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
搜索文档
华光新材在海南成立新材料科技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4:51
公司动态 - 华光新材全资控股子公司海南孚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元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金属材料制造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 [1] 股权结构 - 通过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 海南孚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华光新材全资持股 [1] 业务布局 - 华光新材通过新设子公司拓展金属材料制造及加工业务 新增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能力 [1] - 新增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务线 完善金属材料产业链布局 [1]
常州宗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1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常州宗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任军,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 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金属材料销售;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新材料 技术研发;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保定熠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5:47
公司成立信息 - 保定熠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麻坤 [1] - 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金属材料销售 [1] - 建筑材料销售 [1] - 五金产品零售 [1] - 金属制品销售 [1] - 塑料制品销售 [1] - 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 [1] - 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 [1] - 再生资源销售 [1] - 机械设备租赁 [1] - 广告制作 [1] - 广告发布 [1] - 广告设计、代理 [1] 行业分类 - 公司业务涉及金属材料行业 [1] - 涵盖建筑材料销售领域 [1] - 包含再生资源回收业务 [1] - 涉及广告服务行业 [1]
聚链成群再造优势 科技创新引领升级靖江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8-09 07:51
船舶制造与海工产业 -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交付第6艘50000DWT MR油船 标志着6艘油轮系列圆满收官 进一步巩固靖江船企在油轮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1] - 新时代和新扬子两大船企成功建造30万吨级VLCC和11 4万吨LR2型油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上半年清洁能源船造船完工量占比提升至55% 手持订单量占比达70% [2] - 多凯动力机械公司为全国第4家、江苏首家生产爱维能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企业 目前手持订单超80台 下半年计划每月交付3-4台船用主机 [2] 工业经济与产业集群 - 靖江市上半年规上工业开票759 8亿元 同比增长8 5% 工业用电19 2亿千瓦时 增长8 3% 两项增幅均列泰州第一 [1] - 规上企业利润累计实现99 6亿元 增幅51 5% 总量列泰州第一 [1] - 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金属材料产业规上开票分别增长10 5%、10 4%、15 8% 大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增长9 5%、7 9% [3] - 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 甬金、正立、德靖等重点项目产能加速释放 [2] 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 - 赛德力医药离心机智能生产和诊断中心(总投资30亿元)、卓然石化专用装备生产项目(投资10亿元)等重点项目推进 冲刺下半年竣工达产 [4] - 半导体装备产业园吸引离子注入机关键零部件、半导体柔性波纹管等项目入驻 [4] - 上半年经认定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1亿元 投资额列泰州第一 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7 67亿元 [4] - 扬子泓远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5亿元)和永盛光电轻量化铝镁合金压铸件产业化项目(15亿元)为最大单体项目 [4] - 新时代新能源船舶智造等5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100%开工 卓然石化专用装备等72个5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加快建设 [5]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凯飞航空制造生产C909飞机水平尾翼 首个工作包首架产品已投入生产 规划二期辅材零件制造项目落地 加速融入长三角航空制造产业链 [6] - 依托凯飞航空、航天信控两大骨干企业 拓展商业航天火箭、低空经济等领域 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6] - 发布"千帆靖发"揭榜挂帅榜单 面向全球征集16项企业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已吸引5家高校揭榜 助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6] - 前瞻布局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未来产业 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 [6] 产业链发展与招商 - 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四重"工作机制 健全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 [4] - 开展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举办靖江(北京)产创融合发展恳谈会等28场产业促进活动 [5] - 上半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50个 新开工、新竣工5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21个、11个 [5]
单一公司产业链贡献超七成营收,康瑞新材闯关主板IPO
北京商报· 2025-08-04 21:09
IPO申报概况 - 公司深交所主板IPO于2025年6月26日获得受理,并于2025年7月15日进入问询阶段,拟首发募资11.05亿元 [1] -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高性能及特定结构精密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0.53亿元增长至29.98亿元 [1] - 同期归属净利润从4755.6万元大幅增长至4.11亿元 [1] - 同期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从3585.45万元增长至4.15亿元 [1] 客户集中度与业务风险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超七成来自X公司产业链,占比分别为74.39%、88.41%、71.62% [3] - 2022至2024年,第一大客户富士康集团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2.96%、45.89%、39.59% [3]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预计未来一定时期仍存在对X公司产业链收入依赖高的情形 [3] - 因需求变化,公司预计2025年来自X公司产业链收入存在下降风险 [3] 募投项目与资金运用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1.05亿元,将投资于四个项目 [4] - 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拟投入募资约5.98亿元 [4] - 年产4000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零部件及复合材料项目拟投入募资2.16亿元 [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募资9044.89万元 [4]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资2亿元 [4] - 公司在2022年和2024年分别现金分红4000万元和5000万元,合计分红9000万元 [5]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卫、LI LI(李莉)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2.52%的股份 [6] - 朱卫直接持有17.54%股权,并通过江阴康德控制33.21%股权,通过江阴智达控制8.21%股权 [6] - LI LI(李莉)直接持有5.55%股权,并通过Brilliant Alliance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股权 [6]
如何应对金属疲劳?中国科学家提出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协同推进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1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金属疲劳被称工程材料的"隐形杀手",因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等重大工程领域,对工程安全运行与可靠性保障构成潜在威胁而广受关注。 中国科学家应邀在最新一期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观点文章提出,要突 破当前金属疲劳研究的瓶颈,需从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两个维度协同推进。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发表"金属和合金的疲劳"观点文章。(论文网页截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潘庆松研究员、卢磊研究员合作完成题为"金属和合金的疲 劳"的观点文章,北京时间8月4日下午在《自然-材料》上线发表,系统总结回顾金属疲劳领域的研究基 础和进展,并提出应对极端环境下金属及合金材料疲劳失效挑战的新策略,从而为未来抗疲劳材料设计 提供重要指导。 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两个维度协同推进上,基础研究层面,着重探究新材料(如 跨尺度多层级结构金属)的基本疲劳特征,揭示其演化规律与物理本质,进一步深化对金属疲劳损伤微 观机制的系统认知;工程应用层面,聚焦传统金属及相关构件和装备在复杂使役环境下的疲劳损伤行 ...
N4镍合金国军标的力学性能
搜狐财经· 2025-08-04 18:32
N4镍合金技术特性 - N4镍合金主要成分为镍含量99%以上 辅以少量铁 铬及铜元素[3] - 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达650MPa 屈服强度320MPa以上 延伸率25%以上(室温状态)[3] - 高温蠕变性能与抗腐蚀能力对产品寿命评估具有关键影响[4] 材料应用与标准体系 - 材料广泛应用于军工 核能等领域 需结合国军标及ASTM标准使用[1][5] - 热处理工艺对性能具决定性作用 固溶处理温度通常为1050°C 时间不少于2小时[4] - 需依据ASTM E8和国标GB/T 228标准制定工艺参数[4] 行业市场动态 - 沪镍现货价格维持在150,000元/吨 LME镍期货价格区间为20,000-25,000美元/吨[3] - 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下游采购策略 需持续关注市场行情变化[4] 材料选型误区 - 过度追求高强度参数易导致成品脆断 需兼顾韧性与塑性[3] - 低价供应商可能缺乏质量控制体系 引发维护成本与安全隐患[3] - 机械套用设计指标会忽略温度 应力 腐蚀等多重环境因素影响[3] 技术争议与优化方向 - 行业存在是否以屈服强度为唯一标准的争议 部分主张采用断后延伸及疲劳性能评估[4] - 耐腐蚀能力优化需通过调整热处理或合金元素比例实现 需经实际试验验证[5]
未来40年材料革命:这13大领域将重塑人类文明!
材料汇· 2025-07-24 23:52
金属材料 - 轻量化、智能化与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合金性能极限,向多功能集成与可持续制造进化[3] - 先进高强轻合金(镁/铝/钛合金)通过纳米析出、织构调控实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的"减重增效",2040年后拓扑优化+3D打印定制合金构件将成为主流[5] - 高熵合金(HEAs)兼具高强度、耐腐蚀、抗辐照特性,在核反应堆、深海装备领域不可替代,机器学习加速成分设计是核心突破点[5] - 智能金属如形状记忆合金(SMA)、磁致伸缩材料推动机器人柔性化[5] - 可持续冶金技术如氢冶金、金属闭环回收率2050年将超90%,重塑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5] 高分子材料 - 生物基与精准性能是未来焦点,解决塑料污染,实现分子级精准设计[7] - 可降解高分子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性能逼近工程塑料,2040年替代50%包装材料,酶促降解技术突破将实现可控降解周期[9] - 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耐高温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支撑新能源汽车电机、半导体封装,自修复高分子延长器件寿命[9] - 智能响应聚合物如温敏/光敏水凝胶用于药物靶向释放,压电高分子赋能可穿戴设备[9] - 生物基单体合成利用CO₂、纤维素合成高分子,碳足迹降低70%[9] 陶瓷材料 - 结构陶瓷如碳化硅(SiC)、氮化硅(Si₃N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成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首选,耐温≥1600℃[13] - 功能陶瓷如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LLZO)、核聚变堆第一壁防护陶瓷(SiCₓ)、超导陶瓷(YBCO)是清洁能源关键[13] - 增材制造技术如光固化3D打印实现复杂陶瓷构件,2050年成本降低至当前的1/5[13] - 多孔陶瓷用于高温过滤、催化载体支撑化工减排[13] 碳材料 - 石墨烯2030年后实现低成本量产,应用于超快传感器、柔性电极、海水淡化膜,掺杂改性解决零带隙瓶颈[17] - 碳纳米管(CNTs)构建轻质导电复合材料,替代铜线,是场发射显示器、太空电梯缆绳的候选材料[17] - 碳纤维(CFRP)如新一代国产T1100级碳纤维支撑大飞机、氢能储罐[17] - 碳基芯片如纳米碳管晶体管突破硅基物理极限,2070年或成计算主力[17] 复合材料 - 纤维增强树脂基(FRP)是汽车轻量化核心,碳纤维成本2050年降至$10/kg[21] - 陶瓷基(CMC)/金属基(MMC)是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刹车盘革命性材料[21] - 智能复合材料嵌入光纤传感器、压电元件,实现结构健康自监测(如桥梁、风机叶片)[21] - 仿生复合材料如贝壳结构启发的抗冲击材料用于防弹装甲[21] 先进材料 - 超材料如负折射率材料实现光学隐身,声学超材料降噪,机械超材料抗地震冲击[25] - 量子材料如拓扑绝缘体、二维磁性材料催生量子计算机与超低功耗芯片[25] - 液态金属如镓基合金用于柔性电路、可变形机器人,生物相容性版本适配神经接口[25] - 智能凝胶是环境响应型软体机器人核心驱动材料[25] 信息材料 - 半导体材料从硅基→三代半导体(SiC/GaN)→二维半导体(MoS₂)→拓扑材料迭代[29] - 光子晶体控制光路,实现光计算芯片替代电子芯片[29] - 磁存储材料如自旋电子学材料(CoFeB)突破存储密度极限[29] - 量子点材料是QLED显示、量子通信单光子源核心[29] 能源材料 - 光伏材料如钙钛矿电池效率突破30%,与硅叠层降低成本,有机光伏实现建筑一体化(BIPV)[33] - 电池材料如固态电解质(硫化物/聚合物)解决安全性,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资源依赖[33] - 储氢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镁基合金实现安全高密度储运[33] - 热电材料利用废热发电,ZT值2050年≥3[33] 生物医用材料 - 可降解植入物如镁合金/聚乳酸骨钉实现"无需二次手术"[37] - 组织工程支架如3D生物打印血管、器官雏形,材料引导细胞定向分化[37] - 靶向药物载体如智能水凝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实现精准治疗[37] - 神经接口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电极解码脑电信号,助力瘫痪治疗[37] 环境材料 - 吸附材料如MOFs、COFs高效捕获CO₂(≥5mmol/g),功能化硅胶去除重金属[41] - 催化材料如光催化分解VOCs(TiO₂改性),电催化还原CO₂制燃料[41] - 生态建材如固废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变储能墙体降低建筑碳排放[41] - 微塑料处理如磁性纳米材料靶向吸附水体微塑料[41] 建筑材料 - 低碳水泥如富贝利水泥、碳固化技术降低60%碳排放[45] - 自修复混凝土如微生物矿化/微胶囊技术自动填补裂缝[45] - 智能玻璃如电致变色调光+钙钛矿发电一体化窗体[45] - 3D打印建筑如地聚物材料快速成型应急住房[45] 材料表面工程 - 防护涂层如石墨烯防腐涂料、MAX相抗高温氧化涂层延长设备寿命[49] - 功能涂层如超疏水自清洁表面(仿荷叶)、防冰涂层(航空)、辐射制冷涂层(建筑)[49] - 表面织构化如激光微纳加工提升材料摩擦学/生物学性能[49] - 智能响应涂层如温度/pH值变化触发颜色或润湿性改变[49] 材料分析评价 - 原位表征技术如透射电镜(TEM)结合人工智能实时解析材料变形机制[55] - 材料信息学如机器学习预测未知材料性能,研发周期缩短70%[55] - 数字孪生构建材料服役全过程虚拟模型,预警失效风险[55] - 标准化数据库跨机构共享材料基因工程数据,避免重复研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