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手奢侈品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越不景气,这八大行业越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30
日本经济下行期消费特点 - 1992-2022年日本家庭消费支出仅2022年突破5%增长 其余年份未出现连续1%以上增长 [4] - 家庭平均收入从1992年650万日元降至2009年550万日元 降幅达15% [4] - 股票房产价格暴跌超70% 人均GDP直至2019年未恢复1992年水平 [4] 必需消费品表现分化 - 海鲜/主食/酒类/蔬菜四类必需消费品触顶下滑 [6] - 肉类/餐饮/乳制品/调味品/预制菜保持正增长 高附加值食品抗周期性强 [6] - 乳制品中酸奶增长195.1% 鲜奶下降29.4% [8] 逆周期行业增长数据 - 美妆行业(美容服务/化妆品/仪器)30年间增长45.9% [7] - 咖啡因饮料(咖啡/茶饮/碳酸饮料)同期增长127% [7] - 葡萄酒增长269.2% 茶饮增长138.8% 碳酸饮料增长148.2% [8] 二手奢侈品市场 - 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渗透率达20-30% 中国仅5% [17][18] - 大黑屋等二手平台收入暴涨 中国红布林/胖虎业务大增 [17] - 预计2026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20] 宠物经济规模 - 2024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3000亿元 2025年达3500亿元 [22] - 2028年预计突破1.1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 [24] - 乖宝宠物市场份额1.54% 中宠股份1.29% [22] 成人护理行业 - 日本成人纸尿裤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 [26] - 可靠股份成人失禁产品占比51.72% 境外业务占41.97% [25] - 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破千亿元 年增长率15% [28] 健康饮料趋势 - 2024年中国软饮料市场规模6914亿元 [29] - 无糖茶渗透率仅7.7% 远低于日本市场 [29] - 67.4%消费者选择无糖饮料因注重低糖生活 [30] 颜值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2669亿元 2031年预计破7000亿元 [34] - 医疗美容器械市场规模569.5亿元 同比增长8.43% [34] - 家用美容仪2021年市场规模100亿元 2026年将破200亿元 [35] 户外解压市场 - 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299亿元 [40] - 预计2025年露营经济规模达3000亿元 [41] - 始祖鸟/北面/哥伦比亚稳居头部 凯乐石/探路者国产品牌崛起 [38][39] 情绪经济规模 - 中国二次元IP衍生品经济2024年规模1689亿元 2029年破3000亿元 [42] - 全球疗愈经济规模7万亿美元 心理健康市场超2000亿美元 [42] - 94%人群存在情绪压力 Z世代愿为情绪满足支付溢价 [44] 懒人经济增速 - 全球懒人经济规模五年间从212.5亿元升至548.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5% [47] - 中国懒人经济2025年预计突破3.5万亿元 年增长率18% [47] - 速冻食品2025年市场规模2100亿元 2030年达3200亿元 [48] 智能家居增长 - 2025年全球懒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万亿元 中国增速25% [49] - 中国智能清洁家电2025年规模破600亿元 年增长率28% [49] - 小家电市场规模将破6000亿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9.3% [49]
央视记者沉浸式体验 超级转转已经成为北京消费的新风向标之一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7
7月25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在回顾国内上半年经济趋势时关注到了奢侈品市场。随着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不断深化以及循环消费理念的兴 起,如今二手奢侈品市场也在不断升温。今年上半年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场又有哪些新趋势呢?央视记者来到了"超级转转"进行体验。 除此之外,二奢的主流消费群体也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男性二奢买家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潜力也同样巨大。 转转集团二奢业务首席专家 梁辰:我们目前的二手奢侈品渗透率刚刚5%,但比如像日本可以达到30%,也就是说我们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上升空间其实是非常之大的。 2024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随着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不断深化,以及循环消费理念的兴起,二手奢侈品市 场不断往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今年上半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共计贡献5170亿元销售额。其中高端小众品牌和生活 方式服务品牌增长明显,珠宝、家具家居、休闲服饰等品类表现亮眼,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 随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年轻群体和下沉市场 的消费潜力进一步的释放,中国奢侈品市场有望保持良好态势,持续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而未 ...
2025年第23周:服装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19 15:08
服装市场观察 - 二手奢侈品市场下沉至县城,五线城市春节期间订单量增长33%,三四线城市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新消费品牌通过下沉市场和高效渠道崛起,Z世代更注重情绪价值和高质价比 [2] - 黄金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品牌通过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实现产品溢价 [5] - 防晒衣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9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品牌竞争激烈 [6] - Nu-Nerd风格挑战传统时尚定义,通过"坏品味"元素呈现智性魅力 [8] 奢侈品行业动态 - 奢侈品行业业绩承压,爱马仕增速下滑,Burberry利润暴跌,但Prada表现较好 [9] - 奢侈品牌瞄准银发族市场,中国银发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潜力巨大 [11] - 奢侈品消费情绪趋势显示快乐主导消费,品牌需提供愉悦体验和情感连接 [4] 户外与运动品牌 - 新锐运动品牌注重简洁设计、社群文化和可持续性,打破传统性能竞争 [3] - 国产户外品牌伯希和计划2025年上市,净利润三年增长10倍,销售额复合增长率127.4% [14] - 开云眼镜与谷歌合作开发智能眼镜,整合高端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 [15] 快时尚与供应链 - 快时尚产业因美国关税政策调整面临挑战,"小单快反"模式受冲击 [10] - 中国男装品牌利郎海外首店落户马来西亚,2024年营收36.5亿元,门店2773家 [12] 童装市场竞争 - 巴拉巴拉童装贡献森马近七成营收,但面临增长放缓问题,中国童装市场规模超2600亿元 [13]
第一批痴迷中古的年轻人,已经袪魅了
虎嗅· 2025-05-29 19:34
行业趋势变化 - 中古市场热度明显降温,线上线下均出现退烧迹象,年轻人消费兴趣显著下降[2][5][8] - 二手奢侈品平台胖虎2020年GMV超10亿元,红布林GMV及用户数量翻五番,妃鱼2020年交易额增长3倍[21] - 2025年Q1 LVMH集团除日本外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1%,爱马仕集团仅增长1.2%,香奈儿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26][27] 消费者行为转变 - 95后消费者从70%服饰/包袋购自中古店转向偏好国风设计品,认为中古存在"伪概念"和品牌溢价问题[6][7] - 社交平台"中古"相关内容从种草转为避雷,网友集中质疑真伪性及保值能力[8][30][32] - 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正降低大额支出,亚太区奢侈品市场增长乏力[28] 商家经营困境 - 中古买手店单日直播销售额峰值超10万元,但2023年底起获客成本激增,老客留存率下滑[14][15][16] - 行业乱象导致每月新增数万元鉴定成本,假货问题成为致命打击[17][18][31] - 头部平台红布林2022年达业务高峰,2023年下半年交易量锐减,员工流失加剧[23][24] 资本市场反应 - 胖虎2020年获1.75亿元B轮融资,只二/红布林等连续多轮融资,资本曾高度看好中古赛道[21] - 行业融资热度与实体经营形成反差,2024年起多家实体店关闭,商家转行现象普遍[3][19][20] 行业本质问题 - 中古商品被重新定义为"仿古风格"而非真古董,核心流通品有限导致供需失衡[33][34] - 奢侈品行业整体面临消费者价值观转变,环保理念和身份象征需求发生根本性重构[37][38]
一年花10万买包,二奢盯上“县城贵妇”
36氪· 2025-05-28 08:34
行业趋势 - 二手奢侈品店从一二线城市向县城下沉,消费群体从都市白领拓展到县城高收入人群[1] - 转转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五线小城二奢订单量同比增长33%,三四线城市保持双位数增长,2023-2024年五线城市年均增长率达7.7%[1] - 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推动县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和交易渠道普及[3] 消费行为 - 县城消费者年均二手奢侈品消费可达10万元,偏好经典款(LV老花、香奈儿CF等)和限量款[2] - 二手奢侈品价格仅为专柜新品的3-5折,降低消费门槛[2] - 县城消费者注重线下体验和鉴定服务,二奢店填补了无一线品牌专柜的空白[3] 商业模式 - 县城二奢店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店"模式,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3] - 零售端利润率为20%-30%,同行批发利润仅10%,但零售需承担更高库存风险[5] - 行业淡旺季明显:10月至次年1月为旺季,6-8月为淡季,价格波动达5%-10%[6] 经营挑战 - 县城市场需求单一,经典款占比过高,冷门款易积压[5] - 货品周转率是关键,热销款需占库存大部分以避免资金链断裂[6] - 鉴定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假货风险直接影响店铺信誉[6] 行业竞争 - 直播电商加剧价格透明化,实体店溢价空间被压缩(例如LV老花包直播间售价7000元 vs 实体店8500元)[8] - 行业年化收益率从10%降至5%,单件利润缩水至原来的60%[9] - 头部玩家依靠资金和供应链优势占据市场,小店主需精耕本地服务[9]
逛了北京最大的二奢超市:爱马仕,就这?
36氪· 2025-05-25 16:35
二奢超市模式创新 - 超级转转是转转集团收购红布林后开设的线下实体店,面积超3000平米,采用仓储式自助购物模式,无导购跟随[6][7] - 商品按品类分区陈列,包袋区占比最大,爱马仕/香奈儿等顶级品牌设有独立区域,多数商品可随意试背[9][11] - 每件商品配备二维码吊牌,扫码可查看年份、成色等详细信息,价格透明度高[18][19] 商品结构与价格特征 - 品牌覆盖全面,从COACH/MCM等轻奢到爱马仕/香奈儿等顶奢,GUCCI/LV货量最大[6][11][31] - 价格梯度明显:Burberry折价最狠(原价0.8-1.5折),香奈儿CF维持5-6折,爱马仕Birkin25售价13万接近专柜价[15][18][25][27] - GUCCI性价比突出,Padlock包低至原价1.6折(2000多元),Marmont包有上百只库存供选择[29][31] 消费者体验反馈 - 自助模式获社恐人群好评,可无压力试背查价,体验时长普遍达3-4小时[19][21][37] - 部分消费者反映"奢侈品祛魅"现象,大量试背后购买欲望反而降低[38] - 行业从业者认为该模式具有市场教育价值,能促进二奢消费普及[38] 选品策略与淘货技巧 - 高性价比商品集中在轻奢品牌(COACH千元内)和Burberry(托特包1071元)[15][18] - 修复过的包包价格更低(如补色LV腰带1600元),但转售可能被压价[13][33] - 年份久远但品相好的中古款值得关注,如1986年产香奈儿方胖子快速售出[33][35]
知名女演员,被曝卖二手大牌假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22:55
文章核心观点 刘美含闲置市集被质疑卖假货,其发布致歉视频称已积极解决问题,同时反映出国内二奢市场发展迅速,商品真假鉴定需求剧增 [1][14] 刘美含闲置市集事件 - 4月25 - 27日刘美含“闲置流通计划”举行,超45位艺人等参与,有2000多件闲置物品,门票30元一张 [6] - 部分买家质疑所购LV包等做工粗糙、价格与成色不符,送第三方机构鉴定 [9] - 有网友称工作人员核实非正品,解释是补货量大未仔细核查,赔偿金额并报销门票和车费 [11] - 4月28日晚刘美含发布致歉视频,称因工作疏漏出现有纰露产品,已积极解决,刘美含致歉冲上热搜第一 [1] 明星二手市集情况 - 过去两年明星开办“闲置市集”有声浪,如2024年“五一”朱珠合办二手集市,沈梦辰等售卖二手商品,因低价、大牌和明星背书出圈 [15] 国内二奢市场及鉴定需求 - 到2030年内地消费者对全球奢侈品消费贡献率预计达约50%,奢侈品市场存量达万亿规模,中国二奢消费占比仅不到5%,市场发展空间大 [16] - 二奢行业2010年起有鉴定需求,2019年线上直播和第三方鉴定机构推动鉴定意识建立,2020年平台要求发货至第三方鉴定,趋势向线下蔓延 [16] - 现在二奢线下展会配备鉴定服务成必然趋向,今年线下展会鉴定服务趋势平稳,寻求合作主办方增多 [16] - 新兴展会配便携设备和至少两名鉴定师,收费70元/单多由商家承担,消费者逐渐默认,成商家宣传亮点 [17]
明星也卖假货 刘美含二手市集陷售假风波 |透视二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5:47
明星闲置市集事件 - 刘美含举办"闲置流通计划"市集,邀请超45位艺人博主参与,售出2000多件闲置物品包括二奢和设计师款,门票30元/张 [1] - 部分买家质疑LV包、Miu Miu针织衫等商品做工粗糙标签不符,第三方鉴定确认非正品,刘美含道歉并赔偿购买金额及交通费用 [1] - 中恒信运营总监指出线下二奢展会配备鉴定服务已成趋势,今年寻求合作的主办方比去年同期增长 [1] 明星二手市集行业现状 - 明星开办闲置市集形成风潮,朱珠2024年五一举办二手集市部分奢侈品标价仅20-150元,沈梦辰等艺人也参与二手商品销售 [2] - 明星背书叠加低价策略使二手奢侈品快速出圈,但价格远低于市场水平引发质疑 [2] 二手奢侈品市场潜力 - 贝恩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全球奢侈品消费的50%,反映持续增长的购买力 [2] - 中国二奢消费占比仅5%远低于美日30%的水平,以30%为参考国内二奢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 - 中国奢侈品市场存量已达万亿规模,为二奢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2] 二奢鉴定行业发展 - 二奢鉴定需求始于2010年主要依赖实体店目检,2019年线上直播兴起推动第三方鉴定机构出现 [3] - 2020年部分平台要求商品经第三方鉴定再交付消费者,强化了用户鉴定意识 [3] - 当前鉴定服务向线下展会延伸,新兴展会配备便携设备和鉴定师(70元/单),商家承担费用并以此作为宣传亮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