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icon
搜索文档
长沙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长沙晚报· 2025-08-11 10:09
最好的孵化基地在眼前,最好的创业伙伴在身边。更多的青年人才与长沙结缘、双向奔赴。 湘江潮涌处,青春正破茧。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源头活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 量。 大学生创业作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发出邀请,广邀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沈晓明再次"喊话",向大学生发出"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热情邀约。 一直以来,长沙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全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土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要为 青年人才来长到长做好一站式服务,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与长沙结缘、双向奔赴。 针对大学生资金少、融资难、缺场地等问题,长沙精准施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铺路搭桥"—— 5月28日,长沙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推介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现场发布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等 三个"人才政策十条",细化多项配套实施办法,支持青年人才安心来长沙创业。 创业项目要孵化,长沙"组团赋能":高标准打造20个示范性青年人才创业孵化基地 ...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06:24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 石景山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措施,包括研发资金支持、创业补贴和大赛奖励[2] - 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2] - 对首次创业的博士后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给予最高2万元创业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给2万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2]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相关配套服务[2]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采取分阶段差异化配置方式[3] - 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万元(特别优秀项目不超过200万元)[3] - 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不超过500万元[3] - 40%投资A轮企业,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3]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业基地,提供3-5个工位或最高50平方米办公空间免费使用1年[3] - 成长潜力好的团队可继续享受最高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3] - 创业团队可免费或优惠使用区内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社区,提供7天免费住宿+3个月免费周转+最低5折最长3年租金优惠的安居住房[3]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新中心,提供"创业导师+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4] - 组建"城市主理人"与"社区合伙人"队伍,建设"景share"青年活力空间[4] - 开发"AI石景山"微信小程序集成政策匹配与线上申报服务[4] - 在区政务大厅设立青年人才服务专区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4]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5][6] - 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6] - 提供3000余套不同档次人才租赁住房[6] - 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一站式"服务[6]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12类服务保障[6] 产业发展方向 - 锚定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2] - 深耕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和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2] - 抢占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四个前沿赛道[2]
北京石景山12条措施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11:48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包括为科研项目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 [1] - 对博士后出站人员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首次创业给予最高2万元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补贴2万元,累计不超过10万元 [1]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配套服务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基金,采取分阶段投资策略:20%投向种子轮企业(单笔≤100万元,优秀项目≤200万元),40%投向天使轮企业(单笔≤500万元),40%投向A轮企业(单笔≤1000万元) [1] - 基金目标为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1]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 - 基地一期位于古城创业大厦,可容纳100个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 [2] - 提供办公空间、技术共享、安居保障等全方位支持,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问题 [2] - 首批青年人才及团队已入驻,标志基地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1][2]
北京石景山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助力创新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23:56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1] - 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采取分阶段差异化配置 20%投资种子轮企业(单笔≤100万元 优秀项目≤200万元) 40%投资天使轮企业(单笔≤500万元) 40%投资A轮企业(单笔≤1000万元) [3]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 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 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3] - 集成12条支持措施 解决办公空间 技术共享 安居保障等问题 [3] - 建设"景贤小镇"青年创新中心 提供管家式服务与创业导师一对一支持 [4]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 - 组建城市主理人与社区合伙人队伍 布局"景share"青年活力空间 [4] - 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 [4]
小荷“才”露峥嵘角|来长沙 创未来
长沙晚报· 2025-07-18 07:28
长沙青年人才政策与创新生态 - 长沙常住人口超千万,14至35岁青年占比超30%,青春是城市最鲜明标签 [2] - 推出"小荷"青年人才计划,每年遴选约20个35岁以下科研项目,每项提供20万元资金支持 [9] - 实施"双肩包"创业行动计划,构建从"一张床"(人才驿站)到"一间房"(租房补贴)再到"一个家"(安居保障)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8] 产业创新与科技成果 - 中冶长天郑富强团队开发钢铁固废提铁减锌技术,年创经济效益6800万元 [6] - 苏科智能龙啸海团队研发智慧安检系统,已应用于全国百余个交通枢纽 [10] - 创远高新代建龙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一等奖 [10] - 雪天盐业谢伟超主导制定国内首个《电池级碳酸钠》团体标准 [12] - 圣湘生物丁峰团队研发血液核酸筛查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12] - 华腾制药赵春晖团队完成新型聚乙二醇衍生物项目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12] 研发实力与城市竞争力 - 2024年长沙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百强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第9位 [13] - 全市研发机构总数接近4000家,较前期实现翻番 [13] - 中南智能郭东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 [12] - 联智科技周俊华主持11项科研课题,拥有50余件国家专利 [12] 人才引进战略 - 市委书记带队赴北京、上海顶尖高校开展"背起双肩包出发"专项招聘 [7] - 设立20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14天免费住宿及包含地铁卡、创业指南的"星荷礼包" [6] - 火车南站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实现政策咨询、孵化对接"一站式"服务 [5]
北京:发布政策“组合拳” 多维度支持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环球网· 2025-06-30 12:17
政策支持 - 北京市多部门发布支持青年人才的政策组合拳 涵盖就业 创业 安居 生活等多个维度 [1] - 北京市教委推出15项举措 从赛孵投转融5个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覆盖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学生 [3] - 北京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支持体系 搭建创新成果转化高速通道 [3] 海淀区资源 - 北京海淀推动学科链 人才链 产业链 资本链协同 构建青年友好城市生态圈 [5] - 海淀每年发布岗位不少于8万个 提供一次性扩岗补助 10万平米免费产业空间 最高5000万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 [5] - 海淀统筹近万套优惠房源 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 免费开放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及海淀夜校 [5] 创新创业活动 - 顿悟时刻专场路演征集20余个硬科技项目 主导赛道为人工智能 涵盖机器人 量子计算 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7] - 60余家创投 银行 孵化机构组成专业赋能服务团 提供投资邀约 金融服务 园区入驻等支持 [7] - 驻区央企和大厂释放系统开发 交互设计 大模型算法等实习就业岗位 提供岗位直供+技能加油一站式服务 [7]
2025中关村毕业季在京启幕 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0:47
活动概述 - 2025中关村毕业季暨Hi Youth创坛在北京启幕,发布《海淀青春合伙人启航加速包》[1] - 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团市委、海淀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1] 就业支持政策 - 北京市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字节、阿里、腾讯等300余家企业,提供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1] - 海淀区打造"海职汇"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发布岗位不少于8万个,给予招录青年群体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2] - 提供10万平方米免费产业空间、最高5000万元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支持[2] - "海英计划"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支持[2] 创新创业支持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支持体系[1] - "青创筑梦港"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一键触达[2] 住房与生活服务 - 筹集近万套优惠房源,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让学子足不出校即享优惠[1] - 海淀区委区政府推出"海淀校友卡",整合政策扶才、安居乐活、悦享商圈、专属AI等功能[2] 展览与活动 - 活动现场举办"跨界·共生·未来"科技艺术融合展、"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2] - 展览从6月24日开始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出,后续将走进园区、社区、商圈巡展[2]
满月看成效:浦东用“两个100万”点亮青年人才梦想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2:11
浦东新区人才发展政策 - 浦东计划今年推出30万方以上"低租金创业空间" 首批已推出129个 [1] - 计划推出8000套以上"低租金青年公寓" 首批签约者中硕博士学历占比86% [1] - 针对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等硬核产业推出"青创15条"政策 [3] 创业空间支持措施 - 三年内推出100万方日租金不超过1元/㎡的创业空间 覆盖张江药谷 浦东软件园等国家级孵化器 [5] - 提供投融资对接 上下游资源链接 共享实验室等公共服务 [5] - 孵化器设置共享直播间和公共会客厅 发起全国首个行业性概念验证大赛 [5] 青年公寓支持措施 - 三年内推出100万方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的青年公寓 首批推出14个优质房源项目 [6] - 公寓分布在张江 陆家嘴 唐镇等产业集聚区 配备专门服务团队 [6] - 提供七天免费人才驿站 社区配备健身房 自习室 桌球室等设施 [6] 数字化服务平台 - 开发"浦东明珠在线"小程序 集成17个功能模块和15条青创政策 [7] - 上线两个月累计访问量超7万 支持在线申请各类政策和服务资源 [7] - 科创企业可通过平台1天内完成孵化空间线上选址与备案 [7] 生物医药产业支持 - 张江药谷提供大型仪器平台共享 降低初创企业设备使用成本 [8] - 共享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设备 单台设备购置成本超百万 [8] - 提供创业指导 融资服务 政策直达等全方位支持 [8]
浦东“青创15条”实施满月,“两个100万”受青年人才热捧
国际金融报· 2025-05-28 20:55
浦东"青创15条"政策核心 - 推出五方面15条措施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包括提供创业空间 集聚科技人才 支持创业发展 优化安居环境 便捷服务等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第一站"[1][2] - 政策于5月1日正式实施 通过"浦东明珠在线"小程序集成17个功能模块 上线两周累计访问量超7万[1][4] "两个100万方"低租金空间 - 三年内推出100万方日租金≤1元/平方米的创业空间 首批已推出129个 聚焦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区域 覆盖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产业 配套国家级孵化器及投融资服务[2] - 三年内推出100万方月租金≤2000元的青年公寓 首批推出14个项目8000套房源 租金为周边50% 已吸引1000余人申请 硕博士占比86% 留学生30% 主要服务于中芯国际 药明康德等企业人才[3] 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强化"浦东国际人才驿站"服务 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和6个月免费创业空间 已服务300余人 高成长项目可获3年最高300万元补贴[4] - 张江科学城提供叠加支持 张江药谷平台首批推出2000平方米创业空间 累计孵化550家生物医药企业 其中16家IPO 实验室服务超1500家企业[6][7] 人才集聚成效 - 浦东人才总量超200万 其中三大先导产业人才40万 金融人才35万 航运人才23万 形成全球高端人才集聚高地[5] - 张江纳仕国际社区入住超4500人 含外籍100余人 重点人才500余人 服务上科大 商飞等机构 年均接待1700名国际人才[7][8] 产业协同案例 - 柒色莲生物技术公司受益于张江药谷的创业指导 融资服务和共享实验平台 提升iPSC技术研发效率[7] - 浦发集团旗下租赁品牌提供862套保租房 并推出臻享 M寓子品牌满足多层次人才需求[3]
南汇新城:产业科技齐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正当时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3:55
经济规模与投资 - 2024年南汇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2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0% [1] - 工业投资连续3年超400亿元 [1] - 2025年南汇新城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6项重点工作和4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567亿元 [3] 产业集群发展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 [4] - 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至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至1596家 [4] - 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千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500亿产业集群 [4] - 民用航空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壮大 [4]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覆盖基础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5] - 拥有5家高能级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3家科创平台、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5] - 设立9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5] - 提供超10万平方米低成本创业空间 [5] 特色产业园区 - 滴水湖AI创新港入驻270余家企业,覆盖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 [6] - 滴水湖金融湾吸引26家国内外再保险机构,累计登记保费超1200亿元 [6] - 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实施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动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2024年人才引进落户4.3万人 [1] - 提供过渡性免费住宿和最高5000元/月实习补贴 [7] - 实施人才引进区域专项政策,支持重点单位人才直接落户 [7] - 计划2024年举办100场招聘活动,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 [12] 企业案例 - 临科智华获数百万元政策优惠补贴和3年免租办公楼 [7]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与龙头企业共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认证三大服务中心 [10] - 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建成多个精密加工和测试中心,服务航空航天等行业 [12] 商业与文旅发展 - 2024年推进4个商业综合体运营和6个重点项目建设 [15] - 超级次乐园项目打造3万平方米二次元文化聚集地 [15] - "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近103万人次 [14] - 计划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