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2024年新增13家独角兽企业 全国第一
人民网· 2025-07-19 10:16
全球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 [1] -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1] - 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1]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1][3] 中国独角兽企业特征 - 硬科技特征显著,集成电路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2] - 商业航天领域增速达150%,前沿科技企业占比70.2% [2] - 地域呈"3+X"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北京75家、上海59家、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 [2] - 288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科技人员背景创始人占比15.3% [2]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投资重点向"卡脖子"技术倾斜 [2] 深圳独角兽企业亮点 - 新晋13家企业涵盖智能网联、VR/AR、手术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占2023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 [3] - 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215家瞪羚企业中30家超级瞪羚营收增速超100% [3] - 软件与信息服务(9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6家)构成主力军,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瞪羚企业平均研发人员超150人 [3] - 企业创新能力突出:企均授权发明专利141件(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北京77件、上海83件) [4] - 2024年新获融资企业10家,分布在机器人、VR/AR等赛道 [5] 深圳独角兽企业全球化与区域分布 - 42家企业中八成以上为全球化企业,如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厂、XREAL海外营收占比超2/3 [6] - 南山区拥有20家(48%)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6] - 福田区因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达490亿美元(贡献比31%) [6] - 半导体瞪羚企业拥有1676件发明专利,乐聚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90%国产化率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深圳政府引导基金支持200家上榜企业,深创投等本土机构投资超百家企业 [7] - 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印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效 [7]
报告显示:深圳市4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1599亿美元
新华财经· 2025-07-18 22:35
深圳独角兽企业概况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4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1599亿美元,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1] - 13家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居首 [1] - 深圳独角兽企业集中在"硬科技"赛道,分布于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 [1] - 前沿科技赛道企业比例为66.7% [1] 深圳独角兽企业全球化特征 - 深圳42家独角兽企业中八成以上为全球化企业 [1] - 企业通过设立海外工厂、搭建营销网络等方式拓展全球市场 [1] 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 - 13家新晋独角兽包括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杉川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礼鼎半导体(集成电路)、宏芯宇(集成电路)、创想三维(3D打印)、猿人科技(智能硬件)、拉普拉斯(清洁能源)、英飞源(清洁能源)、编程猫(互联网教育)和蕉内(网红爆品) [2] - 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2] 深圳市政府支持政策 - 深圳2025年3月出台《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 - 构建从发掘培育到金融赋能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2] - 深圳拥有深交所等头部金融机构和超万亿规模的产业基金群 [2] - 未来将持续优化"政策+资本+人才"创新生态 [2]
长城战略咨询武文生:深圳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新增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11:40
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较上年减少10家 [2] - 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深圳占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2]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2] - 深圳是"北上深广杭"中唯一独角兽数量大幅增加的城市 [2] 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及特点 - 深圳13家新晋独角兽包括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等,覆盖智能硬件、机器人、集成电路等赛道 [2] - 新晋企业占上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其中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2] - 2024年深圳上市毕业独角兽3家(晶泰科技、速腾聚创、拉普拉斯),超龄毕业5家 [2] 行业赛道分布 - 全球独角兽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180家)、企业数字运营(124家)、数字医疗(84家)等五大赛道 [3] - 深圳独角兽分布在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前沿科技赛道占比66.7% [4] - 新晋2家超级独角兽荣耀与引望智能均为华为生态孵化 [4] 技术创新与融资 - 深圳独角兽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是京沪的近2倍 [4] - 2024年深圳10家独角兽新获融资,集中在机器人、VR/AR、智能网联等赛道 [4] 全球化发展 - 深圳42家独角兽中80%以上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营销网络拓展市场 [4]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XREAL的AR设备海外营收占比超2/3 [4] 区域分布与估值 - 南山区独角兽20家(占比48%),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5] - 福田区因拥有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超490亿美元(贡献比31%) [5] - 宝安区7家,龙岗区6家,光明区2家,龙华区1家 [5]
阿里云合作伙伴名单代理折扣新政策,企业叠加购买省更多
搜狐财经· 2025-07-17 16:11
最近,阿里云推出了新的代理折扣政策,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合作伙伴代理来降低采购成本。常见的误区包括将 云服务与传统硬件采购混为一谈,以及对合作伙伴名单的误解。实际上,企业可以通过认证的代理获得更高的折扣,并 叠加多种采购方案。案例显示,精明地选择代理和组合权益,企业在成本上可节省10-30%。而且,考虑到安全与合规, 靠谱的代理可以提供与官方相似的技术支持。企业在云采购中需要更灵活地利用新政策,以实现更高效的成本控制与服 务保障。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与安全增值服务商,是阿里云旗 舰代理商,一站式等保服务行业领导者。公司以"帮助企业在云端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专注于提供全栈混合云解决方 案,真正的一站式等保服务及国内外AI大模型接口。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万家,年公有云销售业绩达数亿元。 服务范围辐射全国,深入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 90+,服务客户1500+ 另一个误区是关于阿里云合作伙伴名单。新政出来后,不少人以为云上产品只能通过官方自营渠道买,"代理现在只能 卖安全服务或者'冷门' ...
海泰发展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拟现金收购“学习平台”知学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21:59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海泰发展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购买知学云控股权 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 [1] - 交易完成后知学云将成为海泰发展控股子公司 公司业务将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 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3]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 双方未签署任何协议 核心要素仍需论证 预计6个月内披露交易预案 [3] 标的公司知学云概况 - 知学云是一家聚焦组织学习的智能科技企业 提供基于AI的数智化学习解决方案 [1] - 公司研发了自有知识产权的低代码PaaS平台和AI Agent人工智能平台 将AI与学习培训深度融合 [4] - 服务客户超过2500家 用户超3000万人 头部市场覆盖率超60% 客户包括中核集团、中国移动等 [4][2] 收购方海泰发展现状 - 海泰发展为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旗下国有上市公司 核心业务是工业地产开发运营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4.18亿元 但营收已连续三年下降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78.48万元(同比下降35.15%) 归母净利润-1371.2万元 [6] 交易影响与行业观点 - 此次收购对海泰发展而言是一次重大跨界尝试 [5] - 交易若完成将帮助公司拓展新业务领域 提升经营规模和业绩 增强核心竞争力 [3]
营收三连降后,海泰发展拟现金收购“学习平台”知学云 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22:25
收购交易概况 - 海泰发展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知学云控股权 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协商[1] - 交易完成后知学云将成为海泰发展控股子公司 公司业务将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3][6]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核心要素需进一步论证 预计6个月内披露交易预案[3][4] 标的公司情况 - 知学云是聚焦组织学习的AI科技企业 提供数智化学习解决方案[1] - 公司研发了自有知识产权的低代码PaaS平台和AI Agent平台 服务客户超2500家 用户超3000万[8] - 客户包括中核集团、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 头部市场覆盖率超60%[8][9]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股东多达16位 包括中移股权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机构[4][5] 收购方现状 - 海泰发展核心业务为工业地产开发运营 此次收购属于跨界投资[11]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4.18亿元 营收已连续三年下降 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371万元[11] - 收购旨在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提升经营规模和业绩[6]
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京开幕 探讨AI赋能新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5-25 12:00
活动概况 - 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于5月24日在北京开幕,持续至5月29日,主题为"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1] - 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全流程的应用探索,包括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1] - 活动包含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工作坊、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多种形式[4] 行业动态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连续十一年举办该活动,定位为服务教育科技行业发展的品牌项目[3] - 本届创新周重点探讨AI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实践应用,旨在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3] - 北京市海淀区将实施《"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AI教学应用[3] 战略方向 - 海淀区计划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打造"海淀模式"[3] - 行业倡导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3] - 需加强技术产品与教学场景的双向促进,建立产学研多元合作机制[4] 技术应用 - 强调AI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以素养培养和育人为核心目标[4] - 需平衡技术应用与伦理规范,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3] - 活动致力于链接技术成果与教育需求,输出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及示范经验[4]
互联网教育行业ESG白皮书-荣续智库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54
行业概览 - 互联网教育通过在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覆盖K1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领域,发展历经远程教育萌芽、智能化教学等阶段,模式从在线视频升级至直播互动、自适应学习系统 [1] - 行业价值链形成"技术-内容-服务"闭环,涵盖上游技术支持(AI、大数据)、中游内容生产(课程开发、平台运营)、下游用户服务(C端学习者、B端机构合作) [1] - 腾讯课堂、猿辅导等平台整合技术与内容资源,构建覆盖千万用户的服务网络 [1] ESG发展现状 - 国内互联网教育企业ESG披露处于起步阶段,头部企业如中公教育、网龙网络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但整体透明度低于欧美 [2] - 中国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在线教育机构服务规范》等政策,强调数据安全与教育公平 [2] - 欧美通过GDPR、SFDR等法规强化ESG合规要求,推动企业将ESG纳入战略核心 [2] ESG核心议题 - 环境(E):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网易有道推广电子教材减少纸张消耗)、碳足迹核算(云计算优化服务器能效) [3] - 社会(S):教育公平(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计划覆盖偏远地区)、技术伦理(VIPKID建立数据加密系统) [3] - 治理(G):数据安全(中公教育完善退费风控机制)、商业道德(监管虚假宣传) [3] 国内外实践差异 - 披露重点:国内侧重社会公益(乡村教育扶持),欧美聚焦环境绩效(碳减排目标)与治理结构(董事会多样性) [4] - 技术应用:国外用区块链于学历认证(MIT数字证书),国内侧重AI督学、自适应学习系统 [5] - 政策驱动:欧盟通过碳关税倒逼绿色转型,国内依托"双碳"目标引导节能改造 [6] 实践案例 - 可汗学院:100%免费课程覆盖200余国家,碳足迹趋近于零,采用开源技术平台实现数据透明 [7] - 中公教育:优化线下校区能耗,年培训超百万人次助力稳就业,设立独立ESG委员会 [9][10][11] - 网龙网络:投资"绿色数据中心"降低能耗40%,向欠发达地区捐赠"智慧教室",建立AI伦理审查机制 [12][13][14] 市场发展 - 2022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2620亿元,用户超4.2亿占网民四成以上 [46] - 2020年疫情推动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用户达3.42亿占网民35%,2023年AI等技术驱动规模攀升至6500亿元 [49] - K12学科培训和职业教育是主要增长点,2020年合计市场份额达42.4% [50] 技术应用 - AI技术赋能教育产业,实现自动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个性化学习课程定制 [54] - 数字教育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11.5亿元,粉笔科技(97亿元)、高途(68亿元)等位列前茅 [57] - 网易有道、猿辅导等采用"直播+辅导"双师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针对性学习建议 [38] 政策环境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 [81] - "双减"政策促使互联网教育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回归教育本质 [85] - 《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前将低碳理念融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 [86]