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建言 市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
解放日报· 2025-08-01 09:49
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 - 上海多措并举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行先试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1] - 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努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 - 强化部门统筹协调,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功能,方便小微企业使用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强大资本市场支撑,尤其是前端股权投资,建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3] 人才与教育 - 上海高校需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重点产业所需工程技术人才 [3] 民生与公共服务 - 提高养老政策精准度,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4] - 推进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降低医疗总成本,增强医疗总效益 [4] - 加快提升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突破极端天气预警技术瓶颈 [4] 对外开放与消费 - 拓展入境旅游消费,推动海外人员来沪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高端养老及青少年游学留学培训,培育"市场化+公益化"专业服务机构 [2]
江苏:支持高新区和高校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等创新平台(附试点单位)
中国化工报· 2025-07-31 20:1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到2027年实现全省高新区与高校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全覆盖,构建科技型企业和高校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1] - 目标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产教融合平台80家以上,联合培养研究生2000人以上 [1] -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翻番,转化合同到款额增幅超30% [1] - 计划集聚顶尖人才10名,引进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500名,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5%,开辟5个国内领先新赛道 [1] 实施阶段与任务 - 分两阶段实施:2025-2026年为试点引领阶段,2027年为全面覆盖阶段 [2] - 试点阶段在每个设区市布局1-2个"双高协同"试点,构建"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 [2] - 部署6大主要任务:协同推进高新区新质转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2] - 江苏现有61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含18家国家高新区)和175所高等院校 [2] 支持措施与资金 - 支持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 [3] - 统筹省级教育、科技专项资金,引导地方协同投入支持试点项目 [3] - 支持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资金 [3] - 支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天使基金、概念验证基金等 [3] 试点单位名单 - 公布18家高新区和37所高等院校为"双高协同"试点单位 [4] - 试点单位包括南京鼓楼高新区/南京大学、无锡高新区/江南大学、苏州高新区/苏州大学等重点组合 [5][6]
A股点评报告:稳步向好趋势不改
东兴证券· 2025-07-31 11:50
核心观点 - 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经济表现总体满意,认为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4] - 政策基调以落实前期政策为主,强调"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4] - 消费被提到重要位置,提出"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同时强调科技创新、统一大市场和反内卷等重点领域 [4] - 会议明确要求"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肯定股市回稳向好的基调,强调减少大幅波动 [5] - 投资策略建议维持较高仓位,以持有策略为主,看好大科技+高股息+消费的组合,同时关注景气度较好的创新药、军工、周期品 [6] 政策与经济环境 - 上半年经济在外围环境复杂情况下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为完成全年增长目标打下较好基础 [4] - 政策端持续支持经济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提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4] - 会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政策端留有足够操作空间 [4] 资本市场发展 - 提高股票市场资产质量和治理水平,推动居民存款向股市配置,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产 [5] - 包容性体现在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架构有利于健康发展 [5] - 巩固股市回稳向好势头,强调指数稳定健康发展,减少大幅波动带来的市场冲击 [5] 投资策略 - 市场维持慢牛行情的可能性较大,中国股市已进入中长期慢牛阶段,指数波动性降低,市场热点良性轮转 [6] - 建议以景气度为选股依据,继续看好大科技+高股息+消费的组合,同时关注创新药、军工、周期品 [6]
7.30政治局会议精神解读:从“应对冲击”转向“提质增效”
华福证券· 2025-07-30 20:02
经济形势评估与展望 -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评估更积极,担忧外部冲击缓解,显示应对关税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下半年经济工作重心或转向国内大循环提质增效[3] - 上半年经济增长达5.3%,超出全年增长目标,为下半年工作奠定基础[11] 政策重心调整 - 供给侧提质增效成政策重心,强调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点明“反内卷”本质是反对地方政府要素定价“内耗”[4] 宏观政策调整 - 宏观政策边际转向中性并保留加码空间,预计8月降息10BP概率较大[5] - 财政政策重提化债、严禁新增隐债,预计专项债加码概率低,消费补贴或需与出口共同研判[5] 房地产与资本市场政策 - 房地产政策重心或从刺激增量需求转向高质量城市更新,资本市场表态积极[6] 风险提示 - 存在货币宽松或财政扩张不及预期风险[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新华社· 2025-07-30 14:05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1] -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3]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4] - 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3] 内需与投资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3]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3] - 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 [3] 对外开放与外贸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4] -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4] 资本市场与风险防范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5]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4] 民生保障与就业 - 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5] - 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5]
青海: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在强化协同合力方面,强化协同联动,突出考核激励,强化金融支撑,压实属地责任,整合 多方力量,综合施策,全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取得实效。比如,在强化协同联动方面,在青海省 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科技厅牵头建立科技型企业动态管理库,累计入库重点培育企业328家,其 中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同比增长32%,初步构建起科技型企业全周期培育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 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4年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 再比如,在突出考核激励方面,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发展成效作为重 要指标纳入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权重达15%。设立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县(区)开展企业孵化、认 定辅导及成长跟踪服务,2024年中央和省级科技专项中用于支持企业创新的资金占比达29%,累计支持 企业牵头开展科技计划6900万元。 在建管用联动、发挥科创平台作用方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分层级、有重点 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企业研发平台层面,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43家,建成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上半年债市政策复盘:“科技板”落地生花,优化债市生态
中诚信国际· 2025-07-29 1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关税博弈增加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内部虽上半年韧性增长,但内生需求弱、投资边际弱化、出口放缓等问题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上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债券市场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推出“科技板”,加强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规范市场运行,推动对外开放[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科技板”落地,拓宽发行主体范围,细化发行流程等,政策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科创债发行热度提升,规模约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后续仍有望扩容,风险分担工具和ETF也取得积极进展[4][11] - 债券市场加大对消费、体育产业支持,助力稳预期稳增长,体育产业或有创新品种推出,消费领域新规落地有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服务供给升级[12][14] 薄弱环节 - 中央部署加力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债券市场主管单位引导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环境[15][18] - 政策支持下民企融资有边际改善,如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融资、境内信用债融资规模增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较高等制约,融资改善需时间[22] 基础制度 - 优化发行、交易、估值等环节制度规则,减免交易结算费用,修订审核指引,试点续发行业务,优化估值指引,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5][26][27] - 规范债务重组类债券置换业务,提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灵活性,便利市场管理和化解风险[28][29] 对外开放 - 自贸离岸债有望重启,强调“两头在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发展[33] - 债券通迎来八周年,交易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优化扩容措施有望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外开放[34][37] - 中国债券配置性价比较高,或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有望加深[38][39]
重庆坚持项目为王 牵引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6:56
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进展 - 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09.5亿元 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0.2%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1] - 开工项目207个 开工率52.5% 完成投资563.8亿元 [2] - 在建项目350个投资进度过半 完成投资1287.9亿元 [2] - 完工项目64个 完成投资557.9亿元 包括中国移动成渝数据中心一期等 [2] 重点领域投资分布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415个项目完成投资584.8亿元 [3] - 285个制造业项目投资464.8亿元 进度58.2%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3] - 40个科技创新项目投资23.1亿元 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3] 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 119个项目投资499.3亿元 [4] - 81个交通项目投资456.2亿元 含铁路174.6亿元/枢纽33.1亿元/高速公路210.2亿元 [4] - 38个物流项目投资43亿元 提升物流效率 [4]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596个项目投资1166.6亿元 [5] - 286个基建项目投资797.6亿元 含轨道交通202.4亿元/路桥隧106.4亿元 [5] - 112个能源项目投资204.4亿元 [5]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 59个项目投资99.2亿元 [5][6] - 农村公路新改建1150公里 巫溪物流园区工程进度60% [5] - 农业项目如合川蔬菜基地主体完工 开州产业园完成65% [6] 美丽中国先行区 - 63个项目投资59.7亿元 [6] - 污染治理项目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大足产业园进度83% [6] - 生态修复工程如渝中"两江四岸"完工 巴南河道治理进度91% [6]
联博基金朱良:在市场波动中寻找优质资产配置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21:57
市场环境与投资者信心 - 上证指数重新回到3600点附近创阶段性新高显示市场企稳 [1] - 投资者信心逐步修复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1] - 实际利率处于1%至2%区间时中证800指数未来一年正收益概率较大 [1] 值得关注的两类资产 - 现金流稳定且持续提高分红比例的优质企业 [1] - ROE可持续增长的行业龙头 [1] 三大投资方向 红利板块 - 上市公司治理改革推进分红回购力度增强 [2] - 今年以来A股股票回购金额明显超过去年同期且回购后注销比例大幅提高 [2] - 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趋势或持续并支撑市场上行 [2] 新质生产力板块 -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为代表的轻资产行业资本开支回升ROE拐点显现 [2] - 看好研发投入持续稳定、细分领域技术壁垒高、商业模式可扩展性强的企业 [2] - 短期估值可能较高但长期成长空间较大 [2] 消费新趋势 - "小确幸"消费崛起如潮玩、游戏等细分领域增长潜力强劲 [2] - 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和体验感新兴消费品牌快速崛起 [2] 港股与A股互补性 - 港股吸引全球资金A股服务本土投资者二者标的互补 [3] - 南向资金配置需求增长与债券通扩容形成协同效应 [3] - 港股通机制完善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丰富配置选择 [3] - 港股上市制度吸引新经济企业具备稀缺性与A股形成互补 [3]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24年市级决算
搜狐财经· 2025-07-26 08:26
财政收入与支出 -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72.7亿元,增长3.1%,税收占比85.9%,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 [1] -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0.7亿元,增长4.1% [1] -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396.5亿元,增长5.3%,其中市级支出5770.4亿元,增长2.9% [1] - 科技投入增长8.3%,高于财政收入增幅5.2个百分点 [1] 税费支持政策 - 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 [1][2] - 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比重近八成 [2] - 小微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到1%以下 [2] - 落地科技创新担保业务超330户、融资额超5亿元 [2] 重点支出领域 - 支出重点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重大活动 [1] - 保障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 [1] - 支持国家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 [1] - 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216亿元,支持棚改、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2] 民生保障措施 -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 [2] - 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93% [2] - 支持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5家、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829张 [2] -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450元/月,调整养老金标准惠及400余万人 [2] 财政管理 - 全年压减一般性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30.3亿元 [2] - 市级"三公"经费支出3.8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4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