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装备

搜索文档
加强精准招引扩增量,济阳区将引进一批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5:33
工业投资增长与项目推进 - 济阳区1-6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26亿元 同比增长47.8% 列全市第二名 [3] - 累计实施工业项目89个 持续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库 [3] - 国瑞能源风电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 [4] 产业布局与培育措施 - 聚焦风电 新能源 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与食品饮料 专用装备 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特色产业 [3] - 累计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 省级91家 市级瞪羚企业42家 省级25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143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4] - 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差异化指导企业发展方向 [4] 项目服务机制 - 建立项目调度机制 服务专员累计走访企业50余次 解决诉求20余次 [4] - 通过入企"一对一"辅导 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找准改造升级路径 [3] - 区级领导联系项目工作机制确保精准调度 压实包保责任 [5]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新能源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计划引进实施一批5亿元 10亿元以上项目 强化产业链招商 [5] - 利用技术改造 工业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扶持项目竣工投产 [5]
济宁构筑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引领内河绿色航标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0:25
济宁市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发展现状 - 济宁市将"链长制"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关键举措 专用装备标志性产业链包含6条子产业链 涉及12家"链主"企业 现有规上企业240余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 [3] - 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现有规上企业4家 主要产品包括内河运输船和高端游艇 以"链主"企业山东新能船业为核心 引导专业化配套生产 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 [3] - 已建成全国首个内河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同时也是全国重要产业战略备份基地 成为内河新能源船舶领域的风向标 [3] 政策规划与区位优势 - 山东省政府批复《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 明确以济宁港为核心构建"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 [3] - 济宁作为"运河之都" 在新能源船舶产业具备政策优势 生产优势和场景应用优势 发展前景广阔 [3] 产业链发展策略 -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优先保障"链主"企业重大项目要素需求 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推动技术 市场 人才等方面与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 [4] - 围绕"链主"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 精准匹配供应链需求和产能 推动协作共赢 [4] - 深入调研企业生产 经营 创新环节的困难 切实解决问题 构建产业集群共生生态 [4]
章丘区将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4:46
章丘区产业链群发展战略 - 章丘区坚持"产业链主攻方向"不动摇,持续强链壮群、靶向补链、业态延链,做大做强做优"3+2+2"产业链群 [1] - "3+2+2"产业链群将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引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3] 汽车产业链发展 - 规划实施整车扩能、改装车集聚、零配件强基等五大工程 [3] - 持续壮大汽车产业链 [3] 先进材料产业链发展 - 持续推进圣泉集团年产1000吨多孔碳等重点项目建设 [3] - 做优东辰瑞森特种尼龙材料、中材人工晶体材料等增长极 [3] 专用装备产业链发展 - 积极扩大工程机械、环保及新能源装备整体规模 [3] - 提升产业链能级水平 [3] 空天信息产业链培育 - 以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空天智能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网络为主攻方向 [3] - 抢抓空天信息大学(筹)等优势资源,集聚一批关键环节项目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 - 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 [3] - 实施一批数实融合项目,打造一批"双千兆"应用场景 [3] - 新认定一批晨星工厂和数字化园区 [3] 医药食品及包装产业链发展 - 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3] - 打造健康、安全、绿色、低碳的链群体系 [3] 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优化 - 积极支持中建科技、华凌电缆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3] - 打造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区 [3]
明水经开区:产业集群蓄势聚能,推动章丘工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3:39
工业投资与项目建设 - 2023年及2024年共计完成工业投资162.97亿元、技改投资107亿元,占全区比重均达75%,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超10% [1] - 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5个,近三年实施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年均工业投资项目260余个,占全市比重超10% [2] - 储备项目110个、签约项目67个,工业项目占比近90% [2]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建成江河幕墙绿色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5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 - 明泉集团投资25亿元实施聚苯硫醚项目,推动基础化工向新型高端材料转型 [3] - 伊莱特投资近30亿元打造深海核电产业园,实现传统铸造向高端智造蜕变 [3] 产业集群与生态构建 - 依托中国重汽龙头效应,近三年引进33个汽车产业项目,新增产值近50亿元 [3] - 雪花啤酒项目带动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全国首条无缝衔接听装酒智能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亿元 [2] - 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低空经济、卫星及火箭部件制造),引进中材人工晶体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建设"中国晶谷产业园" [3] 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 - 推进节能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刁镇化工产业园通过安全风险D级达标 [2]
最新公布:10.3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10:48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 - 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 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3% 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 [1] - 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 同比增长6 9% 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 [1] - 进口方面受国内工业生产带动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增长95 6%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进口增长52 5% [2] 出口结构亮点 -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 8% 专用装备出口增长16 2% [1] - 新能源产品持续发力: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43 2% 锂电池出口增长18 8%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 2%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创新高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7 4% 高端机床出口增长16 4% [2] 进口市场特征 - 消费类商品进口增长: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 1% 干鲜瓜果进口量增长8 3% [2] - 高端设备进口显著提升:手术机器人进口增长47 5% 高端设备进口增长25 6%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5 85万亿元 增长5 8% 占比提升至56 8% 对18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 99万亿元 增长0 4% 连续4个季度增长 企业数量创3年同期新高 [3] 区域贸易格局 - 对新兴市场贸易增速显著:东盟增长7 4% 非洲增长9 6% 拉美增长5 2% [2] - 对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欧盟增长7 1% 日本增长4 8% [2] - 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1 71万亿元 占比16 6%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 26万亿元 增长2 2% 占比达51 1%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月度趋势变化 - 进出口增速逐月改善:1月下降2 2% 2月基本持平 3月增长6% [4] - 出口累计6 13万亿元 进口累计4 17万亿元 进口同比下降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