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武汉发布首部地铁通信工程地方标准
长江日报· 2025-04-28 09:06
目前,国家大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武汉市轨道交 通更新改造全面启动,通信系统改造位列其中,据地铁更新改造负责人介绍:"轨道交通1号 线绿色化更新改造工程已启动实施,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等线路的更新改造正逐步开展, 该标准的发布非常及时,能有效指导改造线路通信系统的建设及验收工作开展。"同时,该 负责人还表示:"新标准与现行相关国标比较,充分考虑了武汉地铁实际情况,增加了集中 录音系统、安防系统、电磁环境、系统联调的相关检测项目,并结合当前5G技术发展,加 入了在地铁深度应用的相关内容等。新标准不仅满足了武汉地铁通信系统建设需要,而且契 合了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后续各改造线路的通信系统都将严格遵循新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地 铁运营过程中通信服务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信系统工程规模大,系统设备多,是地铁运营的"神经系统"。据悉, 该标准的施行,是武汉地铁通信工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为武汉地铁新建、续建、更新改造 通信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助力我市"两重""两新"工作稳步开展。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各省市均无针对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 量检测的规范,该标准填补了这一空 ...
“五一”假期,市民游客跟随轨道来一场City Walk
南京日报· 2025-04-27 10:52
近日,记者实地体验了一番轨道上的"南京微旅行",感受特色地铁站点的独特魅力。 现代与古韵交织,多个站点沿线开启"时空穿越" 青藤垂挂,粉色花团如瀑布一样沿着围栏"倾泻"而下……从地铁大行宫站5号口沿着扶梯上来,花 香扑面而来,转眼就是长长一道浪漫花墙。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小李一早便和同学相约来拍照打 卡,"出了地铁就是满眼春色,这里不愧是'南京最美地铁口'之一!" 5号口旁就是南京图书馆,几何切割的纯白建筑外,艳丽的月季、海棠花竞相绽放。行走在长江路 上,仿佛穿过了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分水岭。路口是繁华的1912商业街区,向东步行200米,"总统府"门 楼的红旗格外醒目。东箭道马路对面,六朝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内,中式美学的光影意境令人赞叹。虽未 到"五一"假期,但已有不少游客在此流连。 如果是从大行宫站3号口出来,未过马路便能闻到对面美食街飘来的香气。科巷是备受市民和游客 喜爱的美食胜地,汇聚了众多佳肴,堪称南京美食的"C位"。沿着街巷前行,陶记藕饼、鸡蛋汉堡、三 姐酒酿……多家店铺门口早已排起长队。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古迹遍布大街小巷。除了大行宫地铁站,夫子庙站、武定门站、中华门站、玄 武门站等站点沿线,都融 ...
科技带来便利 、服务传递温暖 地铁线织就城市幸福出行网
央视网· 2025-04-19 17:32
央视网消息:截至去年底,我国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5条,去年全年客运量超300亿人次。如今,地铁已经成为部分城 市居民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铁出行也有新场景、新变化。我们先去看看,地铁"上新"了哪些高科技? 智慧系统识别到乘坐轮椅、推婴儿车、携带大件行李等乘客时也会发出提示,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判断乘客是否需要帮助,再通知现场工作 人员进行服务。高效运转的智慧系统为乘客提供及时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成了车站管理的好助手。 在地铁站里登记结婚 下一站幸福 除了满足通勤需要,地铁站里还能干什么?在安徽合肥,有一个设在地铁站里的婚姻登记处,因为这一站叫幸福坝,美好的寓意吸引了不 少新人前去登记。此外,还有哪些你可能想不到的服务呢?我们一起去安徽合肥和湖南长沙看看。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设在地铁站内的婚姻登记处,自去年初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超过2000对新人在这里登记结婚。 智慧车站看深圳,这里是深圳地铁的机场站,聚焦以智惠民的出行服务,这里有很多"小心机",比如这儿是一个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能实 时翻译8种语言中、粤、日、韩、法、德、俄、英。 透明屏、互动对话,外国友人也能轻松打开"畅聊"模 ...
上海地铁数据背后的城市变迁
虎嗅APP· 2025-03-13 22:31
文章核心观点 通过解读上海2024年地铁数据,分析城市在地铁走向价值、居住地迁徙、CBD热度变化等方面的改变,以及地铁数据反映出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和消费刺激情况,强调地铁数据对于了解真实城市的重要性 [2][6] 分组1:上海地铁走向价值 - 上海有20条地铁线,东西向和南北向各9条,另有1条环线和1条浦江线 [8] - 20条地铁里TOP10人流量中东西向和南北向占比为60%和30%,9条东西向地铁人流量总和领先且差距在增加,2024年同比数据差距明显 [10] - 2021年开通的14号线2024年增幅在20条地铁里最高,是东西向地铁;2024年唯二同比人流量递减的5号线和6号线是南北向 [12][13] - 东西向地铁里程长、站点多、换乘多,上海城市格局东西向大于南北向,框定了城市发展格局 [13][14] - 2024年底开通的机场联络线解决了东西两大枢纽交通联络,2035年前地铁规划中东西向是提高密度的主要方向 [15][16] 分组2:居住地的南北向迁徙 - 地铁早高峰进站数据代表居住地附近,上海全市有固定居住区,每年早高峰进站TOP5站点固定 [21][22] - 从2023年到2024年,居住地迁徙走势更往南北两端,宝山是最大赢家,14个排名上升站点中宝山占一半 [26][29][30] - 南北向距离市中心距离短于东西向,同环线同档位房租有优势,性价比背后是城市格局的底气 [27] 分组3:上海CBD热度向西 - 地铁早高峰出站数据代表工作地点附近,上海CBD有固定骨架,但2024年同比变化数据能反映城市变化 [21][34][35] - 徐汇滨江龙耀路站人流量排名一年上升30位,徐汇滨江商务中心效应明显 [37][38] - 人流量排名下滑和上升站点有向西移动轨迹,第一步向市中心归拢,第二步整体偏西 [39][41] - 办公租金下行,市中心办公租赁回流,企业办公出现回流和外溢,工作地点西迁影响居住地迁徙 [42][43][44] 分组4:地铁数据与城市经济 - 2024年地铁数据统计增加了城市活动、文旅商综合体对人流量的影响,演唱会、景点开放、商场营业等带来周边地铁站人流量高峰 [47][48][50] - 演唱会经济、文旅经济带来系列消费内容,是刺激消费的体现 [53][54] 分组5:地铁数据的价值 - 通过分析地铁数据关联上下游数据,能挖掘更真实的城市,地铁数据中有关人的数据很宝贵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