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搜索文档
空间智能闯入生活,AI 正在重新定义“私人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7-26 20:09
空间智能市场概况 - 全球空间计算市场预计2024年达45亿美元,2029年突破100亿美元,年增速18% [4] - 中国元宇宙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空间智能相关占比40% [4] - 行业正从实验室概念快速渗透至消费级硬件(VR/AR眼镜、智能手表、AI玩具等) [5] 技术驱动因素 - 多模态大模型和3D生成式AI突破使机器理解三维空间成本骤降 [7] - 百度智能云联合数十家伙伴成立"空间智能产业联盟",加速应用落地 [7] - 百度智能云3DGC工具链将3D模型生成效率提升80%,某游戏公司场景构建周期从数月缩短至两周 [17] 企业布局案例 - 苹果加大AR眼镜研发,追求轻便与功能强化 [8] - 华为推出智能汽车座舱技术提升驾驶空间智能化 [8] - DPVR接入百度大模型后,AI眼镜交互自然度显著提升,计划打造"个人数字助理" [10][11] 应用场景创新 - 儿童智能手表通过情绪监测实现心理健康预警,超越传统定位功能 [13] - 智能家居设备(如窗帘、灯光)实现环境自适应与情感化交互 [13] - 虚拟现实设备向社交属性转型,如DPVR针对年轻用户设计AI眼镜 [10] 基础设施支持 - 百度智能云百舸平台实现99.5%训练效率,支撑VAST等公司算力需求 [15] - 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一站式开发引擎,降低企业技术门槛 [15] - 空间智能联盟聚合Unity、米哈游、上影集团等头部企业推动标准制定 [17] 生态发展现状 - CG模型网AI二次创作专区半年内创作者增40%,交易量破50万笔 [7] - 超90%空间智能企业选择百度智能云作为大模型落地平台 [17] - 行业从"极客玩具"转向"生活常客",用户需求驱动生态繁荣 [10]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06:24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 石景山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措施,包括研发资金支持、创业补贴和大赛奖励[2] - 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2] - 对首次创业的博士后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给予最高2万元创业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给2万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2]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相关配套服务[2]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采取分阶段差异化配置方式[3] - 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万元(特别优秀项目不超过200万元)[3] - 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不超过500万元[3] - 40%投资A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3]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业基地,提供3-5个工位或最高50平方米办公空间免费使用1年[3] - 成长潜力好的团队可继续享受最高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3] - 创业团队可免费或优惠使用区内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社区,提供7天免费住宿+3个月免费周转+最低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的安居住房[3]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新中心,提供"创业导师+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4] - 组建"城市主理人"与"社区合伙人"队伍,建设"景share"青年活力空间[4] - 开发"AI石景山"微信小程序集成政策匹配与线上申报服务[4] - 在区政务大厅设立青年人才服务专区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4]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5][6] - 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6] - 提供3000余套不同档次人才租赁住房[6] - 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一站式"服务[6]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12类服务保障[6] 产业发展方向 - 锚定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2] - 深耕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2] - 抢占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四个前沿赛道[2]
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速,石景山区实施“链长制”
新京报· 2025-07-24 21:11
石景山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 石景山区推出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 以"一产业一链长"方式推动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聚焦现代金融 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未来健康五大前沿产业 [1] - 核心在于深化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 [1] 组织架构与实施机制 - 设立由区委副书记 区长担任的"总链长" 负责顶层设计与跨链协同 [1] - 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区级领导担任"链长" 作为产业链发展第一责任人 [1] - 成立链长制统筹推进办公室 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 负责日常运转与综合协调 [1] 现代金融链发展策略 - 现代金融链扩容提质 发挥金融主导产业规模效应与辐射带动优势 [1] - 持续巩固提升 强化区域金融核心地位 [1] 人工智能链发展策略 - 人工智能链创新领先 协同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人形机器人)领域 [2] - 强化底层技术相互赋能与系统集成 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2] "科幻+"链发展策略 - "科幻+"链规模发展 紧密联动虚拟现实 游戏电竞等应用场景 [2] - 壮大实施主体集群 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2] 工业互联网链发展策略 - 工业互联网链转型升级 聚焦工业软件 平台 网络 安全等领域 [2] - 攻坚关键技术瓶颈 加速生态布局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2] 未来健康链发展策略 - 未来健康链建链增效 依托医疗资源开展临床研究 [2] - 发展智能诊疗 创新药物研发等业态 推动科技与医疗 康养深度融合 [2]
PICO与Blender基金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快讯· 2025-07-23 15:35
7月23日,PICO宣布与Blender基金会正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据介绍,PICO作为首个与Blender合作的 XR平台,是Blender OpenXR开发开发贡献者,PICO将持续在Blender项目进行投入,以增强沉浸式虚拟 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体验。这一合作将推动OpenXR标准的采用,以确保跨平台兼容性。(智通财 经) ...
石景山区支持打造有空间、有资金、有服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北京商报· 2025-07-22 20:40
核心观点 -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正式启用,旨在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地 [1] - 石景山区通过全链条人才政策和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信息技术、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及多个前沿赛道的发展 [1][2] 产业发展战略 - 锚定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 [1] - 深耕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 [1] - 抢占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四个前沿赛道 [1] 人才引进与培育举措 - 实施"景贤计划"拓宽引才渠道,联合17所高校成立"高校京西发展联盟" [1] - 连续四年举办"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海内外近2000个项目参赛 [1] - 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1家、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 [1] - 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 [2] - 为符合条件的首次创业者提供最高2万元创业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给予2万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相关配套服务 [2] 金融支持方案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2] - 基金采取分阶段配置: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投资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特别优秀项目不超过200万元);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投资不超过500万元;40%投资A轮企业,单笔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 [2] 基地硬件与服务支持 - 基地一期项目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2] - 集成石景山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 [2] - 着力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常见问题,从办公空间、技术共享、安居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2]
戴上VR眼镜 “穿越”万年体验中华文明
科技日报· 2025-07-18 07:37
公司动态 -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链博会首发人工智能赋能时空艺术演绎示范项目[1] - 公司去年发布"渔猎文明"VR大空间产品 今年重点展示"农业社会"VR大空间场景[1] - 团队由人工智能 社会学 历史学 建筑学 设计学等跨学科专家组成 设计30分钟大空间沉浸式VR体验剧[2] - 通过LBE大空间娱乐定位与VR虚拟现实电影交互技术构建沉浸体验场域[2] - "文明一万年"相关产品已在湖北武汉昙华林 安徽马鞍山天鹰基地 福建厦门南洋书院等地复制推广[2] - 欧洲 中东 东南亚项目进入洽谈阶段[2] -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盛唐与明朝的武汉古城[2] - 通过UV函数建模和多任务强化学习方法为古城训练成千上万个AI-NPC[2] - 每个AI-NPC能自主作息 交易 社交 并具有特定身份行为特征[3] 产品技术 - 观众可头戴VR眼镜体验360度大空间沉浸感[1] - 农业社会VR场景包含稻田收割 科举考场 冷兵器战争等强交互剧情[1] - 去年产品包含原始社会狩猎 祭祀 叉鱼烤火等场景[1] - AI-NPC通过强化学习不断进化 熟悉人类相处规则 被赋予"人类价值观"[3] - 技术使历史由碎片化典籍转化为动态社会世界[3] 市场拓展 - 产品得到文旅部门 文化机构 研学机构大量关注[2] - 参展目标包括文化出海 科普创新与研学合作[3] - 计划通过科技创新让国际友人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3] - 希望将"文明一万年"打造为中华文化出海新名片[3]
ABeam|中国科技趋势2025系列篇之4——沉浸式互动的新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7-14 22:55
沉浸式互动技术发展 - 沉浸式互动通过多模态交互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头戴式显示器,2021年元宇宙概念推动全球头显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台 [2] - 2023年Apple Vision Pro推出标志着空间计算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厂商如PICO、小派科技在头显设备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 - 2024年VR大空间通过文化IP融合成为线下娱乐新形式,应用边界持续扩展 [2] 扩展现实(XR)技术核心 - XR技术涵盖VR、AR、MR,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4] - 显示技术升级路径:玻璃基板→单晶硅基板屏幕,传统光学→Pancake超短焦技术 [7] - 芯片技术向高算力、低功耗专用化发展,交互技术从手柄转向多模态(手势、眼动追踪、脑机接口) [7] - 声学技术从立体声升级至6DoF空间音频,实现多感官同步 [7][8] 行业应用实践 娱乐领域 - 全球VR平台内容总数突破2.1万款,年增2600款,线下VR大空间项目超百个投入运营 [11] - 游戏以头显适配为主,直播侧重虚拟演唱会,影视推出VR版内容,社交平台开发虚拟空间如百度沉浸式App [12] 体育领域 - XR应用于运动健身、竞技训练、沉浸观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采用XR观赛平台实现多屏同看与裸眼3D [13][14] - VR模拟极端训练场景,AR叠加实时数据提升观赛体验,体能测试通过虚拟环境优化训练计划 [16] 文旅领域 - XR技术用于景区导览、文化演艺、文遗保护,本土文化IP数字化"活化"构建可互动体验模式 [17] 工业领域 - 覆盖研发设计(数字孪生降成本)、运维巡检(AR眼镜远程协作)、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闭环) [20] 技术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3D内容高效生产,自动生成模型提升几何精度与材质渲染,重构生产流程 [21][23] - 脑机接口突破交互局限性,实现"意识驱动"操作,与XR融合增强沉浸体验 [24] - 空间计算结合高精度传感器与边缘云,推动虚实交互从封闭虚拟世界走向开放物理世界 [25][27]
瞭望 | 抢占虚拟现实技术高地
新华社· 2025-07-14 17:05
中国在虚拟现实标准领域实现了从"采标者"到"制标者"的身份转变,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虚拟现实领 域的话语权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凯 在元宇宙这一全球科技竞争的新赛道上,位于青岛的元宇宙中试平台,正加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 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体系。 始建于2022年的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是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同类平台之一,在虚拟现实整机研发、核 心零组件迭代、生产工艺优化、行业相关标准制定等多个维度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观众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体验VR修复永乐宫壁画(2025 年 5 月 23 日摄) 梁旭摄 / 本刊 验证微米级制造 虚拟现实整机及其关键器件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尖端产品,结构复杂,加工及组装难度大。国家虚拟现 实创新中心(青岛)主任、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负责人严小天说,"如果不经过中试直接量产,产品设 计、工艺设计中的缺陷可能导致量产线体作废。" 以高端头显的制造工艺为例,仅传感器就有数十个,有限的设备体积大大增加了加工和组装的难度。包 括硬件组件的高集成度与精密设计、结构设计的紧凑性与多维度约束、材料与工艺的特殊要求等,需要 微米级加工精度与多工艺融合。 对 ...
VR大空间要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46
VR大空间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以来中国各地推出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涵盖景区、商场、文博机构等场景 [1] - 项目多依托文旅和文娱IP,涉及历史题材,拓展了旅游和文娱体验的时空维度 [1] - 国家电影局将VR电影001、002号"龙标"颁发给《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显示影视行业对VR叙事的重视 [2] VR大空间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用户无需借助鼠标键盘等设备,可自然行走于数字奇境,实现历史重现、自然探索、神话体验等 [2] - 典型案例包括《数字一大·初心之旅》还原中共一大现场、《南极起航》模拟南极科考、《风起洛阳》沉浸式城市守卫 [2] - 技术降低了交互门槛,实现"边走边看"的沉浸式体验,与文旅经济形成多层次结合 [3]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项目存在同质化现象,照搬《消失的法老》等既有模式,固定路线+导游讲解的套路化设计普遍 [3] - 内容植入低幼科普元素,缺乏创新导致用户体验重复乏味 [3] VR大空间内容创新方向 - 需探索适配不同题材的叙事方法,如苏东坡题材VR引发观众自发吟诗的情感共鸣 [4] - 可开发"精神之旅""传奇之旅""真相之旅"等多元主题,对应人类经验的基本维度 [5] - 有潜力发展为融合文旅、电影、游戏、乐园的综合性新兴媒介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新技术与大众真实需求、文娱应用场景的紧密连接推动大规模落地 [3] - 借力快速发展的文旅经济,建立在真实社会需求基础上 [3]
新方法显著提升三维形貌重建精度
科技日报· 2025-07-03 08:52
三维形貌重建技术突破 - 山西大学演化数据智能团队在通用三维形貌重建领域取得重要科学发现,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1] - 团队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三维形貌重建多视图融合类方法的泛化误差界,发现跨尺度任务性能依赖于多视图一致性而非传统认知的互补性[1] - 当前宏观/微观跨尺度重建面临三大挑战:成像特征差异大导致统一建模困难、深度学习泛化能力不足、传统方法时空信息利用不充分[1] 技术创新与实验成果 - 研究提出序列关联引导的通用重建框架SAS,通过构建序列关联机制实现宏观语义与微观特征的有机融合,突破传统方法局限性[2] - SAS框架将三维重建精度推进至亚微米级光学成像极限,为精密制造和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技术手段[2] - 实验验证显示SAS框架优于先进模型设计类SFF方法,在开放世界宏观/微观场景中泛化性优于主流深度学习类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