根码"的优点在于动态适 配——有效期内,演出赛事等优惠清单实时更新,商户折扣力度可以调整,方便消费者择优消费。 从对应一个点,到联动多个场景,再到动态调整折扣,小小一张票根,成为文旅创新的生动载体,也成 为撬动城市消费的有效杠杆。 以"苏超"为例,仅需一杯奶茶钱的门票,串联起百货零售、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的大片商家,让体育赛 事成为聚合流量的消费引擎。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进行的3场淘汰赛,比赛 日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外 地游客同比增长13.38%。 从各地实践来看,目前票根经济的活力往往依托于大流量的消费端口。比如,体育赛事、演唱会等具备 辐射效应的活动,高铁、地铁等常态化汇聚人流的场景。 一定程度上讲,首 ...
体验消费成泰国新生代新宠
商务部网站· 2025-11-18 11:15
据泰媒报道,11月19日,泰国大华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作发布的《2025年东盟消费者信心调查报 告》显示,除日常开支和教育、健康与生活品质外,消费者购买体验与奢华产品的支出同样大幅上升, 占比38%,排名第三。其中,最受欢迎的体验消费前三名依次是:娱乐、餐饮、旅游。这一数据体现出 体验消费越来越被视为"必需品",尤其是新生代与月收入20万泰铢以上的高收入群体。 对于教育、健康与生活品质支出增加,44%的泰国受访者表示其原因是对长寿与福利的重视。过半数受 访者认为,他们将在60岁后退休。然而,普通消费者的退休储蓄目标平均为390万泰铢,高购买力群体 的退休储蓄目标平均为1050万泰铢。泰国大华银行建议消费者系统性规划财务管理,以维持退休生活水 平和应对意外支出,包括预防性健康预算、分散投资和保险等。 ...
零售企业紧抓“IP运营+场景创新”谋增量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12
行业转型趋势 - 零售行业正通过文化IP运营与跨界场景创新 推动传统商业空间向城市文化容器转型 [1] - 行业发展趋势为IP AI 体验消费 线下卖场已从购物盒子升级为承载文化与社交的空间 [2] - 零售行业正在加速迭代发展 以适应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旺盛需求 [1] 公司战略与举措 -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策划4场至5场主题展览 20多场潮玩等IP快闪活动 集中于寒暑假等人流高峰期 [2] - 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王府井喜悦 友谊商店等项目中尝试将国潮文化 青年艺术等IP元素与空间运营结合 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3] - 百联股份积极推进商旅文体展融合 成功打造2025畅玩运动季 旗下四大商业体设立运动分会场 策划躲避球挑战赛等活动 [4] - 百联股份通过百联金秋购物季整合营销活动 以逛百联游上海特色IP串联文旅消费新体验 [4] - 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六合路举办文化+美食国际旅游商圈特色活动 汇聚超跑 美食美酒与文化设计 [4] - 青浦百联奥莱结合上海国际光影节 推出光影季ORIA推荐官的诞生主题营销 将光影艺术与商业消费融合 [4] 未来发展计划 -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将持续打造优质IP生态 丰富和完善新世界城的生态链 [2] - 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系统性推动IP资源与多业态联动 强化商品+服务+场景的一体化运营能力 [3] - 百联股份正积极推进青浦百联奥莱二期 杭州百联奥莱三期以及成都百联奥莱建设 并动态完善标准化建设 [5] - 对于百货及购物中心业态 百联股份将推进标杆商业打造 重点项目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等工作 [5]
中国戏曲学院师生探访隆福寺文创园,实地感受新消费浪潮
新京报· 2025-11-10 22:19
项目历史与定位 - 隆福寺始建于1452年,拥有近600年历史,曾是北京早期商业交流中心和著名庙会所在地 [2] - 项目历经1901年大火、1976年地震损毁及1993年隆福大厦火灾,于2012年启动城市更新项目 [2][3] - 项目定位为“北京老城复兴金名片”,通过文化新消费驱动街区旧貌换新颜 [1][2] 项目规划与开业进展 - 项目一期包含隆福大厦、隆福寺北里、长虹影院,已于2019年8月正式开业运营 [3] - 项目二期包括隆福寺东院、隆福寺南坊提升改造,于2025年9月正式营业 [3] - 二期项目以文化产业消费为主,目前已有约150家商铺入驻 [5] 业态布局与商业特色 - 园区业态融合老字号创新与潮流商业,稻香村、同仁堂等以崭新时尚面貌出现 [3] - 商业区引入户外品牌、VR体验馆、网红咖啡馆、LIVE HOUSE等吸引年轻客群 [3] - 园区规划注重“留白”,设置大量休闲区域,从“目的消费”转向高质量“体验消费” [5] 年轻化与文创策略 - 园区改造凸显“年轻化”定位,通过引入“首店”和老字号创新满足新消费需求 [5] - 大量运用“天宫藻井”等文物元素进行店铺装饰和文创开发,深受年轻人喜爱 [3] - 园区成为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首选地,实现文化演艺与消费结合 [5][6] 文化融合与社会效益 - 项目实现历史与现代融合,东望CBD展现新北京活力,西望故宫景山诉说悠久历史 [4] - 园区在演艺新空间设计上兼顾文化本身与市场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6] - 项目为文化演艺落地提供新思路,如通过游园会或市集形式吸引大众走进剧场 [6]
日媒:日本都市青年为何“远离”汽车
环球时报· 2025-11-06 07:10
城市年轻人购车意愿下降 - 日本都市年轻人购车意愿普遍下降,32%因“家里的车够用”或“害怕自己开车”而不想买车,28%因“汽车价格太高”或“不想自己开车” [1] - 城市交通便利及共享汽车服务普及,考虑到养车成本和停车负担,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无车生活 [1] - 20-25岁人群平均年收入约为267万日元,26-30岁人群约为394万日元,而新车价格在100万-200万日元之间,高级车高达400万日元以上,购买和养护负担沉重 [1] 消费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转变 - 消费趋势从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重视体验和共鸣而非所有权的价值观在年轻人中普及 [2] - 共享汽车服务主打体验型价值,符合年轻人“重使用、轻拥有”的心理倾向 [2] - 娱乐和社交的线上化,如智能手机游戏、直播和社交平台,占据了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汽车的体验价值 [2] 城乡市场分化与汽车价值差异 - 在农村地区,由于公共交通较少、生活圈扩大,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2] - 乡村年轻人将汽车作为身份象征,从拥有汽车和选择车型中寻找价值,并形成通过汽车所有权彰显自我价值的体系 [2] - 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汽车价值的城乡分化,城市年轻人远离汽车是城市环境催生的结构性现象 [1] 行业战略启示 - 汽车厂商需超越提供实体产品,设计出兼具使用体验和社群价值的服务,以支撑下一代的汽车文化 [2]
奢侈品消费连续6个季度下滑
第一财经· 2025-11-05 14:30
奢侈品市场整体下滑 - 全球奢侈品市场正经历自2009年以来首次实质性放缓,预计2025年全球销售规模将下滑2%至5%[3] - 作为两大核心市场的中国与美国双双陷入停滞,其中中国市场已连续六个季度录得负增长[2][3] - 2025年上半年,LVMH集团营收下降4%,净利润下降超过20%,开云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挫46%[4] 品牌方策略调整 - 品牌方更倾向于关闭低效门店以减轻运营压力,例如开云集团将年度闭店计划从50家上调至80家,Gucci上半年累计关闭18家门店[4] - 品牌将资源聚集到核心区域,进行新开或升级重点门店,例如LV在上海兴业太古汇落地“路易号”标志着商场向重奢转型[5] - 品牌方将销售压力转嫁给商场,要求其策划更多市场活动、定向发放优惠补贴以及提供额外会员服务[8][9] 高端商场运营策略转变 - 商场为留住主力品牌采取多种“赋能”方式,包括降租金、提供装修补贴、降低品牌推广费以及共享会员客户资源[8] - 商场营销预算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KOL,旨在直达C端用户以实现直接线下消费转化[4] - 高端商场积极引入流量品牌和举办多元化活动以吸引客流,例如上海恒隆广场举办村上隆艺术展,成都SKP打造开放式歌剧舞台[9] 消费趋势变革 - 奢侈品消费逻辑正从物质占有转向“体验消费”和情绪消费,消费者对体验、情感、文化和相关性的需求日益增长[12] - 消费者画像变得融合且模糊,例如购买爱马仕的客群与购买潮玩LABUBU的客群出现重叠[12] - 部分高端客户消费选择趋向保守,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保值能力的珠宝和黄金[4] 商场业态与定位调整 - 高端商场不再严格划分为“高端”与“非高端”,更注重品牌的内容力、话题性和为消费者提供的情绪价值[13] - 商场品牌组合更趋灵活,引入高端运动品牌、潮玩、数码IT及高端餐饮等业态,例如老铺黄金在上海恒隆广场开店引发凌晨排队潮[13] - 大型高端商业体未来发展方向是面向全客层,提供潮流、文化、体验类品牌和服务,以形成更广阔的客群纬度来提升收益稳定性[14]
奢侈品消费连续下滑6个季度 高奢商场从坚守清高到放下身段
第一财经· 2025-11-05 13:11
行业整体趋势 - 全球奢侈品市场正经历自2009年以来首次实质性放缓,预计2025年全球销售规模将下滑2%至5% [2] - 作为核心市场的中国与美国双双陷入停滞,中国市场已连续六个季度录得负增长 [1][2] - 2025年上半年,各大奢侈品集团营收与净利润普遍下滑,例如LVMH集团营收下降4%、净利润降超2成,开云集团净利润大幅下挫46% [3] 品牌方策略调整 - 品牌方采取关闭低效门店的策略以减轻运营压力,例如开云集团将年度闭店计划从50家上调至80家,其中Gucci上半年累计闭店18家 [3] - 品牌方将资源聚集到核心区域,进行新开或升级重点门店,例如上海兴业太古汇伴随LV"路易号"的落地转向重奢之路 [4] - 品牌方营销预算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KOL,以直达C端用户并实现直接线下消费为目的 [3] 商场运营策略演变 - 商场通过降租金、装修补贴、降低推广费、共享会员资源及举办活动等方式为品牌方"赋能" [6] - 品牌方对商场运营提出更精细要求,包括要求商场定向发放优惠补贴、提供满额赠礼及尊享会员服务等 [6][7] - 高端商场引入高端运动品牌、潮玩、特色餐饮等非传统业态以吸引年轻客群,例如老铺黄金在上海恒隆广场开业引发凌晨排队潮 [10] 消费趋势变革 - 消费者需求从以物质占有为核心转向对体验、情感、文化和相关性的需求日益增长 [1][9] - 消费者画像变得融合且模糊,例如购买爱马仕的客群与购买潮玩LABUBU的客群出现重叠 [9] - 高端商场定位发生变化,不再严格划分为"高端"与"非高端",更注重品牌的内容力、话题性和情绪价值 [10] 市场格局与挑战 - 市场格局已从业主方市场转变为租户市场,尤其是在非核心区域的购物中心 [8] - 商场面临在引进流量品牌以提升客流量,与维持高端定位和生态系统和谐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挑战 [11] - 体量较大的高端商业体未来发展方向更倾向于面向全客层,提供潮流、文化、体验类品牌和服务以提升收益稳定性 [11]
奢侈品消费连续下滑6个季度,高奢商场从坚守清高到放下身段
第一财经· 2025-11-05 12:28
奢侈品市场下行趋势 - 中国奢侈品市场已连续六个季度录得负增长,与美国市场同为下滑的核心市场[2][3] - 2025年上半年LVMH集团营收下降4%、净利润下降超过20%,开云集团净利润大幅下挫46%[4] - 贝恩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规模或将下滑2%至5%,为2009年以来首次实质性放缓[3] 品牌方应对策略 - 品牌方采取关闭低效门店策略,开云集团将年度闭店计划从50家上调至80家,其中Gucci上半年累计闭店18家[4] - 资源向核心区域聚集,品牌倾向于新开或升级重点门店,例如上海兴业太古汇伴随LV"路易号"落地转向重奢定位[5] - 业内认为当前市场可能仅能容纳6至7家门店,关闭销售贡献小的门店可减轻品牌运营压力[5] 商场运营策略调整 - 品牌方向商场寻求降租、装修补贴及运营支持,商场采用"底租+扣点"的租金模式,在销售承压时谈判降低底租或扣点比例[6] - 商场通过共享会员资源、策划周年庆活动、提供满额赠礼等方式提升品牌销售业绩[6][7] - 商场预算有限,只能优先支持对自身"更重要"的租户,市场格局已转变为租户市场,尤其在非核心区域购物中心[8] 消费趋势变革 - 消费者需求从物质占有转向体验、情感、文化和相关性,以物质占有为核心的奢侈品营销逻辑被取代[9] - 消费画像变得融合且模糊,购买奢侈品的客群与购买潮玩、快时尚的客群出现重叠[10] - 高端商场不再严格划分为"高端"与"非高端",品牌的内容力、话题性和情绪价值成为更重要的标准[10] 商场业态与定位演变 - 商场引入高端运动品牌、潮玩、数码IT及高端餐饮等非传统奢侈业态,例如老铺黄金在上海恒隆广场开店引发凌晨排队潮[10][11] - 引入流量品牌可吸引年轻人群,但面临同质化竞争风险,可能稀释商场原有定位并导致主力奢侈品租户不满[11] - 体量较大的高端商业体未来发展方向是面向全客层,提供潮流、文化、体验类品牌和服务以形成更广阔客群纬度[11]
5天300万人!新场景“上新”,华强北解锁假日消费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13:17
核心观点 - 深圳华强北商圈在“双节”期间通过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实现客流量与消费额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吸引力 [1][9] 客流量与消费额表现 - 假期前五天累计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7% [1] - 消费额同比增长15%以上,较“五一”假期环比增长10% [1] - 夜间消费占假期消费总额的37% [7] 餐饮业态表现 - 高德扫街榜中蘩楼(华强北总店)登顶深圳市“状元榜必吃美食”第一名,节日期间日均接待食客超过3000人次 [4] - 凤凰楼、天天渔港、朱光玉火锅馆、喜荟等餐饮同样入榜,串联起商圈美食地图 [5] 科技与电子产品消费 - 智能穿戴、无人机、潮玩数码等业态销售额显著增长 [6] - 华强电子世界、赛格等专业市场提供一站式电子产品购物体验 [6] - “机器人展演月”活动采用固定表演、常态体验、专项赛事形式,每天16时上演机器狗与服务机器人协同秀,12时至20时开放互动体验区 [6] 文化娱乐与潮流消费 - 跨次元直播综艺《Fighting! 次元重启》每晚在华强北光盒世界上演,超过300名素人选手登台PK [7] - 综艺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突破10万人次,线下日均吸引客流超过1000人 [7] - 演艺经济带动周边商圈餐饮、服饰消费升温 [7] 新业态与新场景 - 荔枝公园荔湖书苑试营业,面积近1000㎡,集阅读、轻食餐饮、文创展览、亲水观景于一体 [8] - 商圈通过机器人展演、跨次元综艺构建吸引人流的新场景,通过夜市潮购、首发美食丰富新业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展示新模式 [8][9]
县城火了,非遗爆了,这届年轻人会玩
36氪· 2025-10-09 07:47
国内旅游市场趋势 - 长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主趋势,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1][2] - 95后年轻群体主导消费升级,飞猪平台客单价同比提升14.6%,其预订人次占比居首 [1][2] - 家庭亲子客群占比达52.4%,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三小时高铁圈"成为热门选择 [2] - 旅游消费整体呈现从"到达"向"融入"、目的地从集中向多元的转变 [1][3] 新兴目的地与消费热点 - "奔县游"走红,同程旅行报告显示超30个区县酒店预订热度同比翻倍 [2] - 非一线城市高品质酒店需求增长,预订热度同比超90% [2] - 江西景德镇因"内容种草"成为假期顶流,飞猪订单量同比增长60%,携程整体旅游订单增长近40% [2] -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景德镇20-30岁游客占比达50%,五星级酒店订单增幅近30% [2] 体验式与非遗产消费 - 陶瓷手作等沉浸式体验受追捧,景德镇相关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5% [2] - 非遗消费爆发,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数据显示琉璃烧制、手工陶艺团购订单环比分别飙升270%和206% [1][3] - 打铁花、评弹等传统演艺品类团购订单增幅均超60% [3] - 文旅热度向本地生活延伸,抖音数据显示地方菜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秋季饮品增57% [3] 出入境旅游市场 - 出入境旅游双向回暖,出境游近程目的地占优,热门目的地出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三成 [1][4] - 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出境表现突出,其机票预订增幅超五成 [1][4] - 欧洲深度游需求激增,携程数据显示冰岛、挪威等地出境订单增幅同比翻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地增幅约七成 [1][5] -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近程国家因距离近、签证便利成为中国游客首选 [4][5] 入境旅游新动态 - 入境游覆盖近百城,去哪儿数据显示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 [1][5] - 外国游客新打卡国内城市数量增加,包括鸡西、哈密、徐州、澜沧等 [5] - 小众城市吸引力飙升,山西大同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同比增超7倍,云南丽江增幅超5倍,宁夏银川增超4倍 [1][5] - 客源国多元化,荷兰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逾7倍,尼日利亚、阿富汗、格鲁吉亚游客增幅均超3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