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
搜索文档
买水果还要被“教育”?百果园,你凭什么这么贵!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06
公司定价策略争议 - 董事长回应高价问题称水果品质差异大但消费者缺乏辨识能力 [1] - 产品定价显著高于普通市场 例如进口橙价格高于奶茶 草莓价格比菜市场贵近一倍 [2] - 公司将高价归因于消费者认知不足 并提出"消费者需要被教育"的观点引发公众不满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9.8% 净利润由盈转亏 全年亏损达3.86亿元 [3] - 门店数量净减少近千家 相当于平均每日关闭近3家门店 [3] - 市场表现为消费者对价格与品质不匹配的负面反馈 [4] 消费者市场反应 - 消费者核心诉求为高品质与合理价格的平衡 反对公司以"不懂产品"作为高价理由 [3] - 网友强烈反对"教育消费者"的言论 认为水果应以口味本质取胜而非强行附加价值 [3][4] - 市场用实际消费行为表明对价格品质不对等的抵制 [4]
探访争议中的百果园:售价普遍较高,济南市场影响不大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9:22
公司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产品按糖酸度、鲜度等指标分为招牌、A级、B级等多个等级 A级麒麟瓜标价6.38元/斤 A级进口香蕉7.38元/斤 而普通水果店同类产品售价仅为3.99元/斤和2.99元/斤[2][4] - 公司拥有自有种植基地和供应链 部分水果因品质保证导致种植采购成本较高 且对杨梅、荔枝等不易保鲜水果实施当日未售完即下架政策 推高综合运营成本[5] - 销售成本中已售存货成本(水果采购成本)占比持续上升 2022年达95.2% 2023年升至95.4%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6.1%[7] 市场表现与经营状况 - 济南区域门店日营业额可达4000元 复购率接近40% 核心客群为25-50岁具备消费能力人群[4][8]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3.5亿至4亿元 营收同比下滑15% 加盟门店净减少965家[10] - 济南市场门店数量从高峰期超百家缩减至不足50家 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选址将区域毛利率提升至32% 后续发展聚焦主城区[8][10] 竞争定位与行业视角 - 同类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市场水平 A级麒麟瓜折合6.1元/斤 而盒马同品类产品折合3.3元/斤 价格相差近一倍[4] - 定价策略除考虑自身成本外 每周会参考大型商超及连锁水果店同品质产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7] - 学术观点认为消费分级趋势下高端产品存在市场合理性 但需确保价格与货品价值对等[7]
百果园主理人,先被消费者教育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38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4] - 毛利率从11.5%下滑至7.4%,券商预计2025年亏损将在2.4亿至2.8亿元,2026年才有望盈利 [4] - 零售门店数量从上年减少966家至5127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达27.1% [5] 公司战略与运营动态 - 董事长公开表示"不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但公司在战略会上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并推出6.9元/斤的平价系列产品 [1][5]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0余次,同时推出低价产品系列,但高端产品线因农残超标问题(12%批次阳光玫瑰葡萄检出问题)遭遇形象危机 [1][19] - 加盟模式面临挑战,加盟商回本周期漫长且盈利困难,部分门店出现优劣混卖、变质水果再加工等问题 [12][17] 市场竞争与行业环境 - 水果零售行业面临社区团购平台(朴朴、美团优选等)低价竞争,以及电商平台和零售巨头(山姆、盒马)的冲击 [20] - 公司市场份额仅占1%左右,利润率骤降至-3.89%,行业整体陷入低利润困境 [19] - 消费趋势从"消费升级"转向"性价比战争",公司高端化叙事面临挑战 [21]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 公司因高管言论陷入舆论危机,被消费者批评"爹味"教育,与钟薛高、巴奴火锅等品牌类似事件形成类比 [2][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091条投诉,涉及水果质量、服务差、缺斤少两等问题 [17] - 品牌曾通过"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标准建立高端形象,但实际执行中因加盟商压力导致品控下滑 [8][14] 公司历史与发展历程 - 创始人从400元起步,通过全球直采、冷链物流和标准化分级模式打造中高端品牌,巅峰时期会员超9000万,复购率45% [6][10] - 2015年获得天图A轮投资后提出"万店计划",目标年销售400亿元,2023年港股上市时市值近百亿港元 [9][10] - 公司曾为品控收回加盟店,后为规模扩张重新开放加盟,但加盟体系盈利难题持续存在 [11][12]
百果园会成为下一个“钟薛高”吗?钟薛高创始人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58
公司言论与舆论反应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在访谈中表示公司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不会迎合消费者此言论引发网友不满并被指与钟薛高案例相似 [1][3] - 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关短视频为断章取义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所述 [3] - 钟薛高创始人对事件评论认为公司在表述方式上让受众不舒服但相信其没有恶意本心 [3] 产品定价与市场定位 - 网友吐槽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反映出公司水果定价较高 [7] - 专家分析认为在消费分层趋势下公司高端定价有市场空间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对高品质水果有需求且愿付高溢价 [11] - 专家指出高端定位需从品牌定位门店装修产品品质服务感知品牌传播等全方位运营匹配让消费者感受到高端 [11]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公司强调的品质因多次曝出质量问题遭质疑包括2024年3月武汉门店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充当鲜果以及将2J车厘子当成4J卖等乱象 [7]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公司的投诉超过3000条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卖腐烂变质水果不退款以及缺斤少两 [11] - 公司给消费者留下高价但品质体验未达预期的印象 [11] 品牌战略与行业启示 - 专家指出公司采用说教式强行教育消费者易引发反感对业绩无益 [11] - 钟薛高与公司虽行业不同但面临相似舆论困境在信息透明时代企业需秉持初心诚信经营合理定价积极沟通以化解危机 [11]
财报喊“让利”,余惠勇却陷“教育消费者”争议,百果园难撕“高价”标签
证券之星· 2025-08-13 10:27
公司战略转型 - 2024年公司战略重心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转型,财报中提及“主动让利消费者” [1] - 2024年下半年启动“高品质高性价比口碑战役”,在定价策略方面提出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实施合理定价 [7] - 公司将原有的水果四级体系调整为“招牌、A级、B级”,并表示将提供更多的A级和B级果品,截至2024年末,招牌及A级水果销售总额占门店零售总额的比例已下降至62.8%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整体收入呈现下滑,全年巨亏3.86亿元 [1] - 2024年来自C端的收入锐减,加盟店收入同比大幅下滑13.03%至73.88亿元 [6] - 2023年来自加盟店贡献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约4%的下滑 [5] 门店网络与运营 - 公司高度依赖加盟模式,截至2023年末,加盟店贡献的收入占比达到99.7% [4] - 2024年大幅收缩线下门店,全年门店数量净减少966家,其中公司管理的加盟店数量净减少809家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门店总数为5,127家,其中加盟门店5,116家,自营门店11家 [7] 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认知 - 董事长余惠勇关于“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导致公司股价在8月11日盘中一度跌近7% [1] - 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水果价格偏高”的认知,2021年招牌级及A级水果销售额占门店零售总额约70% [2] - 品牌吸引力显疲态,2024年付费会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约27.1%,仅剩85万 [9] 产品质量与品控挑战 - 2024年3月有媒体曝光百果园武汉门店存在以次充好等违规操作,包括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将2J车厘子当成4J卖等情况 [2] - 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内容多集中在产品品控和食品安全方面,暴露了品控环节的漏洞 [2] - 产品质量问题与加盟扩张稀释品质把控有关,加盟商为追求短期利润可能在进货、存储等环节放松标准 [4]
想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自己要小心被趋势甩下车
钛媒体APP· 2025-08-13 08:11
公司言论与市场反应 - 百果园创始人回应水果定价争议,称公司策略是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迎合,并指出好水果因供不应求而价格高 [2] - 相关言论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反感,被与钟薛高创始人争议言论相提并论,公司回应称视频内容为断章取义 [2] - 舆论风波导致公司股价在8月11日开盘应声下跌7%,市值缩水至约26亿港元 [2] 公司财务表现与股价 - 百果园2023年营收113.91亿元,销售成本100.76亿元,净利润3.62亿元 [5]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滑9.8%,所有者应占利润为-3.86亿元,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 [5] - 公司股价从上市初总市值94.74亿港元跌至1港元左右徘徊,年内下跌近70%,市值缩水至不足27亿港元 [6] 公司战略调整 - 2024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门店运营效能,重塑高性价比用户心智,调整品类运营策略以强化价格竞争力 [6] - 自2024年8月启动品类运营体系升级,基于消费者数据重构强流量属性大单品与极致性价比应季品 [6] - 公司向多店型拓展,加大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布局,大力发展线上渠道并与第三方平台深度合作 [9] - 计划优化门店布局,集中资源支持优势门店,升级加盟商支持体系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加剧,京东、美团、淘宝等平台纷纷入局,淘宝闪购在特定活动期间日订单量份额一度超过美团 [7] - 摩根大通估计即时零售GMV的56%将来自食品饮料等品类,对传统电商产生蚕食效应,生鲜品类竞争尤为激烈 [8] - 实体零售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均将水果作为核心品类,消费者购买好水果的渠道选择多样 [8] 公司面临的挑战 - 2024年底百果园付费会员仅剩85.4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1.7万,降幅达27.1% [11] - 即时零售价格战导致客单价普遍走低,美团客单价曾从超过35元掉至30元上下,竞争对手客单价在15-20元之间 [11] - 在渠道变革洪流下,传统零售模式面临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多面夹击,需寻找新增长路径 [12]
一年关店近千家,麒麟西瓜比商超贵两倍,百果园为何割不动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巨亏 净亏损达3.86亿元[3] - 2024年关闭门店966家 平均每日关店5家[3] -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至6.05亿元 同比增长25.5%[23] - 线上业务收入占比仅3.2% 且毛利率为负值[23] 经营策略调整 - 品牌定位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21] - 暂停特许权使用费 为新加盟商提供装修补贴[23] - 增加中低端水果比例 平衡高端与性价比标签[23] - 推出"好果报恩"促销活动 每周一款打折水果引流[23] - 聘请杨幂担任品牌代言人[23] 市场竞争环境 - 山姆、京东、盒马等竞争对手推出价格补贴和长期低价策略[18] - 车厘子、阳光玫瑰等高端水果价格普遍滑落[18] - 消费降级趋势使高价策略面临挑战[18] - 线上即时配送市场竞争激烈[23] 产品质量与标准 - 建立"四度一味一安全"的水果分级标准体系[14] - 实施山东红富士苹果18个等级的分类方法[11] - 推行"三无退货"政策和免费洗切服务[11] - 但出现腐烂果切、农药超标、使用隔夜水果制作果盘等问题[16] 加盟商经营状况 - 投资回收周期从2年延长至4.5年[23] - 高租金压力下客单价下降使经营更加困难[23] - 曾经一度放宽加盟门槛导致品控问题[1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对高价水果的溢价接受度降低[25] - 更倾向于在多元渠道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18] - 对品牌信任度因质量投诉而下降[16] - 部分消费者认为口味不足以支撑高溢价[6] 行业发展特点 - 水果行业损耗率高达10%-20%[14] - 产品非标性强 受产地、气候、种植技术波动影响大[14] - 保质期短 品控难度较高[14] 历史发展轨迹 - 2015年获得4亿元单轮融资 2018年B轮融资达15亿元[12] - 通过收购果多美、一米鲜等品牌实现扩张[12] - 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市值突破百亿[12] - 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超过4600家[12]
百果园和钟薛高,跌在同一个坑里
36氪· 2025-08-12 18:44
公司高管言论与舆论反响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于2025年8月10日发布视频回应价格争议 称"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3] - 该视频登上微博热搜 获得1.1亿阅读量和4.2万讨论量 引发大量网友反感 [3] - 网友批评态度强烈 将其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相提并论 [3] 公司定位与历史业绩 - 公司定位中高端水果市场 2009年推出"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 2013年首创"四度一味一安全"质量分级体系 [4] - 产品溢价显著 2025年8月阳光玫瑰售价13.9元/斤 较周边商超6.98元/斤高出近一倍 [4] - 2019-2023年营收从89.76亿元增长至113.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6.14% 净利润从2.5亿元增长至3.62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9.7% [5] - 2023年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5.6港元/股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百亿港元 [7] 经营战略调整与挑战 - 2024年初提出万家门店目标和千亿营收计划 并计划开拓东南亚市场 [7] - 2024年启动"高品质高性价比口碑战役" 通过月度促销提供最高30%折扣 [16] - 但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毛利7.64亿元暴跌41.9%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7] - 毛利率从11.5%下降至7.4% 降价策略未立即挽回消费者 [16] 产品质量与加盟模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拼盘 存在无健康证上岗和售卖隔夜水果等问题 [10]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3000条投诉 涉及水果质量差和拒绝履行退货承诺 [10] - 加盟门店占比达99.79%(5116家) 加盟商生存困难 武汉约一半门店亏损 一线城市仅30%加盟商盈利 [10] - 2024年关闭966家门店 平均每日关店2.6家 [11] 消费者趋势与市场竞争 - 2025年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 消费者最关注性价比(33.5%)、高品质(32.3%)和售后服务(30.5%) [8] - 盒马等竞争对手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价格优势 2024年12月2J级车厘子礼盒降价30%至259元 [18] - 付费会员数量从2023年底的约85万人暴跌27.1% [11] 行业对比案例 - 星巴克2024财年Q4中国营收下降7% 但通过推出9.9元学生优惠和降价策略 2025财年Q3营收增长8% [12] - 钟薛高因傲慢态度和成本争议(18元雪糕实际成本1.32元)于2025年7月申请破产清算 [15]
“傲慢”董事长坑惨百果园?钟薛高创始人发话了 || 深度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38
公司高管言论与市场反应 - 董事长余惠勇公开回应高价质疑 表示商业要么利用消费者无知要么教育他们成熟 并强调不会迎合消费者坚持做高品质水果 [2] - 该言论引发消费者强烈反感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词条登上热搜 网友批评其言论"既不符合实际又傲慢" [2][3] - 类似教育消费者的案例中 巴奴火锅杜仲兵和李佳琦均已道歉 钟薛高则爆发欠薪危机并被列为失信执行人 [2]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公司因翠冠梨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被罚款93760元 部分门店被曝光将烂水果制成拼盘出售 [4]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091条投诉 主要涉及质量有问题不退款 虚假宣传和水果变质等问题 [5] - 具体投诉案例包括158元蜜瓜切开是烂的 榴莲口感特别差 荔枝和西瓜出现腐败等情况 [5]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毛利7.64亿元同比下降41.9% 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 [9] - 公司CEO表示正经历行业最寒冷的冬天 上市一年后出现首次营收利润双下降局面 [9][10] - 截至2024年底零售门店数量为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 [12] 加盟模式与运营问题 - 加盟店占门店总数99%以上 利润来源于向加盟商售卖水果及收取特许使用费和管理费 [11] - 加盟商投资额约40万元 回本周期一年半左右 但北京30%门店亏损 武汉地区一半门店亏损 [12][13] - 公司实行分货制度导致压货问题严重 坏果报销门槛要求超过30%才能报损 [14][15]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行为变化 - 付费会员从2023年底117.1万人减少至2024年底85.4万人 一年流失近32万人 [19] - 水果消费线上渗透率从2020年17%飙升至2024年39% 25-35岁人群线下购买频次同比下降42% [20] - 73%消费者在选择水果外卖时选择最便宜商家 山姆 盒马等竞争对手通过整合供应链提供更低价高品质水果 [19][20]
ESG解读|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付费会员年减30余万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33
公司战略与消费者关系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理念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但坚持品质 同时优化成本降价 [2] - 言论引发舆论争议 被指"傲慢"并加剧价格敏感度 48小时内登上热搜首位 [4] - 公司回应称视频内容存在误解 内部正沟通处理 [4] 品控与消费者权益 - 2024年ESG报告显示农残检测项目扩展至300项 开展3次食品安全审计和14次培训覆盖3万余人次 [5] - 推出"明厨亮灶"行动 43家门店上线果切直播 建立"三级召回制度"承诺24-72小时内启动召回 [5] - 实际品控问题频发 315期间被曝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子公司曾因农残超标受罚 [6]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近2300条投诉 涉及坏果不赔 价格虚高 夸大宣传等问题 [7] 会员与经营数据 - 2024年末会员总数9074.3万同比增长8.1% 但付费会员数减少27.1%至85万人 [9] - 消费降级下转向高性价比路线 毛利率从11.5%暴跌至7.4% 形成"越促越亏"循环 [9]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锐减至5116家 净减少965家 日均关店近3家 [10] - 加盟店收入占比超70% 但年收入从85亿锐减至74亿 单店年均收入从88万降至79.6万 [10] 加盟商政策与竞争环境 - 供应链压货导致加盟商存货周转天数高于行业 收取毛利8%-30%分成 三无退货损失加盟商承担40% [11] - 北京 武汉超30%门店亏损 重庆加盟商因强制压货及高额抽成亏损30万后关闭2家 [11] - 社区团购 直播电商冲击显著 价格优势分流客源 与ESG报告中"资源共享和运营优化"表述不符 [11] - 强制压货致加盟商滞销品占比50% 高额抽成损害利益 与"互利共赢"目标背道而驰 [12] 市场表现与股价 - 2024年近五年首次亏损 股价暴跌超80% 市值蒸发近80亿港元 2025年一度跌破1港元 [12] - 董事长争议言论发酵后 8月11日港股盘中一度跌8% 收盘报1.77港元/股涨幅1.7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